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TFUL風格自從被提出來就很火了,尤其是在這個移動互聯網爆發的時代...... ...
RESTFUL風格架構
WYH?
隨著前後端分離的流行,以及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導致後端API介面要向不同的Web端提供服務,那麼對於 API 的規範就需要有一定的要求了。這個時候 RESTFul 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它更簡潔,更有層次,更易於實現緩存。
此概念"表現層狀態轉換(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REST)"是Roy Thomas Fielding 博士於 2000 年在他的博士論文中提出來的一種萬維網軟體架構風格,目的是便於不同軟體/程式在網路(例如互聯網)中互相傳遞信息。表現層狀態轉換是根基於超文本傳輸協議 ( HTTP ) 之上而確定的一組約束和屬性,是一種設計提供萬維網路服務的軟體構建風格。
——維基百科
核心思想
其實REST就是對資源表現形式的轉換
的一種規範,或者說是資源以某種形式進行狀態轉換
。直白的講就是按照一定的規範去操作某種特定格式的數據
。
規範
- 用URI定位資源
- URI由名稱組成
- 使用HTTP方法對應數據的操作
HTTP請求方法主要有七種:分別是:
GET, POST 和 HEAD方法(HTTP1.0)
OPTIONS、PUT、PATCH、DELETE、TRACE 和 CONNECT 方法(HTTP1.1)
其中GET、POST 、DELETE、PUT
四種請求方法在RESTFUL風格中最為常見:
HTTP方法 | 安全性 | 冪等性 | 介面說明 |
---|---|---|---|
GET | 安全 | 冪等 | 獲取資源(Read) |
POST | 不安全 | 非冪等 | 創建資源(Create) |
PUT | 不安全 | 冪等 | 更新資源(Update) |
DELETE | 不安全 | 冪等 | 刪除資源(Delete) |
關於URL&URI
你可能會註意到,上面提到的REST規範中,用到的是URI
而不是URL
。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其實,要向弄清楚,還需要引入另一個概念——URN。
三者解釋:
- URI:Universal Resource Identifier 統一資源標誌符
- URL: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 統一資源定位符
- URN:Universal Resource Name 統一資源名稱
一張圖說明三者的關係:
可以看出,URI包含URL與URN,或者說是URL與URN的總稱。
所以:只要一個URI符合URN,我們就可以認為這個URI不是URL了,其實,關於URL與URN,大白話就是,URL可以在任意的互聯網中定位一個資源,而URN則辦不到。
url. https://www.google.com
urn. mailto:[email protected]
關於冪等性&安全性
你也許也會註意到上文提到了冪等性與安全性的概念,在這裡不做過多解釋,就按照大白話簡單說明下:
- 冪等性:當一個請求與多個同樣的請求會不會返回相同的結果
- 安全性:一個請求發出之後會不會對伺服器資源產生改變
額外:常用HTTP響應碼
代碼 | 含義 |
---|---|
200 | (OK)- 如果現有資源已被更改 |
201 | (created)- 如果新資源被創建 |
202 | (accepted)- 已接受處理請求但尚未完成(非同步處理) |
301 | (Moved Permanently)- 資源的URI被更新 |
303 | (See Other)- 其他(如,負載均衡) |
400 | (bad request)- 指代壞請求 |
404 | (not found)- 資源不存在 |
406 | (not acceptable)- 服務端不支持所需表示 |
409 | (conflict)- 通用衝突 |
412 | (Precondition Failed)- 前置條件失敗(如執行條件更新時的衝突) |
415 | (unsupported media type)- 接受到的表示不受支持 |
500 | (internal server error)- 通用錯誤響應 |
503 | (Service Unavailable)- 服務當前無法處理請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