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使用vue、react、angular等技術開發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以下問題: 首屏載入慢 每一次更新都需要清除瀏覽器緩存才能看到效果(經常被測試吐槽) 這兩個問題可以從很多方面進行優化,今天我就從前端頁面部署階段來優化一下這兩個問題。PS:以下內容都基於vue-cli3+。 3.光理論是不夠 ...
前言
使用vue
、react
、angular
等技術開發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以下問題:
- 首屏載入慢
- 每一次更新都需要清除瀏覽器緩存才能看到效果(經常被測試吐槽)
這兩個問題可以從很多方面進行優化,今天我就從前端頁面部署階段來優化一下這兩個問題。PS:以下內容都基於vue-cli3+
。
3.光理論是不夠的。在此贈送2020最新企業級 Vue3.0/Js/ES6/TS/React/node等實戰視頻教程,想學的可進裙 519293536 免費獲取,小白勿進哦!
前端頁面文件緩存方案
從vue-cli3
打包說起
路由使用按需載入後,打包生成的文件,每一個路由頁面都對應一個js
和css
文件,入口main.js
及其依賴則打包成了app.js
和app.css
,公共依賴都放到了chunk-vendors.js
。
vue-cli3
打包後的dist/js
文件夾:
可以看到,打包生成的js/css/img
等文件的文件名都帶有hash
值,當源文件內容改變時,重新打包後對應的文件hash
值也會改變。舉個慄子,我們修改了about.vue
中js
的內容,重新打包時about.js
的hash
值會改變,以及依賴about.vue
的文件app.js
的hash
值也會改變,而其他沒有修改的文件,打包後的hash
值都不會改變。
我們知道,文件名帶hash
是為了消除緩存帶來的影響的,但是所有文件都不緩存肯定不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vue-cli3
打包生成的文件名帶hash
值的作用
為了緩存的最優體驗
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下http
緩存的知識(參考MDN):
HTTP1.0
是通過Expires
(文件過期時間)和Last-Modified
(最近修改時間)來告訴瀏覽器進行緩存的,這兩個欄位都是UTC
時間(絕對時間)。Expires
過期控制不穩定,因為瀏覽器端可以隨意修改本地時間,導致緩存使用不精準。而且Last-Modified
過期時間只能精確到秒。HTTP1.1
通過Cache-Contorl
和Etag
(版本號)進行緩存控制。瀏覽器先檢查Cache-Control
,如果有,則以Cache-Control
為準,忽略Expires
。如果沒有Cache-Control
,則以Expires
為準。
Cache-Control
除了可以設置 max-age
(相對過期時間,以秒為單位)以外,還可以設置如下幾種常用值:
public
,資源允許被中間伺服器緩存。瀏覽器請求伺服器時,如果緩存時間沒到,中間伺服器直接返回給瀏覽器內容,而不必請求源伺服器。private
,資源不允許被中間代理伺服器緩存。瀏覽器請求伺服器時,中間伺服器都要把瀏覽器的請求透傳給伺服器。no-cache
,不管本地副本是否過期,每次訪問資源,瀏覽器都要向伺服器詢問,如果文件沒變化,伺服器只告訴瀏覽器繼續使用緩存(304)。no-store
,瀏覽器和中間代理伺服器都不能緩存資源。每次訪問資源,瀏覽器都必須請求伺服器,並且,伺服器不去檢查文件是否變化,而是直接返回完整的資源。must-revalidate
,本地副本過期前,可以使用本地副本;本地副本一旦過期,必須去源伺服器進行有效性校驗。proxy-revalidate
,要求代理伺服器針對緩存資源向源伺服器進行確認。s-maxage
:緩存伺服器對資源緩存的最大時間。
現在99%的瀏覽器都是HTTP1.1
及以上版本,我們配置緩存就使用Cache-Contorl
和Etag
配合就好了。
那麼問題來了,檢查文件是否最新不是用etag
嗎,為什麼文件名還需要有hash
值?
