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類也是對象 在大多數編程語言中,類就是一組用來描述如何生成一個對象的代碼段。在Python中這一點仍然成立: 但是,Python中的類還遠不止如此。類同樣也是一種對象。是的,沒錯,就是對象。只要你使用關鍵字class,Python解釋器在執行的時候就會創建一個對象。 下麵的代碼段: 將在記憶體中 ...
1. 類也是對象
在大多數編程語言中,類就是一組用來描述如何生成一個對象的代碼段。在Python中這一點仍然成立:
>>> class ObjectCreator(object):
… pass
…
>>> my_object = ObjectCreator()
>>> print my_object
<__main__.ObjectCreator object at 0x8974f2c>
但是,Python中的類還遠不止如此。類同樣也是一種對象。是的,沒錯,就是對象。只要你使用關鍵字class,Python解釋器在執行的時候就會創建一個對象。
下麵的代碼段:
>>> class ObjectCreator(object):
… pass
…
將在記憶體中創建一個對象,名字就是ObjectCreator。這個對象(類對象ObjectCreator)擁有創建對象(實例對象)的能力。但是,它的本質仍然是一個對象,於是乎你可以對它做如下的操作:
- 你可以將它賦值給一個變數
- 你可以拷貝它
- 你可以為它增加屬性
- 你可以將它作為函數參數進行傳遞
下麵是示例:
>>> print ObjectCreator # 你可以列印一個類,因為它其實也是一個對象
<class '__main__.ObjectCreator'>
>>> def echo(o):
… print o
…
>>> echo(ObjectCreator) # 你可以將類做為參數傳給函數
<class '__main__.ObjectCreator'>
>>> print hasattr(ObjectCreator, 'new_attribute')
Fasle
>>> ObjectCreator.new_attribute = 'foo' # 你可以為類增加屬性
>>> print hasattr(ObjectCreator, 'new_attribute')
True
>>> print ObjectCreator.new_attribute
foo
>>> ObjectCreatorMirror = ObjectCreator # 你可以將類賦值給一個變數
>>> print ObjectCreatorMirror()
<__main__.ObjectCreator object at 0x8997b4c>
2. 動態地創建類
因為類也是對象,你可以在運行時動態的創建它們,就像其他任何對象一樣。首先,你可以在函數中創建類,使用class關鍵字即可。
>>> def choose_class(name):
… if name == 'foo':
… class Foo(object):
… pass
… return Foo # 返回的是類,不是類的實例
… else:
… class Bar(object):
… pass
… return Bar
…
>>> MyClass = choose_class('foo')
>>> print MyClass # 函數返回的是類,不是類的實例
<class '__main__'.Foo>
>>> print MyClass() # 你可以通過這個類創建類實例,也就是對象
<__main__.Foo object at 0x89c6d4c>
但這還不夠動態,因為你仍然需要自己編寫整個類的代碼。由於類也是對象,所以它們必須是通過什麼東西來生成的才對。當你使用class關鍵字時,Python解釋器自動創建這個對象。但就和Python中的大多數事情一樣,Python仍然提供給你手動處理的方法。
還記得內建函數type嗎?這個古老但強大的函數能夠讓你知道一個對象的類型是什麼,就像這樣:
>>> print type(1) #數值的類型
<type 'int'>
>>> print type("1") #字元串的類型
<type 'str'>
>>> print type(ObjectCreator()) #實例對象的類型
<class '__main__.ObjectCreator'>
>>> print type(ObjectCreator) #類的類型
<type 'type'>
仔細觀察上面的運行結果,發現使用type對ObjectCreator查看類型是,答案為type, 是不是有些驚訝。。。看下麵
3. 使用type創建類
type還有一種完全不同的功能,動態的創建類。
type可以接受一個類的描述作為參數,然後返回一個類。(要知道,根據傳入參數的不同,同一個函數擁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用法是一件很傻的事情,但這在Python中是為了保持向後相容性)
type可以像這樣工作:
type(類名, 由父類名稱組成的元組(針對繼承的情況,可以為空),包含屬性的字典(名稱和值))
比如下麵的代碼:
In [2]: class Test: #定義了一個Test類
