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3.5正式版在這兩天發佈了,網上已經有了不少關於Vue3.5版本的解讀文章。但是歐陽發現這些文章對3.5中新增的功能介紹都不是很全,所以導致不少同學有個錯覺,覺得Vue3.5版本不過如此 ...
前言
Vue3.5正式版
在這兩天發佈了,網上已經有了不少關於Vue3.5版本的解讀文章。但是歐陽發現這些文章對3.5中新增的功能介紹都不是很全
,所以導致不少同學有個錯覺
,覺得Vue3.5版本不過如此,選擇跳過這個版本等下個大版本再去更新。所以歐陽寫了這篇超級詳細
的Vue3.5版本解讀文章,小伙伴們可以看看在3.5版本中有沒有增加一些你期待的功能。
關註公眾號:【前端歐陽】,給自己一個進階vue的機會
版本號
這次的版本號是天元突破紅蓮螺岩
,這是07年出的一個二次元動漫,歐陽是沒看過的。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為這次的版本號會叫黑神話:悟空
,可能悟空不夠二次元吧。
響應式
響應式相關的內容主要分為:重構響應式、響應式props支持解構、新增onEffectCleanup
函數、新增base watch
函數、新增onWatcherCleanup
函數、新增pause
和resume
方法。
重構響應式
這次響應式的重構是屬於Vue內部優化,對於普通開發者來說是無感的。重構後記憶體占用減少了56%,優化手段主要是通過版本計數
和雙向鏈表數據結構
,靈感來源於Preact signals。後續歐陽會出一系列關於響應式相關的源碼文章,大家可以關註一波歐陽。
響應式props支持解構
在3.5中響應式props支持解構終於正式穩定了,在沒有這個功能之前我們想要在js中訪問prop必須要這樣寫:props.name
,否則name
將會丟失響應式。
有了響應式props解構後,在js中我們就可以直接解構出name
來使用,比如下麵這樣的代碼:
<script setup lang="ts">
const { name } = defineProps({
name: String,
});
console.log(name);
</script>
當defineProps
搭配解構一起使用後,在編譯時就可以將name
處理成props.name
。編譯後簡化的代碼如下:
setup(__props) {
console.log(__props.name);
const __returned__ = {};
return __returned__;
}
從上面的代碼可以看到console.log(name)
經過編譯後變成了console.log(__props.name)
,這樣處理後name
當然就不會丟失響應式了。
新增onEffectCleanup函數
在組件卸載之前或者下一次watchEffect
回調執行之前會自動調用onEffectCleanup
函數,有了這個函數後你就不需要在組件的beforeUnmount
鉤子函數去統一清理一些timer了。比如下麵這個場景:
import { watchEffect, ref } from "vue";
import { onEffectCleanup } from "@vue/reactivity";
const flag = ref(true);
watchEffect(() => {
if (flag.value) {
const timer = setInterval(() => {
// 做一些事情
console.log("do something");
}, 200);
onEffectCleanup(() => {
clearInterval(timer);
});
}
});
上面這個例子在watchEffect
中會去註冊一個迴圈調用的定時器,如果不使用onEffectCleanup
,那麼我們就需要在beforeUnmount
鉤子函數中去清理定時器。
但是有了onEffectCleanup
後,將clearInterval
放在他的回調中就可以了。當組件卸載時會自動執行onEffectCleanup
傳入的回調函數,也就是會執行clearInterval
清除定時器。
還有一點值得註意的是onEffectCleanup
函數目前沒有在vue
包中暴露出來,如果你想使用可以像我這樣從@vue/reactivity
包中導入onEffectCleanup
函數。
新增base watch函數
我們之前使用的watch
函數是和Vue組件以及生命周期一起實現的,他們是深度綁定的,所以watch
函數代碼的位置在vue源碼中的runtime-core
模塊中。
但是有的場景中我們只想使用vue的響應式功能,也就是vue源碼中的reactivity
模塊,比如小程式vuemini
。為此我們不得不將runtime-core
模塊也導入到項目中,或者像vuemini
一樣去手寫一個watch函數。
在3.5版本中重構了一個base watch
函數,這個函數的實現和vue組件沒有一毛錢關係,所以他是在reactivity
模塊中。詳情可以查看我之前的文章: Vue3.5新增的baseWatch讓watch函數和Vue組件徹底分手
還有一點就是這個base watch
函數對於普通開發者來說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對於一些下游項目,比如vuemini
來說是和受益的。
新增onWatcherCleanup函數
