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次大廠的面試過程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tangshiwei/archive/2019/11/03/11787802.html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前言 2019年6月中旬,實在厭倦了之前平平淡淡的工作和毫不起眼的薪資,不顧親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地決定隻身前往沿海城市,想著找到一份更加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來徹徹底底地重新打磨自己,同時去追求更好的薪資待遇。當然在此之前,自己每天下班後都會利用業餘時間抓緊複習鞏固刷題等等,大概從3月份開始的吧,持續了 ...


前言

2019年6月中旬,實在厭倦了之前平平淡淡的工作和毫不起眼的薪資,不顧親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地決定隻身前往沿海城市,想著找到一份更加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來徹徹底底地重新打磨自己,同時去追求更好的薪資待遇。當然在此之前,自己每天下班後都會利用業餘時間抓緊複習鞏固刷題等等,大概從3月份開始的吧,持續了3個多月。而後從6月中旬面試一直到6月底,中間大概兩個星期,其實我的學歷和背景並不突出,但是我個人感覺可能是因為自己簡歷做的稍微還行(後面我可能會單獨出一篇文章,來聊聊我做簡歷時的一點點心得),讓大廠的HR能夠多看幾眼,中間面過的公司包括喜馬拉雅、攜程、嗶哩嗶哩、流利說、蜻蜓FM、愛回收等,陸陸續續拿到4,5個Offer吧,如今已經轉正,所以在這裡記錄下之前的部分面試題,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正文

1. 烈熊網路

這家公司其實我也沒有太瞭解過,是我前同事推薦的,說裡面的薪資待遇不錯,然後我當時也有空閑時間,所以就去試試了,雖然公司名氣沒有上面提到的公司大,但是他的面試題我覺得還是挺有分量的。

1.1 請說出下麵代碼的執行順序

async function async1() {
  console.log(1);
  const result = await async2();
  console.log(3);
}

async function async2() {
  console.log(2);
}

Promise.resolve().then(() => {
  console.log(4);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5);
});

async1();
console.log(6);

我的回答是[1,2,6,4,3,5]。這道題目主要考對JS巨集任務微任務的理解程度,JS的事件迴圈中每個巨集任務稱為一個Tick(標記),在每個標記的末尾會追加一個微任務隊列,一個巨集任務執行完後會執行所有的微任務,直到隊列清空。上題中我覺得稍微複雜點的在於async1函數,async1函數本身會返回一個Promise,同時await後面緊跟著async2函數返回的Promise,console.log(3)其實是在async2函數返回的Promise的then語句中執行的,then語句本身也會返回一個Promise然後追加到微任務隊列中,所以在微任務隊列中console.log(3)console.log(4)後面,不太清楚的同學可以網上查下資料或者關註我的公眾號「前端之境」,我們可以一起交流學習。

1.2 手動實現Promise,寫出偽代碼

幸運的是在面試前剛好查閱了下這部分的資料,所以回答過程中還算得心應手,主要是需要遵循Promise/A+規範:

(1) 一個promise必須具備三種狀態(pending|fulfilled(resolved)|rejected),當處於pending狀態時,可以轉移到fulfilled(resolved)狀態或rejected狀態,處於fulfilled(resolved)狀態或rejected狀態時,狀態不再可變;

(2) 一個promise必須有then方法,then方法必須接受兩個參數:

// onFulfilled在狀態由pending -> fulfilled(resolved) 時執行,參數為resolve()中傳遞的值
// onRejected在狀態由pending -> rejected 時執行,參數為reject()中傳遞的值
promise.then(onFulfilled,onRejected)

(3) then方法必須返回一個promise:

promise2 = promise1.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實現代碼直接貼出來吧:

參考自:實現一個完美符合Promise/A+規範的Promise

function myPromise(constructor){
    let self=this;
    self.status="pending" //定義狀態改變前的初始狀態
    self.value=undefined;//定義狀態為resolved的時候的狀態
    self.reason=undefined;//定義狀態為rejected的時候的狀態
    self.onFullfilledArray=[];
    self.onRejectedArray=[];
    function resolve(value){
       if(self.status==="pending"){
          self.value=value;
          self.status="resolved";
          self.onFullfilledArray.forEach(function(f){
                f(self.value);
                //如果狀態從pending變為resolved,
                //那麼就遍歷執行裡面的非同步方法
          });
        
