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及k8s基礎概念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woaiyitiaochai/archive/2019/10/29/11757994.html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1、描述zookeeper集群中leader,follower,observer幾種角色 Zookeeper: 分散式系統:是一個硬體或軟體組件分佈在網路中的不同的電腦之上,彼此間僅通過消息傳遞進行通信和協作的系統。 特征: 分佈性、對等性、併發性、缺乏全局時鐘、故障必然會發生 典型問題: 通信異 ...


1、描述zookeeper集群中leader,follower,observer幾種角色

Zookeeper:

分散式系統:是一個硬體或軟體組件分佈在網路中的不同的電腦之上,彼此間僅通過消息傳遞進行通信和協作的系統。

特征:

分佈性、對等性、併發性、缺乏全局時鐘、故障必然會發生

典型問題:

通信異常、網路分區、三態(成功、失敗、超時)、節點故障

 

zookeeper是一個開源的分面式協調服務,由知名互聯網公司Yahoo創建,它是Chubby的開源實現;換句話講,zk是一個典型的分散式數據一致性解決方案,分散式應用程式可以基於它實現數據的發佈/訂閱、負載均衡、名稱服務、分散式協調/通知、集群管理、Master選舉、分散式鎖和分散式隊列;

基本概念:

集群角色:Leader, Follower, Observer

Leader:選舉產生,讀/寫;

Follower:參與選舉,可被選舉,讀服務;

Observer:參與選舉,不可被選舉,提供讀服務;

會話:ZK中,客戶端<-->服務端,TCP長連接;

sessionTimeout

數據節點(ZNode):即zk數據模型中的數據單元;zk的數據都存儲於記憶體中,數據模型為樹狀結構(ZNode Tree);每個ZNode都會保存自己的數據於記憶體中;

持久節點:僅顯式刪除才消失

臨時節點:會話中止即自動消失

版本(version):ZK會為每個ZNode維護一個稱之為Stat的數據結構,記錄了當前ZNode的三個數據版本

version:當前版本

cversion:當前znode的子節點的版本

aversion:當前znode的ACL的版本

ACL:ZK使用ACL機制進行許可權控制

CREATE, READ,WRITE,DELETE,ADMIN

事件監聽器(Watcher):

ZK上,由用戶指定的觸發機制,在某些事件產生時,ZK能夠將通知給相關的客戶端;

ZAB協議:Zookeeper Atomic Broadcast,ZK原子廣播協議;

ZAB協議中存在三種狀態:

(1) Looking,

(2) Following,

(3) Leading

四個階段:

選舉:election

發現:discovery

同步:sync

廣播:Broadcast

 

2、完成zookeeper分散式集群的搭建

安裝:

wget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apache/zookeeper/

部署方式:單機模式、偽分散式模式、分散式模式

http://zookeeper.apache.org

zoo.cfg配置參數:

tickTime=2000 #心跳檢測時間2秒

dataDir=/data/zookeeper #數據目錄

ClientPort=2181#監聽埠

initLimit=5#初始同步階段經過多少個tick時長

syncLimit=2#請求信息經過多少個tick時長

指定主機的語法格式:

server.ID=IP:port:port

ID:各主機的數字標識,一般從1開始

IP:各主機的IP

節點信息:stat

cZxid = 0x14 #表示節點由那個事務創建的

ctime = Wed Sep 14 16:12:44 CST 2016

mZxid = 0x14 #最近更新事務節點的id

mtime = Wed Sep 14 16:12:44 CST 2016

pZxid = 0x14

cversion = 0

dataVersion = 0

aclVersion = 0

ephemeralOwner = 0x0

dataLength = 8

numChildren = 0

Client:

Watcher, 一次性地觸發通知機制;

 


 

mv zoo_sample.cfg zoo.cfg #修改配置文件名

./zkServer.sh start #啟動zk

zkCli.sh 連接zk

zkCli命令:

create, ls, ls2, stat, delete, rmr, get, set, ...