和前面的onEffectCleanup
函數類似,在組件卸載之前或者下一次watch
回調執行之前會自動調用onWatcherCleanup
函數,同樣有了這個函數後你就不需要在組件的beforeUnmount
鉤子函數去統一清理一些timer了。比如下麵這個場景:
import { watch, ref, onWatcherCleanup } from "vue";
watch(flag, () => {
const timer = setInterval(() => {
// 做一些事情
console.log("do something");
}, 200);
onWatcherCleanup(() => {
console.log("清理定時器");
clearInterval(timer);
});
});
和onEffectCleanup
函數不同的是我們可以從vue中import導入onWatcherCleanup
函數。
新增pause和resume方法
有的場景中我們可能想在“一段時間中暫停一下”,不去執行watch
或者watchEffect
中的回調。等業務條件滿足後再去恢復執行watch
或者watchEffect
中的回調。在這種場景中pause
和resume
方法就能派上用場啦。
下麵這個是watchEffect
的例子,代碼如下:
<template>
<button @click="count++">count++</button>
<button @click="runner2.pause()">暫停</button>
<button @click="runner2.resume()">恢復</button>
</template>
<script setup lang="ts">
import { watchEffect } from "vue";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runner = watchEffect(() => {
if (count.value > 0) {
console.log(count.value);
}
});
</script>
在上面的demo中,點擊count++
按鈕後理論上每次都會執行一次watchEffect
的回調。
但是當我們點擊了暫停按鈕後就會執行pause
方法進行暫停,在暫停期間watchEffect
的回調就不會執行了。
當我們再次點擊了恢復按鈕後就會執行resume
方法進行恢復,此時watchEffect
的回調就會重新執行。
console.log
的結果如下圖: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count
列印到4後就沒接著列印了,因為我們執行了pause
方法暫停了。當重新執行了resume
方法恢復後可以看到count
又重新開始列印了,此時從8開始列印了。
不光watchEffect
可以執行pause
和resume
方法,watch
一樣也可以執行pause
和resume
方法。代碼如下:
const runner = watch(count, () => {
if (count.value > 0) {
console.log(count.value);
}
});
runner.pause() // 暫停方法
runner.resume() // 恢復方法
watch的deep選項支持傳入數字
在以前deep
選項的值要麼是false
,要麼是true
,表明是否深度監聽一個對象。在3.5中deep
選項支持傳入數字了,表明監控對象的深度。
比如下麵的這個demo:
const obj1 = ref({
a: {
b: 1,
c: {
d: 2,
e: {
f: 3,
},
},
},
});
watch(
obj1,
() => {
console.log("監聽到obj1變化");
},
{
deep: 3,
}
);
function changeDeep3Obj() {
obj1.value.a.c.d = 20;
}
function changeDeep4Obj() {
obj1.value.a.c.e.f = 30;
}
在上面的例子watch
的deep
選項值是3,表明監聽到對象的第3層。
changeDeep3Obj
函數中就是修改對象的第3層的d
屬性,所以能夠觸發watch
的回調。
而changeDeep4Obj
函數是修改對象的第4層的f
屬性,所以不能觸發watch
的回調。
SSR服務端渲染
服務端渲染SSR主要有這幾個部分:新增useId
函數、Lazy Hydration 懶載入水合、data-allow-mismatch
新增useId
函數
有時我們需要生成一個隨機數塞到DOM元素上,比如下麵這個場景:
<template>
<label :htmlFor="id">Do you like Vue3.5?</label>
<input type="checkbox" name="vue3.5" :id="id" />
</template>
<script setup lang="ts">
const id = Math.random();
</script>
在這個場景中我們需要生成一個隨機數id
,在普通的客戶端渲染中這個代碼是沒問題的。
但是如果這個代碼是在SSR服務端渲染中那麼就會報警告了,如下圖:
上面報錯的意思是服務端和客戶端生成的id
不一樣,因為服務端和客戶端都執行了一次Math.random()
生成id
。由於Math.random()
