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vue數據驅動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xujiazheng/archive/2019/12/30/12120530.html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vue是雙向數據綁定的框架,數據驅動是他的靈魂,他的實現原理眾所周知是Object.defineProperty方法實現的get、set重寫,但是這樣說太牽強外門了。本文將巨集觀介紹他的實現 + "使用vue" + "分析Object.defineProperty" + "簡單的源碼解析" + "一切 ...


vue是雙向數據綁定的框架,數據驅動是他的靈魂,他的實現原理眾所周知是Object.defineProperty方法實現的get、set重寫,但是這樣說太牽強外門了。本文將巨集觀介紹他的實現

使用vue

舉個非常簡單的慄子

# html
<div id="#app">
  {{msg}}
</div>

# script
<script>
new Vue({
  el: '#app',
  data: {
    msg: 'hello'
  },
  mounted() {
    setTimeout(() => {
      this.msg = 'hi'
    }, 1000);
  }
})
</script>

上面代碼, new Vue進行創建vue對象, el屬性是掛載的dom選擇器,這裡選擇id為app的dom,data對象保存這所有數據響應的屬性,當其中的某一屬性值改變,就觸發view渲染,從而實現了“數據->視圖”的動態響應;

示例中msg初始值為hello,因此頁面渲染時為hello,一秒之後,msg變為了hi,觸發了view渲染,我們看到hello變為了li。那麼接下來就從這簡單的慄子來講解vue的數據驅動把。

分析Object.defineProperty

我們說vue是怎麼實現雙向數據綁定的?是Object.defineProperty實現了,那麼我們就直接聚焦Object.defineProperty

以下是代碼

function defineReactive (
  obj,
  key,
  val,
  customSetter,
  shallow
) {
  // 創建派發器
  var dep = new Dep();

  var property =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obj, key);
  if (property && property.configurable === false) {
    return
  }

  // cater for pre-defined getter/setters
  var getter = property && property.get;
  var setter = property && property.set;
  if ((!getter || setter) && arguments.length === 2) {
    val = obj[key];
  }

  var childOb = !shallow && observe(val);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function reactiveGetter () {
      var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 收集依賴對象
      if (Dep.target) {
        dep.depend();
        if (childOb) {
          childOb.dep.depend();
          if (Array.isArray(value)) {
            dependArray(value);
          }
        }
      }
      return value
    },
    set: function reactiveSetter (newVal) {
      var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 eslint-disable no-self-compare */
      if (newVal === value || (newVal !== newVal && value !== value)) {
        return
      }
      /* eslint-enable no-self-compare */
      if ("development" !== 'production' && customSetter) {
        customSetter();
      }
      if (setter) {
        setter.call(obj, newVal);
      } else {
        val = newVal;
      }
      childOb = !shallow && observe(newVal);
      dep.notify();
    }
  });
}

vue在給每一個data的屬性執行defineReactive函數,來達到數據綁定的目的。從代碼中可以看到幾點:

  1. 每一個數據綁定,都會new一個Dep(暫且叫他派發器),派發器的功能是什麼?依賴收集以事件分發;
  2. 在屬性get中,除了獲取當前屬性的值,還做了dep.depend()操作;
  3. dep.depend的目的是什麼?看Dep部分代碼,很簡單,其實就是依賴收集,將Dep.target需要收集的依賴進行添加到自己的派發器里
  4. 在屬性set時,就是給屬性改變值時,除了改變值意外,還執行了dep.notify()操作;
  5. dep.notify的目的又是什麼?看代碼,依舊很簡單,將自己派發器的所有依賴觸發update函數;

這一部分很容易瞭解,在data的屬性get時,觸發了派發器的依賴收集(dep.depend),在data的屬性set時,觸發了派發器的事件通知(dep.notify);

結合已知知識,Vue的數據綁定是上面這個函數帶來的副作用,因此可以得出結論:

  1. 當我們改變某個屬性值時,派發器Dep通知了view層去更新
  2. Dep.target是派發器Dep收集的依賴,併在屬性值改變時觸發了update函數,view層的更新與Dep.target有必然的聯繫。換句話說:數據->視圖的數據驅動就等於Dep.target.update()

