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模式 Observer,又被稱為發佈訂閱模式或者源監聽,是一種行為型設計模式,也是也是很多系統中常常用到的一種消息處理機制,Java內置了對觀察者模式的支持,藉助於觀察者模式可以很好地完成消息的發佈與訂閱,本文對觀察者模式進行了簡介,並且給出了意圖和結構的解析,並且給出了Java代碼示例。 ...
觀察者模式 Observer
意圖
定義對象一種一對多的依賴關係,當一個對象的狀態發生改變時,所有依賴他的對象都得到通知並自動更新。 別名:依賴(Dependents),發佈訂閱(Publish-Subscribe)源-監聽(Source-Listener) 《Hold On, We're Going Home》是加拿大說唱歌手德雷克與製作組合Majid Jordan合作的節奏布魯斯歌曲 第一句“I got my eyes on you”就是“我一直關註你” I got my eyes on you, You're everything that I see I want your hot love and emotion, endlessly I can't get over you, You left your mark on me...... 電視劇中,也是經常出現”觀察、監視“,比如《黎明之前》 是劉江執導2010年出品的諜戰劇,由吳秀波、林永健、陸劍民、海清等領銜主演。豆瓣評分高達9.2。 有一段周漢亭被盯梢的橋段,有負責門口監視的,有負責電話彙報情況的,有負責指揮的....他的一舉一動都在敵人的監視之內,引發無數個探子連鎖行動。 歌詞中因為喜歡妹子所以持續關註,妹子是目標,歌手是觀察者。 電視劇中敵人為了破壞我黨工作,所以監視,周漢亭是目標,眾多探子是觀察者。 通過對目標的觀察,觀察者可以獲得事物的動向情況,進而做出進一步的行動。這就是觀察。 在程式中,也經常會出現這種場景 一個系統中必然由多個相互協作的類組成,很常見的問題就是維持狀態的一致性或者說聯動效果。 觀察者模式就是為瞭解決這種問題,處理“協作者”之間的一致性與聯動問題。 比如,資料庫中對某個欄位進行了更新,可能需要同步修改其他欄位 比如,執行一個main方法,IDE的視窗的聯動效果,如下圖所示,點擊run執行後 底部狀態欄會顯示Build狀態,很快完成後就開始運行,側邊欄顯示運行狀態,然後控制台列印輸出信息 這是一系列的聯動效果 比如,同一份數據有多種圖表展示,如果數據發生變化,每個圖表都需要發生變化結構
假設目標為Subject ,觀察者為Observer(一個或者多個) 最簡單的實現方式,就是Subject直接調用Observer的方法。 當事件發生後,直接調用Observer的相關方法。 偽代碼如下 Subject內使用List維護觀察者 當事件發生,也就是方法f()中,迴圈通知觀察者 省略了觀察者的維護工作,也就是添加和刪除class Subject{ List<Observer> observerList = new ArrayList<>(); void f(){ //do sth... for(Observer o:observerList){ //調用相關方法 o.doSthElse(); } }
依賴倒置原則中,要求應該面向抽象進行編程,而不是面向細節。 上面的結構中,不管是目標還是觀察者的擴展都不方便,所以抽象提取。 這就是觀察者模式的基本結構。 抽象觀察者角色Observer 為所有的具體的觀察者定義一個介面,得到主題的通知信息後,進行同步響應。 一般包含一個方法叫做update()用以同步響應 抽象主題角色Subject 主題角色把所有觀察者對象保存在集合中,提供管理工作,添加和刪除 並且,提供通知工作,也就是調用相關觀察者的update 具體主題角色ConcreteSubject 實現抽象主題介面協議,當狀態方式發生變化時,對觀察者進行通知 具體觀察者角色ConcreteObserver 實現抽象觀察者定義的介面,完成自身相關的同步更新活動
代碼示例
抽象觀察者角色,提供統一的更新方法package observer;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void update(); }抽象的Subject,內部使用List<Observer>保存觀察者對象 提供了attach和dettach方法用於添加和刪除觀察者 並且提供了通知方法,就是遍歷調用Observer
package observer;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abstract class Subject { List<Observer> observerList; Subject() { observerList = new LinkedList<>(); } void attach(Observer o) { observerList.add(o); } void dettach(Observer o) { observerList.remove(o); } void notifyObservers() { for (Observer o : observerList) { o.update(); } } }具體的主題角色,他有一個行動方法,行動後通知其他的觀察者 觀察者在父類中列表裡面定義
