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了兩天沒寫博客了,不能再停了,先把量搞上去,然後再搞質量.畢竟現在是初學者,不知道怎樣寫博客 一.lamda匿名函數(為瞭解決一些簡單函數而設計的函數) 語法:函數名 = lamda 參數: 返回值 註意: 1.lambda表示的是匿名函數. 不需要用def來聲明, ⼀句話就可以聲明出一個函數 2 ...
停了兩天沒寫博客了,不能再停了,先把量搞上去,然後再搞質量.畢竟現在是初學者,不知道怎樣寫博客
一.lamda匿名函數(為瞭解決一些簡單函數而設計的函數)
語法:函數名 = lamda 參數: 返回值
註意:
1.lambda表示的是匿名函數. 不需要用def來聲明, ⼀句話就可以聲明出一個函數
2.函數的參數可以有多個. 多個參數之間用逗號隔開
3. 匿名函數不管多複雜. 只能寫⼀行, 且邏輯結束後直接返回數據
4. 返回值和正常的函數一樣, 可以是任意數據類型
案例:
# 計算n的n次⽅方
def func(n):
return n**n
print(func(10))
f = lambda n: n**n
print(f(10))
二.sorted()函數(排序函數)
語法: sorted(Iterable, key=None, reverse=False)
Iterable: 可迭代對象
key: 排序規則(排序函數), 在sorted內部會將可迭代對象中的每一個元素傳遞給這個函數的參數. 根據函數運算的結果進行排序
reverse: 是否是倒敘. True: 倒敘, False: 正序
獨自使用:
lst = [1,5,3,4,6]
lst2 = sorted(lst)
print(lst) # 原列列表不不會改變
print(lst2) # 返回的新列列表是經過排序的
dic = {1:'A', 3:'C', 2:'B'}
print(sorted(dic)) # 如果是字典. 則返回排序過後的key
和函數組合使用
# 根據字元串串⻓長度進⾏行行排序
lst = ["麻花藤", "岡本次郎", "中央情報局", "狐仙"]
# 計算字元串串⻓長度
def func(s):
return len(s)
print(sorted(lst, key=func))
和lambda組合使用
# 根據字元串串⻓長度進⾏行行排序
lst = ["麻花藤", "岡本次郎", "中央情報局", "狐仙"]
# 計算字元串串⻓長度
def func(s):
return len(s)
print(sorted(lst, key=lambda s: len(s)))
lst = [{"id":1, "name":'alex', "age":18},
{"id":2, "name":'wusir', "age":16},
{"id":3, "name":'taibai', "age":17}]
# 按照年年齡對學⽣生信息進⾏行行排序
print(sorted(lst, key=lambda e: e['age']))
三. filter()(篩選函數)
語法: filter(function. Iterable)
function: 用來篩選的函數. 在filter中會自動的把iterable中的元素傳遞給function. 然後根據function返回的True或者False來判斷是否保留此項數據
Iterable: 可迭代對象
案例
lst = [1,2,3,4,5,6,7]
l1 = filter(lambda x: x%2==0, lst) # 篩選所有的偶數
print(l1)
print(list(ll))
lst = [{"id":1, "name":'alex', "age":18},
{"id":2, "name":'wusir', "age":16},
{"id":3, "name":'taibai', "age":17}]
fl = filter(lambda e: e['age'] > 16, lst) # 篩選年年齡⼤大於16的數據 print(list(fl))
四.map()(映射函數)
語法: map(function, iterable) (可以對可迭代對象中的每一個元素進行映射. 分別取執行function)
案例:
#計算列表中每個元素的平方 ,返回新列表
def func(e):
return e*e
mp = map(func, [1, 2, 3, 4, 5])
print(mp)
print(list(mp))
與lambda函數組合使用
print(list(map(lambda x: x * x, [1, 2, 3, 4, 5])))
#計算兩個列表中相同位置的數據的和
lst1 = [1, 2, 3, 4, 5]
lst2 = [2, 4, 6, 8, 10]
print(list(map(lambda x, y: x+y, lst1, lst2)))
五.遞歸.(自己調用自己)
遞歸的應用:
我們可以使用遞歸來遍歷各種樹形結構, 比如我們的文件夾系統. 可以使用遞歸來遍歷該文件夾中的所有文件
import os
def read(filepath, n):
files = os.listdir(filepath) # 獲取到當前文件夾中的所有文件
for fi in files: # 遍歷文件夾中的文件, 這里獲取的只是本層文件名
fi_d = os.path.join(filepath,fi) # 加入文件夾獲取到文件夾+文件
if os.path.isdir(fi_d): # 如果該路徑下的文件是文件夾
print("\t"*n, fi)
read(fi_d, n+1) # 繼續進行相同的操作
else:
print("\t"*n, fi) # 遞歸出口. 最終在這里隱含著return
#遞歸遍歷目錄下所有文件
read('../work_space/', 0)
六.二分查找(好像是面試題必有的,Java也有)
原理: 每次能夠排除掉一半的數據. 查找的效率常高. 但是局限性比較大. 必須是有序序列才可以使用二分查找
註意:一定是要有序序列才能使用
# 判斷n是否在lst中出現. 如果出現請返回n所在的位置
# 二分查找---非遞歸演算法
lst =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 238, 345, 456, 567, 678, 789]
n = 567
left = 0
right = len(lst) - 1
count = 1
while left <= right:
middle = (left + right) // 2
if n < lst[middle]:
right = middle - 1
elif n > lst[middle]:
left = middle + 1
else:
print(count)
print(middle)
break
count = count + 1
else:
print("不存在")
目前二分查找還是掌握的不好,等以後掌握好了再回來補充,
如果我以上的內容有錯,希望可以告訴我,我們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