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本文將從零開始手寫一份vue-next中的響應式原理,出於篇幅和理解的難易程度,我們將只實現核心的api並忽略一些邊界的功能點 本文將實現的api包括 track trigger effect reactive watch computed2.最近很多人私信我問前端問題,博客登陸的少沒及時 ...
前言
1.本文將從零開始手寫一份vue-next
中的響應式原理,出於篇幅和理解的難易程度,我們將只實現核心的api
並忽略一些邊界的功能點
本文將實現的api
包括
- track
- trigger
- effect
- reactive
- watch
- computed
2.最近很多人私信我問前端問題,博客登陸的少沒及時回覆,為此我建了個前端扣扣裙 519293536 大家以後有問題直接群里找我。都會儘力幫大家,博客私信我很少看
項目搭建
我們採用最近較火的vite
創建項目
本文演示的版本
- node
v12.16.1
- npm
v6.14.5
- yarn
v1.22.4
我們首先下載模板
yarn create vite-app vue-next-reactivity
複製代碼
模板下載好後進入目錄
cd vue-next-reactivity
複製代碼
然後安裝依賴
yarn install
複製代碼
然後我們僅保留src
目錄下的main.js
文件,清空其餘文件並創建我們要用到的reactivity
文件夾
整個文件目錄如圖所示,輸入npm run dev
項目便啟動了
手寫代碼
響應式原理的本質
在開始手寫前,我們思考一下什麼是響應式原理呢?
我們從vue-next
的使用中來解釋一下
vue-next
中用到的響應式大概分為三個
- template或render
在頁面中使用到的變數改變後,頁面自動
進行了刷新
- computed
當計算屬性函數中用到的變數發生改變後,計算屬性自動
進行了改變
- watch
當監聽的值發生改變後,自動
觸發了對應的回調函數
以上三點我們就可以總結出響應式原理的本質
當一個值改變後會自動
觸發對應的回調函數
這裡的回調函數就是template
中的頁面刷新函數,computed
中的重新計算屬性值的函數以及本來就是一個回調函數的watch
回調
所以我們要去實現響應式原理現在就拆分為了兩個問題
- 監聽值的改變
- 觸發對應的回調函數
我們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便寫出了響應式原理
監聽值的改變
javascript
中提供了兩個api
可以做到監聽值的改變
一個是vue2.x
中用到的Object.defineProperety
const obj = {};
let aValue = 1;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a',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
console.log('我被讀取了');
return aValue;
},
set(value) {
console.log('我被設置了');
aValue = value;
},
});
obj.a; // 我被讀取了
obj.a = 2; // 我被設置了
複製代碼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vue-next
中用到的proxy
,這也是本次手寫中會用到的方法
這個方法解決了Object.defineProperety
的四個痛點
- 無法攔截在對象上屬性的新增和刪除
- 無法攔截在數組上調用
push
pop
shift
unshift
等對當前數組會產生影響的方法 - 攔截數組索引過大的性能開銷
- 無法攔截
Set
Map
等集合類型
當然主要還是前兩個
關於第三點,vue2.x
中數組索引的改變也得通過this.$set
去設置,導致很多同學誤認為Object.defineProperety
也沒法攔截數組索引,其實它是可以的,vue2.x
沒做的原因估計就是因為性價比不高
以上4點proxy
就可以完美解決,現在讓我們動手開始寫一個proxy
攔截吧!
