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面向對象反射,雙下方法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xxpythonxx/archive/2020/04/02/12623312.html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一. 反射 反射的概念是由Smith在1982年首次提出的,主要是指程式可以訪問、檢測和修改它本身狀態或行為的一種能力(自省)。這一概念的提出很快引發了電腦科學領域關於應用反射性的研究。它首先被程式語言的設計領域所採用,併在Lisp和麵向對象方面取得了成績。 python面向對象中的反射:通過字元 ...


一. 反射

反射的概念是由Smith在1982年首次提出的,主要是指程式可以訪問、檢測和修改它本身狀態或行為的一種能力(自省)。這一概念的提出很快引發了電腦科學領域關於應用反射性的研究。它首先被程式語言的設計領域所採用,併在Lisp和麵向對象方面取得了成績。

python面向對象中的反射:通過字元串的形式操作對象相關的屬性。python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對象(都可以使用反射)

四個可以實現自省的函數

下列方法適用於類和對象(一切皆對象,類本身也是一個對象)

對實例化對象的示例

class Foo:
    f = '類的靜態變數'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name=name
        self.age=age

    def say_hi(self):
        print('hi,%s'%self.name)

obj=Foo('egon',73)

#檢測是否含有某屬性
print(hasattr(obj,'name'))
print(hasattr(obj,'say_hi'))

#獲取屬性
n=getattr(obj,'name')
print(n)
func=getattr(obj,'say_hi')
func()

print(getattr(obj,'aaaaaaaa','不存在啊')) #報錯

#設置屬性
setattr(obj,'sb',True)
setattr(obj,'show_name',lambda self:self.name+'sb')
print(obj.__dict__)
print(obj.show_name(obj))

#刪除屬性
delattr(obj,'age')
delattr(obj,'show_name')
delattr(obj,'show_name111')#不存在,則報錯

print(obj.__dict__)

對對象的反射

class Foo(object):
 
    staticField = "old boy"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wupeiqi'
 
    def func(self):
        return 'func'
 
    @staticmethod
    def bar():
        return 'bar'
 
print getattr(Foo, 'staticField')
print getattr(Foo, 'func')
print getattr(Foo, 'bar')

對類的反射

import sys

def s1():
    print 's1'

def s2():
    print 's2'

this_module = sys.modules[__name__]

hasattr(this_module, 's1')
getattr(this_module, 's2')

當前模塊的反射

#一個模塊中的代碼
def test():
    print('from the test')
"""
程式目錄:
    module_test.py
    index.py
 
當前文件:
    index.py
"""
# 另一個模塊中的代碼
import module_test as obj

#obj.test()

print(hasattr(obj,'test'))

getattr(obj,'test')()

其他模塊的反射

反射的應用:

瞭解了反射的四個函數。那麼反射到底有什麼用呢?它的應用場景是什麼呢?

現在讓我們打開瀏覽器,訪問一個網站,你單擊登錄就跳轉到登錄界面,你單擊註冊就跳轉到註冊界面,等等,其實你單擊的其實是一個個的鏈接,每一個鏈接都會有一個函數或者方法來處理。

class User:
    def login(self):
        print('歡迎來到登錄頁面')
    
    def register(self):
        print('歡迎來到註冊頁面')
    
    def save(self):
        print('歡迎來到存儲頁面')

while 1:
    choose = input('>>>').strip()
    if choose == 'login':
        obj = User()
        obj.login()
    
    elif choose == 'register':
        obj = User()
        obj.register()
        
    elif choose == 'save':
        obj = User()
        obj.save()

沒學反射之前的解決方式

class User:
    def login(self):
        print('歡迎來到登錄頁面')
    
    def register(self):
        print('歡迎來到註冊頁面')
    
    def save(self):
        print('歡迎來到存儲頁面')

user = User()
while 1:
    choose = input('>>>').strip()
    if hasattr(user,choose):
        func = getattr(user,choose)
        func()
    else:
        print('輸入錯誤。。。。')

學了反射之後解決方式

有多簡單,一目瞭然。

二. 函數 vs 方法

學到這裡,我終於能回答你一直以來可能有的一個疑問。那就是,之前的學習中我們稱len()為函數(口誤時稱為方法)卻稱如str的strip為方法,那它到底叫什麼?函數和方法有什麼區別和相同之處?我在這裡就正式的解釋一下。

