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有 ReactiveX 這麼一回事, 源於一位巨硬鐵粉的安利演示:Reactive LINQ 加持的C#,簡潔且頗具表達力;隨後,便是萬眾矚目的 Angular 2,這貨的標配大禮包里就有RxJS,比比皆是的 api.invocation.map(...).subscribe(fn, fn, ... ...
原文地址:http://www.moye.me/2016/05/31/learning_rxjs_part_one_preliminary/
引子
新手們在非同步編程里跌倒時,永遠會有這麼一個經典問題:怎麼在一次非同步調用里return一個結果啊?
老司機說要用回調函數,然後有條件判斷的嵌套回調(回調地獄)問題來了;
老司機推薦用事件,然後非同步流程里有順序依賴;
老司機推薦用Promise,然後有順序依賴的流程里,居然還想訂閱事件;
老司機建議試試協程,誰知對方想要合併兩個非同步調用;
……
以上,是非同步編程里要面對的一些難題,也是ReactiveX API 所致力解決的
是什麼
知道有 ReactiveX 這麼一回事, 源於一位巨硬鐵粉的安利演示:Reactive LINQ 加持的C#,簡潔且頗具表達力;隨後,便是萬眾矚目的 Angular 2,這貨的標配大禮包里就有RxJS,比比皆是的 api.invocation.map(...).subscribe(fn, fn, fn)
片斷,讓jQuery青年們一頭霧水。
落伍總是不好的,林子里的鳥都在討論FRP時,我們也要跟上:
ReactiveX是Reactive Extensions的縮寫,一般簡寫為Rx,最初是LINQ的一個擴展,由微軟的架構師Erik Meijer領導的團隊開發,在2012年11月開源,Rx是一個編程模型,目標是提供一致的編程介面,幫助開發者更方便的處理非同步數據流,Rx庫支持.NET、JavaScript和C++,Rx近幾年越來越流行了,現在已經支持幾乎全部的流行編程語言了,Rx的大部分語言庫由ReactiveX這個組織負責維護,比較流行的有RxJava/RxJS/Rx.NET,社區網站是 reactivex.io。
概念
ReactiveX 的自述是 “An API for asynchronous programming with observable streams”,那麼,什麼是Observable,什麼又是Stream呢?
Stream
Erik Meijer發過一篇paper: “Your Mouse Is a Database”,大概意思是說,用戶的滑鼠點擊其實是一個無窮而實時的事件序列,可以將其視為一個與時間線相關的數據流,我們 可以查詢並操作這個數據流,在它可用時(或者等待數據流可用):
在 Rx 編程中,任何數據都可以被表達為數據流的形式,我們要做的是,對數據流進行訂閱、查詢、過濾、打平、歸併等各種操作。
由於是對 數據流序列 進行訂閱(觀察),Rx 的編程模型實際是基於 Observer pattern 和 Iterator pattern 這兩種設計模式構建的。
Observable
在Rx中,Observable就是一個序列,它按序對訂閱方(subscriber)進行值的推送,遵循一套 “Don’t call us; we’ll call you.” 的基本法。
基於 Observable 的模式, 和傳統的 Observer pattern有兩點本質的不同:
- Observable 只在至少有一個訂閱者時,數據才開始流動
- 在數據流結束(iterator 不再hasNext)時,Observable會發出通知(onCompleted)
怎麼用
程式員們大都被調教成了馬基雅維利主義者:“整點有用的”。所以,還是來看看RxJS怎麼用吧:
場景
我有一個C類區域網,想要挨個ping一下網路內的設備,看看哪些IP線上(並不知道DHCP的客戶端列表,所以得從 xxx.xxx.xxx.2 ping到 xxx.xxx.xxx.254)
思路
很明顯,ping 是一個非同步的操作,這裡大概有 254 - 2 = 252 個非同步操作,難點不在於非同步,而在於流程式控制制,在RxJS 里,可以很方便的把Observable源進行歸併(merge),從而讓非同步數據流可控且有序
RxJS方案
依賴
"dependencies": { "ping": "^0.1.10", "ramda": "^0.21.0", "rx": "^4.1.0", }
代碼
var Rx = require('rx') var R = require('ramda') var pingCommand = require('ping') var config = { timeout: 10, // 超時為10秒 extra: ["-i 2"], // 每次發包間隔時長 } function promisablePing(host)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pingCommand.sys.probe(host , isAlive => isAlive ? resolve(host) : reject(`${host}: unreachable.`) , config) }) } function ping(host) { return Rx.Observable.create(observer => { return promisablePing(host) .then(host => observer.onNext(host)) .then(_ => observer.onCompleted()) .catch(err => observer.onError(err)) }) } var tasks = R.range(2, 254).map(i => ping(`192.168.50.${i}`)) Rx.Observable .merge(...tasks) .subscribe( host => console.log(`pong: ${host}`), err => console.error(err) )
說明
代碼足夠簡單,值得說明的是:
Rx.Observable.create
會創建一個Observable對象,對它進行訂閱的觀察者即create函數中回調的入值observer,觀察者有三個方法:onNext, onCompleted, and onError:- onNext :在序列推送一個新值時被調用,對應到觀察者的subscribe第一個函參
- onCompleted:序列中已無值可用,對應到觀察者的subscribe第三個函參
- onError:序列中發生了錯誤,對應到觀察者的subscribe第二個函參
- merge合併後的操作流,是一個對IP在:192.168.50.2 - 254 範圍內的設備進行Ping的操作序列,但是Observable有一個特點,就是任何時候觸發了 錯誤回調(即Rx.Observable.create創建那個的觀察者,進行了onError通知,從而觸發了消費者提供給subscribe函數第二個參數)那麼整個Observable序列就此結束。比如,我的C類子網就兩台設備線上:xxx.xxx.xxx..100 和 xxx.xxx.xxx.200,然後 xxx.xxx.xxx.2 在10秒後超時報錯,那這條Observable時間線看起來就是這樣的:
BEGIN-> .100-.200---------------------[.2 error] ->END
- Ramda 是一個優秀的函數式JS庫,當然,用成了lodash也不壞
小結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下回,想聊聊基於RxJS的Web框架:Cycle.js
更多文章請移步我的blog新地址: http://www.moy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