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1.應用背景 底端設備有大量網路報文(位元組數組):心跳報文,數據採集報文,告警報文上報。需要有對應的報文結構去解析這些位元組流數據。 2.結構體解析 由此,我第一點就想到了用結構體去解析。原因有以下兩點: 2.1.結構體存在棧中 類屬於引用類型,存在堆中;結構體屬於值類型,存在棧中,在一個 ...
目錄
- 1.應用背景
- 2.結構體解析
- 3.封裝心跳包結構體
- 4.結構體靜態幫助類
- 5.New出來的結構體是存在堆中還是棧中?
- 6.性能測試
- 7.原因分析
- 8.下一篇:類與結構體性能對比測試——以封裝網路心跳包為例
- 9.IL工具使用分享
1.應用背景
底端設備有大量網路報文(位元組數組):心跳報文,數據採集報文,告警報文上報。需要有對應的報文結構去解析這些位元組流數據。
2.結構體解析
由此,我第一點就想到了用結構體去解析。原因有以下兩點:
2.1.結構體存在棧中
類屬於引用類型,存在堆中;結構體屬於值類型,存在棧中,在一個對象的主要成員為數據且數據量不大的情況下,使用結構會帶來更好的性能。
2.2.結構體不需要手動釋放
屬於托管資源,系統自動管理生命周期,局部方法調用完會自動釋放,全局方法會一直存在。
3.封裝心跳包結構體
心跳協議報文如下:
對應結構體封裝如下:
[StructLayout(LayoutKind.Sequential, Pack = 1)] // 按1位元組對齊
public struct TcpHeartPacket
{
[MarshalAs(UnmanagedType.ByValArray, SizeConst = 4)] //結構體內定長數組
public byte[] head;
public byte type;
[MarshalAs(UnmanagedType.ByValArray, SizeConst = 2)]
public byte[] length;
[MarshalAs(UnmanagedType.ByValArray, SizeConst = 6)]
public byte[] Mac;
[MarshalAs(UnmanagedType.ByValArray, SizeConst = 104)]
public byte[] data;//數據體
[MarshalAs(UnmanagedType.ByValArray, SizeConst = 4)]
public byte[] tail;
}
4.結構體靜態幫助類
主要實現了位元組數組向結構體轉換方法,以及結構體向位元組數組的轉換方法。
public class StructHelper
{
//// <summary>
/// 結構體轉byte數組
/// </summary>
/// <param name="structObj">要轉換的結構體</param>
/// <returns>轉換後的byte數組</returns>
public static byte[] StructToBytes(Object structObj)
{
//得到結構體的大小
int size = Marshal.SizeOf(structObj);
//創建byte數組
byte[] bytes = new byte[size];
//分配結構體大小的記憶體空間
IntPtr structPtr = Marshal.AllocHGlobal(size);
//將結構體拷到分配好的記憶體空間
Marshal.StructureToPtr(structObj, structPtr, false);
//從記憶體空間拷到byte數組
Marshal.Copy(structPtr, bytes, 0, size);
//釋放記憶體空間
Marshal.FreeHGlobal(structPtr);
//返回byte數組
return bytes;
}
/// <summary>
/// byte數組轉結構體
/// </summary>
/// <param name="bytes">byte數組</param>
/// <param name="type">結構體類型</param>
/// <returns>轉換後的結構體</returns>
public static object BytesToStuct(byte[] bytes, Type type)
{
//得到結構體的大小
int size = Marshal.SizeOf(type);
//byte數組長度小於結構體的大小
if (size > bytes.Length)
{
//返回空
return null;
}
//分配結構體大小的記憶體空間
IntPtr structPtr = Marshal.AllocHGlobal(size);
try
{
//將byte數組拷到分配好的記憶體空間
Marshal.Copy(bytes, 0, structPtr, size);
//將記憶體空間轉換為目標結構體
return Marshal.PtrToStructure(structPtr, type);
}
finally
{
//釋放記憶體空間
Marshal.FreeHGlobal(structPtr);
}
}
}
5.New出來的結構體是存在堆中還是棧中?
