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 大O表示法 用來描述電腦演算法的效率, 數據項個數發生變化時,演算法的效率也會跟著發生改變 常見的大O表示方法 | 符號 | 名稱 | | | | | O(1) | 常數的 | | O(log(n)) | 對數的 | | O(n) | 線性的 | | O(nlog(n)) | 線性和對數乘積 | ...
演算法
大O表示法
用來描述電腦演算法的效率,
數據項個數發生變化時,演算法的效率也會跟著發生改變
常見的大O表示方法
符號 | 名稱 |
---|---|
O(1) | 常數的 |
O(log(n)) | 對數的 |
O(n) | 線性的 |
O(nlog(n)) | 線性和對數乘積 |
O($n^2$) | 平方 |
O($2^n$) | 指數的 |
當我們寫一個演算法的時候,其運行過程,並不是完全跟上面例子相同,它可能是個多項式,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推導得出它們的大O表示法
推導成大O表示法
1、用常量1取代運行時間中所有的加法常量
2、在修改後的運行次數函數中,只保留最高階項
3、如果最高存在且不為1,則去除與這個項相乘的常數
舉例
1、如果得出的是一個常量,可以直接用上面第一條比如:76 用大O表示就是O(1)
2、如果得出的是多項式,比如:2N$^2$ + 3n + 1,根據上面第二條就等於 2N$^2$再根據第三條就等於O(N$^2$)
排序演算法
註意: 如果你在面試中不知道寫什麼排序演算法好,儘可能寫快速排序演算法,在大部分情況下,快速排序是效率最高的
排序演算法有很多例如:冒泡、選擇、插入、歸併、計數、基數、希爾、堆、桶。
用三個簡單排序和兩個高級排序進行實例。
三個簡單排序
冒泡
思路
1、對未排序的的各個元素從頭到尾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元素大小關係
2、如果左邊比右邊的高,則兩者交換位置
3、向右移動一個位置,比較後面兩個
4、當走到最右邊的時候,最高的一定被放在了最右邊
5、按照這個思路,從左端重新開始,這次走到倒數第二個位置即可
6、依次類推就可以將數據排序完成
代碼
// 封裝ArrayList
function ArrayList() {
this.array = []
ArrayList.prototype.insert = function (item) {
this.array.push(item)
}
ArrayList.prototype.toString = function () {
return this.array.join()
}
}
// 交換位置函數
ArrayList.prototype.swap = function (m, n) {
var temp = this.array[m]
this.array[m] = this.array[n]
this.array[n] = temp
}
ArrayList.prototype.bubbleSort = function () {
// 1.獲取數組的長度
var length = this.array.length
// 2.反向迴圈, 因此次數越來越少
for (var i = length - 1; i >= 0; i--) {
// 3.根據i的次數, 比較迴圈到i位置
for (var j = 0; j < i; j++) {
// 4.如果j位置比j+1位置的數據大, 那麼就交換
if (this.array[j] > this.array[j+1]) {
// 交換
this.swap(j, j+1)
}
}
}
}
效率
根據N項數據的比較次數
是(N-1)+(N-2)+(N-3)+…+1 = N*(N-1)/2
推導成大O表示法N*(N-1)/2 = N$^2$/2-N/2,根據規則二變成N$^2$/2再根據規則三變成N$^2$
因此冒泡排序的比較次數大O表示法是O(N$^2$)
根據N項數據的交換次數
是N*(N-1)/2(比較次數)/2結果是交換的次數,為什麼除以2是因為如果有兩次比較才需要交換一次(不可能每次比較都需要交換一次),那麼就需要在比較次數的基礎上再除以2,由於常量不包含在大O表示法中,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交換次數的大O表示法也是O(N$^2$)
選擇
選擇排序改進了冒泡排序,將交換次數由O(N$^2$)減少到了O(N)