       }
    }
    function reject(reason){
       if(self.status==="pending"){
          self.reason=reason;
          self.status="rejected";
          self.onRejectedArray.forEach(function(f){
              f(self.reason);
             //如果狀態從pending變為rejected, 
             //那麼就遍歷執行裡面的非同步方法
          })
       }
    }
    //捕獲構造異常
    try{
       constructor(resolve,reject);
    }catch(e){
       reject(e);
    }
}

myPromise.prototype.then=function(onFullfilled,onRejected){
    let self=this;
    let promise2;
    switch(self.status){
      case "pending":
        promise2 = new my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
             self.onFullfilledArray.push(function(){
                setTimeout(function(){
                  try{
                     let temple=onFullfilled(self.value);
                     resolvePromise(temple)
                    }catch(e){
                       reject(e) //error catch
                    }
                })
             });
             self.onRejectedArray.push(function(){
                setTimeout(function(){
                   try{
                       let temple=onRejected(self.reason);
                       resolvePromise(temple)
                     }catch(e){
                       reject(e)// error catch
                   }
                })
             });
        })
      case "resolved":
        promise2=new my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
           setTimeout(function(){
               try{
                  let temple=onFullfilled(self.value);
                  //將上次一then裡面的方法傳遞進下一個Promise狀態
                  resolvePromise(temple);
                }catch(e){
                  reject(e);//error catch
               }
           })
        })
        break;
      case "rejected":
        promise2=new my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
           setTimeout(function(){
             try{
               let temple=onRejected(self.reason);
               //將then裡面的方法傳遞到下一個Promise的狀態里
               resolvePromise(temple);   
             }catch(e){
               reject(e);
             }
           })
        })
        break;
      default:       
   }
   return promise2;
}

function resolvePromise(promise,x,resolve,reject){
  if(promise===x){
     throw new TypeError("type error")
  }
  let isUsed;
  if(x!==null&&(typeof x==="object"||typeof x==="function")){
      try{
        let then=x.then;
        if(typeof then==="function"){
           //是一個promise的情況
           then.call(x,function(y){
              if(isUsed)return;
              isUsed=true;
              resolvePromise(promise,y,resolve,reject);
           },function(e){
              if(isUsed)return;
              isUsed=true;
              reject(e);
           })
        }else{
           //僅僅是一個函數或者是對象
           resolve(x)
        }
      }catch(e){
         if(isUsed)return;
         isUsed=true;
         reject(e);
      }
  }else{
    //返回的基本類型,直接resolve
    resolve(x)
  }
}

1.3 請說出以下列印結果

let a = {a: 10};
let b = {b: 10};
let obj = {
  a: 10
};
obj[b] = 20;
console.log(obj[a]);

我的回答是:20。這道題目主要考對JS數據類型的熟練度以及對ES6中屬性名錶達式的理解。在上題中obj[b] = 20的賦值操作後,obj其實已經變成了{a: 10, [object Object]: 20},這是因為如果屬性名錶達式是一個對象的話,那麼預設情況下會自動將對象轉為字元串[object Object],最後一步獲取obj[a]時,a本身也是一個對象,所以會被轉換為獲取obj['[object Object]']也就是上一步賦值的20。

1.4 說出幾種數組去重的方式

這個其實網上已經有大把大把的實現方案了,我也就大概給出了以下幾種:

let originalArray = [1,2,3,4,5,3,2,4,1];

// 方式1
const result = Array.from(new Set(originalArray));
console.log(result); // -> [1, 2, 3, 4, 5]

// 方式2
const result = [];
const map = new Map();
for (let v of originalArray) {
    if (!map.has(v)) {
        map.set(v, true);
        result.push(v);
    }
}
console.log(result); // -> [1, 2, 3, 4, 5]

// 方式3
const result = [];
for (let v of originalArray) {
    if (!result.includes(v)) {
        result.push(v);
    }
}
console.log(result); // -> [1, 2, 3, 4, 5]

// 方式4
for (let i = 0; i < originalArray.length; i++) {
    for (let j = i + 1; j < originalArray.length; j++) {
        if (originalArray[i] === originalArray[j]) {
            originalArray.splice(j, 1);
            j--;
        }
    }
}
console.log(originalArray); // -> [1, 2, 3, 4, 5]

// 方式5
const obj = {};
const result = originalArray.filter(item => obj.hasOwnProperty(typeof item + item) ? false : (obj[typeof item + item] = true));
console.log(result); // -> [1, 2, 3, 4, 5]

1.5 對象數組如何去重?

