1. Java線程理解 進程:進程就相當於一個應用程式,而線程是進程中的執行場景或者說執行單元,一個進程可以啟動多個線程。 線程併發:對於電腦的CPU,例如4核的CPU,表示在同一個時間點上,可以真正做到有4個進程併發執行。而對於單核CPU,是不能做到真正的多線程併發的,只是由於CPU線上程之間切換 ...
1. Java線程理解
進程:進程就相當於一個應用程式,而線程是進程中的執行場景或者說執行單元,一個進程可以啟動多個線程。
線程併發:對於電腦的CPU,例如4核的CPU,表示在同一個時間點上,可以真正做到有4個進程併發執行。而對於單核CPU,是不能做到真正的多線程併發的,只是由於CPU線上程之間切換太快,讓我們人在使用時產生了多個線程在同時運行的假象,在主觀感覺上多個線程是併發的,但其實單核的CPU是不能做到真正的併發的。
JVM進程:運行Java程式,首先會先啟動一個JVM,JVM就是一個進程,然後JVM再啟動一個主線程調用main方法,與此同時,再啟動一個垃圾回收線程負責看護main主線程並回收其產生的垃圾。所以,一個Java程式中至少會有兩個線程併發,一個是垃圾回收線程,一個是執行main方法的主線程。
線程的記憶體使用:Java中堆記憶體和方法區記憶體線上程間是共用的,也就是它們在程式運行期間都只有“一塊”,但是棧是獨立的,每一個線程擁有一個自己的棧,啟動了多少線程就會有多少塊棧記憶體。
2. 創建線程的三種方式:Thread,Runnable,Callable
Thread方式:定義一個類,繼承java.lang.Thread,並重寫run方法即可。運行時,調用線程對象的start方法,然後JVM就會自動創建一個分支線程(分支棧)來運行run方法中的代碼。這種方式也是最核心的,其他兩種方式都是基於這個Thread來實現的。
Thread中的常用方法:
- void start():start()方法的作用是啟動一個分支線程,調用時會在JVM中開闢出一個新的棧空間,這個棧空間開闢出來後start()方法就結束了,表示線程啟動成功了。註意,start()方法本身並不屬於新的分支線程,而是屬於調用者線程。start()方法結束後,啟動成功的線程會自動調用run方法,並且run方法處於分支棧的底部(壓棧),其作用和意義就相當於是分支棧的main方法,即主線程的main方法和分支線程的run方法對於各自的線程來講是意義一樣的。
- void run():如果在當前線程中直接調用run方法,那它就是線程對象中的一個普通方法,並不會啟動一個新的分支線程,所以想要啟動一個新的分支線程,必須要通過調用start方法來運行run方法中的代碼。
- String getName():獲取線程的名稱,預設為“Thread-[n]”,n表示數字。
- void setName(String name):設置線程的名稱。
- static Thread currentThread():獲取當前線程的線程對象,當前線程指的是正在執行currentThread()這個方法的線程。(註意這是個靜態方法)
- static void sleep(long millis):使當前線程暫停執行指定毫秒數。(註意這是個靜態方法)
- void interrupt():中斷sleep的睡眠。原理是調用sleep方法進行睡眠時,會產生一個InterruptedException的編譯時異常,代碼中通常會使用try塊將sleep方法包裹起來,當調用interrupt方法時,就會主動拋出一個InterruptedException異常,此時的sleep睡眠就被中斷了。
- static void yield():線程讓位,讓當前線程短暫的暫停一下,以便讓其他線程得以有更多時間執行。(註意這是個靜態方法)
- void join():線程合併,讓當前線程阻塞,直到調用join方法的線程執行完畢,即讓其他線程合入當前線程。
- void setDaemon(boolean on):將on設置true傳入,表示線上程調用start之前將其設置為守護線程,註意,這個方法需要線上程啟動之前調用進行設置。Java中線程分為兩類,用戶線程和守護線程,守護線程也稱為後臺線程,而且守護線程通常是一個死迴圈程式,並且所有的用戶線程結束之後,守護線程就會自動結束,不用程式員手動去結束。主線程main線程是屬於用戶線程,而垃圾回收機制的線程則屬於守護線程。
Thread簡單示例: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in方法中的代碼屬於主線程,在主棧中運行 MyThread myThread = new MyThread(); // 調用線程對象的start方法會啟動一個新的分支線程,並執行線程對象中run方法的代碼 // 此時主線程的main方法並不會等myThread的run方法運行完畢,而是會直接往下繼續執行 // 因為它們屬於兩個獨立的線程,它們的運行是並行執行的 myThread.start(); System.out.println("主線程正在運行..."); } }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run方法中的代碼會運行在創建的分支線程中 System.out.println("分支線程正在執行..."); } }
Runnable方式:定義一個類,實現java.lang.Runnable介面,並重寫介面的run方法,這個類也稱之為可運行的類。然後再創建一個Thread對象,在創建Thread對象時,構造方法中將這個自定義的可運行類對象傳入即可。
