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和非同步 同步和非同步是指程式的執行方式。在同步執行中,程式會按順序一個接一個地執行任務,直到當前任務完成。而在非同步執行中,程式會在等待當前任務完成的同時,執行其他任務。 同步執行意味著程式會阻塞,等待任務完成,而非同步執行則意味著程式不會阻塞,可以同時執行多個任務。 同步和非同步的選擇取決於你的程式需 ...
1.生命周期回調
(1) 如果我們想要介入bean的生命周期,可通過實現spring中的InitializingBean和DisposableBean介面來達到這一目的,spring會調用InitializingBean中的afterPropertiesSet()以及DisposableBean中的destroy()方法來執行bean在初始化和銷毀時所需的行為,此外JSR-250中@PostConstruct和@PreDestroy註解也同樣對spring bean適用,它們也可以指定bean的初始化或銷毀方法,且不與spring框架強耦合,同時如果不想使用JSR-250註解,也可通過配置bean中的init-method和destroy-method來指定初始化或銷毀回調。以上這些所有的回調都會由BeanPostProcessor來進行統一調用處理,因此如果我們有些需求無法通過這些生命周期回調實現,那麼可以考慮自定義BeanPostProcessor。
(2) 除了初始化,銷毀回調外,我們還可以實現Lifecycle介面,來讓bean參與到容器級別的生命周期,比如容器的啟動或關閉等
(3) 初始化回調(Initialization Callbacks):用於指定在容器設置了bean的所有所需屬性後,應該執行的行為,有3種方式,分別為實現InitializingBean介面,使用@PostConstruct註解或在xml文件中指定init-method屬性,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ExampleA implements InitializingBean {
/**
* InitializingBean介面提供的方法,不建議使用,因為它會與spring框架強耦合
*/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PropertiesSet()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afterPropertiesSet...");
}
@PostConstruct
public void postConstruct() {
System.out.println("postConstruct...");
}
//將該方法於xml配置文件中指定
public void init() {
System.out.println("init...");
}
}
<!-- xml配置文件 -->
<beans ...>
<!-- 註意:如果是基於xml的配置,則要使@PostConstruct生效,則要開啟註解掃描 -->
<context:annotation-config />
<!-- 使用bean標簽中的init-method屬性來指定bean中的初始化回調 -->
<bean id="exampleA" class="cn.example.spring.boke.ExampleA" init-method="init"></bean>
</beans>
//之後,啟動容器,獲取這個bean,日誌列印如下:
postConstruct...
afterPropertiesSet...
init...
由上可見,初始化回調的執行順序為:@PostConstruct註解所標註的方法 -> InitializingBean介面中的afterPropertiesSet()方法 -> init-method屬性所指定的方法
(4) 銷毀回調(Destruction Callbacks):用於容器在銷毀bean之前,應該執行的行為,有3種方式,分別為實現DisposableBean介面,使用@PreDestroy註解或在xml文件中指定destroy-method屬性,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ExampleA implements DisposableBean {
/**
* DisposableBean介面提供的方法,不建議使用,因為它會與spring框架強耦合
*/
@Override
public void destroy()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DisposableBean...");
}
@PreDestroy
public void preDestroy() {
System.out.println("preDestroy...");
}
//將該方法於xml配置文件中指定
public void cleanup() {
System.out.println("cleanup...");
}
}
<!-- xml配置文件 -->
<beans ...>
<context:annotation-config />
<!-- 使用bean標簽中的destroy-method屬性來指定bean中的初始化回調 -->
<bean id="exampleA" class="cn.example.spring.boke.ExampleA" destroy-method="cleanup"></bean>
</beans>
//之後,啟動並關閉容器,日誌列印如下:
preDestroy...
DisposableBean...
cleanup...
由上可見,銷毀回調的執行順序為:@PreDestroy註解所標註的方法 -> DisposableBean介面中的destroy()方法 ->destroy-method屬性所指定的方法,與初始化回調的執行順序是相似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