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pp 開發中,經常會遇到處理非同步任務的場景,如網路請求、讀寫文件等。Android、iOS 使用的是多線程,而在 Flutter 中為單線程事件迴圈 ...
作者:京東物流 王志明
1 Dart 中的事件迴圈模型
在 App 開發中,經常會遇到處理非同步任務的場景,如網路請求、讀寫文件等。Android、iOS 使用的是多線程,而在 Flutter 中為單線程事件迴圈,如下圖所示
Dart 中有兩個任務隊列,分別為 microtask 隊列和 event 隊列,隊列中的任務按照先進先出的順序執行,而 microtask 隊列的執行優先順序高於 event 隊列。在 main 方法執行完畢後,會啟動事件迴圈,首先將 microtask 隊列中的任務逐個執行完畢,再去執行 event 隊列中的任務,每一個 event 隊列中的任務在執行完成後,會再去優先執行 microtask 隊列中的任務,如此反覆,直到清空所有隊列,這個過程就是 Dart 事件迴圈的處理機制。這種機制可以讓我們更簡單的處理非同步任務,不用擔心鎖的問題。我們可以很容易的預測任務執行的順序,但無法準確的預測到事件迴圈何時會處理到你期望執行的任務。例如創建了一個延時任務,但排在前面的任務結束前是不會處理這個延時任務的,也就說這個任務的等待時間可能會大於指定的延遲時間。
Dart 中的方法一旦開始執行就不會被打斷,而 event 隊列中的事件還來自於用戶輸入、IO、定時器、繪製等,這意味著在兩個隊列中都不適合執行計算量過大的任務,才能保證流暢的 UI 繪製和用戶事件的快速響應。而且當一個任務的代碼發生異常時,只會打斷當前任務,後續任務不受影響,程式更不會退出。從上圖還可以看出,將一個任務加入 microtask 隊列,可以提高任務優先順序,但是一般不建議這麼做,除非比較緊急的任務並且計算量不大,因為 UI 繪製和處理用戶事件是在 event 事件隊列中的,濫用 microtask 隊列可能會影響用戶體驗。
總結下 Dart 事件迴圈的主要概念:
- Dart 中有兩個隊列來執行任務:microtask 隊列和 event 隊列。
- 事件迴圈在 main 方法執行完畢後啟動, microtask 隊列中的任務會被優先處理。
- microtask 隊列只處理來自 Dart 內部的任務,event 隊列中有來自 Dart 內部的 Future、Timer、isolate message,還有來自系統的用戶輸入、IO、UI 繪製等外部事件任務。
- Dart 中的方法執行不會被打斷,因此兩個隊列中都不適合用來執行計算量大的任務。
- 一個任務中未被處理的異常只會打斷當前任務,後續任務不受影響,程式更不會退出。
1.1 向 microtask 隊列中添加任務
可以使用頂層方法 scheduleMicrotask 或者 Future.microtask 方法,如下所示:
scheduleMicrotask(() => print('microtask1'));
Future.microtask(() => print('microtask2'));
使用 Future.microtask 的優勢在於可以在 then 回調中處理任務返回的結果。
1.2 向 event 隊列中添加任務
Future(() => print('event task'));
基於以上理論,通過如下代碼可以驗證 Dart 的事件迴圈機制:
void main() {
print('main start');
Future(() => print('event task1'));
Future.microtask(() => print('microtask1'));
Future(() => print('event task1'));
Future.microtask(() => print('microtask2'));
print('main stop');
執行結果:
main start
main stop
microtask1
microtask2
event task1
event task1
通過輸出結果可以看到,任務的執行順序並不是按照編寫代碼的順序來的,將任務添加到隊列不會立刻執行,而執行順序也完全符合前面講的規則,當前 main 方法中的代碼執行完畢後,才會去執行隊列中的任務,且 microTask 隊列的優先順序高於 event 隊列。
2 Dart 中的非同步實現
在 Dart 中通過 Future 來執行非同步任務, Future 是對非同步任務狀態的封裝,對任務結果的代理,通過 then 方法可以註冊處理任務結果的回調方法。
創建方法 Future 方式:
Future()
Future.delayed()
Future.microtask()
Future.sync()
2.1 Future()
factory Future(FutureOr<T> computation()) {
_Future<T> result = new _Future<T>();
Timer.run(() {
try {
result._complete(computation());
} catch (e, s) {
_completeWithErrorCallback(result, e, s);
}
});
return result;
}
上面是 Future() 的源碼,可以看到內部是通過啟動一個沒有延遲的計時器來添加任務的,實用 try catch 來捕獲任務代碼中可能出現的異常,我們可以在 catchError 回調中來處理異常。
2.2 Future.delayed()
factory Future.delayed(Duration duration, [FutureOr<T> computation()?]) {
if (computation == null && !typeAcceptsNull<T>()) {
throw ArgumentError.value(null, "computation", "The type parameter is not nullable");
}
_Future<T> result = new _Future<T>();
new Timer(duration, () {
if (computation == null) {
result._complete(null as T);
} else {
try {
result._complete(computation());
} catch (e, s) {
_completeWithErrorCallback(result, e, s);
}
}
});
return result;
}
Future.delayed() 與 Future() 的區別是通過一個延遲的計時器來添加任務。
2.3 Future.microtask()
factory Future.microtask(FutureOr<T> computation()) {
_Future<T> result = new _Future<T>();
scheduleMicrotask(() {
try {
result._complete(computation());
} catch (e, s) {
_completeWithErrorCallback(result, e, s);
}
});
return result;
}
Future.microtask() 是將任務添加到 microtask 隊列,通過這種可以很方便通過 then 方法中的回調來處理任務的結果。
2.4 Future.sync()
factory Future.sync(FutureOr<T> computation()) {
try {
var result = computation();
if (result is Future<T>) {
return result;
} else {
// TODO(40014): Remove cast when type promotion works.
