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jango的視圖函數view 一個視圖函數(類),簡稱視圖,是一個簡單的Python函數(類),它接受WEB請求並返回Web響應. 響應可以是一張網頁的HTML內容,一個重定向,一個404錯誤,一個XML文檔,或者一張圖片. 無論視圖本身包含什麼邏輯,都要返迴響應.代碼寫在哪裡也無所謂,只要它 ...
一.Django的視圖函數view
一個視圖函數(類),簡稱視圖,是一個簡單的Python函數(類),它接受WEB請求並返回Web響應.
響應可以是一張網頁的HTML內容,一個重定向,一個404錯誤,一個XML文檔,或者一張圖片.
無論視圖本身包含什麼邏輯,都要返迴響應.代碼寫在哪裡也無所謂,只要它在你當前項目目錄下麵.除此之外沒有更多要求了---可以說"沒有什麼神奇的地方".為了將代碼放在某處,大家約定成俗將視圖放置在項目(project)或應用程式(app)目錄中的名為views.py的文件中.
一個簡單的視圖
下麵是一個以HTML文檔的形式返回當前日期和時間的視圖:
from django.http import HttpResponse import datetime def current_datetime(request): now = datetime.datetime(request): html = "<html><body>It is now %s.</body></html>" % now return HttpResponse(html)
代碼的逐行解釋:
1)首先從django.http模塊導入HyypResponse類,以及Python的datetime庫
2)接著定義了current_datetime函數.它就是視圖函數.每個視圖函數都使用HttpResponse對象作為第一個參數,並且通常稱為request.
註意:視圖函數的名稱不重要;不需要用一個統一的命名方式來命名,以便讓Django識別它我們將其命名為current_datetime,因為這個名稱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出它實現的功能.
3)這個視圖會返回一個HttpResponse對象,其中包含生成的響應.每個視圖函數都負責返回一個HttpResponse對象
Django使用請求和響應對象來通過系統傳遞狀態.
當瀏覽器向服務端請求一個頁面時,Django創建一個HttpResponse對象,該對象包含關於請求的元數據.然後,Django載入相應的視圖,將這個HTTPResponse對象作為第一個參數傳遞給視圖函數.
每個視圖負責返回一個HttpResponse對象.
views.py(視圖層),熟練掌握兩個對象:請求對象(request)和響應對象(HTTPResponse)
二.CBV和FBV
FBV(function base views) 就是在視圖中使用函數處理請求
CBV(class base views) 就是在視圖裡使用類處理請求
Python是一個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如果只用函數來開發,有很多面向對象的優點就錯失了(繼承,封裝,多態).所以Django在後來加入了Class-Based-VieW.可以讓我們用類寫view.
優點:
1.提高代碼的復用性,可以使用面向對象的技術,比如Mixin(多繼承)
2.可以用不同的函數針對不同的HTTp方法處理,而不是通過很對if判斷,提高代碼的可讀性
如果我們要寫一個處理GET方法的view,用函數寫的話是下麵這樣
from django.http import HttpResponse def my_view(request): if request.method == 'GET': return HttpResponse('OK')
如果用class-based-view寫的話,就是下麵:
from django.http import HttpResponse from django.views import View class MyView(View): def get(self,request): return HttpRsponse('ok')
Django的URL 是將一個請求分配給可調用函數的,而不是一個class.針對這個問題,class-based view提供了一個as_view()靜態方法(也就是類方法),調用這個類方法,會創建一個類的實例,然後通過這個實例調用dispatch()方法,dispath()方法會根據request的method的不同調用相應的方法來處理request(如get(),或者post()),到這裡,這些方法和function-based-view差不多了,要接收request,得到了一個response返回.返回方法沒有定義,會拋出HttpResponseNotAllowed異常。
註意:使用CBV時,urls.py中也做對應的修改:
# urls.py from django.conf.urls import url from myapp.views import MyView #引入我們在views.py裡面創建的類 urlpatterns = [ url(r'^index/$', MyView.as_view()), ]
CBV傳參,和FBV類似,有名分組,無名分組
url寫法:無名分組的
url(r'^cv/(\d{2})/', views.Myd.as_view(),name='cv'), url(r'^cv/(?P<n>\d{2})/', views.Myd.as_view(name='xxx'),name='cv'),
#如果想給類的name屬性賦值,前提你的Myd類裡面必須有name屬性(類屬性,
定義init方法來接受屬性行不通,但是可以自行研究一下,看看如何行通,意義不大),
並且之前類裡面的name屬性的值會被覆蓋掉
類寫法:
class Myd(View): name = 'sb' def get(self,request,n): print('get方法執行了') print('>>>',n) return render(request,'cvpost.html',{'name':self.name}) def post(self,request,n): print('post方法被執行了') return HttpResponse('post')
四.給視圖加裝飾器
使用裝飾器裝飾FBV
FBV本身就是一個函數,就是Python通用裝飾器的加法.
def wrapper(func): def inner(*args,**kwargs): start_time = time.time() ret = func(*args,**kwargs)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used:",end_time - start_time) return ret return inner #FBV版本添加班級 @wrapper def add_class(request): if request.method == "POST": class_name = request.POST.get("calss_name") models.Classes.objects.create(name=class_name) return redirect("/class_list/") return render(request,"add_class.heml")
使用裝飾器裝飾CBV
類中的方法與獨立函數不完全相同,因此不能直接將函數裝飾器應用於類中的方法 ,我們需要先將其轉換為方法裝飾器。
Django中提供了method_decorator裝飾器用於將函數裝飾器轉換為方法裝飾器。
from django.views import View from django.utils.decorators import method_decorator class AddClass(View): @method_decorator(wrapper) def get(self, request): return render(request, "add_class.html") def post(self, request): class_name = request.POST.get("class_name") models.Classes.objects.create(name=class_name) return redirect("/class_list/")
五.request對象
當一個頁面被請求時,Django就會創建一個包含本次請求原信息(請求報文中的請求行、首部信息、內容主體等)的HttpRequest對象。
Django會將這個對象自動傳遞給響應的視圖函數,一般視圖函數約定俗成的使用request參數承接這個對象.