這個題目不只一家公司問到了,開始的時候一臉懵逼,心裡想著每個對象的記憶體地址本身就不一樣,去重的意義何在,非要去重的話,那隻能通過JSON.stringify序列化成字元串(這個方法有一定的缺陷)後進行對比,或者遞歸的方式進行鍵-值對比,但是對於大型嵌套對象來說還是比較耗時的,所以還是沒有答好,後來面試官跟我說是根據每個對象的某一個具體屬性來進行去重,因為考慮到服務端返回的數據中可能存在id重覆的情況,需要前端進行過濾,如下:

const responseList = [
  { id: 1, a: 1 },
  { id: 2, a: 2 },
  { id: 3, a: 3 },
  { id: 1, a: 4 },
];
const result = responseList.reduce((acc, cur) => {
    const ids = acc.map(item => item.id);
    return ids.includes(cur.id) ? acc : [...acc, cur];
}, []);
console.log(result); // -> [ { id: 1, a: 1}, {id: 2, a: 2}, {id: 3, a: 3} ]

2. 攜程

當時是前一天進行了一次電面,然後第二天現場面,兩個面試官輪流問,大概持續了一個半小時吧,問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有些問題時間久了還是不太記得了,多多見諒!

2.1 理解深拷貝和淺拷貝嗎?

淺拷貝是指創建一個對象,這個對象有著原始對象屬性值的一份精確拷貝。如果屬性是基本類型,那麼拷貝的就是基本類型的值,如果屬性是引用類型,那麼拷貝的就是記憶體地址,所以如果其中一個對象修改了某些屬性,那麼另一個對象就會受到影響。
深拷貝是指從記憶體中完整地拷貝一個對象出來,併在堆記憶體中為其分配一個新的記憶體區域來存放,並且修改該對象的屬性不會影響到原來的對象。

2.2 深拷貝和淺拷貝的實現方式分別有哪些?

淺拷貝:(1) Object.assign的方式 (2) 通過對象擴展運算符 (3) 通過數組的slice方法 (4) 通過數組的concat方法。
深拷貝:(1) 通過JSON.stringify來序列化對象 (2) 手動實現遞歸的方式。

2.3 大概說下實現無縫輪播的思路?

先簡單說了下實現輪播的思路,多張圖片從左至右依次排列,點擊左右側按鈕切換圖片的時候,讓圖片的父級容器的left偏移值增加或減少單張圖片的寬度大小,同時配合CSS3 transition過渡或者手寫一個動畫函數,這樣可以實現一個比較平滑的動畫效果。對於無縫輪播,我當時的思路是再拷貝一個圖片的父級容器出來,例如原來一個<ul><li></li><li></li></ul>對應兩張圖片,現在變為兩個ul對應4張圖片,同時ul的父容器監聽自身的scrollLeft,如果值已經大於等於一個ul的寬度,則立即將自身的scrollLeft值重置為0,這樣就又可以從起點開始輪播,實現無縫的效果。

2.3 說出以下代碼的執行結果

  var a = 10;
  var obj = {
      a: 20,
      say: function () {
          console.log(this.a);
      }
  };
  obj.say();

這個是被我簡化後的版本,具體題目記不太清了,反正就是考的this的指向問題,上題中答案為20。然後面試官繼續追問,如何才能列印出10,給出如下方式:

  // 方式1
  var a = 10;
  var obj = {
      a: 20,
      say: () => {  // 此處改為箭頭函數
          console.log(this.a);
      }
  };
  obj.say(); // -> 10
  
  // 方式2
  var a = 10;
  var obj = {
      a: 20,
      say: function () {
          console.log(this.a);
      }
  };
  obj.say.call(this); // 此處顯示綁定this為全局window對象
  
  // 方式3
  var a = 10;
  var obj = {
      a: 20,
      say: function () {
          console.log(this.a);
      }
  };
  
  var say = obj.say; // 此處先創建一個臨時變數存放函數定義,然後單獨調用
  say();

2.4 Vue的生命周期有哪些?

創建:beforeCreate,created;
載入:beforeMount,mounted;
更新:beforeUpdate,updated;
銷毀:beforeDestroy,destroyed;

2.5 移動端如何設計一個比較友好的Header組件?

