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線上社交媒體平臺的發展,帶來了細粒度檢索、視頻語義摘要等媒體智能服務的巨大需求。現有的視頻理解技術缺乏深入的語義線索,結合視頻中人物的社交關係才能更完整、準確地理解劇情,從而提升用戶體驗,支撐智能應用。這裡主要介紹我們將動態分析和圖機器學習相結合,圍繞視頻中的人物社交關係網路所開展的兩個最新 ...
導讀: 線上社交媒體平臺的發展,帶來了細粒度檢索、視頻語義摘要等媒體智能服務的巨大需求。現有的視頻理解技術缺乏深入的語義線索,結合視頻中人物的社交關係才能更完整、準確地理解劇情,從而提升用戶體驗,支撐智能應用。這裡主要介紹我們將動態分析和圖機器學習相結合,圍繞視頻中的人物社交關係網路所開展的兩個最新的工作。主要內容包括:
- 問題背景
- 關係圖生成
- 關係圖應用
- 未來展望
--
01 問題背景
** 1. 現有視頻理解技術缺乏深入語義線索**
現有的視頻理解技術更多地著眼於描述畫面裡人物的行為、動作、身份,很少關註更深層的語義信息。例如上圖中讓子彈飛的例子,現有演算法理解的是“兩個人坐在一起,一個人表情憤怒,另一個人表情開心”,但由於缺乏深入的語義線索,不能解釋這兩個人為什麼表情各異地坐在一起,對劇情的理解其實就不完整,不准確。在視頻理解當中,除了淺層的“所得即所見”之外,還需要更多深層的“所得不可見”的語義挖掘。在多種多樣的語義線索中間,人物社交關係是最核心的線索。
2. 視頻人物社交關係相關研究
在2015年前後就已經有了圖像社交關係識別的研究,其中經典的工作包括PIPA(Zhang et al. 2015)、PISC(Li et al. 2017),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在靜態圖片上理解圖片中兩個人物之間的關係。但由於靜態圖片本身包含的信息量較少,無法描繪完整的動作和互動行為。到2018年-2019年,社交關係識別任務逐漸推廣到了視頻,產生了MovieGraphs、ViSR等廣為人知的數據集。相比於圖片來說,視頻包含時序信息、人物完整的動作等,信息更加豐富,建模工作相對來說也更加充實。接下來介紹兩篇相關的工作。
CVPR 2019的一個工作提出了MSTR框架,通過整合視頻中的時間域和空間域的信息,來幫助我們理解人物之間的關係。具體來說,如模型框架圖中間部分所示,MSTR採用了三個圖結構,分別是針對同一個人的 Intra Graph、人物之間的Inter Graph、描述人和物之間交互的 Triple Graph。在這三張圖的基礎上,分別採用了TSN和GCN來描述時間和空間上的信息,最後把時間域和空間域兩個向量拼接起來,作為關係分類的一個特征。
MSTR在一些數據集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這個框架重點是描述人物之間的互動行為,與社交關係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對視,微笑到擁抱這樣一組互動行為,既可能發生在情侶之間,也可能發生在好朋友之間。這時互動行為會對人物關係產生一些干擾。
針對上面的問題,我們在去年有一個相關工作,嘗試增加視頻中的文本信息,包括臺詞、實時彈幕,強化對人物關係的判斷。文中採用多通道特征提取網路的框架,融合某一幀畫面以及對應的文本信息,得到融合後的向量表徵,實現關係分類任務。
通過多模態的信息引入,相比於單模態的方法,效果有明顯提升。另外,在之前MSTR的工作中,要預測兩個人物之間的關係,要求這兩個人必須同時出現,才能得到他們之間的互動行為。但在我們的工作中,即使兩個人沒有同時出現,通過人物對話中對關係的描述,可以間接得到人物關係。
上面工作的局限性在於,沒有充分利用人物之間社交關係的傳遞性。如果站在全局視角,獲得完整的社交關係圖,能更充分地發揮社交關係相互佐證的作用。下麵重點分享下如何生成社交關係圖。
--
02 關係圖生成
我們提出了層次累積的圖捲積網路,一方面整合了短期的視覺、文本、聽覺等線索,另一方面,通過兩個層次的圖捲積網路,生成全局的社交關係圖。其中包含三個模塊:
- **幀級別圖捲積網路
- 多通道時序累積
- 片段級圖捲積網路**
1. 幀級別圖捲積網路
幀級別圖捲積網路模塊的核心目的是生成幀級別的關係子圖,描述當前幀中人物社交關係。為瞭解決單幀信息量較少的問題,除了融合多模態信息之外,這裡還加入了特殊類型的節點。例如上圖紅框中標出來的部分,每一張graph對應一個幀級別的子圖。C開頭的是單個人物的節點,基於人物檢測或人物重識別的技術來識別。P節點是表示人物pair對的節點,G節點描述背景信息,T節點表示當前幀前後幾十秒的文本信息。利用圖捲積網路信息傳遞的特點整合這些信息,強化人物節點的表徵。
** 2. 多通道時序累積**
多通道時序累積模塊的目的是表達幀和幀之間人物關係的動態變化。這裡使用了兩個LSTM,第一個LSTM用在C類型節點(人物外觀姿態的變化),第二個LSTM用於P類型節點(人物之間交互行為的變化),用於捕捉單個人物以及人物之間交互的變化。