監控zk的四字命令:

ruok, stat, srvr, conf, cons, wchs, envi ...

 

zoo.cfg配置文件的參數:

基本配置參數:

clientPort=2181

dataDir=/data/zookeeper

dataLogDir:事務日誌文件路徑;

tickTime:

存儲配置:

preAllocSize:為事務日誌預先分配的磁碟空間量;預設65535KB;

snapCount:每多少次事務後執行一次快照操作;每事務的平均大小在100位元組;

autopurget.snapRetainCount:

autopurge.purgeInterval:purge操作的時間間隔,0表示不啟動;

fsync.warningthresholdms:zk進行事務日誌fsync操作時消耗的時長報警閾值;

weight.X=N:判斷quorum時投票許可權,預設1;

網路配置:

maxClientCnxns:每客戶端IP的最大併發連接數;

clientPortAddress:zk監聽IP地址;

minSessionTimeout:

maxSessionTimeout:

集群配置:

initLimit:Follower連入Leader並完成數據同步的時長;

syncLimit:心跳檢測的最大延遲;

leaderServes:預設zk的leader接收讀寫請求,額外還要負責協調各Follower發來的事務等;因此,為使得leader集中處理zk集群內部信息,建議不讓leader直接提供服務;

cnxTimeout:Leader選舉期間,各伺服器創建TCP連接的超時時長;

ellectionAlg:選舉演算法,目前僅支持FastLeaderElection演算法一種;

server.id=[hostname]:port:port[:observer]

集群內各伺服器的屬性參數

第一個port:follower與leader進行通信和數據同步時所使用埠;

第二個port:leader選舉時使用的埠;

observer:定義指定的伺服器為observer;

註意:運行為集群模式時,每個節點在其數據目錄中應該有一個myid文件,其內容僅為當前server的id;

典型應用場景:

數據發佈/訂閱

負載均衡

命名服務

分散式協調/通知

集群管理

Master選舉

 

集群工作模式

在三台主機中安裝jdk,解壓zk包,創建數據目錄。

tar -xf zookeeper-3.4.14.tar.gz -C /usr/local

 cd /usr/local/

 ln -s zookeeper-3.4.14/ ./zookeeper

 mkdir /data/zookeeper

修改配置文件,拷貝至其他節點


 

#因為zk識別不了主節點。需要創建id文件

echo 1 > /data/zookeeper/myid 

echo 2 > /data/zookeeper/myid

echo 3 > /data/zookeeper/myid

/usr/local/zookeeper/bin/zkServer.sh start #啟動各節點

3、總結kubernetes幾個重要組件以及組件的作用

Kubernetes主要組件有:kubectl (客戶端)

                                       API Server、Controller Manager、Scheduler、Etcd (Master節點)  

                                       kubelet、kube-proxy (Slave Node節點)

API Server

API Server是Kubernetes的核心組件,是各個組件通信的渠道,

API Server集群控制的入口,提供了 RESTful API 介面的關鍵服務進程,是 Kubernetes 里所有資源的增刪改查等操作的唯一入口。創建一個資源對象如Deployment、Service、RC、ConfigMap等,都是要通過API Server的。

操作API Server的方式:1,通過命令行的kubectl命令,

                                       2,通過寫代碼的方式,如client-go這樣的操作Kubernetes的第三方包來操作集群。

總之,最終,都是通過API Server對集群進行操作的。通過API Server,我們就可以往Etcd中寫入數據。Etcd中存儲著集群的各種數據。

如下圖:存儲Kubernetes集群信息的Etcd

 


 

資源配額控制的入口

Kubernetes可以從各個層級對資源進行配額控制。如容器的CPU使用量、Pod的CPU使用量、namespace的資源數量等。這也是通過API Server進行配置的。將這些資源配額情況寫入到Etcd中。

Controller Manager

Controller Manager作用是通過API Server監控Etcd中的節點信息,定時通過API Server讀取Etcd中的節點信息,監控到異常就會自動進行某種操作。

