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基礎 註意:本文不會深入探究Javascript的事件迴圈。 提到事件,相信每位Javascript開發者都不會陌生,由於Javascript是先有實現,後有規範,因此,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事件模塊可以說是比較模糊的,本文將從不同角度幫助你理清楚事件模塊。 事件的本質可以說是一個回調函數,當事件觸 ...
事件基礎
註意:本文不會深入探究Javascript的事件迴圈。
提到事件,相信每位Javascript開發者都不會陌生,由於Javascript是先有實現,後有規範,因此,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事件模塊可以說是比較模糊的,本文將從不同角度幫助你理清楚事件模塊。
事件的本質可以說是一個回調函數,當事件觸發時會調用你的監聽函數。
事件是一定會觸發的,如果沒有對應的監聽函數,就不會執行回調。
比如下麵就是用戶點擊指定元素列印日誌的例子:
document.querySelector('#button').onclick = function() { console.log('clicked'); };
事件基礎相信大家都沒什麼問題,重點在後面的內容。
事件監聽方式
由於歷史原因,Javascript目前存在三種事件監聽方式:
- HTML代碼中監聽
- DOM0級監聽
- DOM2級監聽
Q: 為啥從DOM0級開始?
1998年,W3C綜合各瀏覽器廠商的現有API,指定了DOM1標準。在DOM1標準出現之前瀏覽器已有的事件監聽方式叫做DOM0級。
Q:DOM1級監聽到哪裡去了?
由於DOM1標準只是對DOM0標準的整理+規範化,並沒有增加新的內容,因此DOM0級可以看做DOM1級。
HTML代碼監聽
<button onclick="alert('Hello World!')">點我</button>
直接將事件處理函數或事件處理代碼寫到HTML元素對應的屬性上的方式就是HTML代碼監聽方式。
該方式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如果事件邏輯比較複雜時,將大段代碼直接寫在HTML元素上不利於維護。因此一般會提取到一個專一的函數進行處理。
<button onclick="callback()">點我</button>
該方式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callback()
函數還未載入好時點擊按鈕將報錯。而且直接將事件耦合到HTML元素上也不符合單一職責,HTML元素應該只負責展示,不負責事件。
不建議在開發中使用該方式處理事件。
DOM0級事件監聽
在DOM1級規範出來之前,各瀏覽器廠商已經提供了一套事件API,也就是DOM0級API,它的寫法如下:
<button id="click">點我</button><script> document.querySelector('#click').onclick = function() { console.log('clicked'); };</script>
這個相信大家在剛開始入行時寫的比較多,比如我們的ajax相關API就是DOM0級的。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nload = function() {}; xhr.onerror = function() {};
DOM0級事件基本上都是以"on"開頭的
DOM0級事件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不支持添加多個事件處理函數,因此只有在不支持DOM2級事件的情況下才會使用DOM0級來綁定事件。
DOM2級事件監聽
DOM2級事件是最新的事件處理程式規範(有許多年未更新了)。DOM2級事件通過addEventListener
方式給元素添加事件處理程式。
<button id="click">點我</button><script>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console.log('clicked'); });</script>
多次調用addEventListener可以綁定多個事件處理程式,但是需要註意:
同樣的事件名、同樣的事件處理函數和同樣的事件流機制(冒泡和捕獲,下麵會講到),只會觸發一次。
// 下麵的代碼只會觸發一次<button id="request">登錄</button><script>function onClick() { console.log('clicked'); }document.querySelector('#request').addEventListener('click', onClick, false);document.querySelector('#request').addEventListener('click', onClick, false);</script>
onClick是同一個事件處理程式,所以只觸發一次
// 下麵的代碼只會觸發兩次<button id="request">登錄</button> <script> document.querySelector('#request').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console.log('clicked'); }, false); document.querySelector('#request').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console.log('clicked'); }, false); </script>
兩個匿名函數,所以會觸發兩次
事件預設行為
很多網頁元素會有預設行為,比如下麵這些:
- 點擊a標簽的時候,會有跳轉行為
- 點擊右鍵時會彈出菜單
- 在表單中點擊提交按鈕會提交表單
如果我們需要阻止預設行為,比如我們在阻止表單的預設提交事件,進行數據校驗,通過校驗後再調用表單submit方法提交。
不同的監聽方式阻止預設行為的方式也不同。
HTML代碼方式
HTML代碼方式支持return false和event.preventDefault()
return false方式
<form action="" onsubmit="return handleSubmit()"> <button type="submit">Submit</button></form><script>function handleSubmit() { return false; }</script>
上例中我們監聽了表單的onsubmit
事件,當點擊按鈕或者按下回車時,將會觸發handleSubmit
方法,同時會阻止表單的提交。
表單內如果有type="submit"的按鈕存在,按下回車時就會自動提交。
HTML監聽方式阻止預設事件需要滿足以下兩點:
-
HTML事件監聽代碼
return handler()
,return不能少
,少了就無法阻止預設行為 -
handler()
函數需要返回false
event.preventDefault()
<a href="https://www.ddhigh.com" onclick="handleClick(event)" id="click">Href</a><script>function handleClick(e) { e.preventDefault(); }</script>
DOM0級事件方式
DOM0級事件支持return false和event.preventDefault()兩種方式。
event.preventDefault()
// event.preventDefault()<a href="https://www.ddhigh.com" id="click">Href</a><script> document.querySelector('#click').onclick= function (event) { event.preventDefault(); };</script>
return false
// return false<a href="https://www.ddhigh.com" id="click">Href</a><script> document.querySelector('#click').onclick= function (event) { return false; };</script>
兩種方式都能工作,不過建議使用event.preventDefault()
,原因在下麵DOM2級會講到
DOM2級事件
DOM2級事件事件只支持event.preventDefault()方式,這也是事件的標準處理方法。
<a href="https://www.ddhigh.com" id="click">Href</a><script>document.querySelector('#click').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e) { e.preventDefault(); });</script>
事件冒泡與事件捕獲
先來看一個HTML結構
<div id="father"> <div id="child"> <div id="son">Click</div> </div></div>
我們知道,一旦綁定了事件處理程式,在事件觸發時,事件處理函數都會觸發。
如果我們給father/child/son都綁定了事件處理函數,點擊了son時,誰被觸發呢?
