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9 生理周期 問題描述 人生來就有三個生理周期,分別為體力、感情和智力周期,它們的周期長度為 23 天、28 天和33 天。每一個周期中有一天是高峰。在高峰這天,人會在相應的方面表現出色。例如,智力周期的高峰,人會思維敏捷,精力容易高度集中。因為三個周期的周長不同,所以通常三個周期的高峰不會落在同 ...
例9 生理周期
問題描述
人生來就有三個生理周期,分別為體力、感情和智力周期,它們的周期長度為 23 天、28 天和33 天。每一個周期中有一天是高峰。在高峰這天,人會在相應的方面表現出色。例如,智力周期的高峰,人會思維敏捷,精力容易高度集中。因為三個周期的周長不同,所以通常三個周期的高峰不會落在同一天。對於每個人,我們想知道何時三個高峰落在同一天。
對於每個周期,我們會給出從當前年份的第一天開始,到出現高峰的天數(不一定是第一次高峰出現的時間)。你的任務是給定一個從當年第一天開始數的天數,輸出從給定時間開始(不包括給定時間)下一次三個高峰落在同一天的時間(距給定時間的天數)。例如:給定時間為10,下次出現三個高峰同天的時間是12,則輸出2(註意這裡不是3)。
輸入數據
輸入四個整數:p, e, i 和d。 p, e, i 分別表示體力、情感和智力高峰出現的時間(時間從當年的第一天開始計算)。d 是給定的時間,可能小於p, e, 或 i。 所有給定時間是非負的並且小於365, 所求的時間小於等於21252。
輸出要求
從給定時間起,下一次三個高峰同天的時間(距離給定時間的天數)。
輸入樣例
0 0 0 0
0 0 0 100
5 20 34 325
4 5 6 7
283 102 23 320
-1 -1 -1 -1
輸出樣例
Case 1: the next triple peak occurs in 21252 days.
Case 2: the next triple peak occurs in 21152 days.
Case 3: the next triple peak occurs in 19575 days.
Case 4: the next triple peak occurs in 16994 days.
Case 5: the next triple peak occurs in 8910 days.
(1)編程思路1。
假設從當年的第一天開始數,第k 天時三個高峰同時出現。符合問題要求的k必須大於d、小於等於21252(23×28×33),並滿足下列三個條件:
1)(k-p) % 23 == 0
2)(k-e) % 28 == 0
3)(k-i) % 33 == 0
對區間[d+1,21252]中的每個k都進行三個條件的判斷,若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則k就是所求。
(2)源程式1。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p,e,i,d,caseNo = 0,k;
while(scanf("%d%d%d%d",&p,&e,&i,&d) &&p!=-1)
{
++caseNo;
for(k = d+1;(k-p)%23!=0 || (k-e)%28!=0|| (k-i)%33!=0; k++);
printf("Case %d: the next triple peak occurs in %d days.\n",caseNo,k-d);
}
return 0;
}
(3)編程思路2。
思路1中對區間[d+1,21252]中的每個k都進行三個條件的判斷,開銷很大,可以進行優化。
具體優化辦法是:先從區間[d+1,21252]中找到第一個滿足條件1)的體力高峰出現的時間k1,然後從k1、k1+23、k1+2*23、k1+3*23…這些時間中尋找第一個滿足條件2)的情感高峰出現的時間k2,當然它也一定是體力高峰出現的時間;最後在k2、k2+23*28、k1+2*23*28、k1+3*23*28…這些時間中尋找第一個滿足條件3)的時間k3。則k3-d就是所求的答案。
(4)源程式2。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p,e,i,d,caseNo = 0,k;
while(scanf("%d%d%d%d",&p,&e,&i,&d) &&p!=-1)
{
++caseNo;
for(k = d+1;(k-p)%23;k++); // 枚舉體力高峰
while ((k-e)%28!=0) k+=23; // 枚舉情感高峰
while ((k-i)%33!=0) k+=23*28; // 找到三高峰
printf("Case %d: the next triple peak occurs in %d days.\n",caseNo,k-d);
}
return 0;
}
習題9
9-1 硬幣方案
問題描述
有50枚硬幣,可能包括4種類型:1元、5角、1角和5分。
已知50枚硬幣的總價值為20元,求各種硬幣的數量。
例如:2、34、6、8就是一種方案。而2、33、15、0是另一個可能的方案,顯然方案不唯一。
編寫程式求出類似這樣的不同的方案一共有多少種?