proxy攔截
我們在之前創建好的reactivity
目錄創建兩個文件
utils.js
存放一些公用的方法
reactive.js
存放proxy
攔截的方法
我們先在utils.js
中先添加將要用到的判斷是否為原生對象的方法
reactivity/utils.js
// 獲取原始類型
export function toPlain(value) {
return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value).slice(8, -1);
}
// 是否是原生對象
export function isPlainObject(value) {
return toPlain(value) === 'Object';
}
複製代碼
reactivity/reactive.js
import { isPlainObject } from './utils';
// 本列只有數組和對象才能被觀測
function canObserve(value) {
return Array.isArray(value) || isPlainObject(value);
}
// 攔截數據
export function reactive(value) {
// 不能監聽的數值直接返回
if (!canObserve(value)) {
return;
}
const observe = new Proxy(value, {
// 攔截讀取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console.log(`${key}被讀取了`);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 攔截設置
set(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 {
const res = Reflect.set(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
console.log(`${key}被設置了`);
return res;
},
});
// 返回被觀察的proxy實例
return observe;
}
複製代碼
reactivity/index.js
導出方法
export * from './reactive';
複製代碼
main.js
import { reactive } from './reactivity';
const test = reactive({
a: 1,
});
const testArr = reactive([1, 2, 3]);
// 1
test.a; // a被讀取了
test.a = 2; // a被設置了
// 2
test.b; // b被讀取了
// 3
testArr[0]; // 0被讀取了
// 4
testArr.pop(); // pop被讀取了 length被讀取了 2被讀取了 length被設置了
複製代碼
可以看到我們添加了一個reactive
方法用於將對象和數組進行proxy
攔截,並返回了對應的proxy
實例
列子中的1
2
3
都很好理解,我們來解釋下第4個
我們調用pop
方法首先會觸發get攔截,列印pop被讀取了
然後調用pop
方法後會讀取數組的長度觸發get攔截,列印length被讀取了
pop
方法的返回值是當前刪除的值,會讀取數組索引為2的值觸發get攔截,列印2被讀取了
pop
後數組長度會被改變,會觸發set
攔截,列印length被設置了
大家也可以試試其他改變數組的方法
可以歸納為一句話
對數組的本身有長度影響的時候length
會被讀取和重新設置,對應改變的值的索引也會被讀取或重新設置(push
unshift
)
添加回調函數
我們通過了proxy
實現了對值的攔截解決了我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
但我們並沒有在值的改變後觸發回調函數,現在讓我們來補充回調函數
reactivity/reactive.js
import { isPlainObject } from './utils';
// 本列只有數組和對象才能被觀測
function canObserve(value) {
return Array.isArray(value) || isPlainObject(value);
}
+ // 假設的回調函數
+ function notice(key) {
+ console.log(`${key}被改變了並觸發了回調函數`);
+ }
// 攔截數據
export function reactive(value) {
// 不能監聽的數值直接返回
if (!canObserve(value)) {
return;
}
const observe = new Proxy(value, {
// 攔截讀取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 console.log(`${key}被讀取了`);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 攔截設置
set(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 {
const res = Reflect.set(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
- console.log(`${key}被設置了`);
+ // 觸發假設的回調函數
+ notice(key);
return res;
},
});
// 返回被觀察的proxy實例
return observe;
}
複製代碼
我麽以最直觀的方法在值被改變的set
攔截中觸發了我們假設的回調
main.js
import { reactive } from './reactivity';
const test = reactive({
a: 1,
b: 2,
});
test.a = 2; // a被改變了並觸發了回調函數
test.b = 3; // b被改變了並觸發了回調函數
複製代碼
可以看到當值改變的時候,輸出了對應的日誌
但這個列子肯定是有問題的,問題還不止一處,讓我們一步一步來升級它
回調函數的收集
上面的列子中a
和b
都對應了一個回調函數notice
,可實際的場景中,a
和b
可能對應分別不同的回調函數,如果我們單單用一個簡單的全局變數存儲回調函數,很明顯這是不合適的,如果有後者則會覆蓋前者,那麼怎麼才能讓回調函數和各個值之間對應呢?
很容易想到的就是js
中的key-value
的對象,屬性a
和b
分別作為對象的key
值則可以區分各自的value
值
但用對象收集回調函數是有問題的
上列中我們有一個test
對象,它的屬性有a
和b
,當我們存在另外一個對象test1
它要是也有a
和b
屬性,那不是重覆了嗎,這又會觸發我們之前說到的重覆的問題
有同學可能會說,那再包一層用test
和test1
作為屬性名不就好了,這種方法也是不可行的,在同一個執行上下文中不會出現兩個相同的變數名,但不同執行上下文可以,這又導致了上面說到的重覆的問題
處理這個問題要用到js
對象按引用傳遞的特點
// 1.js
const obj = {
a: 1,
};
// 2.js
const obj = {
a: 1,
};
複製代碼
我們在兩個文件夾定義了名字屬性數據結構完全一樣的對象obj
,但我們知道這兩個obj
並不是相等的,因為它們的記憶體指向不同地址
所以如果我們能直接把對象作為key
值,那麼是不是就可以區分看似"相同"的對象了呢?