(1)如果文件名不帶hash
值,文件版本得用etag
來標記,瀏覽器需要先去檢查下是否過期,伺服器則需要檢查文件是否最新。
(2)而文件名帶有hash
值,可以直接將文件的過期時間設置為1年,瀏覽器就不用檢查是否過期,直接使用。
原因是,如果頁面源文件有修改,生成的js/css
的hash
值就會修改,對應的請求js/css
地址也會變化,htpp
地址改了,也就不用檢查是否過期。沒修改的文件的hash
則不變,可以使用緩存文件。
所以利用文件名帶hash
來做緩存,即能保證,頁面有修改瀏覽器能請求到最新的文件,又能節省伺服器的請求(檢查是否過期的請求)。
實現無感知發版
只有一臺伺服器的情況下,我們的頁面文件需要更新,通常操作是:先刪掉舊文件,然後上傳新文件,這段時間系統將不可用,對用戶有一定的影響。
僅更新前端頁面的前提下,文件名帶有hash
值還可以實現用戶無感知發版:系統更新時,只需要將打包之後的文件除index.html
以外的文件(js/css/img
),全部上傳到伺服器網站目錄,未修改文件(即重名文件)直接跳過,有修改的文件由於文件的hash
值不同會被上傳,上傳完畢我們再將index.html
覆蓋掉舊版就行。這段時間用戶已請求舊版本index.html
的無影響(不會出現文件404,因為新舊版本js/css
同時存在),而新訪問用戶則請求的是新版index.html
,訪問舊頁面用戶刷新也會請求新版文件,並且無緩存影響,即對用戶使用0影響。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只需要按文件生成時間對比一下刪除舊文件即可。PS:替換前端文件不需要重啟伺服器。
總結: 凡是文件名帶有hash
值的的文件都可以設置為“永久緩存”(一年),其他不帶hash
的文件使用etag
來設置緩存,由Nginx
判斷是否過期。
優化打包結果
頁面部署的時候,有個問題,如何區分文件名是否帶有hash
值呢?正則匹配顯然不是很好的辦法。其實辦法很簡單,打包生成的文件都帶有hash
值,而public
目錄裡面的文件不會經過打包處理。所以只需要將public
目錄裡面的文件除了index.html
全部放到一個static
目錄(註意引入路徑)
那麼打包後的文件目錄就會變成這樣:
static
目錄裡面的文件和index.html
的文件名是不帶hash
值的,其他的文件都是帶有hash
值的
補充:打包後發現一些頁面文件很小,只有幾K
如下圖所示,雖然是按需載入,但是感覺浪費伺服器請求
這時,我們可以配置webpack
的特殊註釋(需要 Webpack
> 2.4),將一些按需載入的路由打包到同一個js
文件
const Foo =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group-foo" */ './Foo.vue')
const Bar =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group-foo" */ './Bar.vue')
const Baz =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group-foo" */ './Baz.vue')
複製代碼
這裡需要註意一下,雖然每個文件單獨打包都是1k
,但是1k+1k
不等於2k
,也就是說,打包到一起的體積會比原來分開的大,4個1k
的文件打包到一起,體積大約是10k
,體積達到10k
,剛好就會觸發gzip
壓縮,壓縮之後體積在4k
左右,所以並沒有什麼影響。
伺服器配置緩存
理論知識有了,現在我們來實際操作一下:文件名帶hash
的(即css
、js
、font
和img
目錄下的所有文件)設置一個月緩存,瀏覽器可以直接使用緩存不需要請求伺服器。其他的文件(index.html
和static
目錄下的文件)設置為no-cache
,即每次都來伺服器檢查是否最新。
為什麼緩存時間是一個月,剛纔不是說設置一年?設置為一年,當然沒有任何問題。不變的文件可以一直使用,有改動的文件,會重新請求,但是有該動的舊文件已經沒有用了,由於過期時間是一年,所以不會被刪的,一直占用用戶的硬碟,系統更新越頻繁,無用舊文件越多,占用的存儲也越多,這樣是不好的(用戶看了想打人)。所以設置一個合理的時間比較好,一個月就挺好。
廢話不說,以Nginx
伺服器為例,配置如下(配置文件nginx.conf
的http
模塊):
server {
location = /index.html {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no-cache;
}
location ~ /static/ {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no-cache;
}
location ~ /(js/*|css/*|img/*|font/*) {
expires 30d;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public;
}
}
複製代碼
效果如下圖:當我們修改index.html
內容時,會重新請求,沒有修改就會304
,文件名帶hash
的都是直接從本地緩存讀取。