簡單的源碼解析

上一節已經確定,當更改屬性值時,是Dep.target.update更新了view,因此帶著這個目的,此小節做一個簡單的源碼解析

一切從頭開始

function Vue (options) {
  this._init(options);
}

Vue.prototype._init = function (options) {
  var vm = this;
  callHook(vm, 'beforeCreate');
  initState(vm);
  callHook(vm, 'created');

  if (vm.$options.el) {
    vm.$mount(vm.$options.el);
  }
};

function initState (vm) {
  vm._watchers = [];
  var opts = vm.$options;
  if (opts.data) {
    initData(vm);
  } else {
    observe(vm._data = {}, true /* asRootData */);
  }
}

function initData (vm) {
  var data = vm.$options.data;
  observe(data, true /* asRootData */);
}

function observe (value, asRootData) {
  if (!isObject(value) || value instanceof VNode) {
    return
  }
  var ob = new Observer(value);;
  return ob
}

從頭開始,一步一步進入,發現最終我們new Vue傳進來的data進入了new Observer中;

數據驅動部分-觀察者

var Observer = function Observer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this.dep = new Dep();
  this.vmCount = 0;
  def(value, '__ob__', this);
  if (Array.isArray(value)) {
    var augment = hasProto
      ? protoAugment
      : copyAugment;
    augment(value, arrayMethods, arrayKeys);
    this.observeArray(value);
  } else {
    this.walk(value);
  }
};
Observer.prototype.walk = function walk (obj) {
  var keys = Object.keys(obj);
  for (var i = 0; i < keys.length; i++) {
    defineReactive(obj, keys[i]);
  }
};

Observer構造函數中,最終執行了defineReactive為每一個屬性進行定義,並且是遞歸調用,以樹型遍歷我們傳入的data對象的所有節點屬性,每一個節點都會被包裝為一個觀察者,當數據get時,進行依賴收集,當數據set時,事件分發。

看到這裡,感覺好像少了點什麼,好像data到這裡就結束了,但是並沒有看懂為什麼數據改變更新視圖的,那麼繼續往下看

vue掛載到dom

回看一切從頭開始的_init方法,在這個方法中,最後調用了vm.$mount(vm.$options.el),這是把vm掛載到真實dom,並渲染view的地方,因此接著看下去。

Vue.prototype.$mount = function (
  el,
  hydrating
) {
  return mountComponent(this, el, hydrating)
};
// 渲染dom的真實函數
function mountComponent (
  vm,
  el,
  hydrating
) {
  vm.$el = el;
  callHook(vm, 'beforeMount');

  var updateComponent;
  updateComponent = function () {
    vm._update(vm._render(), hydrating);
  };
  // new 一個Watcher,開啟了數據驅動之旅
  new Watcher(vm, updateComponent, noop, {
    before: function before () {
      if (vm._isMounted) {
        callHook(vm, 'beforeUpdate');
      }
    }
  }, true /* isRenderWatcher */);
  hydrating = false;
  if (vm.$vnode == null) {
    vm._isMounted = true;
    callHook(vm, 'mounted');
  }
  return vm
}

上面部分看到的是,vue將vue對象掛載到真實dom的經歷,最終執行了new Watcher,並且回調為vm._update(vm._render(), hydrating)。顧名思義,這裡是執行了vue的更新view的操作(本文暫且不講更新view,在其他文章已經講過。本文專註數據驅動部分)。

問:為什麼說new Watcher開啟了數據驅動之旅呢?Watcher又是什麼功能?