答案肯定是可以的,不過我們得換種數據結構,因為js
中對象的key
值是不能為一個對象的
這裡我們就要用到es6
新增的一種數據結構Map
和WeakMap
我們通過舉例來說明這種數據結構的存儲模式
假設現在我們有兩個數據結構“相同”的對象obj
,它們都有各自的屬性a
和b
,各個屬性的改變會觸發不同的回調函數
// 1.js
const obj = {
a: 1,
b: 2
};
// 2.js
const obj = {
a: 1,
b: 2
};
複製代碼
用Map
和WeakMap
來存儲就如下圖所示
我們將存儲回調函數的全局變數targetMap
定義為一個WeakMap
,它的key
值是各個對象,在本列中就是兩個obj
,targetMap
的value
值是一個Map
,本列中兩個obj
分別擁有兩個屬性a
和b
,Map
的key
就是屬性a
和b
,Map
的value
就是屬性a
和b
分別對應的Set
回調函數集合
可能大家會有疑問為什麼targetMap
用WeakMap
而各個對象的屬性存儲用的Map
,這是因為WeakMap
只能以對象作為key
,Map
是對象或字元串都可以,像上面的列子屬性a
和b
只能用Map
存
我們再以實際api
來加深對這種存儲結構的理解
- computed
const c = computed(() => test.a)
複製代碼
這裡我們需要將() => test.a
回調函數放在test.a
的集合中,如圖所示
- watch
watch(() => test.a, val => { console.log(val) })
複製代碼
這裡我們需要將val => { console.log(val) }
回調函數放在test.a
的集合中,如圖所示
- template
createApp({
setup() {
return () => h('div', test.a);
},
});
複製代碼
這裡我們需要將dom
刷新的函數放在test.a
中,如圖所示
上面我們已經知道了存儲回調函數的方式,現在我們來思考如何將回調函數放到我們定義好的存儲結構中
還是拿上面的列子舉列
watch(() => test.a, val => { console.log(val) })
複製代碼
這個列子中,我們需要將回調函數val => { console.log(val) })
放到test.a
的Set
集合中,所以我們需要拿到對象test
和當前對象的屬性a
,如果僅通過() => test.a
,我們只能拿到test.a
的值,無法得知具體的對象和屬性
但其實這裡讀取了test.a
的值,就變相的拿到了具體的對象和屬性
大家還記得我們在前面用proxy
攔截了test.a
的讀取嗎,get
攔截的第一個參數就是當前讀取的對象,第二個參數就是當前讀取的屬性
所以回調函數的收集是在proxy
的get
攔截中處理
現在讓我們用代碼實現剛剛理好的思路
首先我們創建effect.js
文件,這個文件用於存放回調函數的收集方法和回調函數的觸發方法
reactivity/effect.js
// 回調函數集合
const targetMap = new WeakMap();
// 收集回調函數
export function track(target, key) {
}
// 觸發回調函數
export function trigger(target, key) {
}
複製代碼
然後改寫proxy
中的攔截內容
reactivity/reactive.js
import { isPlainObject } from './utils';
+ import { track, trigger } from './effect';
// 本列只有數組和對象才能被觀測
function canObserve(value) {
return Array.isArray(value) || isPlainObject(value);
}
- // 假設的回調函數
- function notice(key) {
- console.log(`${key}被改變了並觸發了回調函數`);
- }
// 攔截數據
export function reactive(value) {
// 不能監聽的數值直接返回
if (!canObserve(value)) {
return;
}
const observe = new Proxy(value, {
// 攔截讀取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 // 收集回調函數
+ track(target, key);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 攔截設置
set(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 {
const res = Reflect.set(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
+ // 觸發回調函數
+ trigger(target, key);
- // 觸發假設的回調函數
- notice(key);
return res;
},
});
// 返回被觀察的proxy實例
return observe;
