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碼大全》的第二章:介紹隱喻(類比)的思維方式, 《經濟學原理》的第二章:介紹怎麼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 《電腦的心智操作系統之哲學原理》的第一章:介紹學習操作系統的思維, 所以我也儘早地介紹我寫本系列中會經常運用的學習思維。 ...
《代碼大全》的第二章:介紹隱喻(類比)的思維方式,
《經濟學原理》的第二章:介紹怎麼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
《電腦的心智操作系統之哲學原理》的第一章:介紹學習操作系統的思維,
所以我也儘早地介紹我寫本系列中會經常運用的學習思維。
類比
你知道什麼是驅動程式嗎,你會怎麼向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解釋什麼是驅動程式呢?
我會跟這個小學生說,現在假設你要準備一個宣傳活動,為了這個宣傳活動,
- 你請了一位來自奧地利的音樂家,他能演奏各式各樣的音樂,他的名字叫音效卡,他是說德語的。
- 你請了一位來自法國的藝術家,他能畫各式各樣的畫,他的名字叫顯卡,他是說法語的。
- 你請了一位來自義大利的行政,他能收集和準備樂譜和色彩,他的名字叫網卡,他是說義大利語的。
- 你請了一位來自美國的主管,他能安排任務中的各種細節,他的名字叫操作系統,他是說英語的。
現在為了讓音效卡,顯卡,網卡瞭解操作系統的安排,你覺得還缺少什麼?
這時候是不是有一個答案從你腦海中冒出來,請記住這種感覺。
通過上面的一個例子,你是否已經get到類比的威力
類比(英語:Analogy,源自古希臘語),或類推,是一種認知過程,將某個特定事物所附帶的訊息轉移到其他特定事物之上。類比通過比較兩件事情,清楚揭示二者之間的相似點,並將已知事物的特點,推衍到未知事物中,但兩者不一定有實質上的同源性,其類比也不見得“合理”。在記憶、溝通與問題解決等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類比是人類思考方式中的一種重要途徑,可以用於辨識問題,解釋概念,及發現新的事物或功能。
簡單來說:類比的學習方法,能讓自己一下就想明白了一件事情。
如何更好地應用類比思維
- 存取已知的類比來源物概念
- 將已知的類比來源物進行和標的物的比對
- 評估類比物以及標的物之間配對的吻合度
- 存取類比物與標的物之間的推論
- 並提取類比物與標的物之間的共通性
思維穿越
很多穿越劇講述穿越到歷史某個時間,然後利用自己的現代的知識,闖出一片天地。那麼如果現在有機會讓你穿越到1983年之前,和比爾蓋茨一起打造Windows操作系統,你願意麽?
穿越時空,目前還不可能,但思維可以。思維可以讓你設想在1983年之前,你和比爾蓋茨一起討論未來的操作系統應該是怎麼樣的,具備有那些特性等。
為什麼要這樣設想呢?
- 如果你和比爾蓋茨一起打造Windows操作系統,你會不瞭解Windows操作系統麽?
- 如果你阿基米德一起泡澡,你會不熟悉浮力原理麽?
- 如果你和牛頓...
使用思維穿越,能讓你參與到每個知識點誕生的過程,這樣還有誰比你更加瞭解它呢?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當你用電腦在愉快地聽著歌寫著文檔,突然由於文檔軟體的bug導致電腦死機了,你會提出什麼樣的解決方案?
當你用電腦在愉快地聽著歌寫著文檔,每當聽歌軟體切換歌曲的時候,文檔軟體有幾秒卡住不動了,你會提出什麼樣的解決方案?
這些都是以前操作系統創造者面對過的問題,他們會記得他們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這些記錄就可以讓你的思維假設你穿越到和操作系統創造者一起打造操作系統,思維可以讓你假設和之前操作系統創造者一起討論,對比你們之間各種提出的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思維假設來讓你參與到操作系統設計中,這樣還有誰比你更加瞭解操作系統?
