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ECMAScript是一種由Ecma國際(前身為歐洲電腦製造商協會)在標準ECMA-262中定義的腳本語言規範。這種語言在萬維網上應用廣泛,它往往被稱為JavaScript或JScript,但實際上後兩者是ECMA-262標準的實現和擴展。 歷史版本至發稿日為止有九個ECMA-262版本發表。 ...
-
介紹
ECMAScript是一種由Ecma國際(前身為歐洲電腦製造商協會)在標準ECMA-262中定義的腳本語言規範。這種語言在萬維網上應用廣泛,它往往被稱為JavaScript或JScript,但實際上後兩者是ECMA-262標準的實現和擴展。歷史版本
至發稿日為止有九個ECMA-262版本發表。其歷史版本如下:1997年6月:第一版
1998年6月:修改格式,使其與ISO/IEC16262國際標準一樣
1999年12月:強大的正則表達式,更好的詞法作用域鏈處理,新的控制指令,異常處理,錯誤定義更加明確,數據輸出的格式化及其它改變
2009年12月:添加嚴格模式("use strict")。修改了前面版本模糊不清的概念。增加了getters,setters,JSON以及在對象屬性上更完整的反射。
2011年6月:ECMAScript標5.1版形式上完全一致於國際標準ISO/IEC 16262:2011。
2015年6月:ECMAScript 2015(ES2015),第 6 版,最早被稱作是 ECMAScript 6(ES6),添加了類和模塊的語法,其他特性包括迭代器,Python風格的生成器和生成器表達式,箭頭函數,二進位數據,靜態類型數組,集合(maps,sets 和 weak maps),promise,reflection 和 proxies。作為最早的 ECMAScript Harmony 版本,也被叫做ES6 Harmony。
2016年6月:ECMAScript 2016(ES2016),第 7 版,多個新的概念和語言特性。
2017年6月:ECMAScript 2017(ES2017),第 8 版,多個新的概念和語言特性。
2018年6月:ECMAScript 2018 (ES2018),第 9 版,包含了非同步迴圈,生成器,新的正則表達式特性和 rest/spread 語法。
2019年6月:ECMAScript 2019 (ES2019),第 10 版。
發展標準
TC39(Technical Committee 39)是一個推動JavaScript發展的委員會,它的成語來自各個主流瀏覽器的代表成語。會議實行多數決,每一項決策只有大部分人同意且沒有強烈反對才能去實現。TC39成員制定著ECMAScript的未來。
每一項新特性最終要進入到ECMAScript規範里,需要經歷5個階段,這5個階段如下:
Stage 0: Strawperson
只要是TC39成員或者貢獻者,都可以提交想法
Stage 1: Proposal
這個階段確定一個正式的提案
Stage 2: draft
規範的第一個版本,進入此階段的提案大概率會成為標準
Stage 3: Candidate
進一步完善提案細則
Stage 4: Finished
表示已準備好將其添加到正式的ECMAScript標準中
由於ES6以前的屬性誕生年底久遠,我們使用也比較普遍,遂不進行說明,ES6之後的語言風格跟ES5以前的差異比較大,所以單獨拎出來做個記錄。
ES6(ES2015)
ES6是一次重大的革新,比起過去的版本,改動比較大,本文僅對常用的API以及語法糖進行講解。Let 和 Const
在ES6以前,JS只有var一種聲明方式,但是在ES6之後,就多了let跟const這兩種方式。用var定義的變數沒有塊級作用域的概念,而let跟const則會有,因為這三個關鍵字創建是不一樣的。區別如下:
{
var a = 10
let b = 20
const c = 30
}
a // 10
b //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b is not defined
c // c is not defined
let d = 40
const e = 50
d = 60
d // 60
e = 70 // VM231:1 Uncaught TypeError: Assignment to constant variable.
