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啟動分析 源碼版本是 7.1.0.M6 首先從 ProcessEngineAutoConfiguration 開始 ProcessEngineAutoConfiguration 是activiti-spring-boot-starter 7.1.0.M6自動配置的入口類,在這裡主要看 Spri ...
1. 啟動分析
源碼版本是 7.1.0.M6
首先從 ProcessEngineAutoConfiguration 開始
ProcessEngineAutoConfiguration 是activiti-spring-boot-starter 7.1.0.M6自動配置的入口類,在這裡主要看 SpringProcessEngineConfiguration
主要是配置了自動部署
最最最重要的是 buildProcessEngine() 方法,將來根據配置構建 ProcessEngine 的時候它就派上用場了
ProcessEngine processEngine = ProcessEngineConfiguration.createProcessEngineConfigurationFromResourceDefault().buildProcessEngine();
下麵重點看一下如何構建 ProcessEngine
在父類(ProcessEngineConfigurationImpl)的 buildProcessEngine() 里調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 init()
可以看到在init()方法里初始化了很多組件,接下來挑幾個來重點看一下
initAgendaFactory()
initCommandContextFactory()
new了一個CommandContextFactory,重要的是CommandContextFactory中持有當前processEngineConfiguration的引用
initCommandExecutors()
初始化攔截器interceptor要重點說下,這裡構造了一個攔截器鏈,而且攔截器鏈的最後是CommandInvoker,並且將第一個攔截器放到CommandExecutor裡面,姑且先記下,後面有用到
initServices()
initBehaviorFactory()
在初始化各個組件以後,new了一個ProcessEngineImpl,並將當前的配置 ProcessEngineConfigurationImpl 賦值給它
因此,這個代表流程引擎的ProcessEngine就變成了一個基礎的入口類,它提供了對工作流操作的所有服務的訪問。
2. CommandContextInterceptor
在預設的攔截器中有一個 CommandContextInterceptor 特別重要
在其execute()方法中設置上下文CommandContext
- 查找棧頂部的元素,如果為空,則新new一個CommandContext,如果不為空,則將獲取到的CommandContext的熟悉reused設為true
- 將剛纔獲取到的CommandContext壓入棧中
- 將當前processEngineConfiguration壓入另一個棧中
- 調用下一個攔截器
也就是說,每個命令在經過CommandContextInterceptor後都有了自己的上下文
那麼,CommandContext中到底有什麼呢?繼續看
CommandContext中有命令(Command),還有agenda(ActivitiEngineAgenda)
3. Command
Activiti這裡採用命令模式,將操作以及與之相關的信息都封裝成命令。
下麵以完成任務為例來看一下命令是如何被完成的
前面初始化services的時候說過了,會將創建好的CommandExecutor設置到各個Service中,因此TaskService中commandExecutor的出現就不足為奇了
可以看到,完成任務的時候,直接new了一個CompleteTaskCmd,然後交由commandExecutor去執行
CompleteTaskCmd主要有兩個屬性:任務ID 和 流程變數
既然命令交給了CommandExecutor執行,那麼接下來看下它是如何執行的。
在前面 initCommandExecutor() 的時候我們指定,它其實是 CommandExecutorImpl,並且我們還知道它持有預設的命令配置,以及攔截器鏈中的第一個攔截器
從代碼中可以看到 CommandExecutorImpl#execute() 直接從攔截器鏈中的第一個攔截器開始往後依次調用。可以預見到,它肯定會經過CommandContextInterceptor,於是在當前請求線程的局部變數中就會有一個棧(Stack),在棧的頂部放了一個CommandContext,在這個CommandContext中有待執行的Command,有processEngineConfiguration,還有agenda。
它這個CommandContext被設計成是每個線程私有的,就是每個線程都有自己的一個CommandContext
在線程局部變數中存放這棧,棧裡面放著對象
攔截器鏈的最後一個攔截器是 CommandInvoker
4. CommandInvoker
重頭戲來了,接下來 CommandInvoker 的每個方法都要仔細看了
可以看到,真正去執行命令是在CommandInvoker中觸發的
5. Agenda
agenda (譯:議程,待議事項,議事日程)的意思是“議程”,“會議議程”,“待議事項”
可以把 agenda 想象成是一個會議,首先每個命令請求都有一個 CommandContext,CommandContext裡面有Agenda
這樣的話,CommandContext 相當於會議室,Agenda 相當於這次會議的議程,就是這次會議要商議的事項有哪些,每個 Operation 相當於一個待議事項,在會議進行期間會不斷產生很多新的事項,然後一個一個事項的過,直到所有的事項都處理完了。
也可以把 agenda 想象成線程池,不斷有新的任務被丟進線程池,工作線程就不斷從工作隊列中取任務執行
還是 “會議室 --> 會議 --> 議程 --> 事項 --> 處理事項”更加形象生動
每個命令請求就相當於發起一次會議,會議的目的是處理這次的命令請求。為了開會討論解決問題,需要有個會議室,然後發起會議,會議上有很多要解決的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問題,直到所有問題都被解決,會議結束
每個待議事項都是一個 Runnable 類型的對象,註意別搞混了,Runnable 本身不是線程。我個人猜測,之所以設計成Runnable類型的主要是為了方便非同步處理,我們可以配置Activiti的活動是同步還是非同步執行,而直接調用Runnable的run()方法就是同步執行,把它放到線程池就是非同步執行,業務處理的邏輯都在run()方法里,完全不用關心是同步還是非同步執行,這種設計太絕了,妙啊。。。(PS:純屬個人猜測,沒有求證過,O(∩_∩)O哈哈~)
命令執行的結果放到會議室(CommandContext)
活動結束後,會調用planContinueProcessOperation(),流程繼續執行,進入下一個活動節點
6. CompleteTaskCmd
回到最初的完成任務命令,我們指定任務執行調用的Runnable的run()方法,run()方法裡面是調用命令的execute方法
所以,接下來看完成任務這個命令具體做了什麼
7. ActivityBehavior
要理解 Behavior 必須要和流程圖聯繫起來,流程圖上的一些元素比如 網關、用戶任務、子流程、事件等等都有對應的行為,每種行為的處理方式都不同
ActivityBehavior 的實現類比較多,層級也比較深,不一一列舉,以其中一個為例看看就行了
繼續回到完成任務,剛纔看到往agenda中放了一個 TriggerExecutionOperation,該操作觸發等待狀態並繼續該流程,並離開該活動。
8. 回顧
Command:命令
ActivitiEngineAgendaFactory:用於創建ActivitiEngineAgenda
ActivitiEngineAgenda:議程,待議事項,用於迴圈執行Operation
AbstractOperation:事項/操作,它實現了Runnable介面
CommandContextFactory:用於創建CommandContext
CommandContext:每個命令執行線程都有自己的CommandContext,其內部有對Command和Agenda的引用
CommandExecutor:執行Command,從攔截器鏈的第一個攔截器開始執行
CommandInvoker:攔截器鏈上的最後一個攔截器,負責將命令封裝成Operation,在Agenda中執行Operation的時候就會調用具體命令的execute方法
ActivityBehavior:代表活動的行為,這是真正底層的驅動流程流轉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