3. 片段級圖捲積網路
片段集圖捲積網路模塊的目的是整合幀級別的子圖,得到片段級的人物關係圖。片段級別中包含的信息量比較豐富。有人物、人物之間完整的動作行為、一個完整的小情節,有相對完整的對話信息,不需要太多的輔助信息。因此在上圖紅框中標出來的子圖裡,只包含了C和P兩個類型的節點。另外,這裡額外把片段中的對話音頻信息也加入進來,對應圖中最右的藍色框,此時特征向量中已經包含了視頻、音頻、文本的信息。
4. 模型訓練方式
整個模型的訓練基於弱監督學習的方式來實現。對標註者而言,逐幀標註人物之間的關係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裡能夠獲得的label只有片段級的人物關係,直接用於訓練幀級別的網路存在一定的雜訊,這裡通過設計弱監督的損失函數來解決這個問題,只圍繞片段級的圖捲積網路來做訓練。
5. 實驗結果
我們在兩個數據集上進行了驗證:公開數據集ViSR,還有自己構造的bilibili數據集。在兩個數據集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由於bilibili數據包含了彈幕,文本信息更加豐富,效果也更加優越。模型中有兩個有趣的發現:
- 敵對關係比友好關係更難識別。由於敵對關係之間的互動較少,能夠捕捉到的線索較少。
- 部分友好關係存在混淆。例如親屬、朋友之間體現的互動和傳遞作用中較為類似。
第一個片段例子表明,片段中涉及的人物越多,我們的模型優勢越大。因為此時片段子圖規模更大,更稠密,社交關係相互印證的作用更明顯。
第三個片段例子中,從視覺上看是敵對關係,但在故事後期兩人發展成了情侶。也就是說隨著劇情發展,人物之間的關係是不斷變化的,這也啟發了我們對於後續工作的靈感。
--
03 關係圖應用
1. 視頻人物社交關係圖應用概覽
人物社交關係圖可以有效提升用戶體驗,支撐語義的智能應用。
- 社交關係圖本身可以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劇情。
- 智能應用:劇情片段描述、劇情因果串聯。例如在哈利波特第一部,斯內普對哈利看似十分不滿,但在關鍵時刻又總是幫助他,令人費解。有了完整的人物關係圖之後,就能更好地解釋這些劇情。
2. 基於社交關係的視頻人物檢索
基於社交關係圖的視頻人物檢索,即把視頻中某一個人物出現的片段全部挖掘出來。區別於傳統的人物檢索任務,視頻人物出現的場景沒有特定場景限制,角度、衣著、行為一直在變化,傳統檢索任務中常用的重識別類方法很難獲得好的效果。此時可以利用社交關係對候選集進行篩選,實現更準確的人物識別。
基於上述思路,我們提出了一種基於社交感知的多模態人物檢索方法。模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社交關係的作用進行一個初步驗證,因此沒有用複雜的結構,只用了基礎的矩陣運算和SVM,後續也會考慮如何把GCN融入進來。
視頻片段中間的人物框視作節點,節點之間的關係通過視覺信息+概率校準的SVM來做分類,得到類別標簽及概率。
人物關係圖作為先驗知識融合到網路中,完善視覺相似度的局限性。
- 當兩個人物沒有正臉時,靠視覺信息很難分辨。通過社交關係,這兩個人產生交互的對象完全不同,這時可以認為這兩個人不是同一個人。
- 有時由於姿態、光線的變化,同一個人的兩張圖片視覺相似度較低,這時也可以通過社交關係加以強化。
實驗結果表明,基於社交關係,通過簡單的預訓練+SVM-based關係判別就可以超過當下SOTA的純視覺人物識別效果,證明瞭這個思路的可行性。尤其是在一些有大量遮擋的極端情況下,純視覺的方法失效了,但通過社交好友關係可以幫助我們做判斷。
--
04 未來展望
“萬物皆可圖”,多模態內容概莫能外。動態化、語義化,是多模態+圖的未來方向。
多模態與圖相關技術的融合,例如視覺的分割與關聯,把左邊的圖片轉成右邊這樣的場景圖結構。但這裡主要描述的還是“所得及所見”的直接視覺關係,例如物體的位置關係、包含關係,以及人物的衣著行為等。
在上述描述關係的場景圖的基礎之上,目前已經可以實現對實體的關聯,支撐更細粒度的理解和任務。如圖所示,輸入查詢query “某一個人在打籃球的地方”。如果只使用實體匹配的技術,這裡認為需要找的是人和籃球,會把“人抱著籃球在場邊談話”的場景也檢索出來,如圖中最下麵的一個場景所示。如果用關係圖來描述,前三個場景與最後一個場景得到的關係圖會有很大差異,兩個實體間的邊類型不同。此時可以把檢索問題轉換成子圖相似度匹配的任務,從而獲得更加準確的檢索結果。
目前的場景圖中包含的主要是物體的位置關係、包含關係,以及人物的衣著行為等在畫面中顯而易見的關係。在未來,可以對場景圖增加更多動態化、語義化的線索,支撐更豐富的下游應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DataFun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