有兩點需要註意的地方:
- 項目裡面不要用
service-worker
,這會影響我們的緩存設置,瀏覽器會優先使用service-worker
緩存。vue-cli4
的pwa
插件生成的模板自帶service-worker
- 調試的時候記得允許緩存
前端文件設置gzip
壓縮
webpack
配置生成gzip
壓縮的文件
webpack
有一個文件壓縮的插件,可以將大文件壓縮成gzip
的格式。使用起來也非常簡單,先安裝:npm install --save-dev 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
然後修改webpack
配置(vue.config.js
):
const 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 require("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 可加入需要的其他文件類型,比如json
// 圖片不要壓縮,體積會比原來還大
const productionGzipExtensions = ["js", "css"];
module.exports = {
configureWebpack: config => {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return {
plugins: [
new 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 filename: '[path].gz[query]',
algorithm: "gzip",
test: new RegExp("\\.(" + productionGzipExtensions.join("|") + ")$"),
threshold: 10240, //對超過10k的數據進行壓縮
minRatio: 0.6 // 壓縮比例,值為0 ~ 1
})
]
};
}
}
};
複製代碼
打包完的js/css
文件,都會多一份對應的gzip
文件,部署的時候需要配置一下,啟用gzip
,這樣支持gzip
壓縮的瀏覽器請求的就是壓縮文件,不支持的瀏覽器請求的就是源文件,gzip
壓縮文件體積會小很多。
字體文件是否需要gzip
?
網站中常見的圖片的格式有jpg
(jpeg
)、png
、gif
、webp
,這些格式的圖片本身已經優化了,所以不再需要gzip
。實際上對圖片進行gzip
壓縮,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可能使圖片體積更大。那麼字體文件呢,是不是和圖片一樣?
從阿裡巴巴矢量圖庫生成的圖標字體的css
中我們可以看出,一般常見的字體文件有:eot
、woff
、ttf
、svg
,另外woff2
是以base64
的格式存儲的。
@font-face {font-family: "iconfont";
src: url('iconfont.eot?t=1587624344896'), /* IE9 */
url('iconfont.woff?t=1587624344896') format('woff'),
url('data:application/x-font-woff2;charset=utf-8;base64,...') format('woff2'),
url('iconfont.ttf?t=1587624344896') format('truetype'), /* chrome, firefox, opera, Safari, Android, iOS 4.2+ */
url('iconfont.svg?t=1587624344896#iconfont') format('svg'); /* iOS 4.1- */
}
複製代碼
查閱資料後發現:eot
和 ttf
格式一般情況下本身不壓縮,也就是說可以進行gzip
壓縮。而woff
格式具有內建壓縮,不需要gzip
壓縮。
實際測試一下,發現eot
和ttf
可以進行壓縮,效果還不錯,而woff
格式的,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插件根本不支持壓縮,即使你寫了配置了壓縮woff
文件,它也不會生成gz
文件。
並且實驗發現,svg
雖然是圖片,但是也可以進行gzip
壓縮,壓縮效果還不錯:
結論:svg
、eot
和 ttf
這三種格式的字體文件可以使用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進行壓縮,並且配合Nginx
的gzip_types
配置,woff
和woff2
格式的字體文件不需要gzip
。
伺服器配置gzip
壓縮
Nginx
是前端文件常用的伺服器,Nginx
伺服器的配置文件nginx.conf
的http
模塊:
server {
# 開啟gzip on為開啟,off為關閉
gzip on;
# 檢查是否存在請求靜態文件的gz結尾的文件,如果有則直接返回該gz文件內容,不存在則先壓縮再返回
gzip_static on;