有同事說new出來的都會放在堆里,我半信半疑。怎麼去確定,new出來的結構體到底放在哪裡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使用Visual Studio的調試工具查看,這種方法找了好久沒找到怎麼去查看,路過的高手煩請指點下;第二種方法就是查看反編譯dll的IL(Intermediate Language)語言。查看最終是以怎樣的方式去實現的。不懂IL想瞭解IL的可以看此篇文章
5.1.不帶形參的結構體構造
- 調用代碼
//初始化結構體
TcpHeartPacket tcpHeartPacket = new TcpHeartPacket();
//將上報的心跳報文ReceviveBuff利用結構體靜態幫助類StructHelper的BytesToStuct方法將位元組流轉化成結構體
tcpHeartPacket = (TcpHeartPacket)StructHelper.BytesToStuct(ReceviveBuff, tcpHeartPacket.GetType());
從對應的IL代碼可以看出只是initobj,並沒有newobj,其中newobj表示分配記憶體,完成對象初始化;而initobj表示對值類型的初始化。
-
newobj用於分配和初始化對象;而initobj用於初始化值類型。因此,可以說,newobj在堆中分配記憶體,並完成初始化;而initobj則是對棧上已經分配好的記憶體,進行初始化即可,因此值類型在編譯期已經在棧上分配好了記憶體。
-
newobj在初始化過程中會調用構造函數;而initobj不會調用構造函數,而是直接對實例置空。
-
newobj有記憶體分配的過程;而initobj則只完成數據初始化操作。
initobj 的執行結果是,將tcpHeartPacket中的引用類型初時化為null,而基元類型則置為0。
綜上,new 結構體(無參情況)是放在棧中的,只是做了null/0初始化。
5.2.帶形參的結構體構造
接下來看下帶形參的結構體存放位置。
簡化版帶形參的結構體如下:
public struct TcpHeartPacket
{
public TcpHeartPacket(byte _type)
{
type = _type;
}
public byte type;
}
調用如下:
//帶形參結構體new初始化
TcpHeartPacket tcpHeartPacket = new TcpHeartPacket(0x1);
//類的new做對比
IWorkThread __workThread = new WorkThread();
IL代碼如下: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new帶參的結構體。IL只是去call(調用)ctor(結構體的構造函數),而下麵的new類則直接就是newobj,實例化了一個對象存到堆空間去了。
綜合5.1,5.2表明結構體的new確實是存在棧里的,而類的new是存在堆里的。
6.性能測試
測試結果如下:
使用結構體解析包需要幾十個微妙,其實效率還是很差的。我用類封裝成包,解析了,只需要幾個微妙,性能差5到10倍。
7.原因分析
主要時間消耗在了BytesToStuct方法,代碼詳見4
- 心跳包裡面用了很多byte[]位元組數組,而位元組數組本身需要在堆里開闢空間;
- 該方法進行了裝箱拆箱操作;
- 分配記憶體在堆上,還是在堆上進行了copy操作;
拆裝箱的IL代碼如下:
裝箱使用的box指令,取消裝箱是 unbox.any 指令
8.下一篇:類與結構體性能對比測試——以封裝網路心跳包為例
當數據比較大的時候,結構體這種數據複製機制會帶來較大的開銷。也難怪微軟給出的準則中有一條:“當類型定義大於16位元組時不要選用struct”。最終我也選擇了類來封裝乙太網包的解析,性能可以達到微妙級,會在下一篇文章《類與結構體性能對比測試——以封裝網路心跳包為例》中作詳細描述。
9.IL工具使用分享
- 使用ildasm工具
VS2013外部工具中添加ildasm.exe - 使用dnSpy工具
dnSpy的github地址
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www.cnblogs.com/JerryMouseLi/p/1260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