簡述Watcher

如果說Object.defineProperty是vue數據驅動的靈魂,那麼Watcher則是他的骨骼。

// 超級簡單的Watcher
var Watcher = function Watcher (
  vm,
  expOrFn,
  cb,
  options,
  isRenderWatcher
) {
  this.cb = cb;
  this.deps = [];
  this.newDeps = [];
  // 計算屬性走if
  if (this.computed) {
    this.value = undefined;
    this.dep = new Dep();
  } else {
    this.value = this.get();
  }
};

Watcher.prototype.get = function get () {
  pushTarget(this);
  var value;
  var vm = this.vm;
  try {
    value = this.getter.call(vm, vm);
  } catch (e) {
    if (this.user) {
      handleError(e, vm, ("getter for watcher \"" + (this.expression) + "\""));
    } else {
      throw e
    }
  } finally {
    popTarget();
    this.cleanupDeps();
  }
  return value
};

簡化後Watcher在new時,最終會調用自己的get方法,get方法中第一個語句pushTarget(this)是開啟數據驅動的第一把鑰匙,看下文

function pushTarget (_target) {
  if (Dep.target) { targetStack.push(Dep.target); }
  Dep.target = _target;
}

pushTarget將傳入的Watcher對象賦值給了Dep.target,還記得在講Object.defineProperty時提到了,Dep.target.update是更新view的觸發點,在這裡終於找到了!

下麵看Dep.targe.update

Watcher.prototype.update = function update () {
  var this$1 = this;

  /* istanbul ignore else */
  if (this.computed) {
    if (this.dep.subs.length === 0) {
      this.dirty = true;
    } else {
      this.getAndInvoke(function () {
        this$1.dep.notify();
      });
    }
  } else if (this.sync) {
    this.run();
  } else {
  // update執行了這裡
    queueWatcher(this);
  }
};

我們看到update方法最後執行了queueWatcher,繼續看下去發現,這其實是一個更新隊列,vue對同一個微任務的所有update進行了收集更新,最終執行了watcher.run,run方法又執行了getAndInvoke方法,getAndInvoke又執行了this.get方法。

到來一大圈,終於找到:在改變屬性值時,觸發了Dep.target所對應的Watcher的 this.get方法,this.get方法其實就是傳入進來的回調函數。回想前面介紹的,vue在掛載到真實dom時,new Watcher傳入的回調是updateComponent。串聯起來得到了結論:

  1. 我們在get屬性時,Dep派發器收集到了Watcher當作依賴
  2. 當我們set屬性時,Dep派發器事件分發,使所有收集到的依賴執行this.get,這時候view會更新。

到這裡,有沒有明白為什麼所有屬性的派發器都會收集updateComponent的Watcher,從而在自己set時通知更新?如果沒明白,那就看下一節分析

從巨集觀角度看問題

  1. 當我們new Vue時,首先會將傳入的data將被vue包裝為觀察者,所有get和set行為都會捕捉到並執行響應的操作
  2. 接下來vue會將vue對象掛載到真實dom(其實指的虛擬的渲染),這個時候new 一個Watcher, 在new Watcher時,會執行一次this.get初始化一次值,對標updateComponent函數,這個時候會觸發vue渲染過程
  3. 在vue渲染過程中,所有的數據都需要進行get行為才能得到值並給真實dom賦值,因此這時觸發了所有data屬性的get,並且此時Dep.target是updateComponent的Watcher,因此所有的data屬性派發器都收集到了此Watcher,在set時,派發器notify進行事件分發,收集到的依賴Watcher都得到了通知進行update,所有又會執行updateCompoent進行更新view

通過案例進行分析

vue數據驅動的前提

vue數據驅動是有前提條件的,不是怎麼用都可以的,前提條件就是必須在data中聲明的屬性才會參與數據驅動,數據->視圖。看下麵慄子

有如下html:

<div id="app">
    <div>{{prev}}{{next}}</div>
</div>

如下js:

new Vue({
  el: "#app",
  data: {
    prev: 'hello',
  },
  created() {
  },
  mounted() {
    this.next = 'world';
  }
})

頁面渲染的結果是什呢?

答:hello;

為什麼this.next明明賦值,沒有渲染到view中去?因為他並沒有參與數據驅動的觀察者,還記得前面講到vue會把傳入的data對象深度遍歷包裝為觀察者來吧,這裡next屬性並沒有被成為觀察者,因此並不會引發view更新。

看到的未必真實的

為什麼看到的未必真實的,上面的慄子我們發現,view中看到的只有hello,但是數據真的是有hello麽?未必,看下麵慄子。

new Vue({
  el: "#app",
  data: {
    prev: 'hello',
  },
  created() {
  },
  mounted() {
    this.next = 'world';
    setTimeout(() => {
      this.prev = 'hi';
      
    }, 1000);
  }
})

這個代碼比上面慄子就多了3行代碼,再頁面渲染1秒後,改變prev的值為hi,那麼頁面會展現什麼效果呢?

