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向對象的程式設計中,模塊之間交互採用介面編程,通常情況下調用方不需要知道被調用方的內部實現細節,因為一旦涉及到了具體實現,如果需要換一種實現就需要修改代碼,這違反了程式設計的"開閉原則"。所以我們一般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使用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
在面向對象的程式設計中,模塊之間交互採用介面編程,通常情況下調用方不需要知道被調用方的內部實現細節,因為一旦涉及到了具體實現,如果需要換一種實現就需要修改代碼,這違反了程式設計的"開閉原則"。所以我們一般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使用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另一種是SPI(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API通常被應用程式開發人員使用,而SPI通常被框架擴展人員使用。
在進入下麵學習之前,我們先來再加深一下API和SPI這兩個的印象:
API:由實現方制定介面標準並完成對介面的不同實現,這種模式服務介面從概念上更接近於實現方;
SPI:由調用方制定介面標準,實現方來針對介面提供不同的實現;從前半句話我們來看,SPI其實就是"為介面查找實現"的一種服務發現機制;這種模式,服務介面組織上位於調用方所在的包中,實現位於獨立的包中。
API和SPI簡略圖示:
看完上面的簡單圖示,相信大家對API和SPI的區別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現在我們使用SPI機制來實現我們一個簡單的日誌框架:
第一步,創建一個maven項目命名為spi-interface,定義一個SPI對外服務介面,用來後續提供給調用者使用;
package cn.com.wwh; /** * * @FileName Logger.java * @version:1.0 * @Description: 服務提供者介面 * @author: wwh * @date: 2022年9月19日 上午10:31:53 */ public interface Logger { /** * * @Description:(功能描述) * @param msg */ public void info(String msg); /** * * @Description:(功能描述) * @param msg */ public void debug(String msg); }
package cn.com.wwh;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ServiceLoader; /** * * @FileName LoggerService.java * @version:1.0 * @Description: 為服務的調用者提供特定的功能,是SPI的核心功能 * @author: wwh * @date: 2022年9月19日 上午10:33:30 */ public class LoggerServic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Service INSTANCE = new LoggerService(); private final Logger logger; private final List<Logger> loggers = new ArrayList<>(); private LoggerService() {
//ServiceLoader是實現SPI的核心類 ServiceLoader<Logger> sl = ServiceLoader.load(Logger.class); Iterator<Logger> it = sl.iterator(); while (it.hasNext()) { loggers.add(it.next()); } if (!loggers.isEmpty()) { logger = loggers.get(0); } else { logger = null; } } /** * @Description:(功能描述) * @return */ public static LoggerService getLoggerService() { return INSTANCE; } /** * * @Description:(功能描述) * @param msg */ public void info(String msg) { if (logger == null) { System.err.println("在info方法中沒有找到Logger的實現類..."); } else { logger.info(msg); } } /** * * @Description:(功能描述) * @param msg */ public void debug(String msg) { if (logger == null) { System.err.println("在debug方法中沒有找到Logger的實現類..."); } else { logger.info(msg); } } }
將上面這個這個項目打成spi-interface.jar包。
第二步,新建一個maven項目並導入第一步中打出來的spi-interface.jar包,這個項目用來提供服務的實現,定義一個類,實現第一步中定義的cn.com.wwh.Logger介面,示例代碼如下:
package cn.com.wwh; import cn.com.pep.Logger; /** * * @FileName Logback.java * @version:1.0 * @Description: 服務介面的實現類 * @author: wwh * @date: 2022年9月19日 上午10:50:31 */ public class Logback implements Logg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ebug(String msg) { System.err.println("調用Logback的debug方法,輸出的日誌為:" + msg);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fo(String msg) { System.err.println("調用Logback的info方法,輸出的日誌為:" + msg); } }
同時在當前項目的classpath路徑下建立META-INF/services/文件夾(至於為什麼這麼建立目錄,我們一會兒再解釋),並且新建一個名稱為cn.com.wwh.Logger內容為cn.com.wwh.Logback的文件,這一步是關鍵(具體作用後面再詳細說明),然後將上面第二步這個這個項目打成spi-provider.jar包,供給之後使用,我目前使用的開發工具是Eclipse,目錄結構如下圖所示:
第三步,編寫測試類,新建一個maven項目,命名為spi-test,導入前面兩個步驟打的spi-interface.jar和spi-provider.jar這兩個jar包,並編寫測試代碼,示例如下:
package cn.com.wwh; import cn.com.pep.LoggerService; /** * * @FileName SpiTest.java * @version:1.0 * @Description: * @author: wwh * @date: 2022年9月19日 上午10:56:31 */ public class Spi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ggerService logger = LoggerService.getLoggerService(); logger.info("我是中國人"); logger.debug("白菜多少錢一斤"); } }
有了SPI我們可以將服務和服務提供者輕鬆地解耦,假如將來的某一天我們需要將日誌保存到資料庫,或者通過網路發送,我們直接只需要替換針對服務介面的實現類即可,別的地方都不用修改,這更符合程式設計中的“開閉原則”。
SPI的大致原理是:應用啟動的時候,掃描classpath下麵的所有jar包,將jar包下的/META-INF/services/目錄下的文件載入到記憶體中,進行一系列的解析(文件的名稱是spi介面的全路徑名稱,文件內容應該是spi介面實現類的全路徑名,可以用多個實現類,在文件中換行保存),之後判斷當前類和當前介面是否是同一類型?結果為true,則通過反射生成指定類的實例對象,保存到一個map集合中,可以通過遍歷或者迭代的方式拿出來使用。
SPI實質就是一個載入服務實現的工具,核心類是ServiceLoader,其實瞭解了SPI的原理,我們再接著探究JDK中的源碼就沒有那麼費力了,下麵我們開始源碼分析吧。
ServiceLoader類是定義在java.util包下的,使用final定義禁止子類繼承和修改,實現了Iterable介面,使得可以通過迭代或者遍歷的方式獲取SPI介面的不同實現。
從上面的我們所舉的例子中,我們知道SPI的入口是ServiceLoader.load(Class<S> service)方法,我們來看看它都幹了什麼?