輸入數據
無
輸出要求
所有可能的方案,輸出格式見輸出樣例。
輸入樣例
無輸入
輸出樣例
1: 0 , 38 , 8 , 4
2: 1 , 36 , 7 , 6
3: 2 , 33 , 15 , 0
……
(1)編程思路。
直接對四種類型的硬幣的個數進行窮舉。其中,1元最多20枚、5角最多40枚、1角最多50枚、5分最多50枚。
另外,如果以元為單位,則5角、1角、5分會化成浮點型數據,容易計算出錯。可以將1元、5角、1角、5分變成100分、50分、10分和5分,從而全部採用整型數據處理。
(2)源程式。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b,c,d,cnt=0;
for(a=0;a<=20;a++)
for(b=0;b<=40;b++)
for(c=0;c<=50;c++)
for(d=0;d<=50;d++)
{
if(a*100+b*50+c*10+d*5==2000 && a+b+c+d==50)
{
printf("%d: %d , %d , %d , %d\n",++cnt,a,b,c,d);
}
}
return 0;
}
(3)窮舉優化。
上面的程式採用窮舉法求解,比較簡單。但在窮舉結構的設置、窮舉參數的選取等方面存在著改進與優化的空間。
一般來說,在採用窮舉法進行問題求解時,可從兩個方面來優化考慮。
1)建立簡潔的數學模型。
數學模型中變數的數量要儘量少,它們之間相互獨立。這樣問題解的搜索空間的維度就小。反應到程式代碼中,迴圈嵌套的層次就少。例如,上面的程式中,採用變數a、b、c、d分別表示1元、5角、1角和5分硬幣的枚數,對這4個變數窮舉,迴圈層次為4層。實際上這4個變數彼此間有兩個條件在約束,或者枚數等於50,或者總價值為20元。因此,可以只窮舉3個變數,另外一個變數通過約束條件求出,從而將迴圈層次減少為3層。
2)減小搜索的空間。
利用已有的知識,縮小數學模型中各個變數的取值範圍,避免不必要的計算。反應到程式代碼中,迴圈體被執行的次數就減少。例如,在窮舉時,先考慮1元的枚數a,最多為20枚(即0<=a<=20),再考慮5角的枚數b,若採用總價值不超過20元約束,則其枚數最多為(2000-a*100)/50枚(即0<=b<=(2000-a*100)/50),之後考慮1角的枚數c,其枚數最多為 (2000-a*100-b*50)/10(即0<=c<=(2000-a*100-b*50)/10)。這樣窮舉的迴圈次數會大大減少。
採用上述思路優化後的源程式如下。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b,c,d,cnt=0;
for(a=0;a<=20;a++)
for(b=0;b<=(2000-a*100)/50;b++)
for(c=0;c<=(2000-a*100-b*50)/10;c++)
{
d=(2000-a*100-b*50-c*10)/5; // 剩下的用5分硬幣填充
if(a+b+c+d==50)
{
printf("%d: %d , %d , %d , %d\n",++cnt,a,b,c,d);
}
}
return 0;
}
也可以採用總枚數不超過50枚約束。先考慮1元的枚數a,最多為20枚(即0<=a<=20),再考慮5角的枚數b,則其枚數最多為(50-a)枚(即0<=b<=(50-a),之後考慮1角的枚數c,其枚數最多為 (50-a-b)枚(即0<=c<=50-a-b)。採用這種思路優化後的源程式如下。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b,c,d,cnt=0;
for(a=0;a<=20;a++)
for(b=0;b<=50-a;b++)
for(c=0;c<=50-a-b;c++)
{
d=50-a-b-c; // 剩下的用5分硬幣填充
if(100*a+50*b+10*c+5*d==2000)
{
printf("%d: %d , %d , %d , %d\n",++cnt,a,b,c,d);
}
}
return 0;
}
9-2 和積三角形
問題描述
把和為正整數s的8個互不相等的正整數填入8數字三角形(如圖1所示)中,若三角形三邊上的數字之和相等且三邊上的數字之積也相等,該三角形稱為和積三角形。
圖1 數字三角形
例如,和為45的和積三角形如圖2所示。
圖2 s=45的和積三角形
編寫一個程式,輸出和為s的和積三角形。
輸入數據
一個正整數S(36≤S≤300)。
輸出要求
所有和為S的和積三角形,要求輸出的方案不重覆。如圖2中,8和9交換,或4和3交換,或同時交換9與4、8和3、2和12,所得到的3種方案均視為與圖2給出的方案是同一種方案。