2.1 通過列印函數(方法)名確定

def func():
    pass

print(func)  # <function func at 0x00000260A2E690D0>


class A:
    def func(self):
        pass
    
print(A.func)  # <function A.func at 0x0000026E65AE9C80>
obj = A()
print(obj.func)  # <bound method A.func of <__main__.A object at 0x00000230BAD4C9E8>>
View Code

2.2 通過types模塊驗證

from types import FunctionType
from types import MethodType

def func():
    pass

class A:
    def func(self):
        pass

obj = A()

print(isinstance(func,FunctionType))  # True
print(isinstance(A.func,FunctionType))  # True
print(isinstance(obj.func,FunctionType))  # False
print(isinstance(obj.func,MethodType))  # True

2.3 靜態方法是函數

from types import FunctionType
from types import MethodType

class A:
    
    def func(self):
        pass
    
    @classmethod
    def func1(self):
        pass
    
    @staticmethod
    def func2(self):
        pass
obj = A()

# 靜態方法其實是函數
# print(isinstance(A.func2,FunctionType))  # True
# print(isinstance(obj.func2,FunctionType))  # True

2.4 函數與方法的區別

那麼,函數和方法除了上述的不同之處,我們還總結了一下幾點區別。

(1)函數的是顯式傳遞數據的。如我們要指明為len()函數傳遞一些要處理數據。

(2)函數則跟對象無關。

(3)方法中的數據則是隱式傳遞的。

(4)方法可以操作類內部的數據。

(5)方法跟對象是關聯的。如我們在用strip()方法是,是不是都是要通過str對象調用,比如我們有字元串s,然後s.strip()這樣調用。是的,strip()方法屬於str對象。

我們或許在日常中會口語化稱呼函數和方法時不嚴謹,但是我們心中要知道二者之間的區別。

在其他語言中,如Java中只有方法,C中只有函數,C++麽,則取決於是否在類中。

三. 雙下方法

定義:雙下方法是特殊方法,他是解釋器提供的 由爽下劃線加方法名加雙下劃線 __方法名__的具有特殊意義的方法,雙下方法主要是python源碼程式員使用的,我們在開發中儘量不要使用雙下方法,但是深入研究雙下方法,更有益於我們閱讀源碼。

調用:不同的雙下方法有不同的觸發方式,就好比盜墓時觸發的機關一樣,不知不覺就觸發了雙下方法,例如:init

3.01 __len

class B:
    def __len__(self):
        print(666)

b = B()
len(b) # len 一個對象就會觸發 __len__方法。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self.a = 1
        self.b = 2

    def __len__(self):
        return len(self.__dict__)
a = A()
print(len(a))

3.02 __hash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self.a = 1
        self.b = 2

    def __hash__(self):
        return hash(str(self.a)+str(self.b))
a = A()
print(hash(a))

3.03 str

如果一個類中定義了__str__方法,那麼在列印 對象 時,預設輸出該方法的返回值。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__str__(self):
        return '太白'
a = A()
print(a)
print('%s' % a)

3.04 repr

如果一個類中定義了__repr__方法,那麼在repr(對象) 時,預設輸出該方法的返回值。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太白'
a = A()
print(repr(a))
print('%r'%a)

3.05 call

對象後面加括弧,觸發執行。

註:構造方法__new__的執行是由創建對象觸發的,即:對象 = 類名() ;而對於 call 方法的執行是由對象後加括弧觸發的,即:對象() 或者 類()()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print('__call__')

obj = Foo() # 執行 __init__
obj()       # 執行 __call__

3.06 __eq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self.a = 1
        self.b = 2

    def __eq__(self,obj):
        if  self.a == obj.a and self.b == obj.b:
            return True
a = A()
b = A()
print(a == b)

3.07 del

析構方法,當對象在記憶體中被釋放時,自動觸發執行。

註:此方法一般無須定義,因為Python是一門高級語言,程式員在使用時無需關心記憶體的分配和釋放,因為此工作都是交給Python解釋器來執行,所以,析構函數的調用是由解釋器在進行垃圾回收時自動觸發執行的。

3.08__new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self.x = 1
        print('in init function')
    def __new__(cls, *args, **kwargs):
        print('in new function')
        return object.__new__(A, *args, **kwargs)

a = A()
print(a.x)
class A:
    __instance = None
    def __new__(cls, *args, **kwargs):
        if cls.__instance is None:
            obj = object.__new__(cls)
            cls.__instance = obj
        return cls.__instance