}
複製代碼
這裡還沒補充effect
中的內容是讓大家可以清晰的看見收集和觸發的位置
現在我們來補充track
收集回調函數和trigger
觸發回調函數
reactivity/effect.js
// 回調函數集合
const targetMap = new WeakMap();
// 收集回調函數
export function track(target, key) {
// 通過對象獲取每個對象的map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 當對象被第一次收集時 我們需要添加一個map集合
targetMap.set(target, (depsMap = new Map()));
}
// 獲取對象下各個屬性的回調函數集合
let dep = depsMap.get(key);
if (!dep) {
// 當對象屬性第一次收集時 我們需要添加一個set集合
depsMap.set(key, (dep = new Set()));
}
// 這裡添加回調函數
dep.add(() => console.log('我是一個回調函數'));
}
// 觸發回調函數
export function trigger(target, key) {
// 獲取對象的map
cons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 獲取對應各個屬性的回調函數集合
const deps = depsMap.get(key);
if (deps) {
// 觸發回調函數
deps.forEach((v) => v());
}
}
}
複製代碼
然後運行我們的demo
main.js
import { reactive } from './reactivity';
const test = reactive({
a: 1,
b: 2,
});
test.b; // 讀取收集回調函數
setTimeout(() => {
test.a = 2; // 沒有任何觸發 因為沒收集回調函數
test.b = 3; // 我是一個回調函數
}, 1000);
複製代碼
我們來看看此時的targetMap
結構
targetMap
中存在key
值{ a: 1,b: 2 }
,它的value
值也是一個Map
,這個Map
中存在key
值b
,這個Map
的value
便是回調函數的集合Set
,現在就只有一個我們寫死的() => console.log('我是一個回調函數')
用圖形結構就是這樣
大家可能覺得要收集回調函數要讀取一次test.b
是反人類的操作,這是因為我們還沒有講到對應的api
,平常讀取的操作不需要這麼手動式的調用,api
會自己處理
watch
上面的列子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我們沒有自定義回調函數,回調函數在代碼中直接被寫死了
現在我們將通過watch
去實現自定義的回調函數
watch
在vue-next
中的api
還蠻多的,我們將實現其中一部分類型,這足以讓我們理解響應式原理
我們將實現的demo
如下
export function watch(fn, cb, options) {}
const test = reactive({
a: 1,
});
watch(
() => test.a,
(val) => { console.log(val); }
);
複製代碼
watch
接受三個參數
第一個參數是一個函數,表達被監聽的值
第二個參數是一個函數,表達監聽值改變後要觸發的回調,第一個參數是改變後的值,第二個參數是改變前的值
第三個參數是一個對象,只有一個deep
屬性,deep
表深度觀察
現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回調函數(val) => { console.log(val); }
放到test.a
的Set
集合中
所以在() => test.a
執行讀取test.a
前,我們需要將回調函數用一個變數存儲
當讀取test.a
觸發track
函數的時候,可以在track
函數中獲取到這個變數,並將它存儲到對應屬性的集合Set
中
reactivity/effect.js
// 回調函數集合
const targetMap = new WeakMap();
+ // 當前激活的回調函數
+ export let activeEffect;
+ // 設置當前回調函數
+ export function setActiveEffect(effect) {
+ activeEffect = effect;
+ }
// 收集回調函數
export function track(target, key) {
// 沒有激活的回調函數 直接退出不收集
if (!activeEffect) {
return;
}
// 通過對象獲取每個對象的map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 當對象被第一次收集時 我們需要添加一個map集合
targetMap.set(target, (depsMap = new Map()));
}
// 獲取對象下各個屬性的回調函數集合
let dep = depsMap.get(key);
