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裝飾器、lambda、鴨子類型、魔法函數的理解仍存有困惑之處,趁周末有時間溫故,趕緊去自學瞭解下相關知識。 1.裝飾器是什麼: 很多初學者在接觸裝飾器的時候只做到了膚淺的瞭解它的概念、組成形態。實際上裝飾器是python學習中很難啃的大骨頭,一旦涉及到具體用途以及原理,經常會把人繞暈。 在這裡, ...
關於裝飾器、lambda、鴨子類型、魔法函數的理解仍存有困惑之處,趁周末有時間溫故,趕緊去自學瞭解下相關知識。
1.裝飾器是什麼:
很多初學者在接觸裝飾器的時候只做到了膚淺的瞭解它的概念、組成形態。實際上裝飾器是python學習中很難啃的大骨頭,一旦涉及到具體用途以及原理,經常會把人繞暈。
在這裡,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裝飾器並不是加速器。裝飾器的作用僅僅是為了封裝一個函數,使其增加原有的函數功能,卻不改變其調用方式。
而裝飾器往往需要具有三大要素:1把想加入的函數C作為參數傳入函數A 2.在函數A裡面嵌套一個函數B,併在B函數裡面調用函數C 3.在函數A裡面把函數B作為返回值返回
具體結構: def A(C):
def B():
C()
return B
@A
def foo():
cdsvhoush
foo()
像這樣直接調用foo函數,實際上就是把foo作為參數傳入了裝飾函數A中,實現函數功能更好的復用。而把函數作為參數使用是python特有的一種用法。
2.在類中使用裝飾器:
裝飾器不僅可以是函數,還可以是類,相比函數裝飾器,類裝飾器具有靈活度大、高內聚、封裝性等優點。
。。。
3.有關lambda函數的用法
lambda的主體是一個表達式,而不是一個代碼塊。僅僅能在lambda表達式中封裝有限的邏輯進去。
lambda表達式是起到一個函數速寫的作用。允許在代碼內嵌入一個函數的定義。
如下,是lambda函數中的一個常見用法。先忽略下一行不看,光看上一行是不是覺得難以理解?其實,lambda只是一個表達式,函數體比define簡單很多。下一行用剛剛命名的f來調用lambda的時候,是不是現在就覺得親切不少?
lambda x,y:x-y ————lambda後面的內容是輸入值,:後的含義是進行的運算規則及返回值。 lambda是可以賦值給一個變數的
4. 將lambda函數作為參數傳遞給其他函數。(註:lambda的常見高能用法,以下是本人在CSDN上摘抄大佬所整理的部分)
部分Python內置函數接收函數作為參數。典型的此類內置函數有這些。
(1)filter函數。此時lambda函數用於指定過濾列表元素的條件。例如filter(lambda x: x % 3 == 0, [1, 2, 3])指定將列表[1,2,3]中能夠被3整除的元素過濾出來,其結果是[3]。
(2)sorted函數。此時lambda函數用於指定對列表中所有元素進行排序的準則。例如sorted([1, 2, 3, 4, 5, 6, 7, 8, 9], key=lambda x: abs(5-x))將列表[1, 2, 3, 4, 5, 6, 7, 8, 9]按照元素與5距離從小到大進行排序,其結果是[5, 4, 6, 3, 7, 2, 8, 1, 9]。
##我們做過的學生信息查詢系統的排序功能時就用到了sorted方法,裡面就調用了lambda函數!!