註:這種實現介面的方式其實更加常用,因為定義的可運行類在將來還可以繼承別的類,但定義Thread子類的方式因為Java只支持單繼承的原因就沒有機會再繼承別的類了,即無法通過繼承的方式擴展功能了。
Runnable簡單示例: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Runnable myRunnable = new MyRunnable(); Thread t = new Thread(myRunnable); // 啟動分支線程,併在分支線程中運行myRunnable對象中的run方法 t.start(); System.out.println("主線程正在運行..."); } } // 這隻是一個實現了Runnable介面的普通類 // 只有將它傳入Thread對象才能在單獨的線程中運行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分支線程正在執行..."); } }
Callable方式:實現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介面,並重寫call()方法,具體使用方法見示例。這種方式的特點是可以獲取線程的返回值。但是,也有一個缺點,調用get方法獲取返回值時會阻塞當前線程。
Callable簡單示例: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FutureTask; public class Callabl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FutureTask使用了泛型,使用時可以傳入自己需要的類型 // 這裡採用了匿名內部類的實現方式 FutureTask task = new FutureTask(new Callable(){ // 需要重寫call方法,就相當於Thread中的run方法 @Override public Object call()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Callable線程正在運行..."); return new Object(); } }); Thread t = new Thread(task); t.start(); // 執行get方法是會阻塞當前線程(這裡是主線程main), // 直到線程t執行完畢 Object obj = task.get(); System.out.println("線程執行的結果:" + obj); } }
3. 使用布爾標記終止線程
終止線程的方法具體的使用場景可能有所不同,以下示例只是常用方法之一。
// 終止線程的一種方式:定義一個布爾標記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Runnable myRunnable = new MyRunnable(); Thread t = new Thread(myRunnable); t.start(); // 主線程暫停5秒 try { Thread.sleep(5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主線程暫停5秒之後,手動去終止t線程 myRunnable.run = false; } }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定義一個布爾標記 boolean run = true; public void run(){ // 讓當前線程sleep 10秒,模擬程式執行10秒 for (int i = 0; i < 10; i++) { if (run) {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else { // 終止線程 return; } } } }
4. 線程生命周期
新建狀態:創建線程對象之後,調用start()方法之前,線程就處於新建狀態,此時線程還沒有被創建,因為一旦創建線程成功之後就會立馬進入就緒狀態。
就緒狀態:調用start()方法啟動線程之後,線程就處於就緒狀態,就緒狀態表示此時的線程擁有搶奪CPU的時間片的權利(CPU執行權),即我這個線程可以占用多少時間的CPU。當搶到時間片之後就會進入運行狀態。
運行狀態:當線程搶到時間片之後就會去占用CPU,並使用CPU執行run()方法中的代碼,一直到這個時間片使用完畢。時間片使用完畢之後,run方法中的代碼會暫停執行併進入就緒狀態,等下一次再次搶到時間片的時候就會繼續運行run方法中的代碼了。當在使用時間片的過程中,程式阻塞了,例如需要等待用戶輸入、程式sleep等,就會立馬釋放掉擁有的時間片,併進入阻塞狀態。
阻塞狀態:當進入阻塞狀態後,直到用戶輸入完畢、sleep時間到等,此時會解除程式的阻塞狀態,並使程式進入就緒狀態,繼續參與CPU執行權的搶奪以便運行後續的代碼。
註:對於單核CPU來說,主線程和分支線程併發時,它們都在搶奪CPU的時間片,由於它們的運行狀態交替太快,導致了我們主觀感覺上的並行,但其實並沒有真正的併發執行。
5. synchronized關鍵字
可以使用synchronized語法來實現線程之間的同步,以給某個代碼塊、方法或者類添加鎖的方式,以達到數據安全的目的。
代碼塊中的synchronized:在代碼塊中使用synchronized,語法如下:
