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聊了聊基於PAX的混合存儲結構的RCFile,其實這裡筆者還瞭解一些八卦,RCfile的主力團隊都是來自中科院的童鞋在Facebook完成的,算是一個由華人主導的編碼項目。但是RCfile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後續被 HortonWorks 盯上之後上馬了 ORCFile 格式,而老對頭 Cl ...
上一篇文章聊了聊基於PAX的混合存儲結構的RCFile,其實這裡筆者還瞭解一些八卦,RCfile的主力團隊都是來自中科院的童鞋在Facebook完成的,算是一個由華人主導的編碼項目。但是RCfile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後續被HortonWorks盯上之後上馬了ORCFile格式,而老對頭Cloudera則緊抱Google大腿推出了Parquet格式。 其實二者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殊途同歸的,但是不同的爹似乎導致了不太相同的命運。這篇文章,我們主要還是聊聊兩者的技術細節,再穿插一些開源圈的商業八卦~~~
1.ORCFile
Facebook在 2011年的 ICDE 會議之上發佈了RCFile。之後RCFile在Hive之中作為很好的列存儲模型被廣泛使用,雖然RCFile能夠很好的提升Hive的工作性能,但是在Facebook論文之中也提出了一些RCFile值得改進的地方。所以在2013年,HortonWorks就在RCFile的基礎之上開發出了ORCFile,並且ORCFlie很順利地在2015年成為Apache的頂級項目。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ORCFile相對於原本的RCFile解決了什麼樣的問題:
列數據的類型感知:與RCFile之前對於列數據都統一為Blob數據不同,ORCFile可以感知列的數據類型,做出更為合理的數據壓縮選擇。顯然,這樣可以節省不少存儲資源。(Facebook論文之中已經提到這個思路了,但是發佈論文的時候還沒有實現,屬於一個next to do的工作)
嵌套數據類型支持:ORCFile可以在列數據之中插入Struct,Union,List,Map等數據,讓數據的操作更加靈活,也更加適合非結構化數據的存儲與處理。
謂詞下推:這個算是RCFile原先功能的補強,在元數據層面增加了很多內容,來利用謂詞下推加速處理的過程。ORCFile自己稱之為輕量級索引,其實就是一些相較於RCFile更為詳細的統計數據。
存儲結構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ORCFile的存儲結構。如下圖所示,ORCFile完全拋棄了原有RCFile之中所謂Row Group的概念。引入了三個新的組件,我們分別來看看對應組件的內容:
- (1) stripe:stripe是ORC文件的主體,還記的上文提到RCfile之中的Row Group的大小為4MB,而stripe的大小膨脹到了250MB。(果真還是越大越好麽~~)至於為什麼選擇250MB這個大小的用意也很明顯,是為了與底層HDFS的塊大小契合,來減少MapReduce處理時可能會帶來的通信損耗。 stripe也分為具體三個部分:
- Index Data:存儲每行的統計數據,預設是10000行的大小。Index Data在Strip的最前面,因它們只在使用謂詞向下推或讀者尋找特定行時載入。(這裡主要利用的是統計信息與布隆過濾器實現的)
- Row Data:實際存儲數據的單元,利用列存原理,對不同列可以實現不同壓縮方案,所有的列數據可以組成行數據。
Stripe Footer:存儲了每個列的編碼與位置。
(2) File Footer:部分包含Row data的佈局、類型信息、行數和每個列的統計信息。通過這塊可以篩選出需要讀取列的數據。至於類型消息,假如有如下的表定義:
create table Foobar ( myInt int, myMap map<string, struct<myString : string, myDouble: double>>, myTime timestamp );
則定義的類型是如同下圖的嵌套模式:
(3) PostScript:這塊保存的內容就是ORCFile的元數據了,包括了使用的壓縮類型,各個數據的長度等。由於HDFS只支持Append的操作,所以,元數據放在文件的末尾是便於修改的。
上述就是ORCFile核心的存儲結構了。對比原先的RCFile,ORCFile沒有標新立異的之處,只是補足了數據壓縮與數據處理的短板。
2.Parquet
Google同樣在 2010年發佈了最新交互處理的數據系統Dremel,並且在Dremel之上構建了一個與Protocol Buffer相容的數據模型。基本上Google推出啥,開源圈一定會照貓畫虎的弄一個出來。於是同樣在2013年,Cloudera與Twitter針對Dremel的數據模型為模板,推出了Parquet,Parquet同樣在2015年順利“畢業”,成為Apache的頂級項目。
其實Parquet與ORCFile像是孿生兄弟,許多設計的思路與細節是相同的,都是列存儲,數據壓縮那一套。所以這裡筆者不展開來講Parquet的技術細節了,而是結合Google的論文,來看一看Parquet與ORCFile最大的區別:數據模型。
數據模型
為了相容Protocol Buffer的嵌套結構,Google的工程師設計了很精巧的模型來將Protocol Buffer的結構落地到實際的存儲結構之中。坦白說,這或許是Google內部為了相容Protocol Buffer而實現的一個很trade off的設計,所以看起來有點奇怪:
如上圖所示,通過Protocol Buffer定義了一個組合類型Document,其中required欄位是必須填寫的,optional欄位是可以省略的,而repeated欄位是可以重覆的欄位。其中I1與I2為示例數據。如何將上述的數據模型轉換為列存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首先,將上述結構之中每一個欄位拆分出來,就可以變為列存儲的模式了。但是接下來的問題在於如何處理非結構化數據之中repeated與optional欄位。這裡是通過Repetition Level與Definition Level才能來完整的還原數據的結構。
- Repetition Level:顧名思義,記錄了該列的值是在哪一個級別的欄位上重覆的。
- Definition Level:對於非NULL值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非NULL值Definition Level一定是相同的。(顯然是可以壓縮存儲)記錄了該列的值是在哪一個級別上開始作為NULL值存儲的。
通過上述的兩個值,便可以通過有限狀態機來還原Protocol Buffer格式所定義的數據結構,落地到實際的存儲之中。(這裡涉及到列存儲的跳轉,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Dremel論文的原文)
上述Parquet的核心就在於:通過嵌套的數據模型設計來規避Join操作和掃描最少的列存儲。下圖是Parquet的數據模型,可以看出除了列存的模式之外,其餘與ORCFile大同小異,筆者在這裡就不進贅述了:
3.ORCfile與Parquet的比較
目前兩者都作為Apache的頂級項目來進行維護,但是無論是設計的思路還是合理性都是ORCFile更為優秀。簡單來說,對於OLAP的應用,本身就是需要通過ETL的流程進行數據的格式覆寫,對於Protocol Buffer的相容的必要性這塊,筆者是存疑的。
但是或許是因為背後所主導的力量不同,畢竟是出身名門,在各個存儲系統的支持上,和實際的運用之中,Parquet還是占了很大的優勢。縱觀It產業的歷史發展,從來都不是因為技術優勢而能夠贏得賽跑的。從ORCFile與Parquet目前在開源上的不同境遇來看,也符合兩家公司的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吧。
但是無論商業競逐上的勝利與失敗,能夠開源好的技術來便利開發者與使用者,應該都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