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 二、作用 數據傳輸 三、概念 HTTP消息: 1.客戶端發向伺服器的請求消息 2.伺服器回給客戶端的響應消息 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的信息交換過程 1.客戶端和服務建立連接 2.客戶端向伺服器發送請求 3.服 ...
一、定義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 二、作用 數據傳輸 三、概念 HTTP消息: 1.客戶端發向伺服器的請求消息 2.伺服器回給客戶端的響應消息 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的信息交換過程 1.客戶端和服務建立連接 2.客戶端向伺服器發送請求 3.伺服器對客戶端進行響應 4.斷開連接 http協議的特點: 1.HTTP協議是一個無狀態的協議 2.HTTP1.1支持連續連接,一次連接可以發送多個請求 四、消息的基本格式 1.請求消息的基本格式 一個請求行 請求方式 資源路徑 HTTP版本號 多個請求頭 一個空行 請求實體 2.響應消息的基本格式 一個狀態行 HTTP版本號 http狀態碼 http狀態描述 若幹應答頭 一個空行 響應實體 servlet: 一、什麼是servlet? servlet = server applet 二、servlet本質 本質上是java代碼,和以前寫的java代碼有些許的不同: 1.實現了特殊的介面、或繼承了特殊的java類 2.servlet不能由程式員去執行,由支持servlet的web伺服器運行 3.一個Servlet負責對應的一個或一組URL訪問請求,並返回相應的響應內容。 三、servlet的運行流程 1.瀏覽器在地址欄中指定url,發起一個請求 2.伺服器根據url的內容,進行解析,找到對應的servlet 3.serlvet執行代碼,並返回數據給伺服器 4.伺服器將數據返回給瀏覽器 5.瀏覽器解析數據,展示數據 HTTP補充: 一個基本的HTTP請求包括: 一個請求行、若幹請求頭(消息頭)、實體內容 • 請求行格式: 請求方式 資源路徑 HTTP版本號 • 幾種的請求方式: – GET 請求獲取由Request-URI所標識的資源 – POST 在Request-URI所標識的資源後附加新的數據 – HEAD 請求獲取由Request-URI所標識的資源的響應消息報頭 – DELETE 請求伺服器刪除由Request-URI所標識的資源 – TRACE 請求伺服器回送收到的請求信息,主要用於測試或診斷 – PUT 請求伺服器存儲一個資源,並用Request-URI作為其標識 通用消息頭---既可以用於請求消息、又可用於響應 消息
- Connection:用於指定處理完本次請求/響應後,是否還要 繼續保持連接。
- Date:產生當前消息的時間。
- Pragma:no-cache.
- Cache-Control:指示瀏覽器或伺服器緩存的具體策略
- Content-Length:表示(請求/響應)正文的長度
- Accept:瀏覽器可接受的MIME類型。
- Accept-Charset:瀏覽器可接受的字元集。
- Accept-Encoding:瀏覽器能夠進行解碼的數據編碼方式,比如gzip。 Servlet能夠向支持gzip的瀏覽器返回經gzip編碼的HTML頁面。許多情形 下這可以減少5到10倍的下載時間。
- Accept-Language:瀏覽器所希望的語言種類,當伺服器能夠提供一種以 上的語言版本時要用到。
- Connection:表示是否需要持久連接。
- Content-Length:表示請求消息正文的長度。
- Host:初始URL中的主機和埠。
- Referer:包含一個URL,用戶從該URL代表的頁面出發訪問當前請求的頁 面。
- User-Agent:瀏覽器類型,如果Servlet返回的內容與瀏覽器類型有關則 該值非常有用。
- Allow 伺服器支持哪些請求方法(如GET、POST等)
- Server 處理請求的原始伺服器的軟體信息
- Location 表示客戶應當到哪裡去提取文檔。
- Refresh:告訴瀏覽器過n秒後自動刷新頁面
- Content-Type 表示實體文檔屬於什麼MIME類型。
- Content-Length 返回的實體內容的長度
- Last-Modified 文檔的最後改動時間。
- Content-Location:實體所在的實際位置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