但是比較次數依然是O(N$^2$)
思路
1、選定第一個索引位置,然後和後面的元素依次比較
2、如果後面的項,小於第一個索引位置的項,則與第一個交換位置
3、經過第一輪的比較後,可以確定第一個位置的項是最小的
4、然後用同樣的方式把剩下的項逐個比較
5、選擇排序,第一輪會選出第一小的值,第二輪會選出第二小的值,直到最後
代碼
ArrayList.prototype.selectionSort = function () {
// 1.獲取數組的長度
var length = this.array.length
// 2.外層迴圈: 從0位置開始取出數據, 直到length-2位置
for (var i = 0; i < length - 1; i++) {
// 3.內層迴圈: 從i+1位置開始, 和後面的內容比較
var min = i
for (var j = min + 1; j < length; j++) {
// 4.如果i位置的數據大於j位置的數據, 記錄最小的位置
if (this.array[min] > this.array[j]) {
min = j
}
}
this.swap(min, i)
}
}
效率
根據N項數據的比較次數
和冒泡排序的相同都是N*(N-1)/2
因此選擇排序的比較次數大O表示法也是O(N$^2$)
根據N項數據的交換次數
選擇排序每次進行選擇的時候,最多需要交換一次,一共遍歷了N-1次
所以選擇排序的交換次數用大O表示法是O(N),所以選擇排序在效率上通常是被認為高於冒泡排序的
插入
插入排序是簡單排序中效率最好的
思路
局部有序
1、插入排序的核心思想是局部有序
2、局部有序就好比一個隊列中,我們選了一個作為標記的成員
3、被標記的左邊成員已經是局部有序的
4、這意味著,有一部分人是按照順序排列好的,有一部分人還是沒有順序
插入排序的思路
1、從第一個元素開始,該元素可以被認為已經被排序
2、取出下一個元素,在已經排序的隊列中從後向前掃描
3、如果該元素(已排序)的大於新元素,將該元素移到下一個位置
4、重覆第三步驟,直到已經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於或者等於新元素的位置
5、將新元素插入到該位置後,再重覆上列步驟
代碼
ArrayList.prototype.insertionSort = function () {
//獲取數據長度
var length = this.arr.length;
// 第一次迴圈直接從第二項開始,第一項預設為已排序,結尾是長度-1項
for(var i = 1;i<length;i++){
// 因為不斷訪問要插入的項,所以把它保存起來,方便逐個和已排序對比
var temp = this.arr[i];
// 由於要從i-1項不斷往前找,先把i備份成j,通過操作j來不斷向前
var j = i;
// 第一次獲取到前面一項做對比,如果前面的小於要插入的,j不能為0,不然會訪問到-1項
while(this.arr[j-1]>temp && j>0){
// 如果大於,就讓當前項等於數組前一個項
// 當前項不會丟失,已經保存在temp
this.arr[j] = this.arr[j-1]
// 再將j遞減,這樣可以在已排序數組中把位置向前移動
j--
}
// 小於要插入的,直接重新賦值到當前項
this.arr[j] = temp
}
}
效率
插入排序的比較次數
1、第一趟時需要的最多次數是1,第二趟時需要的是2,依次類推最後一趟是n-1次
2、因此插入排序的最多次是:1+2+3+...+N-1 = N *(N-1)/2
3、然而每趟發現插入點的之前,平均只有全體數據項的一半需要進行比較
4、我們可以再除以2得到 N *(N-1)/4,所以相對於選擇排序,其比較次數是少了一半的
插入排序的複製次數
1、第一趟時,需要的最多複製次數是1,第二趟最多的複製次數是2,依次類推,最後一趟是N-1次
2、因此複製次數最多是1+2+3+...+N-1=N *(N-1)/2
3、平均次數N *(N-1)/4
兩個高級排序
希爾
希爾排序是插入排序的一種改進版,速度更快了,他主要採用了一種分組的方式
思路
希爾排序的核心就是將數據進行分組,但不是按順序等量分組,而是
1、設置一個間隔數,例如間隔數是3那麼,[n,n+3]是一組,[n+1,n+3+1]是一組
2、將所有數據都分好組後,讓他們組內進行排序
3、排好序後,數值肯定離自己正確位置很近了,然後不斷縮短間隔數,
4、直到間隔數為1,就是插入排序所執行的邏輯了
增量
上面的間隔數值是我們舉例的,那麼到底選擇多少合適呢?
