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隔壁用 Lombok 的六點就下班了,我也想六點下班! 好的,那麼這篇文章就介紹下 什麼是 Lombok , Lombok 做了什麼 以及 Lombok 是怎麼做的 ? 在介紹之前,先通過是否使用 Lombok 的效果來看下對比,首先來看下沒有 Lombok 之前,我們的一個簡單的 Java 對 ...
聽說隔壁用 Lombok 的六點就下班了,我也想六點下班!
好的,那麼這篇文章就介紹下什麼是 Lombok,Lombok 做了什麼以及 Lombok 是怎麼做的?
在介紹之前,先通過是否使用 Lombok 的效果來看下對比,首先來看下沒有 Lombok 之前,我們的一個簡單的 Java 對象(POJO)是長什麼樣子的:
哦,我的天啊,居然 60 行,好長啊!那我們接下來使用的 Lombok 來試下:
什麼,只使用了 @Date
註解就可以實現之前 60 行的相同功能,代碼長度整整縮小了 3 倍,這麼神奇的嘛?那麼讓我們走進 Lombok 吧!
什麼是 Lombok?
下麵是 Lombok 官網的簡介:
簡而言之就是 Lombok 是一個很方便的插件,本質是個 Java 庫,使用它通過相關註解就可以不用再編寫冗長的 getter 或者 equals 等方法了。
接下來講下 Lombok 實現的原理,這樣就知道為什麼要這樣使用 Lombok 的註解了。
Lombok 實現原理
要講 Lombok 的實現原理,在此之前就需要來說下註解的兩種解析方式:運行時註解和編譯時註解。
首先來看下運行時解析,比如 Spring 配置的 AOP 切麵這些註解都是在程式運行的時候通過反射來獲取的註解值,但是只有在程式運行時才能獲取到這些註解值,導致運行時代碼效率很低,並且如果想在編譯階段利用這些註解來進行檢查,比如對用戶的不合理代碼作出錯誤報告,反射的方法就行不通了。
這就引出了第二種在編譯時解析,Lombok 工具就是運行在編譯時解析的。
那如何把註解與 Java 編譯器結合使用呢?Java 也提供了兩種解決方案:
第一種方案是註解處理器(Annotation Processing Tool),它最早是在 JDK 1.5 與註解(Annotation) 一起引入的,它是一個命令行工具,能夠提供構建時基於源代碼對程式結構的讀取功能,能夠通過運行註解處理器來生成新的中間文件,進而影響編譯過程,不過它在 JDK 1.8 中被移除了,取而代之的是 JSR 269 插入式註解處理器(Pluggable Annotation Processing API),它是實現了 JSR 269 的機制,作為註解處理器的替代方案。
我們通過一個流程圖來進一步說明註解處理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寫完代碼後會調用 javac
編譯,在編譯後會生成抽象語法樹(AST),之後會調用插入式註解處理器處理,上面說了插入式註解處理器會修改語法樹,生成一些額外的代碼,經過處理器的處理語法樹會有變動,有變動之後,會再次到生成抽象語法樹的處理環節,將變動後的代碼再次生成抽象語法樹,接著再通過註解處理器,如果這次語法樹沒有被修改,那麼就會生成響應的位元組碼,變成 class 文件,以上就是整個註解處理器在整個 javac
編譯源代碼生成 class 文件中起到的作用。
在簡單瞭解了 Lombok 實現原理後,讓我們看下 Lombok 有哪些常見的註解:
Lombok 註解
下麵是整理的常用的 Lombok 註解思維導圖:
右側上方的 @Getter、@Setter、@ToString、@EqualsAndHashCode
這幾個名字大家都不陌生,無非就是幫我們生成對應的方法,這四個註解的總和也就是剛開始用的註解 @Data
,這些註解都歸結為常見方法的註解。
右側下方的 @AllArgsConstructor、@RequiredArgsConstructor、@NoArgsConstructor
分別為全參構造函數、必須參數構造函數、無參構造函數,它們通常為構造方法的註解。
左側的 @NonNull
會自動生成空值校驗;@CleanUp
會自動調用變數的 close
方法釋放資源;@Builder
會自動生成構造者模式,方便對屬性 set/get
操作; @Synchronized
會自動生成同步鎖;@SneakyThrows
會自動生成 try/catch
捕捉異常;@Slf4j
是日誌相關的,會自動為類添加日誌支持。
以上就是 Lombok 為我們提供的比較常用的註解。
Lombok 使用
首先需要安裝 Lombok 插件,我在這裡是以 IDEA 2019.3.1 版本來演示的:
安裝 Lombok 插件
點擊 File->Settings->Plugins,搜索 Lombok
,然後點擊安裝 Lombok 插件:
在安裝完插件後重啟 IDEA,到此 Lombok 插件就安裝完成了,接下來就要進行實踐演示了:
Lombok 常用註解演示
首先在 pom 文件中引入依賴: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projectlombok</groupId>
<artifactId>lombok</artifactId>
<version>1.18.12</version>
<scope>provided</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其中 <scope>provided</scope>
表示 jar 包是運行在編譯時的,當程式編譯成 class 源代碼後,這個 jar 包就不會在源代碼層面有所體現。
接下來演示 Lombok 註解使用方式,並通過查看編譯後 class 文件,理解其工作原理,在這裡以 @Getter
註解為例:
首先創建一個 GetterDemo 類,其中有 name
和 age
兩個欄位。
package com.wupx.lombok;
import lombok.AccessLevel;
import lombok.Getter;
import lombok.NonNull;
public class GetterDemo {
@Getter(value = AccessLevel.PRIVATE, onMethod_ = {@NonNull})
private String age;
@Getter(lazy = true)
private final String name = "wupx";
}
我們在變數 age
上加上註解 @Getter
,並且加上了參數來設置訪問級別,通過 onMethod_
參數可以為我們在生成的 getAge
方法添加上其他註解,比如 @NonNull
;在 name
上加上 @Getter
註解,並加上 lazy
參數並設為 true
,表示開啟懶載入。
接下來編譯下,編譯的 class 源代碼如下:
package com.wupx.lombok;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AtomicReference;
import lombok.NonNull;
public class GetterDemo {
private String age;
private final AtomicReference<Object> name = new AtomicReference();
public GetterDemo() {
}
@NonNull
private String getAge() {
return this.ag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Object value = this.name.get();
if (value == null) {
synchronized(this.name) {
value = this.name.get();
if (value == null) {
String actualValue = "wupx";
value = "wupx" == null ? this.name : "wupx";
this.name.set(value);
}
}
}
return (String)((String)(value == this.name ? null : value));
}
}
可以發現生成後的源代碼文件中,getAge
方法訪問修飾符為 private
,並且方法上有一個 @NonNull
的註解;getName
方法沒有剛開始就初始化一個字元串,而是只有調用該方法的時候判斷該欄位是否為空,若為空,則初始化一個字元串並返回,這樣就可以為開銷大的初始化操作做一個懶載入,只有當使用的時候才會主動載入這個欄位。
其他的註解方法大家可以自己去實踐操作下。
Lombok 優缺點
在瞭解完 Lombok 之後,讓我們來分析下 Lombok 的優缺點吧!
Lombok 的優點有以下幾點:
- 通過註解自動生成樣板代碼,提高開發效率
- 代碼簡潔,只關註相關屬性
- 新增屬性後,無需刻意修改相關方法
但是 Lombok 也有一些缺點:
- 降低了源代碼的可讀性和完整性
- 加大對問題排查的難度(可能問題定位到不存在的行,無從下手)
- 強 x 隊友,因為需要 IDE 的相關插件的支持
總結
本文介紹了什麼是 Lombok,Lombok 做了什麼以及 Lombok 的實現原理,並且分析了 Lombok 的利弊,大家在享受到它的好處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到它帶來的一些問題,你在工作中有被隊友強 x 嗎?你對 Lombok 怎麼看?歡迎留言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