package observer; public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 public void action() { System.out.println("下雨了"); super.notifyObservers(); } }具體的觀察者,實現具體的行動
package observer; public class Concreat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那我收衣服了"); } }測試代碼
package observer;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bserver o1 = new ConcreateObserver(); ConcreteSubject subject = new ConcreteSubject(); subject.attach(o1); subject.action(); } }
package observer; public class ConcreteObserver1 implements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那我得把窗戶關上"); } }
測試代碼 如上圖所示,有兩個觀察者(比如張三和李四),當包租婆大喊一聲下雨了之後,他們都得到通知 張三去收衣服了,李四把自己的窗戶關上了 以上就是觀察者模式的簡單示例。 觀察者模式的核心在於對於觀察者的管理和維護,以及發送通知。 消息的發佈訂閱,在程式中就是消息發佈者調用訂閱者的相關方法 觀察者模式將發佈者與訂閱者進行解耦,不再是直接的方法調用,通過引入Observer角色,完成了發佈者與具體訂閱者之間的解耦 也是一種形式的“方法調用”的解耦
Java的觀察者模式
觀察者介面Observer是一個interface,定義了一個update方法
void update(Observable o, Object arg);
接受兩個參數,一個是被觀察對象,一個是參數 被觀察角色Observerable 等同於前文Subject 內部使用Vector維護觀察者Observer 提供了對觀察者的管理相關方法,添加、刪除、計算個數、刪除、刪除所有等 Observerable內部使用標誌位記錄是否已經發生變化 private boolean changed = false; 發生變動後,設置為true,通知後設置為false
addObserver(Observer o) | 添加指定觀察者 |
deleteObserver(Observer o) | 刪除指定觀察者 |
deleteObservers() | 刪除所有觀察者 |
countObservers | 返回觀察者個數 |
notifyObservers() notifyObservers(Object arg) | 通知所有觀察者 一個無參,一個有參 參數傳遞給Observer的update |
- 使用Vector保存觀察者,提供了添加、刪除、刪除全部的方法,並且可以返回觀察者的個數。
- 如果的確發生變動,將會通知所有的觀察者
package observer.java; import java.util.Observable; public class Subject extends Observable { public void changeState() { System.out.println("下雨了........"); setChanged(); notifyObservers(); } }
package observer.java; import java.util.Observable; import java.util.Observer; public class Watcher1 implements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 Object arg) { System.out.println("被觀察者:" + o + " ,參數 " + arg + " ,觀察者1"); } }
package observer.java; import java.util.Observable; import java.util.Observer; public class Watcher2 implements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 Object arg) { System.out.println("被觀察者:" + o + " ,參數 " + arg + " ,觀察者2"); } }Subject 繼承Observable類,自定義了changeState()方法 在方法中,調用 setChanged(); notifyObservers(); 完成狀態改變和通知。 從列印信息可以看得出來 update方法接收到的第一個參數,就是我們的被觀察者對象 第二個參數可以用來封裝傳遞信息 所以在java中,除非場景特殊,你又不需要自己寫觀察者模式了,已經內置了 通過繼承和實現相應的類和介面即可。 GOF的設計模式出版於95,JDK 1.0始於1996,所以,Java天然支持某些設計模式也很正常 而且,設計模式是經驗總結,GOF將他們歸納總結使之廣為人知,但是並不代表這些經驗史無前例 JDK的開發者人家本身就有這些“經驗”也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