Node Controller通過API Server監控Etcd中存儲的關於節點的各類信息,會定時通過API Server讀取這些節點的信息,這些節點信息是由kubelet定時推給API Server的,由API Server寫入到Etcd中。

這些節點信息包括:節點健康狀況、節點資源、節點名稱、節點地址信息、操作系統版本、Docker版本、kubelet版本等。監控到節點信息若有異常情況,則會對節點進行某種操作,如節點狀態變為故障狀態,則刪除節點與節點相關的Pod等資源的信息。 

 


 

Namespace Controller

用戶是可以通過API Server創建新的namespace並保存在Etcd中的。Namespace Controller會定時通過API Server讀取這些Namespace信息並做對應的對於Namespace的一些操作。

ResourceQuota Controller

將期望的資源配額信息通過API Server寫入到Etcd中。然後ResourceQuota Controller會定時的統計這些信息,在系統請求資源的時候就會讀取這些統計信息,如果不合法就不給分配該資源,則創建行為會報錯。

 


 

Scheduler

Kubernetes的調度器,負責 Pod 資源調度。Scheduler監聽API Server,當需要創建新的Pod時。Scheduler負責選擇該Pod與哪個Node進行綁定。將此綁定信息通過API Server寫入到Etcd中。

若此時與Node A進行了綁定,那麼A上的Kubelet就會從API Server上監聽到此事件,那麼該Kubelet就會做相應的創建工作。

(Kubelet除了監聽API Server做相應的操作之外,還定時推送它所在節點的信息給API Server)

此調度涉及到三個對象,待調度的Pod,可用的Node,調度演算法。簡單的說,就是使用某種調度演算法為待調度的Pod找到合適的運行此Pod的Node。

 


 

 

Kubelet

Kubelet負責 Pod 對應的容器的創建,啟動等任務,同時與Master節點密切協作。

每個Node節點上都會有一個Kubelet負責Master下發到該節點的具體任務,管理該節點上的Pod和容器。而且會在創建之初向API Server註冊自身的信息,定時彙報節點的信息。它還通過cAdvisor監控容器和節點資源。

節點管理

Kubelet在創建之初就會向API Server做自註冊,然後會定時報告節點的信息給API Server寫入到Etcd中。預設為10秒。

Pod管理

Kubelet會監聽API Server,如果發現對Pod有什麼操作,它就會作出相應的動作。例如發現有Pod與本Node進行了綁定。那麼Kubelet就會創建相應的Pod且調用Docker Client下載image並運行container。

容器健康檢查

有三種方式對容器做健康檢查:

1.在容器內部運行一個命令,如果該命令的退出狀態碼為0,則表明容器健康。

2.TCP檢查。

3.HTTP檢查。

cAdvisor資源監控

Kubelet通過cAdvisor對該節點的各類資源進行監控。如果集群需要這些監控到的資源信息,可以安裝一個組件Heapster。

Heapster會進行集群級別的監控,它會通過Kubelet獲取到所有節點的各種資源信息,然後通過帶著關聯標簽的Pod分組這些信息。

如果再配合InfluxDB與Grafana,那麼就成為一個完整的集群監控系統了。

Kube-proxy

實現 Kubernetes Service 的通信與負載均衡機制的重要組件。

負責接收並轉發請求。Kube-proxy的核心功能是將到Service的訪問請求轉發到後臺的某個具體的Pod。

無論是通過ClusterIP+Port的方式,還是NodeIP+NodePort的方式訪問Service,最終都會被節點的Iptables規則重定向到Kube-proxy監聽服務代理埠,該代理埠實際上就是SocketServer在本地隨機打開的一個埠,SocketServer是Kube-proxy為每一個服務都會創建的“服務代理對象”的一部分。

當Kube-proxy監聽到Service的訪問請求後,它會找到最適合的Endpoints,然後將請求轉發過去。具體的路由選擇依據Round Robin演算法及Service的Session會話保持這兩個特性。