輸入樣例
45
輸出樣例
1:2 , 8 , 9 , 1 , 4 , 3 , 12 , 6 , s1=20, s2=144
說明
對照圖2的數據,註意體會樣例中8個數的輸出順序,另外是s1的值代表各邊上整數的和,s2的值代表各邊上整數的積。
(1)編程思路。
按輸出樣例的說明,設圖1所示的數字三角形的8個數分佈如下圖3所示。
因為三角形的兩個腰可以互相交換,為避免重覆,不妨約定三角形中數字“下小上大、左小右大”,即 b1<b7、b2<b3且b6<b5。
圖3 三角形分佈示意圖
這樣,可以根據約定對b1、b7的值進行迴圈探索,設置:
b1的取值範圍為1 ~ (s-21)/2; (因除b1、b7外,其他6個數之和至少為21)
b7的取值範圍為b1+1 ~ (s-28); (因除b7外,其他7個數之和至少為28)
b4的取值範圍為1 ~ (s-28); (因除b4外,其他7個數之和至少為28)
同理,根據約定b2<b3,b6<b5,可設置:
b2 的取值範圍為1 ~ (s-21)/2; (因除b2、b3外,其他6個數之和至少為21)
b3 的取值範圍為b2+1 ~ (s-28);
b6 的取值範圍為1 ~ (s-21)/2; (因除b5、b6外,其他6個數之和至少為21)
b5 的取值範圍為b(6)+1 ~ (s-28);
b8 = s-(b1+b2+b3+b4+b5+b6+b7)
對所取的8個整數,需要進行以下4道檢測:
1)若b8<=0,則不符合要求;
2)若這8個數出現相同數,則不符合要求;
3)若三邊之和不等,則不符合要求;
4)若三邊之積不等,則不符合要求。
若某8個數通過以上4道檢測,即為一個解,列印輸出,並統計解的個數。
由於需要對8個整數中是否出現相同數進行檢測,因此可以將8個數保存在一個一維數組中,定義一維數組 int b[9];其中數組元素b[1] ~ b[8]分別對應圖3中的b1 ~ b8。
程式總體可以寫成一個七重迴圈結構,如下:
for(b[1]=1;b[1]<=(s-21)/2;b[1]++)
for(b[7]=b[1]+1;b[7]<=s-28;b[7]++)
for(b[4]=1;b[4]<=s-28;b[4]++)
for(b[2]=1;b[2]<=(s-21)/2;b[2]++)
for(b[3]=b[2]+1;b[3]<=s-28;b[3]++)
for(b[6]=1;b[6]<=(s-21)/2;b[6]++)
for(b[5]=b[6]+1;b[5]<=s-28;b[5]++)
{
根據窮舉的8個數,進行4道檢測,確定是否為一組解;
}
4道檢測中,除檢查8個數中是否出現相同數複雜點外,其他均是簡單計算並判斷即可。
為檢測8個數中是否出現相同的數,可以先設定一個標誌 t=0;然後用迴圈依次將每個數與其後的每個數進行比較,若出現相同,則置t=1並退出迴圈。
迴圈執行結束後,若 t==1,則說明8個數中出現了相同的數;若 t保持初始設定值0,則說明8個數中不存在相同的數。演算法描述為:
t=0;
for(i=1;i<=7;i++)
for(j=i+1;j<=8;j++)
if(b[i]==b[j])
{
t=1; i=7; break;
}
(2)源程式1。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i,j,t,s,s1,s2,cnt,b[9];
scanf("%d",&s);
cnt=0;
for(b[1]=1;b[1]<=(s-21)/2;b[1]++)
for(b[7]=b[1]+1;b[7]<=s-28;b[7]++)
for(b[4]=1;b[4]<=s-28;b[4]++)
for(b[2]=1;b[2]<=(s-21)/2;b[2]++)
for(b[3]=b[2]+1;b[3]<=s-28;b[3]++)
for(b[6]=1;b[6]<=(s-21)/2;b[6]++)
for(b[5]=b[6]+1;b[5]<=s-28;b[5]++)
{
b[8]= s-(b[1]+b[2]+b[3]+b[4]+b[5]+b[6]+b[7]);
if(b[8]<=0) continue;
t=0;
for(i=1;i<=7;i++)
for(j=i+1;j<=8;j++)
if(b[i]==b[j])
{ t=1; i=7; break; }
if(t==1) continue;
s1= b[1]+b[2]+b[3]+b[4];
if(b[4]+b[5]+b[6]+b[7]!=s1 || b[1]+b[8]+b[7]!=s1)
continue;
s2=b[1]*b[2]*b[3]*b[4];
