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學習者經常會用到諸如Sqlserver Mysql Orcal 等“關係型”資料庫。 問題一:那麼,到底什麼是“關係”呢? 首先,我們來看以下三組數據 註:A1,A2表示具體的某個人,比如張三,李四 我們用數學集合的形式對其進行表達,得到三個集合 男人: D1 { A1,A2,A3 } 女人: ...
電腦學習者經常會用到諸如Sqlserver Mysql Orcal 等“關係型”資料庫。
問題一:那麼,到底什麼是“關係”呢?
首先,我們來看以下三組數據
註:A1,A2表示具體的某個人,比如張三,李四
我們用數學集合的形式對其進行表達,得到三個集合
男人: D1 { A1,A2,A3 }
女人: D2 { B1,B2,B3 }
小孩: D3 { C1,C2,C3 }
我們稱 D1 D2 D3 為 “域”
接來下,我們將這三個集合取笛卡爾積(如果不懂的話,請自行查閱,簡單理解就是從三個集合中元素里各取一個,能夠形成的所有組合)
D1*D2*D3=? 直觀來說,結果顯示在下表內
顯然,該結果整體並沒有什麼真實含義,單純的作為一些數據的組合,於是,我們便通過“某一關係”將表中含有意義的部分選擇出來,如下圖:
通過“家庭”這種“關係”我們便得到了上表,其中意義顯而易見且通俗易懂,正是我們人類,資料庫管理人員、開發者等所需要的。這個表再關係型資料庫中被稱為“關係”。
其中,丈夫,妻子,子女統稱為屬性名,家庭作為關係名或表名。
由此表,可得到一些解釋:
1.元組:一行完整的數據,如A1 B1 C1
2.關係:屬性名+表名+數據
3.關係模式:屬性名+表名
通過對比可看出關係與關係模式的異同,同一關係模式下可能存在多種關係,比如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的更變,表中數據發生了變化,所以關係模式是穩定的,關係是不穩定的。
問題二:那麼,我們為什麼要通過求笛卡爾積這種思路來理解這部分的學習呢?電腦與數學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有人說,“數學是上帝的語言”。我們作為開發者,雖然我們最常使用的是高級語言,諸如C++ JAVA C#,他們代碼的書寫方式,語法,編程範式,編程思想都更加接近於人類的思考
縱觀電腦語言發展歷史,語言的目的在於溝通,作為一端,電腦本質上只是一門工具,語言的發展本質上是應該更好的服務於開發者,使其更容易專註於業務,而非機器邏輯。
但是,為了讓機器更加高效的服務,我們不得不在一些事上有所側重,一些底層系統更是如此。
顯然,電腦並不能直接理解我們的話,他直接理解的可能只有01,只有邏輯運算,只有線性運算(只有加法與乘法構成的運算),因此,我們為了讓電腦能夠聽懂並且好用,我們需要定義“數學模型”!
看到這裡,很多問題迎刃而解,為什麼我們要用笛卡爾積,為什麼我們要取他的子集,甚至為什麼我們要在每個列上取一個新的名字並且標註他的類型(如,學生表中的年齡(int))。
歸根結底,我們在尋求一種來自於數學的精准定義,電腦能夠理解並執行的數學模型! 模型如下:
關係模式 R(A1:D1,A2:D2,...,An:Dn);
舉個例子,家庭(丈夫:男人,妻子:女人,孩子:兒童);
家庭作為關係名,丈夫作為屬性,:後面跟著的男人就是丈夫所屬的“域”(你可以理解為,領域或類型,比如1、2、3的域可以是整數)。
那麼,為什麼既然有域了,我還要有屬性名呢?
因為,實際業務中,很多屬性都來源於同一個域,我們可以有效地區分,例如:身高和體重都來源於浮點型域,姓名和地址都來源於字元串類型域。
至此,什麼是關係,什麼是表,在資料庫使用中,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定義表,從根本上都是有原因的,相信,你已經明白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