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壓好u-boot後,打開uboot根目錄的README文件,在software configuration 里有寫明,如果要針對某個單板進行配置,需要執行:make <board_name>_config 其中uboot支持的board_name可以在根目錄的include/configs/下 ...
1.解壓好u-boot後,打開uboot根目錄的README文件,在software configuration 里有寫明,如果要針對某個單板進行配置,需要執行:make <board_name>_config
其中uboot支持的board_name可以在根目錄的include/configs/下查看。
2.makefile
2.1 uboot version確定 (Makefile 24-29行) U_BOOT_VERSION “1.3.4xyz”
1)uboot版本號分為4個級別:
VERSION : 主板號
PATCHLEVEL : 次版本號
SUBLEVEL : 再次版本號
EXTRAVERSION : 另外附加的版本信息
這4個用 . 分隔開共同構成了最終的版本號。
2)makefile中版本號最終生成一個變數U_BOOT_VERSION,這個變數記錄了Makefile中配置的版本號。
Include/version_autogenerated.h文件是編譯過程中自動生成的一個文件,所有源目錄中沒有,但是編譯過後的uboot中就有了。它裡面的內容是一個巨集定義,巨集定義的值就是我們在Makefile中配置的uboot版本號。
3)驗證方法:自己修改主makefile中幾個version有關的變數,然後編譯uboot,然後燒錄到SD卡中,從SD卡中啟動,然後去看啟動時uboot列印出來的版本信息,看看變化是不是和自己的分析一致。
3.查看交叉編譯鏈版本:arm-linux-gcc -v
4.查看電腦主機cpu版本號:uname -m
5.Autoconfig.mk是配置過程中產生的,用來指導整個uboot的編譯過程
配置過程需要的原材料在include/configs/xxxxx.h文件中,.h文件中有許多巨集定義即CONFIG_,這些巨集定義是我們移植uboot的關鍵所在
TQ210.h文件會被用來生成一個autoconfig.mk文件,這個文件會被主Makefile引入,指導整個編譯過程,這裡面的這些巨集定義會影響我們對uboot中大部分.c文件中一些條件編譯的選擇。從而實現最終的可移植性。
6.鏈接器腳本為u-boot-nand.lds則說明已經定義了CONFIG_NAND_U_BOOT,若為u-boot.lds則說明沒有定義
7.mkconfig文件
[ "${BOARD_NAME}" ] || BOARD_NAME="$1"
[ $# -lt 4 ] && exit 1 //
[ $# -gt 6 ] && exit 1
uboot配置過程詳解1
1. Mkconfig腳本的6個參數。TQ210_config : 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 s5pv210 TQ210 EmbedSky s5pv210
TQ210_config裡面的_config部分用空替換,得到:TQ210,這就是第一個參數,所以:
$1: TQ210
$2: arm
$3: s5pv210
$4: TQ210
$5: EmbedSky
$6: s5pv210
所以$# = 6
3. 第23行,其實就是看BOARD_NAME變數是否有值,沒有就賦值。結果BOARD_NAME=TQ210
4. 第25行,如果$#小於4,則 exit 1 (mkconfig腳本返回1)。
5. 第26行,如果$#大於6,則 exit 1
所以:mkconfig腳本傳參只能是4,5,6.其他值都不行。
8.移植時如需更改時鐘,則只需在tq210.h修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