if(b[4]*b[5]*b[6]*b[7]!=s2 || b[1]*b[8]*b[7]!=s2)
continue;
cnt++;
printf("%d : ",cnt);
for(i=1; i<=8; i++)
printf("%d , ",b[i]);
printf(" s1=%d, s2=%d\n",s1,s2);
}
return 0;
}
(3)窮舉優化思路。
上面的窮舉程式設計雖然可行。但是,這個程式的運行速度太慢。例如將程式中的s=45改成s=89,即計算和為89的8個整數組成的和積三角形,程式運行後,可得到如下所示的結果。
1 : 6 , 14 , 18 , 1 , 9 , 8 , 21 , 12 , s1=39, s2=1512
2 : 8 , 12 , 15 , 1 , 16 , 9 , 10 , 18 , s1=36, s2=1440
3 : 8 , 4 , 27 , 2 , 12 , 3 , 24 , 9 , s1=41, s2=1728
4 : 15 , 9 , 16 , 1 , 12 , 10 , 18 , 8 , s1=41, s2=2160
程式得到以上4個解需等待較長時間。為了提高求解效率,必須對程式進行優化,可以從迴圈設置入手。具體思路為:
1)增加s+b1+b7+b4是否為3的倍數檢測。
因為三角形三個頂點的元素在計算三邊時各計算了兩次,即s+b1+b7+b4=3*s1,則在b1、b4、b7迴圈中增加對s+b1+b7+b4是否能被3整除的檢測。
若(s+b1+b7+b4)%3≠0,則直接continue,繼續新的b1、b4、b7探索,而無需探索後面的b2、b3、b5和b6;
否則,記s1=(s+b1+b7+b4)/3,往下進行探索。
2)精簡迴圈,把七重迴圈精簡為五重。
保留根據約定對b1、b7和b4的值進行的迴圈探索,設置同前。優化對b2、b3、b5和b6的迴圈探索。可根據約定對b3、b5的值進行探索,設置:
b3的取值範圍為(s1-b1-b4)/2+1 ~ s1-b1-b4; 註: s1=(s+b1+b7+b4)/3
b5的取值範圍為(s1-b4-b7)/2+1 ~ s1-b4-b7;
同時根據各邊之和為s1,計算出b2、b6和b8,即
b2=s1-b1-b4-b3
b6=s1-b4-b5-b7
b8=s1-b1-b7
這樣,還同時精簡了關於b8是否為正的檢測,也精簡了三邊和是否相等的檢測。只需檢測b數組是否存在相同正整數與三邊積是否相同即可。
(4)改進後的源程式。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i,j,t,s,s1,s2,cnt,b[9];
scanf("%d",&s);
cnt=0;
for(b[1]=1;b[1]<=(s-21)/2;b[1]++)
for(b[7]=b[1]+1;b[7]<=s-28;b[7]++)
for(b[4]=1;b[4]<=s-28;b[4]++)
{
if((s+b[1]+b[4]+b[7])%3!=0)
continue;
s1=(s+b[1]+b[4]+b[7])/3;
for(b[3]=(s1-b[1]-b[4])/2+1;b[3]<s1-b[1]-b[4];b[3]++)
for(b[5]=(s1-b[4]-b[7])/2+1;b[5]<s1-b[4]-b[7];b[5]++)
{
b[2]=s1-b[1]-b[4]-b[3];
b[6]=s1-b[4]-b[7]-b[5];
b[8]=s1-b[1]-b[7];
t=0;
for (i=1; i<=7; i++)
for(j=i+1;j<=8;j++)
if(b[i]==b[j])
{ t=1; i=7; break; }
if(t==1) continue;
s2=b[1]*b[2]*b[3]*b[4];
if(b[4]*b[5]*b[6]*b[7]!=s2 || b[1]*b[8]*b[7]!=s2)
continue;
cnt++;
printf("%d : ",cnt);
for(i=1; i<=8; i++)
printf("%d , ",b[i]);
printf(" s1=%d, s2=%d\n",s1,s2);
}
}
return 0;
}
運行以上改進窮舉的程式,當s=89時所得解與前相同,但時間大大縮短。
9-3 完美運算式
問題描述
把數字1、2、…、9這9個數字填入以下含加減乘除與乘方的綜合運算式中的9個□中,使得該式成立
□^□+□□÷□□-□□×□=0
要求數字1,2,…、9這9個數字在式中都出現一次且只出現一次。
輸入數據
無
輸出要求
輸出所有可能的填寫方式,輸出格式見輸出樣例。
輸入樣例
無
輸出樣例