事實上,三個函數都會被觸發,因為son時child的子元素,child又是father的子元素,點擊son,同時也點擊了father和child。
由此帶來一個問題,三個函數誰先觸發,誰後觸發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事件流,father->child->son這種路徑是可以的,但是son->child->father這種路徑也是可以的。
針對這兩種方式,W3C給了我們一個答案,兩種方式都支持,即可以從父元素到子元素,又可以從子元素到父元素,前者叫事件捕獲,後者叫事件冒泡。
事件捕獲
事件發生時採取自上而下
的方式進行觸發,最先觸發的是window
,其次是document
,然後根據DOM層級依次觸發,最終進入到真正的事件元素。
addEventListener第三個參數傳入true就是捕獲方式的標誌。
<div id="father"> <div id="child"> <div id="son">Click</div> </div> </div> <script> document.querySelector('#fath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console.log('father'); }, true); document.querySelector('#child').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console.log('child'); }, true); document.querySelector('#so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console.log('son'); }, true); </script>
點擊son之後的輸出順序為
father child son
事件冒泡
事件發生時採取自下而上
的方式進行觸發,最先觸發的是發生事件的元素,其次是父元素,依次向上,最終觸發到document
和window
。
addEventListener第三個參數傳入false就是事件冒泡的標誌。
<div id="father"> <div id="child"> <div id="son">Click</div> </div> </div> <script> document.querySelector('#fath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console.log('father'); }, false); document.querySelector('#child').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console.log('child'); }, false); document.querySelector('#so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console.log('son'); }, false); </script>
點擊son之後的輸出順序為
son child father
由於事件捕獲和事件冒泡機制,我們需要一個標記來標識真正觸發事件的元素,這個元素就是event.target,而另外一個相似的屬性叫event.currentTarget,這是當前元素。
事件捕獲和時間冒泡的順序
根據瀏覽器規範,事件捕獲會先於事件冒泡發生。因此,總的事件順序如下
- window 捕獲階段
- document 捕獲階段
- ... 依次到真正觸發事件的元素 捕獲階段
- 真正觸發事件的元素 冒泡階段
- 依次向上的父元素 冒泡階段
- document 冒泡階段
- window 冒泡階段
<div id="father"> <div id="child"> <div id="son">Click</div> </div> </div> <script> document.querySelector('#fath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console.log('father捕獲'); }, true); document.querySelector('#child').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console.log('child捕獲'); }, true); document.querySelector('#so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console.log('son捕獲'); }, true); document.querySelector('#fath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console.log('father冒泡'); }, false); document.querySelector('#child').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console.log('child冒泡'); }, false); document.querySelector('#so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console.log('son冒泡'); }, false); </script>
點擊son之後的輸出為
father捕獲 child捕獲 son捕獲 son冒泡 child冒泡 father冒泡
事件綁定和事件委托
弄明白瀏覽器的事件流機制之後,來討論事件綁定和事件委托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
事件綁定
就是在事件監聽方式中直接對具體元素進行事件監聽的方式。有個明顯的缺點,對於新增加的DOM節點是無法監聽到事件的。
<div class="a">click1</div> <div class="a">click2</div> <script>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a').forEach(ele => ele.onclick = function () { console.log('clicked ' + this.innerHTML); }); 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t div3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div3.className = "a"; div3.innerHTML = "click3" document.body.appendChild(div3) }, 500); </script>
上面的click3點擊是沒有任何反應的,因為在創建該元素時沒有綁定事件處理函數。
事件委托
我們利用事件流機制來實現上面的需求。
事件委托就是利用事件流機制,在父元素進行監聽,由於事件冒泡機制,父元素可以接受新添加元素的事件。
<div class="a">click1</div> <div class="a">click2</div> <script> document.body.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e) { console.log(e.target.innerHTML) }, false); 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t div3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div3.className = "a"; div3.innerHTML = "click3" document.body.appendChild(div3) }, 500); </script>
由於事件冒泡機制,click3元素點擊之後會將事件冒泡給父元素,也就是我們的document.body,通過event.target可以拿到真正觸發事件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