return new _Future<T>.value(result as dynamic);
}
} catch (error, stackTrace) {
var future = new _Future<T>();
AsyncError? replacement = Zone.current.errorCallback(error, stackTrace);
if (replacement != null) {
future._asyncCompleteError(replacement.error, replacement.stackTrace);
} else {
future._asyncCompleteError(error, stackTrace);
}
return future;
}
}
Future.sync() 中的任務會被立即執行,不會添加到任何隊列。
在第一個章節中講到了可以很容易的預測任務的執行順序,下麵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驗證:
void main() {
print('main start');
Future.microtask(() => print('microtask1'));
Future.delayed(new Duration(seconds:1), () => print('delayed event'));
Future(() => print('event1'));
Future(() => print('event2'));
Future.microtask(() => print('microtask2'));
print('main stop');
}
執行結果:
main start
main stop
microtask1
microtask2
event1
event2
delayed event
因為代碼比較簡單,通過代碼可以很容易的預測到執行結果,下麵將複雜度稍微提高。
void main() {
print('main start');
Future.microtask(() => print('microtask1'));
Future.delayed(new Duration(seconds:1), () => print('delayed event'));
Future(() => print('event1'))
.then((_) => print('event1 - callback1'))
.then((_) => print('event1 - callback2'));
Future(() => print('event2')).then((_) {
print('event2 - callback1');
return Future(() => print('event4')).then((_) => print('event4 - callback'));
}).then((_) {
print('event2 - callback2');
Future(() => print('event5')).then((_) => print('event5 - callback'));
}).then((_) {
print('event2 - callback3');
Future.microtask(() => print('microtask3'));
}).then((_) {
print('event2 - callback4');
});
Future(() => print('event3'));
Future.sync(() => print('sync task'));
Future.microtask(() => print('microtask2')).then((_) => print('microtask2 - callbak'));
print('main stop');
}
執行結果:
main start
sync task
main stop
microtask1
microtask2
microtask2 - callbak
event1
event1 - callback1
event1 - callback2
event2
event2 - callback1
event3
event4
event4 - callback
event2 - callback2
event2 - callback3
event2 - callback4
microtask3
event5
event5 - callback
delayed event
看到結果後你可能會疑惑,為什麼 event1、event1 - callback1、event1 - callback2 會連續輸出,而 event2 - callback1 輸出後為什麼是 event3,event5、event5 - callback 為什麼會在 microtask3 後輸出?
這裡我們補充下 then 方法的一些關鍵知識,理解了這些,上面的輸出結果也就很好理解了:
- then 方法中的回調並不是按照它們註冊的順序來執行。
- Future 中的任務執行完畢後會立刻執行 then 方法中的回調,並且回調不會被添加到任何隊列中。
- 如果 Future 中的任務在 then 方法調用之前已經執行完畢了,那麼會有一個任務被加入到 microtask 隊列中。這個任務執行的就是被傳入then 方法中的回調。
2.5 catchError、whenComplete
Future(() {
throw 'error';
}).then((_) {
print('success');
}).catchError((error) {
print(error);
}).whenComplete(() {
print('completed');
});
輸出結果:
error
completed
通過 catchError 方法註冊的回調,可以用來處理任務代碼產生的異常。不管 Future 中的任務執行成功與否,whenComplete 方法都會被調用。
2.6 async、await
使用 async、await 能以更簡潔的編寫非同步代碼,是 Dart 提供的一個語法糖。使用 async 關鍵字修飾的方法返回值類型為 Future,在 async 方法內可以使用 await 關鍵字來修飾非同步任務,在方法內部達到同步執行的效果,可以達到簡化代碼和提高可讀性的效果,不過如果想要處理異常,需要實用 try catch 語句來包裹 await 修飾的非同步任務。
void main() async {
print(await getData());
}
Future<int> getData() async {
final a = await Future.delayed(Duration(seconds: 1), () => 1);
final b = await Future.delayed(Duration(seconds: 1), () => 1);
return a + b;
}
3 Isolate介紹