當時的思路是頭部(Header)一般分為左、中、右三個部分,分為三個區域來設計,中間為主標題,每個頁面的標題肯定不同,所以可以通過vue props的方式做成可配置對外進行暴露,左側大部分頁面可能都是回退按鈕,但是樣式和內容不盡相同,右側一般都是具有功能性的操作按鈕,所以左右兩側可以通過vue slot插槽的方式對外暴露以實現多樣化,同時也可以提供default slot預設插槽來統一頁面風格。

2.6 說出space-between和space-around的區別?

這個是flex佈局的內容,其實就是一個邊距的區別,按水平佈局來說,space-between在左右兩側沒有邊距,而space-around在左右兩側會留下邊距,垂直佈局同理,如下圖所示:

2.7 你所知道的前端性能優化方案

這個其實方案還是比較多的,可以從DOM層面CSS樣式層面JS邏輯層面分別入手,大概給出以下幾種:

(1) 減少DOM的訪問次數,可以將DOM緩存到變數中;

(2) 減少重繪迴流,任何會導致重繪迴流的操作都應減少執行,可將多次操作合併為一次

(3) 儘量採用事件委托的方式進行事件綁定,避免大量綁定導致記憶體占用過多;

(4) css層級儘量扁平化,避免過多的層級嵌套,儘量使用特定的選擇器來區分;

(5) 動畫儘量使用CSS3動畫屬性來實現,開啟GPU硬體加速;

(6) 圖片在載入前提前指定寬高或者脫離文檔流,可避免載入後的重新計算導致的頁面迴流;

(7) css文件在<head>標簽中引入,js文件在<body>標簽中引入,優化關鍵渲染路徑

(8) 加速或者減少HTTP請求,使用CDN載入靜態資源,合理使用瀏覽器強緩存協商緩存,小圖片可以使用Base64來代替,合理使用瀏覽器的預取指令prefetch預載入指令preload

(9) 壓縮混淆代碼刪除無用代碼代碼拆分來減少文件體積;

(10) 小圖片使用雪碧圖,圖片選擇合適的質量尺寸格式,避免流量浪費。

2.8 git多人協作時如何解決衝突

衝突主要是出現在多人在修改同一個文件的同一部分內容時,對方當你之前push,然後你後push的時候git檢測到兩次提交內容不匹配,提示你Conflict,然後你pull下來的代碼會在衝突的地方使用=====隔開,此時你需要找到對應的開發人員商量代碼的取捨,切不可隨意修改並強制提交,解決衝突後再次push即可。

3. 喜馬拉雅

當時是兩輪技術面,一次電面,一次現場面,電面有部分題目還是答得很模糊,現場面自我感覺還可以吧。

3.1 手動實現一個bind方法

代碼如下:

Function.prototype.bind = function(context, ...args1) {
    if (typeof this !== 'function') {
        throw new Error('not a function');
    }
    
    let fn = this;
    let resFn = function(...args2) {
        return fn.apply(this instanceof resFn ? this : context, args1.concat(args2));
    };
    const DumpFunction = function DumpFunction() {};
    DumpFunction.prototype = this.prototype;
    resFn.prototype = new DumpFunction();
    
    return resFn;
}

3.2 說說對React Hooks的理解

在React中我們一般有兩種方式來創建組件,類定義或者函數定義;在類定義中我們可以使用許多React的特性,比如state或者各種生命周期鉤子,但是在函數定義中卻無法使用。所以在React 16.8版本中新推出了React Hooks的功能,通過React Hooks我們就可以在函數定義中來使用類定義當中才能使用的特性。當然React Hooks的出現本身也是為了組件復用,以及相比於類定義當中的生命周期鉤子,React Hooks中提供的useEffect將多個生命周期鉤子進行結合,使得原先在類定義中分散的邏輯變得更加集中,方便維護和管理。

3.3 React Hooks當中的useEffect是如何區分生命周期鉤子的

useEffect可以看成是componentDidMountcomponentDidUpdatecomponentWillUnmount三者的結合。useEffect(callback, [source])接收兩個參數,調用方式如下:

 useEffect(() => {
   console.log('mounted');
   
   return () => {
       console.log('willUnmount');
   }
 }, [source]);