...: pass
...:
In [3]: Test() #創建了一個Test類的實例對象
Out[3]: <__main__.Test at 0x10d3f8438>
可以手動像這樣創建:
Test2 = type("Test2",(),{}) #定了一個Test2類
In [5]: Test2() #創建了一個Test2類的實例對象
Out[5]: <__main__.Test2 at 0x10d406b38>
我們使用"Test2"作為類名,並且也可以把它當做一個變數來作為類的引用。類和變數是不同的,這裡沒有任何理由把事情弄的複雜。即type函數中第1個實參,也可以叫做其他的名字,這個名字表示類的名字
In [23]: MyDogClass = type('MyDog', (), {})
In [24]: print MyDogClass
<class '__main__.MyDog'>
使用help來測試這2個類
In [10]: help(Test) #用help查看Test類
Help on class Test in module __main__:
class Test(builtins.object)
| Data descriptors defined here:
|
| __dict__
| dictionary for instance variables (if defined)
|
| __weakref__
| list of weak references to the object (if defined)
In [8]: help(Test2) #用help查看Test2類
Help on class Test2 in module __main__:
class Test2(builtins.object)
| Data descriptors defined here:
|
| __dict__
| dictionary for instance variables (if defined)
|
| __weakref__
| list of weak references to the object (if defined)
4. 使用type創建帶有屬性的類
type 接受一個字典來為類定義屬性,因此
>>> Foo = type('Foo', (), {'bar':True})
可以翻譯為:
>>> class Foo(object):
… bar = True
並且可以將Foo當成一個普通的類一樣使用:
>>> print Foo
<class '__main__.Foo'>
>>> print Foo.bar
True
>>> f = Foo()
>>> print f
<__main__.Foo object at 0x8a9b84c>
>>> print f.bar
True
當然,你可以向這個類繼承,所以,如下的代碼:
>>> class FooChild(Foo):
… pass
就可以寫成:
>>> FooChild = type('FooChild', (Foo,),{})
>>> print FooChild
<class '__main__.FooChild'>
>>> print FooChild.bar # bar屬性是由Foo繼承而來
True
註意:
type的第2個參數,元組中是父類的名字,而不是字元串
添加的屬性是類屬性,並不是實例屬性
5. 使用type創建帶有方法的類
最終你會希望為你的類增加方法。只需要定義一個有著恰當簽名的函數並將其作為屬性賦值就可以了。
添加實例方法
In [46]: def echo_bar(self): #定義了一個普通的函數
...: print(self.bar)
...:
In [47]: FooChild = type('FooChild', (Foo,), {'echo_bar': echo_bar}) #讓FooChild類中的echo_bar屬性,指向了上面定義的函數
In [48]: hasattr(Foo, 'echo_bar') #判斷Foo類中,是否有echo_bar這個屬性
Out[48]: False
In [49]:
In [49]: hasattr(FooChild, 'echo_bar') #判斷FooChild類中,是否有echo_bar這個屬性
Out[49]: True
In [50]: my_foo = FooChild()
In [51]: my_foo.echo_bar()
True
添加靜態方法
In [36]: @staticmethod
...: def testStatic():
...: print("static method ....")
...:
In [37]: Foochild = type('Foochild', (Foo,), {"echo_bar":echo_bar, "testStatic":
...: testStatic})
In [38]: fooclid = Foochild()
In [39]: fooclid.testStatic
Out[39]: <function __main__.testStatic>
In [40]: fooclid.testStatic()
static method ....
