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7啟動流程: 1.post(Power-On-Self-Test) 加電自檢 2. bootsequence(BIOS,選擇啟動設備) 3.bootloader(MBR) 4.kernel初始化 5.init管理用戶空間服務進程 編寫Nginx的systemd配置文件, 實現nginx進 ...
Centos7啟動流程:
1.post(Power-On-Self-Test) 加電自檢
1 主要實現的功能是檢測各個外圍硬體設備是否存在而且能夠正常運行起來,實現這一自檢功能的是固化在主板上的ROM(主要代表為CMOS)晶元上的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程式;例如BIOS會檢測CPU、Memory以及I/O設備是否能夠正常運行,如果是個人電腦的話可能還會檢測一下顯示器。只要一通電,CPU就會自動去載入ROM晶元上的BIOS程式,是這樣來實現的。而檢測完成之後就進行硬體設備的初始化。
2. bootsequence(BIOS,選擇啟動設備)
1 主要實現的功能是選擇要啟動的硬體設備,選擇了之後就可以讀取這個設備上位於MBR裡頭的bootloader了。這一步的實現是這樣的:根據BIOS中對啟動順序的設定,BIOS自己會依次掃描各個引導設備,然後第一個被掃描到具有引導程式(bootloader)的設備就被作為要啟動的引導設備。
3.bootloader(MBR)
1 這一步實現起來的步驟比較多,前面的BIOS通過讀取並執行啟動設備的MBR中的bootloader,而bootloader要實現的功能就是提供一個菜單給用戶, 2 讓用戶去選擇要啟動的系統或不同的內核版本,然後把用戶選擇的內核版本載入至RAM中的特定空間,接著在RAM中解壓、展開,而後把系統控制權移交給內核。 3 4 grub是bootloader中的一種,就grub來說,為了打破在MBR中只有446Bytes用於存放bootloader這一限制,所以這一步的實現是這樣的:grub是通過分成三個階段來實現載入內核這一功能的,這三個階段分別是:stage1, stage1.5以及stage2。其中: 5 6 stage1:存放於MBR的前446Bytes,用於載入stage1.5階段,目的是為了識別並驅動stage2(或者/boot)所在分區的文件系統; 7 8 stage1.5:存放於MBR之後的扇區,載入stage2所在分區的文件系統驅動,讓stage1中的bootloader能識別stage2所在分區的文件系統; 9 10 stage2:存放於磁碟分區之上,具體存放於/boot/grub目錄之下,主要用於載入內核文件(vmlinuz-VERSION-RELEASE)以及ramdisk這個臨時根文件系統(initrd-VERSION-RELEASE.img或initramfs-VERSION-RELEASE.img)。 11 12 概述:假如要啟動的是硬碟設備,首先我們的硬體平臺主板BIOS必須能夠識別硬碟,然後BIOS才能載入硬碟中的bootloader,而bootloader自身載入後就能夠直接識別當前主機上的硬碟設備了;不過,能夠識別硬碟設備不代表能夠識別硬碟設備中的文件系統,因為文件系統是額外附加的一層軟體組織的文件結構,所以要對接一種文件系統,就必須要有對應的能夠識別和理解這種文件系統的驅動,這種驅動就稱為文件系統驅動。而stage1.5就是向grub提供文件系統驅動的,這樣stage1就能訪問stage2及內核所在的分區(/boot)了。 13 註意:kernel和initramfs的文件路徑均以grub的"根"作為起始目錄,且存放於stage2所在分區上; 14 15 需要註意的是,stage2、內核以及ramdisk文件通常放置於一個基本磁碟分區之上,因為grub無法驅動lvm、高級軟raid等複雜邏輯設備,除非提供一個複雜的驅動介面,否則如果stage2及內核等文件都存放在lvm等複雜邏輯設備上將無法被stage1所識別,更別說載入了!
4.kernel初始化
1 Kerenl在得到系統控制權之後,首先要進行自身初始化,而初始化的主要作用是: 2 3 (1)探測可識別到的所有硬體設備; 4 5 bootloader將系統控制權移交給內核就好比如後朝推翻前朝,統治者(內核)當權之後,首先要檢查一下有哪些是前朝所留下的,例如有哪些領土、人力、財力、兵力可用等等。 6 7 (2)載入硬體驅動程式,即載入真正的根文件系統所在設備的驅動程式(有可能會藉助於ramdisk載入驅動); 8 9 這就像統治者(內核)在得知底下存在的人力、財力之後,開始將可以“為我所用”的人力納入麾下,聽自己使喚,而不聽使喚的殺掉; 10 11 (3)以只讀方式掛載根文件系統; 12 13 如果有藉助於ramdisk這個臨時文件系統(虛根),則在這一步之後會執行根切換;否則不執行根切換。 14 15 (4)運行用戶空間的第一個應用程式:systemd. 16 17 到這裡內核空間的啟動流程就結束了,而接下來是用戶空間完成後續的系統啟動流程。
5.init管理用戶空間服務進程
1 systemd執行預設target配置,配置文件/etc/systemd/system/default.target 2 systemd執行sysinit.target初始化系統及basic.target準備操作系統 3 systemd啟動multi-user.target下的本機與伺服器服務 4 systemd執行multi-user.target下的/etc/rc.d/rc.local 5 Systemd執行multi-user.target下的getty.target及登錄服務 6 systemd執行graphical需要的服務
編寫Nginx的systemd配置文件, 實現nginx進程開機啟動
1 vim /lib/systemd/system/nginx.service 2 [Unit] 3 Description=nginx server 4 After=network.target 5 6 [Service] 7 Type=forking 8 ExecStart=/usr/sbin/nginx 9 10 [Install] 11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12 13 [root@localhost ~]#systemctl enable nginx.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