if (!dep) {
// 當對象屬性第一次收集時 我們需要添加一個set集合
depsMap.set(key, (dep = new Set()));
}
// 這裡添加回調函數
- dep.add(() => console.log('我是一個回調函數'));
+ dep.add(activeEffect);
}
// 觸發回調函數
export function trigger(target, key) {
// 省略
}
複製代碼
因為watch
方法和track
、trigger
方法不在同一個文件,所以我們用export
導出變數activeEffect
,並提供了一個方法setActiveEffect
修改它
這也是一個不同模塊下使用公共變數的方法
現在讓我們創建watch.js
,並添加watch
方法
reactivity/watch.js
import { setActiveEffect } from './effect';
export function watch(fn, cb, options = {}) {
let oldValue;
// 在執行fn獲取oldValue前先存儲回調函數
setActiveEffect(() => {
// 確保回調函數觸發 獲取到的是新值
let newValue = fn();
// 觸發回調函數
cb(newValue, oldValue);
// 新值賦值給舊值
oldValue = newValue;
});
// 讀取值並收集回調函數
oldValue = fn();
// 置空回調函數
setActiveEffect('');
}
複製代碼
很簡單的幾行代碼,在執行fn
讀取值前把回調函數通過setActiveEffect
設置以便在讀取的時候track
函數中可以拿到當前的回調函數activeEffect
,讀取完後再制空回調函數,就完成了
同樣我們需要導出watch
方法
reactivity/index.js
export * from './reactive';
+ export * from './watch';
複製代碼
main.js
import { reactive, watch } from './reactivity';
const test1 = reactive({
a: 1,
});
watch(
() => test1.a,
(val) => {
console.log(val) // 2;
}
);
test1.a = 2;
複製代碼
可以看到列子正常執行列印出了2
,我們來看看targetMap
的結構
targetMap
存在一個key
值{a:1}
,它的value
值也是一個Map
,這個Map
中存在key
值a
,這個Map的value
便是回調函數(val) => { console.log(val); }
targetMap
的圖形結構如下
computed
watch的其他api
補充我們將放到後面,在感受到響應式原理的思維後,我們趁熱打鐵再來實現computed
的功能
同樣的computed
這個api
在vue-next
中也有多種寫法,我們將只實現函數返回值的寫法
export function computed(fn) {}
const test = reactive({
a: 1,
});
const w = computed(() => test.a + 1);
複製代碼
但如果我們僅實現computed
傳入函數的寫法,其實在vue-next
中和響應式原理沒多大關係
因為vue-next
中提供的api
讀取值不是直接讀取的w
而是w.value
我們創建computed.js
,補充computed
函數
reactivity/computed.js
export function computed(fn) {
return {
get value() {
return fn();
},
};
}
複製代碼
可以看到就幾行代碼,每次讀取value
重新運行一次fn
求值就行了
reactivity/index.js
我們再導出它
export * from './reactive';
export * from './watch';
+ export * from './computed';
複製代碼
main.js
import { reactive, computed } from './reactivity';
const test = reactive({
a: 1,
});
const w = computed(() => test.a + 1);
console.log(w.value); // 2
test.a = 2;
console.log(w.value); // 3
複製代碼
可以看到列子完美運行
這裡帶來了兩個問題
- 為什麼
api
的寫法不是直接讀取w
而是w.value
的形式
這個和為啥有ref
是一個道理,proxy
無法攔截基礎類型,所以要加一層value
包裝成對象
vue-next
中的computed
真的和響應式原理沒關係了嗎
其實有關係,在僅實現computed
傳入函數的寫法中,響應式原理啟優化作用
可以看到如果按我們之前的寫法,即便w.value
的值沒有變化,我們讀取的時候也會去執行一次fn
,當數據量多起來的時候,對性能的影響就大了
那我們怎麼優化呢?