# 設置允許壓縮的頁面最小位元組數,頁面位元組數從header頭中的Content-Length中進行獲取。
# 預設值是0,不管頁面多大都壓縮。
# 建議設置成大於10k的位元組數,配合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gzip_min_length 10k;
# 對特定的MIME類型生效,其中'text/html’被系統強制啟用
gzip_types text/javascript application/javascript text/css application/json;
# Nginx作為反向代理的時候啟用,開啟或者關閉後端伺服器返回的結果
# 匹配的前提是後端伺服器必須要返回包含"Via"的 header頭
# off(關閉所有代理結果的數據的壓縮)
# expired(啟用壓縮,如果header頭中包括"Expires"頭信息)
# no-cache(啟用壓縮,header頭中包含"Cache-Control:no-cache")
# no-store(啟用壓縮,header頭中包含"Cache-Control:no-store")
# private(啟用壓縮,header頭中包含"Cache-Control:private")
# no_last_modefied(啟用壓縮,header頭中不包含"Last-Modified")
# no_etag(啟用壓縮,如果header頭中不包含"Etag"頭信息)
# auth(啟用壓縮,如果header頭中包含"Authorization"頭信息)
# any - 無條件啟用壓縮
gzip_proxied any;
# 請求加個 vary頭,給代理伺服器用的,有的瀏覽器支持壓縮,有的不支持,所以避免浪費不支持的也壓縮
gzip_vary on;
# 同 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插件一樣,gzip壓縮比(1~9),
# 越小壓縮效果越差,但是越大處理越慢,一般取中間值
gzip_comp_level 6;
# 獲取多少記憶體用於緩存壓縮結果,‘16 8k’表示以8k*16 為單位獲得。
# PS: 如果沒有.gz文件,是需要Nginx實時壓縮的
gzip_buffers 16 8k;
# 註:99.99%的瀏覽器基本上都支持gzip解壓了,所以可以不用設這個值,保持系統預設即可。
gzip_http_version 1.1;
}
複製代碼
檢查gzip
是否生效
瀏覽器文件請求的請求頭包含欄位Accept-Encoding: gzip
代表瀏覽器支持gzip
壓縮文件
文件響應頭包含欄位Content-Encoding: gzip
代表返回的是壓縮文件
同時NetWork
一欄還可以查看到文件的實際大小和實際的請求(gzip
)文件大小
檢查Nginx
是否使用了我們提供的gz
文件
Nginx
自帶gzip
壓縮功能,如果我們沒提供,它會實時壓縮(例如index.html
文件),這就很浪費伺服器資源了。現在我們已經提供js
和css
的gz
文件,如何判斷Nginx
是使用了我們提供的gz
文件,而不是自己壓縮的呢?
上面有一個配置項:gzip_static on;
,開啟之後Nginx
會優先使用我們的gz
文件,但是還是不能確定,Nginx
有沒有使用gz
文件。
查看network
請求發現,每一個文件都有etag
響應頭,如果Nginx
使用了已有的gz
文件,那麼這個請求的etag
值不帶有W/
,反之,如果是文件是Nginx
壓縮的,etag
值則會帶有W/
。
例如index.html
:
拿chunk-vendors.js
做一個實驗,這個文件本身是帶有gz
文件的,請求的etag
如下(不帶有W/
):
這時候我們刪掉伺服器上chunk-vendors.js
對應的gz
文件,刷新頁面,請求如下:
綜上,我們就可以驗證,只要我們配置了gzip_static on;
,Nginx
就會優先使用了我們提供的gz
文件。
附錄 - windows
安裝Nginx
伺服器
- 下載
windows
下Nginx
的安裝包:nginx.org/en/download…
- 解壓壓縮包
- 在
Nginx
的目錄下使用cmd
命令行,啟動命令:start nginx
,關閉命令:nginx -s stop
備註:修改配置文件需要重載配置:nginx -s reload
。啟動之後,打開http://localhost:80
就能看的效果
總結
1.頁面文件合理的設置緩存和gzip
壓縮是實實在在能提升用戶體驗的操作,而且比少寫幾個迴圈、刪除幾行代碼優化強得多,但是需要前端和運維的密切配合,才能實現最佳方案。
service worker
是用來實現離線應用的,文章中沒有詳細贅述。vue-cli4
的pwa
插件生成的模板自帶service worker
,或許這才是vue
項目緩存的最佳實踐?
2.註意:光理論是不夠的。在此贈送2020最新企業級 Vue3.0/Js/ES6/TS/React/node等實戰視頻教程,想學的可進裙 519293536 免費獲取,小白勿進哦!
本文的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路加上自己的想法,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