上面的這4步總的來說,就是使用指定的類型和當前線程綁定的classLoader實例化了一個LazyIterator對象賦值給lookupIterator這個引用,並且清除了原來providers列表中緩存的服務的實現。接下來我們調用了ServiceLoader實例的iterator()方法獲取了一個迭代器,代碼如下:
1 public Iterator<S> iterator() { 2 //通過匿名內部類方式提供了一個迭代器 3 return new Iterator<S>() { 4 //獲取緩存的服務實現者的迭代器 5 Iterator<Map.Entry<String, S>> knownProviders = providers.entrySet().iterator(); 6 7 //判斷迭代器中是否還有元素 8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9 //緩存的服務實現者的迭代器中已經沒有元素了 10 if (knownProviders.hasNext()) 11 return true; 12 return lookupIterator.hasNext();//判斷延遲載入的迭代器中是否還有元素 13 } 14 15 //獲取迭代其中的下一個元素 16 public S next() { 17 if (knownProviders.hasNext()) 18 return knownProviders.next().getValue(); 19 return lookupIterator.next();//獲取延遲載入的迭代器中的下一個元素 20 } 21 22 public void remove() { 23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24 } 25 }; 26 }
我們接著調用上步獲取的迭代器it的hasNext()方法,因為我們在ServiceLoader.load()過程中其實是清除了providers列表中的緩存服務實現的,所以其實調用的是lookupIterator.hasNext()方法,如下:
1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2 if (nextName != null) {//存在下一個元素 3 return true; 4 } 5 if (configs == null) {//配置文件為空 6 try { 7 String fullName = PREFIX + service.getName();//獲取配置文件路徑 8 if (loader == null) 9 configs = ClassLoader.getSystemResources(fullName); 10 else 11 configs = loader.getResources(fullName);//載入配置文件 12 } catch (IOException x) { 13 fail(service, "Error locating configuration files", x); 14 } 15 } 16 //遍歷配置文件內容 17 while ((pending == null) || !pending.hasNext()) { 18 if (!configs.hasMoreElements()) { 19 return false; 20 } 21 pending = parse(service, configs.nextElement());//配置文件內容解析 22 } 23 nextName = pending.next();//獲取服務實現類的全路徑名 24 return true; 25 } 26
假如上部判斷為true,緊接著我們又調用了迭代器it的next()方式,同理也調用的是lookupIterator.next()方法,源碼如下:
1 public S next() { 2 if (!hasNext()) { 3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4 } 5 String cn = nextName;//文件中保存的服務介面實現類的全路徑名 6 nextName = null; 7 Class<?> c = null; 8 try { 9 //獲取全限定名的Class對象 10 c = Class.forName(cn, false, loader); 11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x) { 12 fail(service, "Provider " + cn + " not found"); 13 } 14 //判斷實現類和服務介面是否是同一類型 15 if (!service.isAssignableFrom(c)) { 16 fail(service, "Provider " + cn + " not a subtype"); 17 } 18 try { 19 //通過反射生成服務介面的實現類,並判斷這個實例是否是介面的實現 20 S p = service.cast(c.newInstance()); 21 //將服務介面的實現緩存起來,並返回 22 providers.put(cn, p); 23 return p; 24 } catch (Throwable x) { 25 fail(service, "Provider " + cn + " could not be instantiated", x); 26 } 27 throw new Error(); // This cannot happen 28 }
其實spi實現的主要流程是:掃描classpath路徑下的所有jar包下的/META-INF/services/目錄(即我們需要將服務介面的具體實現類暴露在這個目錄下,之前我們提到需要在實現類的classpath下麵建立一個/META-INF/services/文件夾就是這個原因。),找到對應的文件,讀取這個文件名找到對應的SPI介面,然後通過InputStream流將文件內容讀出來,獲取到實現類的全路徑名,並得到這個全路徑名所表示的Class對象,判斷其與服務介面是否是同一類型,然後通過反射生成服務介面的實現,並保存在providers列表中,供給後續的使用。
SPI這種設計方式為我們的應用擴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它的短板也是顯而易見的,Java SPI 在查找擴展實現類的時候遍歷 SPI 的配置文件並且將實現類全部實例化,假設一個實現類初始化過程比較消耗資源且耗時,但是你的代碼裡面又用不上它,這就產生了資源的浪費。所以說 Java SPI 無法按需載入實現類。
另外,SPI 機制在很多框架中都有應用:slf4j日誌框架、Spring 框架的基本原理也是類似的反射。還有 Dubbo 框架提供同樣的 SPI 擴展機制,只不過 Dubbo 和 spring 框架中的 SPI 機制具體實現方式跟咱們今天學得這個有些細微的區別(Dubbo可以實現按需載入實現類),不過整體的原理都是一致的,我們今天先對SPI有個簡單的瞭解,相信有了今天的基礎理解剩下的那幾個也不是什麼難事。
好了,今天就到這兒了,文章中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各位大佬批評指正,一起學習,共同進步,謝謝。
本文來自博客園,作者:一隻烤鴨朝北走,僅用於技術學習,所有資源都來源於網路,部分是轉發,部分是個人總結。歡迎共同學習和轉載,轉載請在醒目位置標明原文。如有侵權,請留言告知,及時撤除。轉載請註明原文鏈接:https://www.cnblogs.com/wha6239/p/1669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