1、選擇合適的增量
- 在希爾排序的原稿中,他建議的初始間距是N/2,把每趟排序分成兩半
- 如果N=100的數組,那麼間隔序列為:50,25,12,6,3,1
- 這個方法的好處就是不需要在排序前為找到合適的增量進行計算
2、Hibbard增量排序
- 增量的演算法為2^k-1,也就是1,3,4,7...等等
- 這種增量的最壞複雜度為O(N^3/2),猜想的平均複雜度為O(N^5/4),目前尚未被證明
3、Sedgewick增量排序
- {1,5,19,41,109….}該序列中的項或者是94^i-9*2^i+1,或者是4^i-32^i+1
- 這種增量最壞的複雜度為O(N^4/3),平均複雜度為O(N7^6),但也沒有被完全證明
代碼
這裡我們使用上面的第一種
ArrayList.prototype.shellSort = function () {
// 1、獲取數組長度
var length = this.array.length
// 2、獲取初次間隔值,防止小數出現,使用floor
var gap = Math.floor(length / 2)
// 3、如果間隔值小於1了就停止,
// 最後一次等於1的時候就跟插入排序執行的一樣了
while (gap >=1) {
// 4、實現插入排序,起始點是間隔的位置,比如是5,就是數組中下標為5的
for (var i = gap; i < length; i++) {
// 保存間隔的位置數
var j = i
// 保存間隔位置的值
var temp = this.array[i]
// 5、尋找合適位置
// 第一個判斷語句是防止溢出左側,
// 第二個判斷語句是左側的上一個間隔位置的值,需要大於當前的
while (j > gap - 1 && this.array[j - gap] > temp) {
// 如果大於,就讓左側上一個間隔位置的值移動到當前位置
this.array[j] = this.array[j - gap]
// 就讓j值等於原來左側上一個間隔位置的值
j -= gap
}
// 如果不大於還是保存在原來的位置
// 6、最後將間隔的位置值插入到j,也就是屬於他的合適位置
this.array[j] = temp
}
// 7、縮小間隔值,直到等於1
gap = Math.floor(gap / 2)
}
}
效率
1、希爾排序的效率跟增量是有關係的
2、它的效率證明非常困難
3、但是經過統計,最壞的情況下時間複雜度為O(N$^2$),通常情況下都是要好於O(N$^2$)
4、在合適的增量和某些數量N的情況下,還要好於快速排序。
快速
快速排序幾乎可以說是所有排序中速度最快的,它可以在一次迴圈中(其實是遞歸調用),找出某個元素的正確位置,並且該元素之後不需要任何移動
1、但是,沒有一種演算法是在任意情況下都是最優的
2、希爾排序在特定情況下要快於快速排序
3、但是快速排序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要快於希爾排序的
思路
比如我們有這樣一組數據[13,81,92,43,65,34,57,26,75,6]
1、我們從其中選出了65,(也可以是其他任意數字)
2、通過演算法,將所有小於65的放到65左邊,大於65的放到65的右邊
3、再遞歸處理左邊的數據,(比如從左邊選了31來處理左側),遞歸處理右邊的數據(比如選了75來處理,但是選81可能最合適,因為就不用再往右邊放了)
4、就這樣通過不斷的遞歸處理,完成排序
樞紐
上面選擇的65,31,75或者81就是樞紐
怎麼樣才能選擇合適的樞紐呢
我們可以取數組的頭,中,尾的中位數
7,4,5,8,9選出來的就是7,5,9,排好序就是5,7,9中位數就是7
代碼
// 位置交換函數
ArrayList.prototype.swap = function (m, n) {
var temp = this.array[m]
this.array[m] = this.array[n]
this.array[n] = temp
}
// 選擇樞紐
ArrayList.prototype.median = function (left, right) {
// 1.求出中間的位置,以防有小數點,所以使用floor
var center = Math.floor((left + right) / 2)
// 2.判斷並且進行交換
if (this.array[left] > this.array[center]) {
this.swap(left, center)
}
if (this.array[center] > this.array[right]) {
this.swap(center, right)
}
if (this.array[left] > this.array[right]) {
this.swap(left, right)
}
// 3.巧妙的操作: 將center移動到right - 1的位置.
// 這樣方便我們迴圈只對左側數據進行操作
this.swap(center, right - 1)
// 4.返回樞紐
return this.array[right - 1]
}
// 快速排序實現
ArrayList.prototype.quickSort = function () {
this.quickSortRec(0, this.array.length - 1)
}
ArrayList.prototype.quickSortRec = function (left, right) {
// 0.遞歸結束條件,對比的值超出了邊界值,比如下標為length或者下標為-1了
if (left >= right) return
// 1.獲取樞紐
var pivot = this.median(left, right)
// 2.開始進行交換,保存兩個對比的下標值
var i = left
var j = right - 1
while (true) {
// 不斷改變i的值
while (this.array[++i] < pivot) { }
// 不斷改變j的值
while (this.array[--j] > pivot) { }
// i和j表示的是下標值
if (i < j) {
this.swap(i, j)
} else {
// 如果i>=j了表示已經溢出了,所以直接break
break
}
}
// 3.將樞紐放在正確的位置
this.swap(i, right - 1)
// 4.遞歸調用左邊
this.quickSortRec(left, i - 1)
// 5.遞歸調用右邊
this.quickSortRec(i + 1, right)
}
效率
最壞情況的效率
1、如果每次選擇的樞紐都是最左邊或者最右邊的時候效率最差
2、那麼效率等同於冒泡排序
3、而我們的例子中不會有最壞情況,因為我們選的是三個值的中位值
平均效率
1、快速排序的平均效率是O(N*logN)
2、雖然其他某些演算法的效率也可以達到O(N*logN),但是快速排序是最好的
註釋是本人加的,可能並不是那麼通俗易懂,如果有產生誤導,可刪除註釋自行調試代碼,如有問題,歡迎評論或者使用郵件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