var let const
var let const 變數提升 √ × × 全局變數 √ × × 重覆聲明 √ × × 重新賦值 √ √ × 暫時死區 × √ √ 塊作用域 × √ √ 只聲明不初始化 √ √ ×
類(Class)
在ES6之前,如果我們要生成一個實例對象,傳統的方法就是寫一個構造函數,例子如下:1 function Person(name, age) {
2 this.name = name
3 this.age = age
4 }
5 Person.prototype.information = function () {
6 return 'My name is ' + this.name + ', I am ' + this.age
7 }
但是在ES6之後,我們只需要寫成以下形式:
class Person {
constructor(name,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information() {
return 'My name is ' + this.name + ', I am ' + this.age
}
}
箭頭函數(Arrow function)
箭頭函數表達式的語法比函數表達式更簡潔,並且沒有自己的this,arguments,super或 new.target。這些函數表達式更適用於那些本來需要匿名函數的地方,並且它們不能用作構造函數。在ES6以前,我們寫函數一般是:
var list = [1, 2, 3, 4, 5, 6, 7]
var newList = list.map(function (item) {
return item * item
})
但是在ES6里,我們可以:const list = [1, 2, 3, 4, 5, 6, 7]
const newList = list.map(item => item * item)
看,是不是簡潔了不少
函數參數預設值(Function parameter defaults)
在ES6之前,如果我們寫函數需要定義初始值的時候,需要這麼寫:function config (data) {
var data = data || 'data is empty'
}
這樣看起來也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參數的布爾值為falsy時就會出問題,例如我們這樣調用config:
config(0)
config('')
那麼結果就永遠是後面的值
如果我們用函數參數預設值就沒有這個問題,寫法如下:
const config = (data = 'data is empty') => {}
模板字元串(Template string)
在ES6之前,如果我們要拼接字元串,則需要像這樣:var name = 'kris'
var age = 24
var info = 'My name is ' + this.name + ', I am ' + this.age
但是在ES6之後,我們只需要寫成以下形式:
const name = 'kris'
const age = 24
const info = `My name is ${name}, I am ${age}`
解構賦值(Destructuring assignment)
我們通過解構賦值, 可以將屬性/值從對象/數組中取出,賦值給其他變數。比如我們需要交換兩個變數的值,在ES6之前我們可能需要:
var a = 10
var b = 20
var temp = a
a = b
b = temp
但是在ES6里,我們有:let a = 10
let b = 20
[a, b] = [b, a]
是不是方便很多
模塊化(Module)
在ES6之前,JS並沒有模塊化的概念,有的也只是社區定製的類似CommonJS和AMD之類的規則。例如基於CommonJS的NodeJS:// circle.js
// 輸出
const { PI } = Math
exports.area = (r) => PI * r ** 2
exports.circumference = (r) => 2 * PI * r// index.js
// 輸入
const circle = require('./circle.js')
console.log(`半徑為 4 的圓的面積是 ${circle.area(4)}`)
在ES6之後我們則可以寫成以下形式:
// circle.js
// 輸出
const { PI } = Math
export const area = (r) => PI * r ** 2
export const circumference = (r) => 2 * PI * r// index.js
// 輸入
import {
area
} = './circle.js'
console.log(`半徑為 4 的圓的面積是: ${area(4)}`)
擴展操作符(Spread operator)
擴展操作符可以在函數調用/數組構造時, 將數組表達式或者string在語法層面展開;還可以在構造字面量對象時, 將對象表達式按key-value的方式展開。比如在ES5的時候,我們要對一個數組的元素進行相加,在不使用reduce或者reduceRight的場合,我們需要:
function sum(x, y, z) {
return x + y + z;
}
var list = [5, 6, 7]
var total = sum.apply(null, list)
但是如果我們使用擴展操作符,只需要如下:
const sum = (x, y, z) => x + y + z
const list = [5, 6, 7]
const total = sum(...list)
非常的簡單,但是要註意的是擴展操作符只能用於可迭代對象如果是下麵的情況,是會報錯的:
var obj = {'key1': 'value1'}
var array = [...obj] // TypeError: obj is not iterable
對象屬性簡寫(Object attribute shorthand)
在ES6之前,如果我們要將某個變數賦值為同樣名稱的對象元素,則需要:var cat = 'Miaow'
var dog = 'Woof'
var bird = 'Peet peet'var someObject = {