單例模式

單例模式具體分析

單例模式是一種常用的軟體設計模式。在它的核心結構中只包含一個被稱為單例類的特殊類。通過單例模式可以保證系統中一個類只有一個實例而且該實例易於外界訪問,從而方便對實例個數的控制並節約系統資源。如果希望在系統中某個類的對象只能存在一個,單例模式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採用單例模式動機、原因】
對於系統中的某些類來說,只有一個實例很重要,例如,一個系統中可以存在多個列印任務,但是只能有一個正在工作的任務;一個系統只能有一個視窗管理器或文件系統;一個系統只能有一個計時工具或ID(序號)生成器。如在Windows中就只能打開一個任務管理器。如果不使用機制對視窗對象進行唯一化,將彈出多個視窗,如果這些視窗顯示的內容完全一致,則是重覆對象,浪費記憶體資源;如果這些視窗顯示的內容不一致,則意味著在某一瞬間系統有多個狀態,與實際不符,也會給用戶帶來誤解,不知道哪一個才是真實的狀態。因此有時確保系統中某個對象的唯一性即一個類只能有一個實例非常重要。
如何保證一個類只有一個實例並且這個實例易於被訪問呢?定義一個全局變數可以確保對象隨時都可以被訪問,但不能防止我們實例化多個對象。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是讓類自身負責保存它的唯一實例。這個類可以保證沒有其他實例被創建,並且它可以提供一個訪問該實例的方法。這就是單例模式的模式動機。
【單例模式優缺點】
【優點】
一、實例控制
單例模式會阻止其他對象實例化其自己的單例對象的副本,從而確保所有對象都訪問唯一實例。
二、靈活性
因為類控制了實例化過程,所以類可以靈活更改實例化過程。
【缺點】
一、開銷
雖然數量很少,但如果每次對象請求引用時都要檢查是否存在類的實例,將仍然需要一些開銷。可以通過使用靜態初始化解決此問題。
二、可能的開發混淆
使用單例對象(尤其在類庫中定義的對象)時,開發人員必須記住自己不能使用new關鍵字實例化對象。因為可能無法訪問庫源代碼,因此應用程式開發人員可能會意外發現自己無法直接實例化此類。
三、對象生存期
不能解決刪除單個對象的問題。在提供記憶體管理的語言中(例如基於.NET Framework的語言),只有單例類能夠導致實例被取消分配,因為它包含對該實例的私有引用。在某些語言中(如 C++),其他類可以刪除對象實例,但這樣會導致單例類中出現懸浮引用

3.09 __item__系列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name=name

    def __getitem__(self, item):
        print(self.__dict__[item])

    def __setitem__(self, key, value):
        self.__dict__[key]=value
    def __delitem__(self, key):
        print('del obj[key]時,我執行')
        self.__dict__.pop(key)
    def __delattr__(self, item):
        print('del obj.key時,我執行')
        self.__dict__.pop(item)

f1=Foo('sb')
f1['age']=18
f1['age1']=19
del f1.age1
del f1['age']
f1['name']='alex'
print(f1.__dict__)

3.10 上下文管理器相關

enter __exit

# 如果想要對一個類的對象進行with  as 的操作 不行。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text):
        self.text = text

with A('大爺') as f1:
    print(f1.text)

沒他們不可以這樣操作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text):
        self.text = text
    
    def __enter__(self):  # 開啟上下文管理器對象時觸發此方法
        self.text = self.text + '您來啦'
        return self  # 將實例化的對象返回f1
    
    def __exit__(self, exc_type, exc_val, exc_tb):  # 執行完上下文管理器對象f1時觸發此方法
        self.text = self.text + '這就走啦'
        
with A('大爺') as f1:
    print(f1.text)
print(f1.text)

有他們可以這樣操作

class Diycontextor:
    def __init__(self,name,mode):
        self.name = name
        self.mode = mode
 
    def __enter__(self):
        print "Hi enter here!!"
        self.filehander = open(self.name,self.mode)
        return self.filehander
 
    def __exit__(self,*para):
        print "Hi exit here"
        self.filehander.close()
 
 
with Diycontextor('py_ana.py','r') as f:
    for i in f:
        print i

自定義文件管理器

相關面試題:

class StarkConfig:
    def __init__(self,num):
        self.num = num
    
    def run(self):
        self()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print(self.num)

class RoleConfig(StarkConfig):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print(345)
    def __getitem__(self, item):
        return self.num[item]

v1 = RoleConfig('alex')
v2 = StarkConfig('太白金星')
# print(v1[1])
# print(v2[2])
v1.run()