答:hi world

從這裡可以看到,雖然next賦值並沒有引起view更新,但是data確實成功變更了,當prev改變時,觸發了update,從而將view更新,此時next有值,因此就顯示在了view中。這就是很多初學者會遇到為什麼明明賦值沒有顯示,但是點了一下其他的東西,卻顯示了的問題。

看到的未必真實2

還是根據第一個慄子引申一個案例如下:

new Vue({
  el: "#app",
  data: {
    prev: 'hello',
  },
  created() {
    this.next = 'world';
  },
  mounted() {
    setTimeout(() => {
      this.next = 'memory'
    }, 1000)
  }
})

我們在created生命周期中賦值next,在mounted生命周期延遲一秒改變next的值,那結果會這樣?

答:永遠顯示helloworld

如果已經掌握了vue實例化過程的同學可能已經猜到了為什麼

當created生命周期執行時,此時還沒有做vnode轉化為真實dom的操作,此時data屬性已經代理到this下,因此修改this.next就修改了data對象的值,data就變為了{prev: 'hello', next: 'world'},因此在render時就將next也渲染到了頁面上

另外此時已經完成了數據驅動的靈魂步驟(將data遍歷包裝為觀察者),因此在延遲1s後改變next值,仍然跟慄子2一樣不會引起view更新的。

因此,寫vue出現以上改變data時view未更新,首先要檢查自己的代碼,而不是懷疑vue框架的問題。。

註意事項

  • 本文參考vue版本v2.5.17-beta.0
  • 本文專註數據驅動主線data,computed等支線並沒有介紹,因此貼的代碼都做了大量刪減
  • data屬性收集到的依賴Dep.target並不止updateComponent的Watcher,還可能多個,比如computed屬性

附加討論

有些面試官會問在非同步獲取數據並改變data值時,放在created還是mounted?