cat: cat,
dog: dog,
bird: bird
}
但是在ES6里我們就方便很多:let cat = 'Miaow'
let dog = 'Woof'
let bird = 'Peet peet'let someObject = {
cat,
dog,
bird
}console.log(someObject)
//{
// cat: "Miaow",
// dog: "Woof",
// bird: "Peet peet"
//}
非常方便Promise
Promise 是ES6提供的一種非同步解決方案,比回調函數更加清晰明瞭。Promise 翻譯過來就是承諾的意思,這個承諾會在未來有一個確切的答覆,並且該承諾有三種狀態,分別是:
等待中(pending)
完成了 (resolved)
拒絕了(rejected)
這個承諾一旦從等待狀態變成為其他狀態就永遠不能更改狀態了,也就是說一旦狀態變為 resolved 後,就不能再次改變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success')
// 無效
reject('reject')
})
當我們在構造 Promise 的時候,構造函數內部的代碼是立即執行的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new Promise')
resolve('success')
})
console.log('finifsh')
// new Promise -> finifsh
Promise 實現了鏈式調用,也就是說每次調用 then 之後返回的都是一個 Promise,並且是一個全新的 Promise,原因也是因為狀態不可變。如果你在 then 中 使用了 return,那麼 return 的值會被 Promise.resolve() 包裝Promise.resolve(1)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 1
return 2 // 包裝成 Promise.resolve(2)
})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 2
})
當然了,Promise 也很好地解決了回調地獄的問題,例如:ajax(url, () => {
// 處理邏輯
ajax(url1, () => {
// 處理邏輯
ajax(url2, () => {
// 處理邏輯
})
})
})
可以改寫成:ajax(url)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return ajax(url1)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return ajax(url2)
}).then(res => console.log(res))
for...of
for...of語句在可迭代對象(包括 Array,Map,Set,String,TypedArray,arguments 對象等等)上創建一個迭代迴圈,調用自定義迭代鉤子,併為每個不同屬性的值執行語句。例子如下:
const array1 = ['a', 'b', 'c'];
for (const element of array1) {
console.log(element)
}// "a"
// "b"
// "c"
Symbol
symbol 是一種基本數據類型,Symbol()函數會返回symbol類型的值,該類型具有靜態屬性和靜態方法。它的靜態屬性會暴露幾個內建的成員對象;它的靜態方法會暴露全局的symbol註冊,且類似於內建對象類,但作為構造函數來說它並不完整,因為它不支持語法:"new Symbol()"。每個從Symbol()返回的symbol值都是唯一的。一個symbol值能作為對象屬性的標識符;這是該數據類型僅有的目的。
例子如下:
const symbol1 = Symbol();
const symbol2 = Symbol(42);
const symbol3 = Symbol('foo');console.log(typeof symbol1); // "symbol"
console.log(symbol3.toString()); // "Symbol(foo)"
console.log(Symbol('foo') === Symbol('foo')); // false
迭代器(Iterator)/ 生成器(Generator)
迭代器(Iterator)是一種迭代的機制,為各種不同的數據結構提供統一的訪問機制。任何數據結構只要內部有 Iterator 介面,就可以完成依次迭代操作。一旦創建,迭代器對象可以通過重覆調用next()顯式地迭代,從而獲取該對象每一級的值,直到迭代完,返回{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雖然自定義的迭代器是一個有用的工具,但由於需要顯式地維護其內部狀態,因此需要謹慎地創建。生成器函數提供了一個強大的選擇:它允許你定義一個包含自有迭代演算法的函數, 同時它可以自動維護自己的狀態。 生成器函數使用 function*語法編寫。 最初調用時,生成器函數不執行任何代碼,而是返回一種稱為Generator的迭代器。 通過調用生成器的下一個方法消耗值時,Generator函數將執行,直到遇到yield關鍵字。
可以根據需要多次調用該函數,並且每次都返回一個新的Generator,但每個Generator只能迭代一次。
所以我們可以有以下例子:
function* makeRangeIterator(start = 0, end = Infinity, step = 1) {
for (let i = start; i < end; i += step) {
yield i;
}
}
var a = makeRangeIterator(1,10,2)
a.next() // {value: 1, done: false}
a.next() // {value: 3, done: false}
a.next() // {value: 5, done: false}
a.next() // {value: 7, done: false}