-------
class UserInfo:
    pass


class Department:
    pass


class StarkConfig:
    def __init__(self, num):
        self.num = num
    
    def changelist(self, request):
        print(self.num, request)
    
    def run(self):
        self.changelist(999)


class RoleConfig(StarkConfig):
    def changelist(self, request):
        print(666, self.num)


class AdminSite:
    
    def __init__(self):
        self._registry = {}
    
    def register(self, k, v):
        self._registry[k] = v


site = AdminSite()
site.register(UserInfo, StarkConfig)
# 1 
# obj = site._registry[UserInfo]()

# 2
obj = site._registry[UserInfo](100)
obj.run()

-------
class UserInfo:
    pass

class Department:
    pass

class StarkConfig:
    def __init__(self,num):
        self.num = num

    def changelist(self,request):
        print(self.num,request)

    def run(self):
        self.changelist(999)

class RoleConfig(StarkConfig):
    def changelist(self,request):
        print(666,self.num)


class AdminSite:

    def __init__(self):
        self._registry = {}

    def register(self,k,v):
        self._registry[k] = v(k)

site = AdminSite()
site.register(UserInfo,StarkConfig)
site.register(Department,RoleConfig)

for k,row in site._registry.items():
    row.run()

-------
class A:
    list_display = []
    
    def get_list(self):
        self.list_display.insert(0,33)
        return self.list_display

s1 = A()
print(s1.get_list())

-------
class A:
    list_display = [1, 2, 3]
    def __init__(self):
        self.list_display = []
    def get_list(self):
        self.list_display.insert(0, 33)
        return self.list_display


s1 = A()
print(s1.get_list())

------
class A:
    list_display = []

    def get_list(self):
        self.list_display.insert(0,33)
        return self.list_display

class B(A):
    list_display = [11,22]


s1 = A()
s2 = B()
print(s1.get_list())
print(s2.get_list())