前面講到耗時任務不適合放到 microtask 隊列或 event 隊列中執行,會導致 UI 卡頓。那麼在 Flutter 中有沒有既可以執行耗時任務又不影響 UI 繪製呢,其實是有的,前面提到 microtask 隊列和 event 隊列是在 main isolate 中運行的,而 isolate 是線上程中運行的,那我們開啟一個新的 isolate 就可以了,相當於開啟一個新的線程,使用多線程的方式來執行任務,Flutter 也為我們提供了相應的 Api。
3.1 compute
void main() async {
compute<String, String>(
getData,
'Alex',
).then((result) {
print(result);
});
}
String getData(String name) {
// 模擬耗時3秒
sleep(Duration(seconds: 3));
return 'Hello $name';
}
compute 第一個參數是要執行的任務,第二個參數是要向任務發送的消息,需要註意的是第一個參數只支持頂層參數。使用 compute() 可以方便的執行耗時任務,但是濫用的話也會適得其反,因為每次調用,相當於新建一個 isolate。上面的代碼執行一個經歷了 isolate 的創建以及銷毀過程,還有數據的傳遞會經歷兩次拷貝,因為 isolate 之間是完全隔離的,不能共用記憶體,整個過程除去任務本身的執行時間,也會非常的耗時,isolate 的創建也比較消耗記憶體,創建過多的 isolate 還有 OOM 的風險。這時我們就需要一個更優的解決方案,減少頻繁創建銷毀 isolate 所帶來的消耗,最好是能創建一個類似於線程池的東西,只要提前初始化好,後面就可以隨時使用,不用擔心會發生前面所講的問題,這時候 LoadBalancer 就派上用場了
3.2 LoadBalancer
// 用來創建 LoadBalancer
Future<LoadBalancer> loadBalancerCreator = LoadBalancer.create(2, IsolateRunner.spawn);
// 全局可用的 loadBalancer
late LoadBalancer loadBalancer;
void main() async {
// 初始化 LoadBalancer
loadBalancer = await loadBalancerCreator;
// 使用 LoadBalancer 執行任務
final result = await loadBalancer.run<String, String>(getData, 'Alex');
print(result);
}
String getData(String name) {
// 模擬耗時3秒
sleep(Duration(seconds: 3));
return 'Hello $name';
}
使用 LoadBalancer.create() 方法可以創建出一個 isolate 線程池,能夠指定 isolate 的數量,並自動實現了負載均衡。應用啟動後在合適的時機將其初始化好,後續就有一個全局可用的 LoadBalancer 了。
4 實用經驗
4.1 指定任務的執行順序
在開發中經常會有需要連續執行非同步任務的場景,例如下麵的例子,後面的一步任務直接需要以來前面任務的結果,所有任務正常執行完畢才算成功。
void main() async {
print(await getData());
}
Future<int> getData() {
final completer = Completer<int>();
int value = 0;
Future(() {
return 1;
}).then((result1) {
value += result1;
return Future(() {
return 2;
}).then((result2) {
value += result2;
return Future(() {
return 3;
}).then((result3) {
value += result3;
completer.complete(value);
});
});
});
return completer.future;
}
這種方式出現了回調地獄,代碼非常難以閱讀,實際開發中還會有處理異常的代碼,會顯得更加臃腫,編寫難度也大,顯然這種方式是不建議使用的。
4.2 使用 then 的鏈式調用
void main() async {
print(await getData());
}
Future<int> getData() {
int value = 0;
return Future(() => 1).then((result1) {
value += result1;
return Future(() => 2);
}).then((result2) {
value += result2;
return Future(() => 3);
}).then((result3) {
value += result3;
return value;
});
}
回調地獄的問題解決了,代碼可讀性提高很多。
4.3 使用 async、await
void main() async {
print(await getData());
}
Future<int> getData() async {
int value = 0;
value += await Future(() => 1);
value += await Future(() => 2);
value += await Future(() => 3);
return value;
}
效果顯而易見,代碼更加清晰了。
4.4 取消任務
在前面講到了 Dart 方法執行時是不能被中斷的,這就意味著一個 Future 任務開始後必然會走到完成的狀態,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又取消一個非同步任務,唯一的辦法就是在任務結束後不執行回調代碼,就可以實現類似取消的效果。
4.5 CancelableOperation
在 Flutter 的 async 包中,提供了一個 CancelableOperation 給我們使用,使用它可以很簡單的實現取消任務的需求。
void main() async {
// 創建一個可以取消的任務
final cancelableOperation = CancelableOperation.fromFuture(
Future(() async {
print('start');
await Future.delayed(Duration(seconds: 3)); // 模擬耗時3秒
print('end');
}),
onCancel: () => print('cancel...'),
);
// 註冊任務結束後的回調
cancelableOperation.value.then((val) {
print('finished');
});
// 模擬1秒後取消任務
Future.delayed(Duration(seconds: 1)).then((_) => cancelableOperation.cancel());
}
CancelableOperation 是對 Future 的代理, 對 Future 的 then 進行了接管,判斷 isCanceled 標記決定是否需要執行用戶提供的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