容易想到的就是執行一次fn
對比新老值,但這和之前其實就一樣了,因為我們仍然執行了一次fn
這裡我們就可以運用響應式原理,只要內部的影響值test.a
被修改了,我們就重新執行fn
獲取一次值,不然就讀取之前的存儲的值
reactivity/computed.js
import { setActiveEffect } from './effect';
export function computed(fn) {
// 變數被改變後此值才會為true 第一次進來時候為true
let dirty = true;
// 返回值
let value;
// 設置為true表達下次讀取需要重新獲取
function changeDirty() {
dirty = true;
}
return {
get value() {
// 當標誌為true代表變數需要更改
if (dirty) {
dirty = false;
// 將變數控制設置為
setActiveEffect(changeDirty);
// 獲取值
value = fn();
// 制空依賴
setActiveEffect('');
}
return value;
},
};
}
複製代碼
我們定義了一個變數dirty
用於表達這個值是否被修改過,修改過就為true
同樣的,我們再每次讀取值之前,將回調函數() => { dirty = true }
賦值給中間變數activeEffect
,然後再執行fn
讀取,此時回調被收集,當對應的屬性更改的時候,dirty
也就更改了
我們再運行上面的列子,程式仍然正常運行了
我們來看看targetMap
的結構,targetMap
存在一個key
值{a:1}
,它的value
值也是一個Map
,這個Map
中存在key
值a
,這個Map的value
便是回調函數function changeDirty() { dirty = true; }
targetMap
的圖形結構如下
提取effect
在watch
和computed
中我們都經歷過 設置回調函數=>讀取值(存儲回調函數)=>清空回調函數 這三個步驟
在vue-next
的源碼中這個步驟被提取為了一個公用函數,為了符合vue-next
的設計我們將這個步驟提取出來,取名effect
函數的第一個參數是一個函數,函數執行後,會觸發函數中各個變數的讀取,並收集對應的回調函數
函數的第二個參數是一個對象
有一個schedular
屬性,表達特殊指定的回調函數,如果沒有這個屬性,回調函數就是第一個參數
有一個lazy
屬性,為true
時代表第一個參數傳入的函數不用立即執行,預設為false
,即立即指定第一個參數傳入的函數
reactivity/effect.js
// 回調函數集合
const targetMap = new WeakMap();
// 當前激活的回調函數
export let activeEffect;
- // 設置當前回調函數
- export function setActiveEffect(effect) {
- activeEffect = effect;
- }
+ // 設置當前回調函數
+ export function effect(fn, options = {}) {
+ const effectFn = () => {
+ // 設置當前激活的回調函數
+ activeEffect = effectFn;
+ // 執行fn收集回調函數
+ let val = fn();
+ // 制空回調函數
+ activeEffect = '';
+ return val;
+ };
+ // options配置
+ effectFn.options = options;
+ // 預設第一次執行函數
+ if (!options.lazy) {
+ effectFn();
+ }
+ return effectFn;
+ }
// 收集回調函數
export function track(target, key) {
// 省略
}
// 觸發回調函數
export function trigger(target, key) {
// 獲取對象的map
cons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 獲取對應各個屬性的回調函數集合
const deps = depsMap.get(key);
if (deps) {
// 觸發回調函數
- deps.forEach((v) => v());
+ deps.forEach((v) => {
+ // 特殊指定回調函數存放在了schedular中
+ if (v.options.schedular) {
+ v.options.schedular();
+ }
+ // 當沒有特意指定回調函數則直接觸發
+ else if (v) {
+ v();
+ }
+ });
}
}
}
複製代碼
reactivity/index.js
導出effect
export * from './reactive';
export * from './watch';
export * from './computed';
+ export * from './effect';
複製代碼
main.js
import { reactive, effect } from './reactivity';
const test = reactive({
a: 1,
});
effect(() => {
document.title = test.a;
});
setTimeout(() => {
test.a = 2;
}, 1000);
複製代碼
effect
第一次自執行,將() => { document.title = test.a; }
這個回調函數放入了test.a
中,當test.a
改變,觸發對應回調函數
targetMap
如圖所示
圖形結構如圖所示
同樣我們更改computed
和watch
中的寫法,用effect
替代
reactivity/computed.js
import { effect } from './effect';
export function computed(fn) {
// 變數被改變後此值才會為true 第一次進來時候為true
let dirty = true;
let value;
const runner = effect(fn, {
schedular: () => {
dirty = true;
},
// 第一次不用執行
lazy: true,
});
// 返回值
return {
get value() {
// 當標誌為true代表變數需要更改
if (dirty) {
value = runner();
// 制空依賴
dirty = false;
}
return value;
},