您的分享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更多相關文章
  • 介面預設方法和靜態方法 預設方法 如果類的父類的方法和介面中方法名字相同且參數一致,子類還沒有重寫方法,那麼預設使用父類的方法,即類優先 如果類實現的介面中有名字相同參數類型一致的預設方法,那麼在類中必須重寫 靜態方法 重覆註解 以前我們是這樣使用註解,當要在一個方法上標註兩個相同的註解時會報錯,j ...
  • 題目:輸入三個整數x,y,z,請把這三個數由小到大輸出。 程式分析:我們想辦法把最小的數放到x上,先將x與y進行比較,如果x>y則將x與y的值進行交換,然後再用x與z進行比較,如果x>z則將x與z的值進行交換,這樣能使x最小。 實例: 1 #include <stdio.h> 2 3 int mai ...
  • 字元串拼接:請用StringBuffer代替String直接相加提高性能 過去的理論 有沒有人告訴過你開發中不要 String newString = "牛郎"+"織女"; 而是要根據是否線程安全採用 String newString = new StringBuffer("牛郎").append( ...
  • 可惡的新冠病毒攻擊人類,搞得IT就業形勢相當不好?好在有鐘南山院士帶領我們提前開展好了防護工作! java作為基礎平臺安裝在各種移動設備,PC,小型機,分散式伺服器集群,各種不同的操作系統上。所以,對java平臺層面的攻擊也是最多的。 我是李福春,我在準備面試,今天的題目是: Java平臺的註入攻擊 ...
  • 問題描述 有n(2≤n≤20)塊晶元,有好有壞,已知好晶元比壞晶元多。 每個晶元都能用來測試其他晶元。用好晶元測試其他晶元時,能正確給出被測試晶元是好還是壞。而用壞晶元測試其他晶元時,會隨機給出好或是壞的測試結果(即此結果與被測試晶元實際的好壞無關)。 給出所有晶元的測試結果,問哪些晶元是好晶元。 ...
  • 一、創建項目(本文以Idea基於Maven構建的項目為例) New——>Project 筆者這裡是選擇自己本地的Maven及配置 最後點擊Finish即可 二、在配置文件中添加依賴包 pom.xml配置文件中添加Mybatis、JDBC驅動、log4j日誌管理的包依賴 完整代碼如下: <?xml v ...
  • 項目簡介 項目來源於: "https://gitee.com/glotion/servlet jsp_news" 本系統基於 JSP+Servlet+C3P0+Mysql 。涉及技術少,易於理解,適合 JavaWeb初學者 學習使用。 難度等級:簡單 技術棧 編輯器 IntelliJ IDEA 20 ...
  • 給出兩個 非空 的鏈表用來表示兩個非負的整數。其中,它們各自的位數是按照 逆序 的方式存儲的,並且它們的每個節點只能存儲 一位 數字。 如果,我們將這兩個數相加起來,則會返回一個新的鏈表來表示它們的和。 您可以假設除了數字 0 之外,這兩個數都不會以 0 開頭。 示例: 輸入:(2 -> 4 -> ...
一周排行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 移動開發(一):使用.NET MAUI開發第一個安卓APP 對於工作多年的C#程式員來說,近來想嘗試開發一款安卓APP,考慮了很久最終選擇使用.NET MAUI這個微軟官方的框架來嘗試體驗開發安卓APP,畢竟是使用Visual Studio開發工具,使用起來也比較的順手,結合微軟官方的教程進行了安卓 ...
  • 前言 QuestPDF 是一個開源 .NET 庫,用於生成 PDF 文檔。使用了C# Fluent API方式可簡化開發、減少錯誤並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它可以輕鬆生成 PDF 報告、發票、導出文件等。 項目介紹 QuestPDF 是一個革命性的開源 .NET 庫,它徹底改變了我們生成 PDF 文檔的方 ...
  • 項目地址 項目後端地址: https://github.com/ZyPLJ/ZYTteeHole 項目前端頁面地址: ZyPLJ/TreeHoleVue (github.com) https://github.com/ZyPLJ/TreeHoleVue 目前項目測試訪問地址: http://tree ...
  • 話不多說,直接開乾 一.下載 1.官方鏈接下載: https://www.microsoft.com/zh-cn/sql-server/sql-server-downloads 2.在下載目錄中找到下麵這個小的安裝包 SQL2022-SSEI-Dev.exe,運行開始下載SQL server; 二. ...
  • 前言 隨著物聯網(IoT)技術的迅猛發展,MQTT(消息隊列遙測傳輸)協議憑藉其輕量級和高效性,已成為眾多物聯網應用的首選通信標準。 MQTTnet 作為一個高性能的 .NET 開源庫,為 .NET 平臺上的 MQTT 客戶端與伺服器開發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本文將全面介紹 MQTTnet 的核心功能 ...
  • Serilog支持多種接收器用於日誌存儲,增強器用於添加屬性,LogContext管理動態屬性,支持多種輸出格式包括純文本、JSON及ExpressionTemplate。還提供了自定義格式化選項,適用於不同需求。 ...
  • 目錄簡介獲取 HTML 文檔解析 HTML 文檔測試參考文章 簡介 動態內容網站使用 JavaScript 腳本動態檢索和渲染數據,爬取信息時需要模擬瀏覽器行為,否則獲取到的源碼基本是空的。 本文使用的爬取步驟如下: 使用 Selenium 獲取渲染後的 HTML 文檔 使用 HtmlAgility ...
  • 1.前言 什麼是熱更新 游戲或者軟體更新時,無需重新下載客戶端進行安裝,而是在應用程式啟動的情況下,在內部進行資源或者代碼更新 Unity目前常用熱更新解決方案 HybridCLR,Xlua,ILRuntime等 Unity目前常用資源管理解決方案 AssetBundles,Addressable, ...
  • 本文章主要是在C# ASP.NET Core Web API框架實現向手機發送驗證碼簡訊功能。這裡我選擇是一個互億無線簡訊驗證碼平臺,其實像阿裡雲,騰訊雲上面也可以。 首先我們先去 互億無線 https://www.ihuyi.com/api/sms.html 去註冊一個賬號 註冊完成賬號後,它會送 ...
  • 通過以下方式可以高效,並保證數據同步的可靠性 1.API設計 使用RESTful設計,確保API端點明確,並使用適當的HTTP方法(如POST用於創建,PUT用於更新)。 設計清晰的請求和響應模型,以確保客戶端能夠理解預期格式。 2.數據驗證 在伺服器端進行嚴格的數據驗證,確保接收到的數據符合預期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