生命周期函數的調用主要是通過第二個參數[source]來進行控制,有如下幾種情況:

(1) [source]參數不傳時,則每次都會優先調用上次保存的函數中返回的那個函數,然後再調用外部那個函數;

(2) [source]參數傳[]時,則外部的函數只會在初始化時調用一次,返回的那個函數也只會最終在組件卸載時調用一次;

(3) [source]參數有值時,則只會監聽到數組中的值發生變化後才優先調用返回的那個函數,再調用外部的函數。

3.4 什麼是高階組件(HOC)

高階組件(Higher Order Componennt)本身其實不是組件,而是一個函數,這個函數接收一個元組件作為參數,然後返回一個新的增強組件,高階組件的出現本身也是為了邏輯復用,舉個例子:

  function withLoginAuth(WrappedComponent) {
      return class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
                isLogin: false
              };
          }
          
          async componentDidMount() {
              const isLogin = await getLoginStatus();
              this.setState({ isLogin });
          }
          
          render() {
            if (this.state.isLogin) {
                return <WrappedComponent {...this.props} />;
            }
            
            return (<div>您還未登錄...</div>);
          }
      }
  }

3.5 說出以下代碼的執行結果

parseInt('2017-07-01') // -> 2017
parseInt('2017abcdef') // -> 2017
parseInt('abcdef2017') // -> NaN

3.6 React實現的移動應用中,如果出現卡頓,有哪些可以考慮的優化方案

(1) 增加shouldComponentUpdate鉤子對新舊props進行比較,如果值相同則阻止更新,避免不必要的渲染,或者使用PureReactComponent替代Component,其內部已經封裝了shouldComponentUpdate的淺比較邏輯;

(2) 對於列表或其他結構相同的節點,為其中的每一項增加唯一key屬性,以方便React的diff演算法中對該節點的復用,減少節點的創建和刪除操作;

(3) render函數中減少類似onClick={() => {doSomething()}}的寫法,每次調用render函數時均會創建一個新的函數,即使內容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也會導致節點沒必要的重渲染,建議將函數保存在組件的成員對象中,這樣只會創建一次;

(4) 組件的props如果需要經過一系列運算後才能拿到最終結果,則可以考慮使用reselect庫對結果進行緩存,如果props值未發生變化,則結果直接從緩存中拿,避免高昂的運算代價;

(5) webpack-bundle-analyzer分析當前頁面的依賴包,是否存在不合理性,如果存在,找到優化點併進行優化。

3.7 (演算法題) 如何從10000個數中找到最大的10個數

這題沒答好,兩個字形容:稀爛!一碰到演算法題就容易緊張蒙圈,來個正解吧。

創建一個最小堆結構,初始值為10000個數的前10個,堆頂為10個數里的最小數。然後遍歷剩下的9990個數,如果數字小於堆頂的數,則直接丟棄,否則把堆頂的數刪除,將遍歷的數插入堆中,堆結構進行自動調整,所以可以保證堆頂的數一定是10個數里最小的。遍歷完畢後,堆里的10個數就是這10000個數裡面最大的10個。

4. 流利說

當時是提前有一次電面,然後過了幾天才去現場面,現場兩輪技術面,公司很註重底層原理,所以答得不是很好。

4.1 React實現一個防抖的模糊查詢輸入框

代碼如下:

  // 防抖函數
  function debounce(fn, wait, immediate) {
    let timer = null;
    
    return function (...args) {
        let context = this;
        
        if (immediate && !timer) {
            fn.apply(context, args);
        }
        
        if (timer) clearTimeout(timer);
        timer = setTimeout(() => {
            fn.apply(context, args);
        }, wait);
    }
  }
  
  class SearchInpu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
              value: ''
          };
          this.handleChange = this.handleChange.bind(this);
          this.callAjax = debounce(this.callAjax, 500, true);
      }
      
      handleChange(e) {
          this.setState({
              value: e.target.value
          });
          this.callAjax();
      }
      
      callAjax() {
          // 此處根據輸入值調用服務端介面
          console.log(this.state.value);
      }
      
      render() {
          return (<input type="text" value={this.state.value} onChange={this.handleChange} />);
      }
      
