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使用回調函數 由於最初j s官方沒有明確的規範,各種第三方庫中封裝的非同步函數中傳的回調函數中的參數沒有明確的規範, 沒有明確各個參數的意義, 不便於使用。 但是node中有明確的規範 node中的的回調模式: 1. 所有回調函數必須有兩個參數,第一個參數表示錯誤,第二個參數表示結果 ...
最初使用回調函數
由於最初j s官方沒有明確的規範,各種第三方庫中封裝的非同步函數中傳的回調函數中的參數沒有明確的規範, 沒有明確各個參數的意義, 不便於使用。
但是node中有明確的規範
node中的的回調模式:
1. 所有回調函數必須有兩個參數,第一個參數表示錯誤,第二個參數表示結果
2. 所有回調函數必須作為函數最後的參數
3. 所有回調函數不能作為屬性出現
es6 非同步處理模型
Es6 出現以後, 官方就提出了非同步處理的規範, 提出了一種適用於所有非同步場景的處理模型。該模型有:
兩個階段: 未決unsettled, 已決settled。
三個狀態: pending掛起狀態 , resolved成功, rejected失敗
總是從未決階段推向已決階段,且已決階段的狀態不再改變
任務已決狀態後可能需要後續處理,
針對resolved的後續處理我們稱之為thenable
針對rejected的後續處理我們稱之為catchable
為該非同步模型量身打造的API : promise
如何使用promise
const task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任務未決階段代碼
// 立即執行
console.log("開始100米長跑");
setTimeout(() => {
if (Math.random() > 0.5) {
// 成功: 跑完了
// 推向成功
resolve("跑完了");
} else {
// 失敗: 腿摔斷了
// 推向失敗
reject("腿摔斷了");
}
}, 1000)
});
task.then((result) => {
console.log(result);
}).catch((error) => {
console.log(error);
})
1s 後任務推向已決, 後續處理在then 或者 catch中 處理。
註意
pending狀態 =》rejected狀態 :
1. 調用reject
2. 代碼執行報錯
3. 手動拋出錯誤
後續處理函數一定是非同步的,且會放到微隊列中,
j s執行棧清空後會先執行微隊列中的任務,微隊列里任務清空後才會執行巨集隊列中的任務。
巨集任務隊列有:setTimeout,setInterval,setImmediately,I/O,UI render
微任務隊列有:promise,process.nexttick,Object.observe(已經不用了),Mutation.observe
Async await 是es7新增的promise的語法糖大家也可以瞭解下,本文只是對promise做了個概述,
要掌握的其他細節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