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員在構思一項功能時,會同時在大腦中編織其實現細節! 不利的一面 這種編織過程就像本能難以避免,它有優勢,對現實可行性更有判斷,但不利的影響也很明顯! 1、容易陷入細節,破壞思維的整體性。 2、構思的實現複雜度會直接影響決策。 這種構思本身受個人經驗所限。事實上實際複雜度有不確定性,再加上複雜度 ...
技術人員在構思一項功能時,會同時在大腦中編織其實現細節!
不利的一面
這種編織過程就像本能難以避免,它有優勢,對現實可行性更有判斷,但不利的影響也很明顯!
1、容易陷入細節,破壞思維的整體性。
2、構思的實現複雜度會直接影響決策。
這種構思本身受個人經驗所限。事實上實際複雜度有不確定性,再加上複雜度與任務的分解、時間的分配相關,因此,這種複雜感反而會影響功能設計的一些可能性!
3、容易產生畏難等消極情緒。
過多的邏輯細節,會讓大腦迴路過多,不堪重負而產生消極情緒,覺得麻煩!
有時候局限自己的正是自己的專業!
若要放飛自己,天馬行空一回,需要拋開原來的自己!
如何避免這種不利的影響
基本思路是:設計時抽象化,避免陷入細節,適當忽略,而細化時,則多做計劃。
(1)找個閑人
其實這個閑人是指,他不需要做正在構思的這件事,他沒有任務焦慮!實現的麻煩與否不是他關心的,這樣探討更容易聚焦在創造可能性上。
(2)利用工具
既然排除這種影響有些困難,那就借用一些工具。這些工具包括過程工具或軟體工具。
過程工具指別人分析或設計時實踐出來的較為完整與實用的既有模式或流程。如 SWOT 分析法,S (strengths)是優勢、W (weaknesses)是劣勢,O (opportunities)是機會、T (threats)是威脅,它就告訴你要綜合這些方面考量,一項項的來再系統分析。
軟體工具則能輔助大腦進行構思,能直觀的反覆調整,預覽整體又聚焦局部,如思維導圖工具。
(3)接受現實
想的是方向與目標,做的是探索與行動。不到最後,就不知最後是什麼樣。從設想到實現,本就是一個不斷修正的過程,既然如此,接受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適當的給自己一些彈性空間,也許更可能廣納良策!
就像 2000 年成立的 37signals 公司,幾個成員分散在各地,當時還沒有 SaaS 的概念,他們很需要一種高效及時的線上溝通方式來協同開發和設計工作,於是幾個核心成員決定根據自己的實際工作需求親自開發這樣一款產品,於是 Basecamp 誕生了,5年之後,37signals決定把未來的發展方向聚焦在Basecamp上面,並把公司正式更名為Basecamp。
有時候成功就是去做一件事,一路上不斷地去發現,最後有件事做成了,原來做什麼記得的人不多。
### (4)審視自我
當旁觀自己的時候,更能看清問題的本質。如,我們反對一種方案,是對提出這個方案的人有偏見,還是方案跟自己的安排有衝突,或就是簡單的心情不好?身在其中則難覽全貌,旁觀者清。
同樣的道理,在討論功能設計時,去體會自己的心理變化,而不急著去爆發情緒,能讓自己更接近真相,知道這些感受產生的原因,從而避免情緒化決策。
關於難點
不管是不是受經驗所限,在當前的時間、資本、人力水平上有困難的都是不可否認的難點。
迎難而上或知難而退
(1)專門立項進行突破 - 作研發
(2)尋找已有的解決方案 - 有的話
(3)能否繞過去或有替代方案 - 也不錯
(4)可能的話暫緩執行 - 待時機
(5)評估利弊考慮放棄 - 可選項
突破難點
(1)預留時間
為重要的事情預留時間,有些挑戰的實現自然需要時間,而且不同性質的事情,時間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有些事情,分散的時間更易出成果,有些事情時間過於碎片則終歸零。所以,不要平視所有事情,為不同的事情預留它需要的時間。
(2)剋服畏難情緒
當很多細節未準備到位時會讓人很畏難,然後去做準備會感覺不容易,去找現成可用的解決方案更不容易,時間在流逝,問題依舊,愈發焦慮。
畏難情緒總是有的,我們只能看著辦!
功能的實現,可以這樣:目標定為先讓其有,行動上先出能有的,然後再聚焦問題。能有的已經有了,則更能聚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