a.next() // {value: 9, done: false}
a.next()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Set/WeakSet
Set 對象允許你存儲任何類型的唯一值,無論是原始值或者是對象引用。所以我們可以通過Set實現數組去重
const numbers = [2,3,4,4,2,3,3,4,4,5,5,6,6,7,5,32,3,4,5]
console.log([...new Set(numbers)])
// [2, 3, 4, 5, 6, 7, 32]
WeakSet 結構與 Set 類似,但區別有以下兩點:WeakSet 對象中只能存放對象引用, 不能存放值, 而 Set 對象都可以。
WeakSet 對象中存儲的對象值都是被弱引用的, 如果沒有其他的變數或屬性引用這個對象值, 則這個對象值會被當成垃圾回收掉. 正因為這樣, WeakSet 對象是無法被枚舉的, 沒有辦法拿到它包含的所有元素。
所以代碼如下:var ws = new WeakSet()
var obj = {}
var foo = {}ws.add(window)
ws.add(obj)ws.has(window) // true
ws.has(foo) // false, 對象 foo 並沒有被添加進 ws 中ws.delete(window) // 從集合中刪除 window 對象
ws.has(window) // false, window 對象已經被刪除了ws.clear() // 清空整個 WeakSet 對象
Map/WeakMap
Map 對象保存鍵值對。任何值(對象或者原始值) 都可以作為一個鍵或一個值。例子如下,我們甚至可以使用NaN來作為鍵值:
var myMap = new Map();
myMap.set(NaN, "not a number");myMap.get(NaN); // "not a number"
var otherNaN = Number("foo");
myMap.get(otherNaN); // "not a number"
WeakMap 對象是一組鍵/值對的集合,其中的鍵是弱引用的。其鍵必須是對象,而值可以是任意的。跟Map的區別與Set跟WeakSet的區別相似,具體代碼如下:
var wm1 = new WeakMap(),
wm2 = new WeakMap(),
wm3 = new WeakMap();
var o1 = {},
o2 = function(){},
o3 = window;wm1.set(o1, 37);
wm1.set(o2, "azerty");
wm2.set(o1, o2); // value可以是任意值,包括一個對象
wm2.set(o3, undefined);
wm2.set(wm1, wm2); // 鍵和值可以是任意對象,甚至另外一個WeakMap對象
wm1.get(o2); // "azerty"
wm2.get(o2); // undefined,wm2中沒有o2這個鍵
wm2.get(o3); // undefined,值就是undefinedwm1.has(o2); // true
wm2.has(o2); // false
wm2.has(o3); // true (即使值是undefined)wm3.set(o1, 37);
wm3.get(o1); // 37
wm3.clear();
wm3.get(o1); // undefined,wm3已被清空
wm1.has(o1); // true
wm1.delete(o1);
wm1.has(o1); // false
Proxy/Reflect
Proxy 對象用於定義基本操作的自定義行為(如屬性查找,賦值,枚舉,函數調用等)。Reflect 是一個內置的對象,它提供攔截 JavaScript 操作的方法。這些方法與 Proxy 的方法相同。Reflect不是一個函數對象,因此它是不可構造的。
Proxy跟Reflect是非常完美的配合,例子如下:
const observe = (data, callback) => {
return new Proxy(data, {
get(target, key) {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
set(target, key, value, proxy) {
callback(key, value);
target[key] = value;
return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proxy)
}
})
}const FooBar = { open: false };
const FooBarObserver = observe(FooBar, (property, value) => {
property === 'open' && value
? console.log('FooBar is open!!!')
: console.log('keep waiting');
});
console.log(FooBarObserver.open) // false
FooBarObserver.open = true // FooBar is open!!!
當然也不是什麼都可以被代理的,如果對象帶有configurable: false 跟writable: false 屬性,則代理失效。Regex對象的擴展
正則新增符號
i 修飾符// i 修飾符
/[a-z]/i.test('\u212A') // false
/[a-z]/iu.test('\u212A') // true
y修飾符// y修飾符
var s = 'aaa_aa_a';
var r1 = /a+/g;
var r2 = /a+/y;r1.exec(s) // ["aaa"]
r2.exec(s) // ["aaa"]r1.exec(s) // ["aa"]
r2.exec(s) // null
String.prototype.flags// 查看RegExp構造函數的修飾符
var regex = new RegExp('xyz', 'i')
regex.flags // 'i'
unicode模式var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