  }

4.2 手動封裝一個請求函數,可以設置最大請求次數,請求成功則不再請求,請求失敗則繼續請求直到超過最大次數

代碼如下:

  function request(url, body, successCallback, errorCallback, maxCount = 3) {
      return fetch(url, body)
               .then(response => successCallback(response)
               .catch(err => {
                   if (maxCount <= 0) return errorCallback('請求超時');
                   return request(url, body, successCallback, errorCallback, --maxCount);
               });
  }
  
  // 調用
  request('https://some/path', { method: 'GET', headers: {} }, (response) => {
      console.log(response.json());
  }, (err) => console.error(err));

4.3 JS中==和===的區別

==表示抽象相等,兩邊值類型不同的時候,會先做隱式類型轉換,再對值進行比較;
===表示嚴格相等,不會做類型轉換,兩邊的類型不同一定不相等。

4.4 GET和POST的區別

(1) GET請求在瀏覽器回退和刷新時是無害的,而POST請求會告知用戶數據會被重新提交;

(2) GET請求可以收藏為書簽,POST請求不可以收藏為書簽;

(3) GET請求可以被緩存,POST請求不可以被緩存,除非在響應頭中包含合適的Cache-Control/Expires欄位,但是不建議緩存POST請求,其不滿足冪等性,每次調用都會對伺服器資源造成影響;

(4) GET請求一般不具有請求體,因此只能進行url編碼,而POST請求支持多種編碼方式。

(5) GET請求的參數可以被保留在瀏覽器的歷史中,POST請求不會被保留;

(6) GET請求因為是向URL添加數據,不同的瀏覽器廠商,代理伺服器,web伺服器都可能會有自己的長度限制,而POST請求無長度限制;

(7) GET請求只允許ASCII字元,POST請求無限制,支持二進位數據;

(8) GET請求的安全性較差,數據被暴露在瀏覽器的URL中,所以不能用來傳遞敏感信息,POST請求的安全性較好,數據不會暴露在URL中;

(9) GET請求具有冪等性(多次請求不會對資源造成影響),POST請求不冪等;

(10) GET請求一般不具有請求體,請求中一般不包含100-continue 協議,所以只會發一次請求,而POST請求在發送數據到服務端之前允許雙方"握手",客戶端先發送Expect:100-continue消息,詢問服務端是否願意接收數據,接收到服務端正確的100-continue應答後才會將請求體發送給服務端,服務端再響應200返回數據。

4.5 說下瀏覽器的緩存機制

瀏覽器的緩存機制可分為強緩存協商緩存,服務端可以在響應頭中增加Cache-Control/Expires來為當前資源設置緩存有效期(Cache-Control的max-age的優先順序高於Expires),瀏覽器再次發送請求時,會先判斷緩存是否過期,如果未過期則命中強緩存,直接使用瀏覽器的本地緩存資源,如果已過期則使用協商緩存,協商緩存大致有以下兩種方案:

(1) 唯一標識:Etag(服務端響應攜帶) & If-None-Match(客戶端請求攜帶)

(2) 最後修改時間: Last-Modified(服務端響應攜帶) & If-Modified-Since (客戶端請求攜帶) ,其優先順序低於Etag
服務端判斷值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則直接返回304通知瀏覽器使用本地緩存,如果不一致則返回新的資源。

5. 嗶哩嗶哩

現場兩輪技術面,問了很多考驗基礎知識的題目,整體來說回答的還算比較滿意吧。

5.1 CSS3中transition和animation的屬性分別有哪些

transition 過渡動畫:

(1) transition-property:屬性名稱

(2) transition-duration: 間隔時間

(3) transition-timing-function: 動畫曲線

(4) transition-delay: 延遲

animation 關鍵幀動畫:

(1) animation-name:動畫名稱

(2) animation-duration: 間隔時間

(3) animation-timing-function: 動畫曲線

(4) animation-delay: 延遲

(5) animation-iteration-count:動畫次數

(6) animation-direction: 方向

(7) animation-fill-mode: 禁止模式

5.2 盒模型

指的是頁面在渲染時,DOM元素所採用的佈局模型,一個元素占用的空間大小由幾個部分組成,內容(content)、內邊距(padding),邊框(border)和外邊距(margin)。可以通過box-sizing來進行設置,其中IE盒模型的content包含了padding和border,這是區別於W3C標準盒模型的地方。

