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整數類型的變數自身加 1 可以這樣寫: a = a + 1; 或者 a += 1; 不過,C語言還支持另外一種更加簡潔的寫法,就是: a++; 或者 ++a; 這種寫法叫做自加或自增,意思很明確,就是每次自身加 1。 相應的,也有a--和--a,它們叫做自減,表示自身減 1。 ++和--分別稱為 ...
一個整數類型的變數自身加 1 可以這樣寫:
a = a + 1;
或者
a += 1;
不過,C語言還支持另外一種更加簡潔的寫法,就是:
a++;
或者
++a;
這種寫法叫做自加或自增,意思很明確,就是每次自身加 1。
相應的,也有a--和--a,它們叫做自減,表示自身減 1。
++和--分別稱為自增運算符和自減運算符,它們在迴圈結構中使用很頻繁。
自增和自減的示例:
#include<stdio.h>
intmain()
{
inta=10,b=20;
printf("a=%d, b=%d\n",a,b);
++a;
--b;
printf("a=%d, b=%d\n",a,b);
a++;
b--;
printf("a=%d, b=%d\n",a,b);
return0;
}
運行結果:
a=10, b=20
a=11, b=19
a=12, b=18
自增自減完成後,會用新值替換舊值,將新值保存在當前變數中。
自增自減的結果必須得有變數來接收,所以自增自減只能針對變數,不能針對數字,例如10++就是錯誤的。
需要重點說明的是,++ 在變數前面和後面是有區別的:
++ 在前面叫做前自增(例如 ++a)。前自增先進行自增運算,再進行其他操作。
++ 在後面叫做後自增(例如 a++)。後自增先進行其他操作,再進行自增運算。
自減(--)也一樣,有前自減和後自減之分。
下麵的例子能更好地說明前自增(前自減)和後自增(後自減)的區別:
#include<stdio.h>
intmain()
{
inta=10,b=20,c=30,d=40;
inta1=++a,b1=b++,c1=--c,d1=d--;
printf("a=%d, a1=%d\n",a,a1);
printf("b=%d, b1=%d\n",b,b1);
printf("c=%d, c1=%d\n",c,c1);
printf("d=%d, d1=%d\n",d,d1);
return0;
}
輸出結果:
a=11, a1=11
b=21, b1=20
c=29, c1=29
d=39, d1=40
a、b、c、d 的輸出結果相信大家沒有疑問,下麵重點分析a1、b1、c1、d1:
1) 對於a1=++a,先執行 ++a,結果為 11,再將 11 賦值給 a1,所以 a1 的最終值為11。而 a 經過自增,最終的值也為 11。
2) 對於b1=b++,b 的值並不會立馬加 1,而是先把 b 原來的值交給 b1,然後再加 1。b 原來的值為 20,所以 b1 的值也就為 20。而 b 經過自增,最終值為 21。
3) 對於c1=--c,先執行 --c,結果為 29,再將 29 賦值給c1,所以 c1 的最終值為 29。而 c 經過自減,最終的值也為 29。
4) 對於d1=d--,d 的值並不會立馬減 1,而是先把 d 原來的值交給 d1,然後再減 1。d 原來的值為 40,所以 d1 的值也就為 40。而 d 經過自減,最終值為 39。
可以看出:a1=++a;會先進行自增操作,再進行賦值操作;而b1=b++;會先進行賦值操作,再進行自增操作。c1=--c;和d1=d--;也是如此。
為了強化記憶,我們再來看一個自增自減的綜合示例:
#include<stdio.h>
intmain()
{
inta=12,b=1;
intc=a-(b--);// ①
intd=(++a)-(--b);// ②
printf("c=%d, d=%d\n",c,d);
return0;
}
輸出結果:
c=11, d=14
我們來分析一下:
1) 執行語句①時,因為是後自減,會先進行a-b運算,結果是 11,然後 b 再自減,就變成了 0;最後再將a-b的結果(也就是11)交給 c,所以 c 的值是 11。
2) 執行語句②之前,b 的值已經變成 0。對於d=(++a)-(--b),a 會先自增,變成 13,然後 b 再自減,變成 -1,最後再計算13-(-1),結果是 14,交給 d,所以 d 最終是 14。
所以,你們現在學到了嗎?希望本文對你們有幫助!
自學C/C++編程難度很大,不妨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學習成長!
C語言C++編程學習交流圈子,【點擊進入】微信公眾號:C語言編程學習基地
有一些源碼和資料分享,歡迎轉行也學習編程的伙伴,和大家一起交流成長會比自己琢磨更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