};
}
複製代碼
reactivity/watch.js
import { effect } from './effect';
export function watch(fn, cb, options = {}) {
let oldValue;
const runner = effect(fn, {
schedular: () => {
// 當這個依賴執行的時候 獲取到的是新值
let newValue = fn();
// 觸發回調函數
cb(newValue, oldValue);
// 新值賦值給舊值
oldValue = newValue;
},
// 第一次不用執行
lazy: true,
});
// 讀取值並收集依賴
oldValue = runner();
}
複製代碼
main.js
import { reactive, watch, computed } from './reactivity';
const test = reactive({
a: 1,
});
const w = computed(() => test.a + 1);
watch(
() => test.a,
(val) => {
console.log(val); // 2
}
);
console.log(w.value); // 2
test.a = 2;
console.log(w.value); // 3
複製代碼
可以看到代碼正常執行,targetMap
如圖所示,屬性a
中存放了兩個回調函數
targetMap
圖形結構如圖所示
補充watch的options
我們來看看這個列子
import { watch, reactive } from './reactivity';
const test = reactive({
a: {
b: 1,
},
});
watch(
() => test.a,
(val) => {
console.log(val); // 沒有觸發
}
);
test.a.b = 2;
複製代碼
我們用watch
觀察了test.a
,當我們去改變test.a.b
的時候,觀察的回調並沒有觸發,用過vue
的同學都會知道,這種情況應該用deep
屬性就可以解決
那麼deep
是如何實現的呢
我們再來回憶一下回調函數收集的過程
test.a
被讀取時,回調函數被收集進了test.a
中,但這裡test.a.b
並沒有被讀取,所以回調函數自然就沒有被收集進test.a.b
所以我們只用在回調函數收集的時候,深度遍歷一下test
,去讀取一下各個屬性即可
這裡還需要註意一點,我們用reactive
攔截對象的時候,是不會攔截對象的第二層的
const test = {
a: {
b: 1,
},
};
const observe = new Proxy(test, {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return Reflect.set(target, key, receiver);
},
});
test.a // 觸發攔截
test.a.b // 不會觸發攔截
複製代碼
所以我們需要遞歸的將攔截值用proxy
代理
reactivity/reactive.js
const observe = new Proxy(value, {
// 攔截讀取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 收集回調函數
track(target, key);
+ const res =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return canObserve(res) ? reactive(res) : res;
-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 攔截設置
set(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 {
const res = Reflect.set(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
// 觸發回調函數
trigger(target, key);
return res;
},
});
複製代碼
reactivity/watch.js
import { effect } from './effect';
+ import { isPlainObject } from './utils';
+ // 深度遍歷值
+ function traverse(value) {
+ if (isPlainObject(value)) {
+ for (const key in value) {
+ traverse(value[key]);
+ }
+ }
+ return value
+ }
export function watch(fn, cb, options = {}) {
+ let oldValue;
+ let getters = fn;
+ // 當存在deep屬性的時候 深度遍歷值
+ if (options.deep) {
+ getters = () => traverse(fn());
+ }
+ const runner = effect(getters, {
- const runner = effect(fn, {
schedular: () => {
// 當這個依賴執行的時候 獲取到的是新值
let newValue = runner();
// 觸發回調函數
cb(newValue, oldValue);
// 新值賦值給舊值
oldValue = newValue;
},
// 第一次不用執行
lazy: true,
});
// 讀取值並收集回調函數
oldValue = runner();
}
複製代碼
main.js
import { watch, reactive } from './reactivity';
const test = reactive({
a: {
b: 1,
},
});
watch(
() => test.a,
(val) => {
console.log(val); // { b: 2 }
},
{
deep: true,
}
);
test.a.b = 2;
複製代碼
targetMap
如下,我們不僅在對象{ a: { b: 1 } }
上添加了回到函數,也在{ b: 1 }
上添加了
targetMap
圖形結構如圖所示
可以看到加入deep
屬性後便可深度觀察數據了,上面的列子中我們都是用的對象,其實深度觀察對數組也是需要的,不過數組的處理有一點不同我們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