5.3 選擇器優先順序

!important > 行內樣式 > id選擇器 > class選擇器 > 標簽選擇器 > * > 繼承 > 預設

5.4 forEach,map和filter的區別

forEach遍曆數組,參數為一個回調函數,回調函數接收三個參數,當前元素,元素索引,整個數組;
mapforEach類似,遍曆數組,但其回調函數的返回值會組成一個新數組,新數組的索引結構和原數組一致,原數組不變;
filter會返回原數組的一個子集,回調函數用於邏輯判斷,返回true則將當前元素添加到返回數組中,否則排除當前元素,原數組不變。

5.5 實現函數柯里化

代碼如下:

const curry = (fn, ...args1) => (...args2) => (
 arg => arg.length === fn.length ? fn(...arg) : curry(fn, ...arg)
)([...args1, ...args2]);

// 調用
const foo = (a, b, c) => a * b * c;
curry(foo)(2, 3, 4); // -> 24
curry(foo, 2)(3, 4); // -> 24
curry(foo, 2, 3)(4); // -> 24
curry(foo, 2, 3, 4)(); // -> 24

5.6 跨標簽頁的通訊方式有哪些

(1) BroadCast Channel

(2) Service Worker

(3) LocalStorage + window.onstorage監聽

(4) Shared Worker + 定時器輪詢(setInterval)

(5) IndexedDB + 定時器輪詢(setInterval)

(6) cookie + 定時器輪詢(setInterval)

(7) window.open + window.postMessage

(8) Websocket

5.7 實現一個函數判斷數據類型

代碼如下:

function getType(obj) {
   if (obj === null) return String(obj);
   return typeof obj === 'object' 
   ?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obj).replace('[object ', '').replace(']', '').toLowerCase()
   : typeof obj;
}

// 調用
getType(null); // -> null
getType(undefined); // -> undefined
getType({}); // -> object
getType([]); // -> array
getType(123); // -> number
getType(true); // -> boolean
getType('123'); // -> string
getType(/123/); // -> regexp
getType(new Date()); // -> date

總結

有些面試題實在是想不起來了,上面的題目其實大部分還是比較基礎的,問到的頻率也比較高,這裡只是做一個簡單的分享,希望對大家多多少少有點幫助,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如果有疑惑歡迎留言討論。

交流

今天先分享到這裡,筆者剛新開公眾號,如果大家有興趣和筆者一起學習,相互討論技術,可以關註咱們的公眾號,一起見證公眾號的成長。

文章已同步更新至Github博客,若覺文章尚可,歡迎前往star!

你的一個點贊,值得讓我付出更多的努力!

逆境中成長,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與君共勉!