每次執行的結果都不同,自然服務端和客戶端生成的id
也不同。
useId
函數的作用就是為瞭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useId
也可以用於客戶端渲染的一些場景,比如在列表中我們需要一個唯一鍵,但是服務端又沒有給我們,這時我們就可以使用useId
給列表中的每一項生成一個唯一鍵。
Lazy Hydration 懶載入水合
非同步組件現在可以通過 defineAsyncComponent() API 的 hydrate 選項來控制何時進行水合。(歐陽覺得這個普通開發者用不上,所以就不細講了)
data-allow-mismatch
SSR中有的時候確實在服務端和客戶端生成的html不一致,比如在DOM上面渲染當前時間,代碼如下:
<template>
<div>當前時間是:{{ new Date() }}</div>
</template>
這種情況是避免不了會出現前面useId
例子中的那種警告,此時我們可以使用data-allow-mismatch
屬性來幹掉警告,代碼如下:
<template>
<div data-allow-mismatch>當前時間是:{{ new Date() }}</div>
</template>
Custom Element 自定義元素改進
這個歐陽也覺得平時大家都用不上,所以就不細講了。
Teleport組件新增defer延遲屬性
Teleport
組件的作用是將children中的內容傳送到指定的位置去,比如下麵的代碼:
<div id="target"></div>
<Teleport to="#target">被傳送的內容</Teleport>
文案被傳送的內容
最終會渲染在id="target"
的div元素中。
在之前有個限制,就是不能將<div id="target">
放在Teleport
組件的後面。
這個也很容易理解DOM是從上向下開始渲染的,如果先渲染到Teleport
組件。然後就會去找id的值為target
的元素,如果找不到當然就不能成功的將Teleport
組件的子節點傳送到target
的位置。
在3.5中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在Teleport
組件上新增了一個defer
延遲屬性。
加了defer
延遲屬性後就能將target
寫在Teleport
組件的後面,代碼如下:
<Teleport defer to="#target">被傳送的內容</Teleport>
<div id="target"></div>
defer
延遲屬性的實現也很簡單,就是等這一輪渲染周期結束後再去渲染Teleport
組件。所以就算是target
寫在Teleport
組件的後面,等到渲染Teleport
組件的時候target
也已經渲染到頁面上了。
useTemplateRef
函數
vue3中想要訪問DOM和子組件可以使用ref進行模版引用,但是這個ref有一些讓人迷惑的地方。
比如定義的ref變數到底是一個響應式數據還是DOM元素?
還有template中ref屬性的值明明是一個字元串,比如ref="inputEl"
,怎麼就和script中同名的inputEl
變數綁到一塊了呢?
3.5中的useTemplateRef
函數就可以完美的解決了這些問題。
這是3.5之前使用ref訪問input輸入框的例子:
<input type="text" ref="inputEl" />
const inputEl = ref<HTMLInputElement>();
這個寫法很不符合編程直覺,不知道有多少同學和歐陽一樣最開始用vue3時會給ref
屬性綁定一個響應式變數。比如這樣::ref="inputEl"
更加要命的是這樣寫還不會報錯,就是inputEl
中的值一直是undefined
。
最後一番排查後才發現ref
屬性應該是綁定的變數名稱:ref="inputEl"
使用useTemplateRef
函數後就好多了,代碼如下:
<input type="text" ref="inputRef" />
const inputEl = useTemplateRef<HTMLInputElement>("inputRef");
使用useTemplateRef
函數後會返回一個ref變數,useTemplateRef
函數傳的參數是字元串"inputRef"
。
在template中ref
屬性的值也是字元串"inputRef"
,所以useTemplateRef
函數的返回值就指向了DOM元素input輸入框。這個比3.5之前的體驗要好很多了,詳情可以查看我之前的文章: 牛逼!Vue3.5的useTemplateRef讓ref操作DOM更加絲滑
總結
對於開發者來說Vue3.5版本中還是新增了許多有趣的功能的,比如:onEffectCleanup
函數、onWatcherCleanup
函數、pause
和resume
方法、watch
的deep
選項支持傳入數字、useId
函數、Teleport
組件新增defer
延遲屬性、useTemplateRef
函數。
這些功能在一些特殊場景中還是很有用的,歐陽的個人看法還是得將Vue升到3.5。
關註公眾號:【前端歐陽】,給自己一個進階vue的機會
另外歐陽寫了一本開源電子書vue3編譯原理揭秘,看完這本書可以讓你對vue編譯的認知有質的提升。這本書初、中級前端能看懂,完全免費,只求一個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