(3)map函數。此時lambda函數用於指定對列表中每一個元素的共同操作。例如map(lambda x: x+1, [1, 2,3])將列表[1, 2, 3]中的元素分別加1,其結果[2, 3, 4]。
(4)reduce函數。此時lambda函數用於指定列表中兩兩相鄰元素的結合條件。例如reduce(lambda a, b: '{}, {}'.format(a, b), [1, 2, 3, 4, 5, 6, 7, 8, 9])將列表 [1, 2, 3, 4, 5, 6, 7, 8, 9]中的元素從左往右兩兩以逗號分隔的字元的形式依次結合起來,其結果是'1, 2, 3, 4, 5, 6, 7, 8, 9'。
5.鴨子類型 :
首先,讓我們先回顧一下多態是什麼:
當同一個變數在調用同一個方法時,完全可能呈現出多種行為(具體呈現出哪種行為由該變數所引用的對象來決定),這就是所謂的多態(Polymorphism)。
“鴨子類型”的語言是這麼推斷的:一隻鳥走起來像鴨子、游起泳來像鴨子、叫起來也像鴨子,那它就可以被當做鴨子。也就是說,它不關註對象的類型,而是關註對象具有的行為(方法)。
魔法函數:
先來介紹幾個python常用魔法函數。
1、__init__():
所有類的超類object,有一個預設包含pass的__init__()實現,這個函數會在對象初始化的時候調用,我們可以選擇實現,也可以選擇不實現,一般建議是實現的,不實現對象屬性就不會被初始化,雖然我們仍然可以對其進行賦值
2、__str__():
直接列印對象的實現方法,__str__是被print函數調用的,一般都是return一個什麼東西,這個東西應該是以字元串的形式表現的。如果不是要用str()函數轉換,我們可以直接print的對象都是實現了__str__這個方法的,比如dict
3、__new__():
在object類中存在一個靜態的__new__(cls, *args, **kwargs
)方法,該方法需要傳遞一個參數cls,cls表示需要實例化的類,此參數在實例化時由Python解釋器自動提供,__new__方法必須有返回值,且返回的是被實例化的實例,只有在該實例返回後才會調用__init__來進行初始化,初始化所用的實例就是__new__返回的結果,也就可以認為是self。
4、__hasattr__(對象,“字元串”):
判斷對象中是否存在字元串中名字的方法,返回值為False或True。
5、__getattr__(對象,“字元串”):
得到對象中對應字元串中名字的方法(前提是經上述hasattr判斷,要先存在這樣的方法,才可得到)
6、__setattr__(對象,“字元串”,。。):
把對象的屬性值賦給a = __setattr__(...,...,...)
好,現在知識點回顧完畢,現在是第三周的編程剛剛結束,說一下我近期的感受吧。
剛學完基礎語法的時候,發現解決每個問題的難點都在於:把之前固有的解決問題的思路轉化為編程語言來描述。也許這是每個初學一門語言的人都要經歷的過程,但後來我發現,知識都是死的,但具體怎麼解決,是要靠強大的邏輯去支撐的。還有就是,要學會經常復盤。對於做過的每道題題,解決的每個項目,當時覺得做出來很輕鬆,但當敲過更多的代碼,學過更多的知識過後,你需要去思考:我還可以有更好的辦法讓這個程式代碼行數更少。在學完面向對象以後,我個人的強大感受是:整個世界的運轉都離不開類和對象。每個實例的不同表現形式是面向對象的多態性、子類就是父類、但是子類可以實現自己定義的多種功能...更神奇的還有,如何把之前做過的每道題用“類和對象”的思路去完成。其實,處理一個問題、或者是大的項目,難點就在於其設計思路的複雜、多樣性。解決一個問題之前,應該首先思考的是它的數據存放類型、數據處理模型,一定要首先先思考它的可行性,再去進一步搭框架(不然的話世界上就沒那麼多程式員想揍產品經理了),之前在做數獨這個項目的時候,說句實話我的大腦一片空白。直到老師指導我,細化的告訴我這些數據該怎麼存放,具體程式執行的大致流程,我的思路才清晰了一些,才得以獨立完成這個項目。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別人只能幫你解決一個小bug,不可能一直幫你。如何做到活學活用,則要看你敲過的代碼行數、你解決過的問題、你自己實現出來的每個項目。當然,積累的越多,收穫越大。如何打破自己原有的世界觀,進入新的代碼天地,需要走上一陣子了。
實現很容易,設計可一點兒都不簡單,因為只有實現過的人才懂得如何去設計,以及這樣做可不可以。所以我的建議是,對於初學者,不要每道題解不出就哭爹喊娘不幹了,一定要堅持獨立思考這個過程,直到實在想不出再去求助別人,不為別的,只有這樣做才會有效果。世界上絕大多數難題都是舉一反三,老話說,就是“照葫蘆畫瓢”。同樣的南牆,先撞一次,下次再遇到就是老朋友了。我無法描述獨立解決一道問題的快感,我只知道,看不見報錯提示、也沒有邏輯錯誤的程式跑出來的那一瞬間,我坐在電腦前的5個小時、8個小時、甚至15個小時都值得,僅僅因為:這些知識已經變成我的武器了。
最後一句話送給像娜娜醬1999一樣迷茫的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大器晚成。❤
(整理不易,請各位客官點個贊再走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