您的分享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更多相關文章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nCreateOptionsMenu(Menu menu) { // Inflate the menu; this adds items to the action bar if it is present.// getMenuInflater()... ...
  • 屬性介紹stretchColumns:列被拉伸shrinkColumns:列被收縮collapseColumns:列被隱藏舉例測試 ... ...
  • 一、資源 先提供資源。如果我弄錯了什麼,請以這些文檔為準: W3C文檔、IANA已登記的子標簽、BCP 47、RFC 5646。 二、格式簡介 先上一張圖片: 一個Language Tags,由①到⑦一共四個子標簽組成。有什麼盤算不清楚的,請參考資源部分提供的文檔。 三、各部分含義 ①languag ...
  • 實現輪播圖有很多方式,但是html的結構都是一樣的。本文使用了Jquery框架,Dom操作更加方便靈活 html部分: CSS代碼: JS代碼: 主要就是JS部分,需要定義一個變數通過li的索引來控製圖片輪播。這裡我使用的是Jquery自帶的動畫淡入淡出效果。當然也可以使用animate函數自定義動 ...
  • css背景 1. 背景顏色 banckground clor屬性定義元素的背景顏色 ~~~ background color:顏色值; ~~~ 一般情況下元素的背景顏色預設值是transparent(透明的) 2. 背景圖片 background image屬性描述了元素的背景圖像。實際開發常見於L ...
  • [TOC] 不知道這個小知識點用得多不多,曾經在書上看到過,所以有一些印象,前段時間順手寫出類似如下的代碼 斷點調試之後發現無論如何都不相等,方法parseInt()返回的結果確實是NaN,但是與右側的NaN比較返回的結果卻是false,這時候才突然想起來NaN有不等於自身的特性,所以簡單收集一下資 ...
  • 過濾器的基本使用 定義一個過濾器 過濾器可以使用多個· 下麵js代碼的HTML部分 定義一個私有過濾器和私有指令 javascript // 如何自定義一個私有的過濾器(局部) var vm2 = new Vue({ el: ' app2', data: { dt: new Date() }, me ...
  •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們對平時進行vue開發中遇到的常用指令進行歸類說明講解,大概已經學會了怎麼去實現數據綁定,以及實現動態的實現數據展示功能,運用指令,可以更好更快的進行開發。而在這一篇中,我們將通過實例,探究vue的生命周期。 萬物皆有靈,世間萬物都擁有靈魂,小到山河湖海,花草樹木,螞蟻到人類,以 ...
一周排行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 移動開發(一):使用.NET MAUI開發第一個安卓APP 對於工作多年的C#程式員來說,近來想嘗試開發一款安卓APP,考慮了很久最終選擇使用.NET MAUI這個微軟官方的框架來嘗試體驗開發安卓APP,畢竟是使用Visual Studio開發工具,使用起來也比較的順手,結合微軟官方的教程進行了安卓 ...
  • 前言 QuestPDF 是一個開源 .NET 庫,用於生成 PDF 文檔。使用了C# Fluent API方式可簡化開發、減少錯誤並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它可以輕鬆生成 PDF 報告、發票、導出文件等。 項目介紹 QuestPDF 是一個革命性的開源 .NET 庫,它徹底改變了我們生成 PDF 文檔的方 ...
  • 項目地址 項目後端地址: https://github.com/ZyPLJ/ZYTteeHole 項目前端頁面地址: ZyPLJ/TreeHoleVue (github.com) https://github.com/ZyPLJ/TreeHoleVue 目前項目測試訪問地址: http://tree ...
  • 話不多說,直接開乾 一.下載 1.官方鏈接下載: https://www.microsoft.com/zh-cn/sql-server/sql-server-downloads 2.在下載目錄中找到下麵這個小的安裝包 SQL2022-SSEI-Dev.exe,運行開始下載SQL server; 二. ...
  • 前言 隨著物聯網(IoT)技術的迅猛發展,MQTT(消息隊列遙測傳輸)協議憑藉其輕量級和高效性,已成為眾多物聯網應用的首選通信標準。 MQTTnet 作為一個高性能的 .NET 開源庫,為 .NET 平臺上的 MQTT 客戶端與伺服器開發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本文將全面介紹 MQTTnet 的核心功能 ...
  • Serilog支持多種接收器用於日誌存儲,增強器用於添加屬性,LogContext管理動態屬性,支持多種輸出格式包括純文本、JSON及ExpressionTemplate。還提供了自定義格式化選項,適用於不同需求。 ...
  • 目錄簡介獲取 HTML 文檔解析 HTML 文檔測試參考文章 簡介 動態內容網站使用 JavaScript 腳本動態檢索和渲染數據,爬取信息時需要模擬瀏覽器行為,否則獲取到的源碼基本是空的。 本文使用的爬取步驟如下: 使用 Selenium 獲取渲染後的 HTML 文檔 使用 HtmlAgility ...
  • 1.前言 什麼是熱更新 游戲或者軟體更新時,無需重新下載客戶端進行安裝,而是在應用程式啟動的情況下,在內部進行資源或者代碼更新 Unity目前常用熱更新解決方案 HybridCLR,Xlua,ILRuntime等 Unity目前常用資源管理解決方案 AssetBundles,Addressable, ...
  • 本文章主要是在C# ASP.NET Core Web API框架實現向手機發送驗證碼簡訊功能。這裡我選擇是一個互億無線簡訊驗證碼平臺,其實像阿裡雲,騰訊雲上面也可以。 首先我們先去 互億無線 https://www.ihuyi.com/api/sms.html 去註冊一個賬號 註冊完成賬號後,它會送 ...
  • 通過以下方式可以高效,並保證數據同步的可靠性 1.API設計 使用RESTful設計,確保API端點明確,並使用適當的HTTP方法(如POST用於創建,PUT用於更新)。 設計清晰的請求和響應模型,以確保客戶端能夠理解預期格式。 2.數據驗證 在伺服器端進行嚴格的數據驗證,確保接收到的數據符合預期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