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先容我拿“小弟”這個詞來扯一下淡。什麼是小弟呢,所謂小弟就是可以幫你做一些瑣碎的事情,在此我們就拿“小弟”來類比“外觀模式”。在上面一篇博文我們完整的介紹了“適配器模式”,接下來我們將要在這篇博客中介紹“外觀模式”(Facade Pattern)。其實外觀模式與之前我們介紹過的“命令模式”有些相 ...
在此先容我拿“小弟”這個詞來扯一下淡。什麼是小弟呢,所謂小弟就是可以幫你做一些瑣碎的事情,在此我們就拿“小弟”來類比“外觀模式”。在上面一篇博文我們完整的介紹了“適配器模式”,接下來我們將要在這篇博客中介紹“外觀模式”(Facade Pattern)。其實外觀模式與之前我們介紹過的“命令模式”有些相似之處,都是對方法的封裝。但兩者有著明顯的不同,命令模式是對同一個對象中的不同方法進行封裝,而外觀模式是對多個對象中的多個方法進行封裝。當然在實現時我們要循序“依賴介面而不依賴具體實現”的原則。更確切的說“外觀模式”是對多個介面進行整合,以簡化用戶調用的方式。下方是外觀模式的定義:
外觀模式:提供了一個統一的介面,用來訪問子系統中的一群介面。外觀定義了一個高層介面,讓子系統更容易使用。
定義一般都是不太好理解的,那麼接下來讓我們通俗易懂的來解釋一下外觀模式。比如你做一件事情需要三步,你必須挨個的去執行。如果你使用外觀模式進行簡化後,你只需要執行外觀模式中的一步即可,因為這一步會包括你之前執行的三步。當然“外觀模式”並不是對你之前要執行的三步的東西進行封裝,使用“外觀模式”後你仍然可以親自的去執行之前的那三步。
接下來我們將通過一個示例來認識一下“外觀模式”,就以上面的工作三部曲為例。就以我為例吧,每天早晨上班,我都會做三件事情:第一,打開插排;第二,打開MacBook;第三步,打開外接顯示器(當然如果你沒有小弟就要自己去做這些事情了)。接下來我們將通過模擬這三件事情來學習一下我們的外觀模式。下方先給出沒有外觀模式的類圖與代碼實現,然後在此基礎上給出使用“外觀模式”的類圖與代碼實現。
一、沒有小弟(無“外觀模式”)的情況下的類圖與代碼實現
如果你沒有小弟,那麼你就得事必躬親了。該部分我們將會把上面的“工作三部曲”用代碼去實現,當然在實現是依然是我們之前的風格。下方我們會先給出類圖,然後在給出代碼實現,最後給出測試用例。測試用例就是用戶對插排、MacBook Pro、顯示器進行相應的操作。當然下班時也要做一些相應的操作,下班所做的操作與上班所做的操作正好相反,在下方的測試用例中我們也給出了相應的實現。廢話少說,開始我們的實現。
1、無“小弟”的類圖(無外觀模式)
下方的截圖是沒有使用外觀模式的類圖。在下方類圖中有三個協議(介面),分別是SocketType(插排協議)、ComputerType(電腦協議)和DisplayDeviceType(顯示器設備協議)。OXSocket(公牛插座)、MacBookPro和SamsungDisplay(三星的顯示器)又分別實現了這些協議。Client客戶端(也就是我了)依賴於這三種物品的介面而不依賴於具體實現。也就是說我打開的只要是插排就行,至於什麼品牌我不關心,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2、代碼實現
有了上面的類圖我們給出代碼實現就不成問題了,因為測試用例就是我們的Client,在此我們就不詳細的給出Client類了。關於Client類中的內容請參見下方的測試用例。下方黃框中的是我們插排介面與公牛插座的具體代碼,其中on()是打開,off()是關閉。下方的綠框中是我們筆記本介面與MacBook Pro的代碼實現,startUp()是啟動,shutdown()是關閉。最後一個紅框中的代碼是顯示器介面與三星顯示器的代碼實現,其中on()是打開,off()是關閉。具體代碼如下所示:
3.測試用例