神造與人造
如果我們仔細看看身邊的事物,就會發現所有的東西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本來就存在於自然中,人類所做的只不過是發現;另一類是本來並不存在,人類所做的是發明,第一類事物我們稱之為神造事物或者自然存在的事物,第二類事物我們稱之為人造事物。
自1946年誕生電腦(電腦)後,電腦發展十分迅速,其原因是因為電腦對現實世界的依賴極少,如果你要打造一輛汽車,你必須考慮能量轉換啦,地面摩擦啦,空氣阻力啦等等等,你必須一一遵守現實世界的種種規則才能讓汽車運行起來,但在電腦世界呢,為了讓兩台電腦通信,我們提出了七層網路模型,但實現起來貌似太過繁瑣,所以現在的通信用五層網路模型就好了,其他學科能幹這麼任性的事情麽?(文學,語言這種100%由人創造的也可以,所以編程語言也可以任性,哇咔咔~)
對於現實世界(神造)我們能做的世界基本就是遵守,而對於電腦世界(人造),由於我們是這個世界的神,所以更多的概念和機制是由我們人類提出的。
人造學科的特點 | 神造學科的特點 |
---|---|
不精確,具有相對性 | 精確、絕對 |
從對人類活動的觀察得出 | 從對自然存在的觀察得出 |
依賴於人的主觀判斷力 | 不依賴於人的主觀判斷力 |
通常符合人的直覺 | 通常違反人的直覺 |
由於電腦知識和編程語言很多概念,術語,機制都是由人提出的,我們按照人造事物的特點來進行學習,從而易如反掌地掌握該知識點。
當人們面臨困境時通常的做法就是:發明新的概念,新的術語或新的機制來解脫困境。——《電腦的心智操作系統之哲學原理》
人們面臨困境時的通常做法在電腦世界中(含編程語言)更加發揮的淋漓盡致!為什麼羽毛和鐵球在同樣高度沒有空氣阻力的情況下同時到達地面,你可能很難get到神的用意(萬有引力→引力波→??);但同為人,為什麼要這麼設定,你只要站在和提出人的視角看看,想想,應該很容易get到。
結束語
本章介紹了使用類比作為切入點讓你快速地對某個知識點有個大概的瞭解,然後再使用感同身受讓你參與知識點誕生的過程,從而瞭解知識的全貌。
下一章將介紹我為什麼選擇的是C#語言。
最後留下一道思考問題:你自己有什麼方式方法來認識這個世界?或者遇到一件你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沒有人可以給你答案,你會怎麼起手去分析它?
擴展閱讀
我發佈了《編程哲學之C#篇:01——創世紀》後有人留言
把兩個完全沒有關係的東西,往一塊生搬,真不知道易經和二進位有什麼關係?易經不是天下最厲害的內功心法嗎?出自少林。
我對易經被用於算命,太極八卦圖被用於辟邪,如同火藥被用於製造煙花爆竹的心情是一樣一樣的。我以前讀書的時候,也不明白為什麼古代詩人看不慣世俗然後歸園田居,吟詩兩首。我們就要: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大部分編程書都會這麼寫,面向對象的三個基本特征是:封裝、繼承、多態。而作為被應試教育過來人的我們也會慣性地在封裝、繼承、多態下麵畫上橫線,然後在考試試卷上妥妥地填上答案,得到分數,完成任務。然而我有幸自學編程,有幸看了《蘇菲的世界》,猜想到面向對象思想起源於古希臘三聖的柏拉圖、亞理士多德提出,然後我開啟了大量的閱讀,最後再次得出: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既然古希臘有類比,那麼中華文化對類比的描述是:
觸類旁通——《周易·繫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周易》也叫《易經》為群經之首。我覺得是中華文化的起源和核心。
《易經》講陰陽協調平衡。
- 中醫:如果你上火了,那麼吃一些涼性的食物來平衡。
- 風水:如果你脾氣暴躁(火),那麼擺一個魚缸(水)來平衡。
中華文化很難擺脫平衡的思維。
二進位與《易經》的關係:
萊布尼茨二進位算術體系,在1701以前已經形成,他於1701年初向巴黎皇家學會提交了一篇正式論文,即論述二進位的《數字科學新論》(Essay d'unne nouvelle Science des Nombres),但被婉言謝絕。科學院院長封單內(De Fontenelle)提出的主要理由是看不出二進位有何用處。1703年,在補充了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和伏羲六十四卦方點陣圖後,他將全部研究成果發表在法國《皇家科學院院刊》上,[14]標題為“二進位算術闡釋——僅僅使用數字0和1兼論其效能及伏羲數字的意義”,萊布尼茨根據二進位來理解先天圓圖(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說先天原圖已經包含了他所發明的東西。
2017年,我買了很多有關中華文化的書,但到現在都沒有看,但還是儘可能地補上中華文化對應的知識,希望有一天,你也能再次: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