1:3 ^ 5 + 87 / 29 - 41 * 6=0
……
(1)編程思路1。
設式中的6個整數從左至右分別為 a、b、x、y、z、c,其中x、y、z為2位整數,範圍為12~98;a、b、c為一位整數,範圍為1~9。
設置a、b、c、x、y、z迴圈,對窮舉的每一組a、b、c、x、y、z,進行以下檢測:
1)若x不是y的倍數,即 x % y!=0,則返回繼續下一次窮舉。
2)若等式不成立,即a^b+x/y-z*c!=0,則返回繼續下一次窮舉。
3)式中9個數字是否存在相同數字。將式中6個整數共9個數字進行分離,分別賦值給數組元素f[1]~f[9]。連同附加的f[0]=0(為保證9個數字均不為0),共10個數字在二重迴圈中逐個比較。
若存在相同數字,t=1,不是解,繼續下一次窮舉。
若不存在相同數字,即式中9個數字為1~9不重覆,保持標記t=0, 是一組解,輸出所得的完美運算式。並統計解的個數 n 。
(2)源程式1。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b,c,x,y,z;
int i,j,k,t,n,f[10];
n=0;
for(a=1;a<=9;a++)
for(b=1;b<=9;b++)
for(c=1;c<=9;c++)
for(x=12;x<=98;x++)
for(y=12;y<=98;y++)
for(z=12;z<=98;z++)
{
if (x%y!=0) continue;
k=1;
for (i=1;i<=b;i++) // 計算k=a^b
k=a*k;
if(k+x/y-z*c!=0) continue;
f[0]=0;
f[1]=a;f[2]=b;f[3]=c; // 9數字個賦給f數組
f[4]=x/10; f[5]=x%10;
f[6]=y/10; f[7]=y%10;
f[8]=z/10; f[9]=z%10;
t=0;
for(i=0;i<=8;i++)
for(j=i+1;j<=9;j++)
if(f[i]==f[j])
{ t=1; break; } // 檢驗數字是否有重覆
if(t==0)
{
n++; // 輸出一個解,用n統計個數
printf("%d:%d ^ %d + %d / %d - %d * %d=0\n",n,a,b,x,y,z,c);
}
}
return 0;
}
(3)編程思路2。
對上面的程式進行優化。
由於要求的綜合運算式為:a^b+x/y-z*c=0,那麼,x=(z*c-a^b)*y。因此可設置a、b、c、y、z迴圈,對窮舉的每一組a、b、c、y、z,計算x。這樣處理,可省略x迴圈,同時省略x是否能被y整除,省略等式是否成立的檢測。
計算x後,只要檢測x是否為二位數即可。若計算所得x不是二位整數,則返回繼續下一次窮舉。
另外,式中9個數字是否存在相同數字可採用這樣的方法:
定義f數組對6個整數分離出的9個數字的出現次數進行統計,即f[i]的值為式中數字i的個數,初值全賦值為0。統計後,若某一f[i](i=1~9)不為1,則一定不滿足數字1、2、…、9這九個數字都出現一次且只出現一次,標記t=1,不是解,返回繼續下一次窮舉;若所有f[i]全為1,滿足數字1、2、…、9這九個數字都出現一次且只出現一次,保持標記t=0,是解,輸出所得的完美綜合運算式。
(4)源程式2。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b,c,x,y,z;
int i,k,t,n,f[10];
n=0;
for(a=1;a<=9;a++)
for(b=1;b<=9;b++)
for(c=1;c<=9;c++)
for(y=12;y<=98;y++)
for(z=12;z<=98;z++)
{
k=1;
for (i=1;i<=b;i++)
k=a*k;
x=(z*c-k)*y;
if(x<10 || x>98) continue;
for(i=1;i<=9;i++)
f[i]=0;
f[a]++; f[b]++; f[c]++; // 記錄9個數字各自出現的次數
f[x/10]++; f[x%10]++; f[y/10]++; f[y%10]++;
f[z/10]++; f[z%10]++;
t=0;
for(i=1;i<=9;i++)
if(f[i]!=1)
{ t=1; break; } // 檢驗數字是否有重覆
if(t==0)
{
n++;
printf("%d:%d ^ %d + %d / %d - %d * %d=0\n",n,a,b,x,y,z,c);
}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