我感覺沒什麼可答的,2個都沒問題,當然對於代碼優化,放在created更早的發出請求,因此放在created里更合適。


您的分享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更多相關文章
  • 如需代碼,詳情請咨詢郵箱,謝謝配合 ...
  • Css3選擇器相關: section > div直接子元素選擇器 div + article相鄰兄弟選擇器(在元素之後出現) div ~ article通用兄弟選擇器(在元素之後出現) 屬性選擇器: a[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 a[href="#"] { c ...
  • $("#divSetting").on("click", function () { $(this).toggleClass("open"); }); ...
  • 遇到一個小問題,記錄一下 問題:在微信小程式中使用scroll-view標簽時,用height:cale(xx - xx)設置高度無效,在page中設置高度為百分百依舊無效 解決辦法:直接在最大的view標簽中設置高度為百分百即可 ...
  • 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技術博文了,因為這段時間埋下頭來看Vue源碼了。本文我們一起通過學習雙向綁定原理來分析Vue源碼。預計接下來會圍繞Vue源碼來整理一些文章,如下。 "一起來學Vue雙向綁定原理 數據劫持和發佈訂閱" "一起來學Vue模板編譯原理(一) Template生成AST" "一起來學Vue ...
  • 本文我們一起通過學習Vue模板編譯原理(一) Template生成AST來分析Vue源碼。預計接下來會圍繞Vue源碼來整理一些文章,如下。 "一起來學Vue雙向綁定原理 數據劫持和發佈訂閱" "一起來學Vue模板編譯原理(一) Template生成AST" "一起來學Vue模板編譯原理(二) AST ...
  • 文章列表: 《一》大話 TypeScript 基本類型 《二》大話 Typescript 枚舉 《三》大話 Typescript 介面 《四》大話 Typescript 泛型 《五》大話 Typescript 函數與類 《六》Typescript 最佳實踐 《一》大話 TypeScript 基本類型 ...
  • 當業務數據量非常大,單資料庫無法支撐的時候,有可能是單庫已經寫滿了,也可能資料庫讀寫比較頻繁,已經觸碰到單庫的io瓶頸了,這時就需要考慮分庫。 下麵聊一下該怎麼分庫,如何優化: 剛開始只有資料庫A, 後來又加了資料庫B。 假如數據表都是有時間戳欄位,而且數據查詢條件都帶一個時間戳欄位,這樣我們可以根 ...
一周排行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 移動開發(一):使用.NET MAUI開發第一個安卓APP 對於工作多年的C#程式員來說,近來想嘗試開發一款安卓APP,考慮了很久最終選擇使用.NET MAUI這個微軟官方的框架來嘗試體驗開發安卓APP,畢竟是使用Visual Studio開發工具,使用起來也比較的順手,結合微軟官方的教程進行了安卓 ...
  • 前言 QuestPDF 是一個開源 .NET 庫,用於生成 PDF 文檔。使用了C# Fluent API方式可簡化開發、減少錯誤並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它可以輕鬆生成 PDF 報告、發票、導出文件等。 項目介紹 QuestPDF 是一個革命性的開源 .NET 庫,它徹底改變了我們生成 PDF 文檔的方 ...
  • 項目地址 項目後端地址: https://github.com/ZyPLJ/ZYTteeHole 項目前端頁面地址: ZyPLJ/TreeHoleVue (github.com) https://github.com/ZyPLJ/TreeHoleVue 目前項目測試訪問地址: http://tree ...
  • 話不多說,直接開乾 一.下載 1.官方鏈接下載: https://www.microsoft.com/zh-cn/sql-server/sql-server-downloads 2.在下載目錄中找到下麵這個小的安裝包 SQL2022-SSEI-Dev.exe,運行開始下載SQL server; 二. ...
  • 前言 隨著物聯網(IoT)技術的迅猛發展,MQTT(消息隊列遙測傳輸)協議憑藉其輕量級和高效性,已成為眾多物聯網應用的首選通信標準。 MQTTnet 作為一個高性能的 .NET 開源庫,為 .NET 平臺上的 MQTT 客戶端與伺服器開發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本文將全面介紹 MQTTnet 的核心功能 ...
  • Serilog支持多種接收器用於日誌存儲,增強器用於添加屬性,LogContext管理動態屬性,支持多種輸出格式包括純文本、JSON及ExpressionTemplate。還提供了自定義格式化選項,適用於不同需求。 ...
  • 目錄簡介獲取 HTML 文檔解析 HTML 文檔測試參考文章 簡介 動態內容網站使用 JavaScript 腳本動態檢索和渲染數據,爬取信息時需要模擬瀏覽器行為,否則獲取到的源碼基本是空的。 本文使用的爬取步驟如下: 使用 Selenium 獲取渲染後的 HTML 文檔 使用 HtmlAgility ...
  • 1.前言 什麼是熱更新 游戲或者軟體更新時,無需重新下載客戶端進行安裝,而是在應用程式啟動的情況下,在內部進行資源或者代碼更新 Unity目前常用熱更新解決方案 HybridCLR,Xlua,ILRuntime等 Unity目前常用資源管理解決方案 AssetBundles,Addressable, ...
  • 本文章主要是在C# ASP.NET Core Web API框架實現向手機發送驗證碼簡訊功能。這裡我選擇是一個互億無線簡訊驗證碼平臺,其實像阿裡雲,騰訊雲上面也可以。 首先我們先去 互億無線 https://www.ihuyi.com/api/sms.html 去註冊一個賬號 註冊完成賬號後,它會送 ...
  • 通過以下方式可以高效,並保證數據同步的可靠性 1.API設計 使用RESTful設計,確保API端點明確,並使用適當的HTTP方法(如POST用於創建,PUT用於更新)。 設計清晰的請求和響應模型,以確保客戶端能夠理解預期格式。 2.數據驗證 在伺服器端進行嚴格的數據驗證,確保接收到的數據符合預期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