In [41]: fooclid.echo_bar()
True
添加類方法
In [42]: @classmethod
...: def testClass(cls):
...: print(cls.bar)
...:
In [43]:
In [43]: Foochild = type('Foochild', (Foo,), {"echo_bar":echo_bar, "testStatic":
...: testStatic, "testClass":testClass})
In [44]:
In [44]: fooclid = Foochild()
In [45]: fooclid.testClass()
True
你可以看到,在Python中,類也是對象,你可以動態的創建類。這就是當你使用關鍵字class時Python在幕後做的事情,而這就是通過元類來實現的。
6. 到底什麼是元類(終於到主題了)
元類就是用來創建類的“東西”。你創建類就是為了創建類的實例對象,不是嗎?但是我們已經學習到了Python中的類也是對象。
元類就是用來創建這些類(對象)的,元類就是類的類,你可以這樣理解為:
MyClass = MetaClass() #使用元類創建出一個對象,這個對象稱為“類”
MyObject = MyClass() #使用“類”來創建出實例對象
你已經看到了type可以讓你像這樣做:
MyClass = type('MyClass', (), {})
這是因為函數type實際上是一個元類。type就是Python在背後用來創建所有類的元類。現在你想知道那為什麼type會全部採用小寫形式而不是Type呢?
好吧,我猜這是為了和str保持一致性,str是用來創建字元串對象的類,而int是用來創建整數對象的類。type就是創建類對象的類。你可以通過檢查__class__屬性來看到這一點。Python中所有的東西,註意,我是指所有的東西——都是對象。這包括整數、字元串、函數以及類。它們全部都是對象,而且它們都是從一個類創建而來,這個類就是type。
>>> age = 35
>>> age.__class__
<type 'int'>
>>> name = 'bob'
>>> name.__class__
<type 'str'>
>>> def foo(): pass
>>>foo.__class__
<type 'function'>
>>> class Bar(object): pass
>>> b = Bar()
>>> b.__class__
<class '__main__.Bar'>
現在,對於任何一個__class__的__class__屬性又是什麼呢?
>>> a.__class__.__class__
<type 'type'>
>>> age.__class__.__class__
<type 'type'>
>>> foo.__class__.__class__
<type 'type'>
>>> b.__class__.__class__
<type 'type'>
因此,元類就是創建類這種對象的東西。type就是Python的內建元類,當然了,你也可以創建自己的元類。
**7. __metaclass__屬性**
你可以在定義一個類的時候為其添加__metaclass__屬性。
class Foo(object):
__metaclass__ = something…
...省略...
如果你這麼做了,Python就會用元類來創建類Foo。小心點,這裡面有些技巧。你首先寫下class Foo(object),但是類Foo還沒有在記憶體中創建。Python會在類的定義中尋找__metaclass__屬性,如果找到了,Python就會用它來創建類Foo,如果沒有找到,就會用內建的type來創建這個類。把下麵這段話反覆讀幾次。當你寫如下代碼時 :
class Foo(Bar):
pass
Python做瞭如下的操作:
Foo中有__metaclass__這個屬性嗎?如果是,Python會通過__metaclass__創建一個名字為Foo的類(對象)
如果Python沒有找到__metaclass__,它會繼續在Bar(父類)中尋找__metaclass__屬性,並嘗試做和前面同樣的操作。
如果Python在任何父類中都找不到__metaclass__,它就會在模塊層次中去尋找__metaclass__,並嘗試做同樣的操作。
如果還是找不到__metaclass__,Python就會用內置的type來創建這個類對象。
現在的問題就是,你可以在__metaclass__中放置些什麼代碼呢?答案就是:可以創建一個類的東西。那麼什麼可以用來創建一個類呢?type,或者任何使用到type或者子類化type的東東都可以。
8. 自定義元類
元類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當創建類時能夠自動地改變類。通常,你會為API做這樣的事情,你希望可以創建符合當前上下文的類。
假想一個很傻的例子,你決定在你的模塊里所有的類的屬性都應該是大寫形式。有好幾種方法可以辦到,但其中一種就是通過在模塊級別設定__metaclass__。採用這種方法,這個模塊中的所有類都會通過這個元類來創建,我們只需要告訴元類把所有的屬性都改成大寫形式就萬事大吉了。
幸運的是,__metaclass__實際上可以被任意調用,它並不需要是一個正式的類。所以,我們這裡就先以一個簡單的函數作為例子開始。
