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ctivity啟動流程 (7.0版本之前) 從startActivity()開始,最終都會調用startActivityForResult() 在該方法裡面會調用Instrumentation.execStartActivity()執行(Instrumentation主要用來監控應用程式和系統 ...
1.Activity啟動流程 (7.0版本之前)
從startActivity()開始,最終都會調用startActivityForResult()
在該方法裡面會調用Instrumentation.execStartActivity()執行(Instrumentation主要用來監控應用程式和系統的交互)啟動,execStartActivity()方法裡面有2個方法,一個是ActivityManagerNative.getDefault().startActivity()這個方法是執行act啟動的,另外還有一個方法checkStartActivityResult(result, intent),這個方法是用來檢測啟動結果的。
再回到啟動流程上,ActivityManagerNative.getDefault()返回的是IActivityManager,IActivityManager也是一個介面,他是實現類是一個代理類ActvityManagerProxy(他是AMS的代理,他會獲取到IBinder類型的AMS的引用),他通過IBinder向ActivityManagerService(以下簡稱AMS)發送啟動Act請求,
接著AMS會經過一系列處理,中間會將需要創建的activity的具體信息初始化,並將其一路傳下去。最後通過app.thread.scheduleLauncherActivity來實現進程切換,啟動activity;
app.thread指的是IApplicationThread,它的實現是ActivityThread的內部類ApplicationThread,其中ApplicationThread繼承了IApplicationThread.Stub。app指的是傳入的要啟動Activity所在的應用程式(就是你自己當前的app進程)。因為當前的AMS代碼運行在SystemServer進程中,通過這裡切換回來。同時也說明ApplicationThread是應用程式與SystemServer進程溝通的橋梁。
ApplicationThread通過scheduleLauncherActivity()向名為H的hadnler發送類型為LAUNCH_ACTIVITY的消息(此方法會將啟動act的參數封裝為ActivityClientRecord並傳遞過去),H的handleMessage里最後調用performLauncherActivity來完成act的啟動。
先獲取ActivityInfo(用於存儲代碼已以及manifest信息,比如theme和launchmode),獲取LoadedApk,獲取ComponentName(包含Act的包名類名),啟動act上下文環境,根據ComponentName獲取類名,用類載入器創建該activity實例,創建application(如果沒有的話),接著初始化act調用activity.attach(args...),這個方法會創建window對象,然後會將Decorview添加到window中,同時會創建viewRootImpl,將Decorview和viewRootImpl關聯起來。這個viewRootImpl是完成view繪製的三大流程的(具體的時機是onResume方法第一次執行後,這時候會調用WindowManager的addView()方法,這個方法里會創建viewRootImpl對象,隨後將他跟decorview關聯起來,然後調用setview(方法),這裡面調用requestlayout()來執行繪製三個流程)。
AMS內部維護者ActivityStack(act棧),同時AMS通過ActivityThread同步activity的生命周期。
2. app啟動流程:
①點擊桌面App圖標,Launcher進程採用Binder IPC向system_server進程發起startActivity請求;
②system_server進程接收到請求後判斷,如果不存在目標進程則通過AMS向zygote進程發送創建進程的請求(通過Socket);
③Zygote進程fork出新的子進程,即App進程;
④App進程,通過Binder IPC向sytem_server進程發起attachApplication請求;
⑤system_server進程在收到請求後,進行一系列準備工作後(同上),再通過binder IPC向App進程發送scheduleLaunchActivity請求;
⑥App進程的binder線程(ApplicationThread)在收到請求後,通過handler向主線程發送LAUNCH_ACTIVITY消息;
⑦主線程在收到Message後,通過反射機制創建目標Activity,並回調Activity.onCreate()等方法。
⑧到此,App便正式啟動,開始進入Activity生命周期,執行完onCreate/onStart/onResume方法,UI渲染結束後便可以看到App的主界面。
相關知識:
1.zygote
zygote意為“受精卵“。Android是基於Linux系統的,而在Linux中,所有的進程都是由init進程直接或者是間接fork出來的,zygote進程也不例外。
在Android系統裡面,zygote是一個進程的名字。Android是基於Linux System的,當你的手機開機的時候,Linux的內核載入完成之後就會啟動一個叫“init“的進程(安卓的第一個進程)。在Linux System裡面,所有的進程都是由init進程fork出來的,我們的zygote進程也不例外。
我們都知道,每一個App其實都是
● 一個單獨的dalvik虛擬機
● 一個單獨的進程
所以當系統裡面的第一個zygote進程運行之後,在這之後再開啟App,就相當於開啟一個新的進程。而為了實現資源共用和更快的啟動速度,Android系統開啟新進程的方式,是通過fork第一個zygote進程實現的。所以說,除了第一個zygote進程,其他應用所在的進程都是zygote的子進程,這下你明白為什麼這個進程叫“受精卵”了吧?因為就像是一個受精卵一樣,它能快速的分裂,並且產生遺傳物質一樣的細胞!
2.system_server
SystemServer也是一個進程,而且是由zygote進程fork出來的。
知道了SystemServer的本質,我們對它就不算太陌生了,這個進程是Android Framework裡面兩大非常重要的進程之一——另外一個進程就是上面的zygote進程。
為什麼說SystemServer非常重要呢?因為系統裡面重要的服務都是在這個進程裡面開啟的,比如 ActivityManagerService、PackageManagerService、WindowManagerService等等。
3.ActivityManagerService
ActivityManagerService,簡稱AMS,服務端對象,負責系統中所有Activity的生命周期。
ActivityManagerService進行初始化的時機很明確,就是在SystemServer進程開啟的時候,就會初始化ActivityManagerService。
3.APK打包流程:
1.資源文件打包(佈局文件xml,manifest),生成R.java。
2.AIDL文件生成對應的java文件
3.編譯項目源碼,生成.class文件
4.將java文件轉換成dex文件,將java位元組碼轉化為Dalvik自己餓啊,壓縮常量池
以及清除冗餘信息等。
5.通過該APKBuilder將資源文件,dex生成apk文件
6.keystore對apk簽名
7.如果是正式版的apk,還會作對齊處理,就是將所有的資源文件其實距離4位元組
的整數倍,這樣通過記憶體訪問apk文件會更快。
4. APK安裝過程
1、複製APK到/data/app目錄下,解壓並掃描安裝包。
2、資源管理器解析APK里的資源文件。
3、解析AndroidManifest文件,併在/data/data/目錄下創建對應的應用數據目錄。
4、然後對dex文件進行優化,並保存在dalvik-cache目錄下。
5、將AndroidManifest文件解析出的四大組件信息註冊到PackageManagerService中。
6、安裝完成後,發送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