/* 例如線程t1、t2、t3之間共用對象testShare,而需要同步的代碼正好是testShare中的一個方法, 那麼synchronized就需要用在testShare中, 小括弧中的"線程之間共用的對象"就可以寫this,而方法體中的代碼就可以放在synchronized 的大括弧中來執行。這樣,同一個類new出來的不同對象就可以實現各自的線程間同步,互不幹擾。 註意:線程之間共用需要共用的對象可能是不同的,而大括弧中的代碼和共用對象之間不一定是有關係的, 這兩個部分可以是沒有關係的,所以這裡不一定是this。這個共用對象只是給線程獲取鎖提供了一個對象, 多個線程之間只有需要獲取相同對象的鎖的時候,才會發生線程的同步。 */ synchronized(線程之間共用的對象){ 需要同步的代碼 }
synchronized原理:synchronized語法實現線程之間同步的原理其實就是線程對對象鎖的占有和釋放,每一個Java對象都有一個鎖(其實就是一個標記,我們稱之為鎖而已),當第一個線程遇到synchronized之後就會占有小括弧中“共用對象”的鎖,然後執行大括弧中需要同步的代碼塊,如果在執行過程中,第二個線程也來到了這裡,遇到了synchronized,也會去占有這個“共用對象”的鎖,但是發現它已經被占有了,那麼就只好排隊等待,直到第一個線程執行完畢,釋放這個“共用對象”的鎖,然後第二個線程才能占有鎖並繼續執行後面的代碼。以此類推,後面的線程也會來占有鎖,如果鎖已經被占有了,就停止執行並等待,直到“有鎖可占”,如此,也就達到了這段代碼的線程間同步。
synchronized效率提升:
- 大括弧中的內容越多,範圍越大,執行效率越低,所以應該儘量保證大括弧中的內容少一點,範圍小一點。
- 對於局部變數,因為它始終都在棧中,而各自的線程都有自己的棧,所以局部變數是不存線上程安全問題的,因此,對於Java中的某些引用數據類型,在局部變數的使用中,應該使用非線程安全的數據類型,比如ArrayList、HashSet、StringBuilder等,它們雖然本身不是線程安全的,但是因為是局部變數,所以不存線上程安全問題,也就不用去考慮它們本身的線程安全問題了。
方法定義中的synchronized:synchronized可以在方法定義上使用,此時共用對象預設為this,同步的代碼為整個方法體的代碼。但是註意,如果是靜態方法,那麼執行這個方法時查找的鎖就是類鎖了,而不是對象鎖了。這種用法雖然直接使用了this和整個方法體中的代碼,但是也可以看情況使用,滿足這個使用條件的就可以使用這個方式,代碼也會更簡潔。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myFunc(){ .... }
類定義中的synchronized:如果synchronized關鍵字出現在類的定義修飾符中,那麼表示這個類創建的所有對象都擁有同一個鎖,也稱之為類鎖,類鎖的定義主要是為了保證靜態變數的線程安全。
6. 死鎖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Object o1 = new Object(); Object o2 = new Object(); MyThread1 t1 = new MyThread1(o1, o2); MyThread2 t2 = new MyThread2(o1, o2); t1.start(); t2.start(); } } class MyThread1 extends Thread{ Object o1; Object o2; public MyThread1(Object o1, Object o2){ this.o1 = o1; this.o2 = o2; } public void run(){ synchronized(o1){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此時想要去獲取o2的鎖,但是已經被MyThread2的線程獲取了,只能暫定並等待 synchronized(o2){ System.out.println("MyThread1 run..."); } } } } class MyThread2 extends Thread{ Object o1; Object o2; public MyThread2(Object o1, Object o2){ this.o1 = o1; this.o2 = o2; } public void run(){ synchronized(o2){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此時想要去獲取o1的鎖,但是已經被MyThread1的線程獲取了,只能暫定並等待 synchronized(o1){ System.out.println("MyThread2 run..."); } } } }
7. 定時器
8. wait和notify
wait和notify方法不是線程Thread類的方法,而是Object的方法,即任何類都有這兩個方法。但是註意,這兩個方法是建立線上程同步的機制上的。
- wait():讓正在該對象(調用wait方法的對象)上活動的線程(當前線程)進入無限期等待的狀態,直到被喚醒為止。並且該線程會釋放在該對象上占有的鎖。
- notify():喚醒正在該對象(調用notify方法的對象)上等待的線程。但是註意,這個方法只是起到通知的作用,並不會釋放在該對象上占有的鎖,通常是線程執行完畢就自動釋放了。
- notifyAll():喚醒所有正在該對象(調用notify方法的對象)上等待的線程,這個方法同樣不會釋放對象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