python2中
#-*- coding:utf-8 -*-
def upper_attr(future_class_name, future_class_parents, future_class_attr):
#遍歷屬性字典,把不是__開頭的屬性名字變為大寫
newAttr = {}
for name,value in future_class_attr.items():
if not name.startswith("__"):
newAttr[name.upper()] = value
#調用type來創建一個類
return type(future_class_name, future_class_parents, newAttr)
class Foo(object):
__metaclass__ = upper_attr #設置Foo類的元類為upper_attr
bar = 'bip'
print(hasattr(Foo, 'bar'))
print(hasattr(Foo, 'BAR'))
f = Foo()
print(f.BAR)
python3中
#-*- coding:utf-8 -*-
def upper_attr(future_class_name, future_class_parents, future_class_attr):
#遍歷屬性字典,把不是__開頭的屬性名字變為大寫
newAttr = {}
for name,value in future_class_attr.items():
if not name.startswith("__"):
newAttr[name.upper()] = value
#調用type來創建一個類
return type(future_class_name, future_class_parents, newAttr)
class Foo(object, metaclass=upper_attr):
bar = 'bip'
print(hasattr(Foo, 'bar'))
print(hasattr(Foo, 'BAR'))
f = Foo()
print(f.BAR)
現在讓我們再做一次,這一次用一個真正的class來當做元類。
#coding=utf-8
class UpperAttrMetaClass(type):
# __new__ 是在__init__之前被調用的特殊方法
# __new__是用來創建對象並返回之的方法
# 而__init__只是用來將傳入的參數初始化給對象
# 你很少用到__new__,除非你希望能夠控制對象的創建
# 這裡,創建的對象是類,我們希望能夠自定義它,所以我們這裡改寫__new__
# 如果你希望的話,你也可以在__init__中做些事情
# 還有一些高級的用法會涉及到改寫__call__特殊方法,但是我們這裡不用
def __new__(cls, future_class_name, future_class_parents, future_class_attr):
#遍歷屬性字典,把不是__開頭的屬性名字變為大寫
newAttr = {}
for name,value in future_class_attr.items():
if not name.startswith("__"):
newAttr[name.upper()] = value
# 方法1:通過'type'來做類對象的創建
# return type(future_class_name, future_class_parents, newAttr)
# 方法2:復用type.__new__方法
# 這就是基本的OOP編程,沒什麼魔法
# return type.__new__(cls, future_class_name, future_class_parents, newAttr)
# 方法3:使用super方法
return super(UpperAttrMetaClass, cls).__new__(cls, future_class_name, future_class_parents, newAttr)
#python2的用法
class Foo(object):
__metaclass__ = UpperAttrMetaClass
bar = 'bip'
# python3的用法
# class Foo(object, metaclass = UpperAttrMetaClass):
# bar = 'bip'
print(hasattr(Foo, 'bar'))
# 輸出: False
print(hasattr(Foo, 'BAR'))
# 輸出:True
f = Foo()
print(f.BAR)
# 輸出:'bip'
就是這樣,除此之外,關於元類真的沒有別的可說的了。但就元類本身而言,它們其實是很簡單的:
- 攔截類的創建
- 修改類
- 返回修改之後的類
- 究竟為什麼要使用元類?
現在回到我們的大主題上來,究竟是為什麼你會去使用這樣一種容易出錯且晦澀的特性?好吧,一般來說,你根本就用不上它:
“元類就是深度的魔法,99%的用戶應該根本不必為此操心。如果你想搞清楚究竟是否需要用到元類,那麼你就不需要它。那些實際用到元類的人都非常清楚地知道他們需要做什麼,而且根本不需要解釋為什麼要用元類。” —— Python界的領袖 Tim Pe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