在沒用外觀模式的情況下,我們的Client仍然可以逐一的使用上述代碼。測試用例就是我們Client中的代碼,因為我們是在Playground中進行測試的,再次就不在創建Client類了,下方的代碼就是Client中的代碼。在下方的代碼段中,我們先創建了我們需要的對象(公牛插座、MacBook Por以及三星的顯示屏)。緊接著是上班要做的三件事情(開插座、啟動電腦、打開外接顯示器),然後給出了下班要做的事情(關外接顯示器、關閉電腦、關插座)。具體代碼如下所示:
下方截圖就是上述測試用例輸出的結果,至此我們沒有使用“外觀模式”的代碼就實現完畢。
二、你收了個小弟(添加“外觀模式”)
現在你收了個小弟,接下來該你“小弟”出場了。在上面的測試用例中,也就是我們Client調用上述對象做一些事情時我們會發現過程有些繁瑣,能不能簡化一下上述操作呢。也就是說用戶只需要只需一步就可以將插座、筆記本、外接顯示器給打開呢?當然可以,舉個例子,假如你是公司比較NX的人物,又假如你下邊有好多小弟,上面這些東西就可以完全交個你的小弟去做。比如你說我要工作了,然後你的小弟就會幫你打開插座,啟動MacBookPro,打開顯示器。如果你說我要下班了,然後你這個小弟呀,又屁顛屁顛的把顯示器關掉,將筆記本和插排關掉。
我們來對比一下,沒有“小弟”之前你上下班得做六件事情。但是如果你有了“小弟”的話,你上下班就需要兩件事情,就是告訴你的“小弟”你何時下班何時上班。這個“小弟”在此扮演的角色就是“外觀模式”。言歸正傳,“外觀模式”就如同小弟一樣可以簡化你的操作,接下來我們就在上一部分的基礎上添加一個“外觀”類(也就是我們的小弟了),將上面我們那些瑣碎的工作交給我們的“小弟”去做。
1、帶有“小弟”的類圖
我們將上述沒有“小弟”的類圖添加上“小弟”,也就是添加刪“外觀模式”所需要的外觀類。下方這個截圖中就是帶有“小弟”的類圖,上面的那個紅框中的EveryDayWorking就是我們的“小弟”類,也就是外觀模式所需要的“外觀”類。其中定義了上述我們沒有“小弟”時要做的事情。EveryDayWorking依賴於插排介面、電腦介面和顯示器介面。我們的Client就可以使用這個外觀類EveryDayWorking做我們之前做的事情。簡化了Client的一些操作。如下所示:
2、“小弟”的具體代碼實現
有上面的類圖可知,我們沒有修改之前的任何代碼,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添加了一個EveryDayWorking類。所以在代碼實現時我們只需要添加上這個類即可,下方代碼片段就是EveryDayWorking類的具體實現。在下方代碼片段中的startWorking()方法就是我們之前上班時要親自做的三件事情,而endWorking()就是我們下班時要做的事情。現在我們都交給了我們的小弟去做,具體如下所示:
3、給“小弟”派工作
給“小弟”派工作,其實就是我們的測試用例。我們添加完EveryDayWorking類後,我們就可以委托EveryDayWorking來做之前那些瑣碎的事情了。下方就是Client調用“小弟”的代碼。下方的測試用例和上一部分的測試用例相比簡單了許多,這就是“外觀模式”的優點,可以簡化操作,並且可以將你與你的瑣事之間進行解耦。下方就是我們引入“外觀模式”後的測試用例與該測試用例的輸出結果。當然,此時此刻擁有小弟的你仍然可以事必躬親,仍然可以自己去做之前的事情呢,小弟只是幫你簡化你的操作,至於你使用還是不使用他就在那。
至此我們的“外觀模式”就介紹完了,用大白話說,“外觀模式”就是你的“小弟”,扯淡點將,你可以將外觀模式看做是你的“小弟模式”,它可以簡化介面的調用。本篇博客中的代碼實例仍然會在Github上進行分享。
github分享地址:https://github.com/lizelu/DesignPatterns-Sw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