Django會將這個對象自動傳遞給相應的視圖函數,一般視圖函數約定俗成的使用request參數承接這個對象.
請求相關的常用值
1)path_info 返回用戶訪問URL,不包括功能變數名稱
2)method 請求中使用的HTTP方法的字元串表示,全大寫表示.
3)get 包含所有Http GET參數的類字典對象
4)post 包含所有HTTP POST參數類字典對象
5)body 請求體,byte類型 request.POST的數據就是從body裡面提取到的
要處理表單數據的時候,推薦還是使用HttpRequest.POST.
另外,我們還可以用Python的類文件方法去操作它.
2.HttpRequest.path
一個字元串,表示請求的路徑組件(不含功能變數名稱)。
例如:"/music/bands/the_beatles/"
3.HttpRequest.method
一個字元串,表示請求使用的HTTP 方法。必須使用大寫。
例如:"GET"、"POST"
六.響應 response
響應對象有三種形式:
(1) HTTPResponse()
(2) render()
(3)redirect()
HTTPResponse()括弧內直接跟一個具體的字元串作為響應體,比較直接很簡單.
Django shortcut function
render()
結合一個給定的模板和一個給定的上下文字典,並返回一個渲染後的HTTPResponse對象.
參數:
request: 用於生成相應的請求對象.
template_name: 要使用的模板的完整名稱,可選參數
context:添加到模板上下文的一個字典。預設是一個空字典。如果字典中的某個值是可調用的,視圖將在渲染模板之前調用它。
例子: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 def my_view(request): # 視圖的代碼寫在這裡 return render(request, 'myapp/index.html', {'foo': 'bar'})
redirect():給瀏覽器了一個30x的狀態碼
參數是:
1/ 一個模型,將調用模型的get_absolute_url() 函數
2/ 一個視圖,可以帶有參數:將使用urlresolvers.revese來反向解析名稱
3/一個絕對的或相對的URL,將原封不動的作為重定向的位置
預設返回一個臨時的重定向;傳遞permanent=True可以返回一個永久的重定向.
示例:
可以用多種方法使用redirect()函數.
傳遞一個視圖的名稱
def my_view(request): ... return redirect('some-view-name', foo='bar')
傳遞要重定向到的一個具體的網址
def my_view(request): ... return redirect('/some/url/')
看一個例子
index.html文件,內容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title> </head> <body> <div>這是index頁面</div> <h1>{{ name }}</h1> </body> </html>
login.html文件,內容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title> </head> <body> <div> <form action="{% url 'xxx' %}" method="post"> 用戶名:<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 密碼:<input type="password" name="password"> <input type="submit"> </form> </div> </body> </html>
urls.py裡面的內容: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HttpResponse,redirect def index(request): return render(request,'index.html',{'name':'ce'}) def login(request): method = request.method if method == 'GET': return render(request,'login.html') else: username = request.POST.get('username') password = request.POST.get('password') if username == 'ce' and password == '123': return redirect('/index/') #重新定向到/index/路徑,這也是發送了一個請求,
別忘了在上面引入這個redirect類,和render,HttpResponse在同一個地方引入 else: return HttpResponse('失敗')
上面幾個文件搞好之後,我們重啟Django項目,然後登陸頁面的輸入網址,註意,你輸入的網址埠要和你啟動的django項目的埠一樣。
但是如果我們在函數裡面寫的render來返回內容,兩者有什麼不同呢?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HttpResponse,redirect # Create your views here. def index(request): return render(request,'index.html',{'name':'chao'}) def login(request): method = request.method if method == 'GET': return render(request,'login.html') else: username = request.POST.get('username') password = request.POST.get('password') if username == 'chao' and password == '123': return redirect('/index/') #重定向到/index/路徑,這也是發送一個請求,別忘了在上面引入這個redirect類,和render,HTTPResponse在一個地方引入 #如果直接用render來返回頁面,是一次響應就返回來頁面,兩者是有區別的,如果你用render返回index.html頁面,那麼這個頁面裡面的模板渲染語言裡面需要的數據你怎麼搞,如果這些數據就是人家index那個函數裡面獨有的呢,你怎麼搞,有人可能就響了,我把所有的數據都拿過來不就行了嗎,首先如果數據量很大的話,是不是都重覆了,並且你想想如果用戶登陸完成之後,你們有進行跳轉,那麼如果網速不太好,卡一下,你想刷新一下你的頁面,你是不是相當於又發送了一個login請求,你刷新完之後,是不是還要讓你輸入用戶名和密碼,你想想是不是,所有咱們一般在登陸之後都做跳轉。 #redirect本質上也是一個HttpResponse的操作,看看源碼就知道了 # return HttpResponse('success') else: return HttpResponse('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