Kubelet是Kubernetes中的重要組件之一。如果把APIServer、Controller Manager、Scheduler比做大腦的話,那麼Kubelet毫無疑問就是雙手。它是做具體工作的組件。

Etcd

Etcd一種k-v存儲倉庫,可用於服務發現程式。在Kubernetes中就是用Etcd來存儲各種k-v對象的。

所以我也認為Etcd是Kubernetes的一個重要組件。當我們無論是創建Deployment也好,還是創建Service也好,各種資源對象信息都是寫在Etcd中了。

各個組件是通過API Server進行交流的,然而數據的來源是Etcd。所以維持Etcd的高可用是至關重要的。如果Etcd壞了,任何程式也無法正常運行了。

 

總結

Kubernetes的這些組件各自分別有著重要的功能。它們之間協同工作,共同保證了Kubernetes對於容器化應用的自動管理。

其中API Server起著橋梁的作用,各個組件都要通過它進行交互。Controller Manager像是集群的大管家,管理著許多事務。Scheduler就像是一個調度亭,負責Pod的調度工作。

Kubelet則在每個節點上都有,像是一個執行者,真正創建、修改、銷毀Pod的工作都是由它來具體執行。

Kube-proxy像是負載均衡器,在外界需要對Pod進行訪問時它作為代理進行路由工作,將具體的訪問分給某一具體的Pod實例。

Etcd則是Kubernetes的數據中心,用來存儲Kubernetes創建的各類資源對象信息。

這些組件缺一不可,無論少了哪一個Kubernetes都不能進行正常的工作。這裡大概講了下各組件的功能,感興趣的可以分析Kubernetes的源碼,github中就有。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愛若手握流沙」的原創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qmw19910301/article/details/87298462

 


您的分享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更多相關文章
  • [TOC] 通配符 grep 過濾 history 顯示前面敲的全部命令 \ (0~N個字元) 複製當前目錄下所有文件到/opt目錄 cp ./ /opt 複製當前目錄下所有文件和文件夾到/opt目錄 cp r ./ /opt 刪除/opt目錄下所有文件和文件夾 rm rf /opt/ ?(1個字元 ...
  • 鏈接:https://www.cnblogs.com/luoahong/articles/8781375.html 機器型號dmidecode | grep "Product Name" Linux版本信息 # 操作系統內核信息 uname -a # 操作系統版本信息 cat /proc/versi ...
  • Linux文件基本命令學習 操作技巧: 輸入文件/目錄/命令的前幾個字母之後,按下tab鍵,則自動補全 按上/下,回滾曾經用過的命令 不想執行命令使用:crtl + c 基礎命令: ls(查看) 基礎: * (.文件名) 以.開頭的文件為隱藏文件 ls -a 查看所有文件,包括隱藏文件 ls -l ...
  • 傳聞有 180 萬的程式員不知道如何退出 Vim 編輯器,真的有這麼困難嗎?下麵給大家整理了一份 Vim 常用命令,讓你 10 分鐘快速上手 Vim,溜得飛起! 以下命令請在普通模式執行 1.移動游標 j:向下 20j: 向下移動 20 行 k:向上 h:向左 l:向右 0:到行首 ^:到行首第一個 ...
  • 一.簡單介紹 vi 和 vim 類似於windows的文本編輯器 所有的Linux系統都會內置 vi文本編輯器 vim 可以看做是vi增強版,具有 程式編輯能力 ,支持 語法高亮 , 代碼補全 , 編譯 及 錯誤跳轉 等功能,因此被廣泛使用 如果Linux中沒有vim這個命令,可以手動下載: 因為操 ...
  • 一.用戶創建 1.簡單創建 2.指定目錄創建用戶 3.指定用戶組 二. 給用戶指定或修改密碼 修改密碼 三.刪除用戶 刪除用戶,保留目錄 刪除用戶,不保留目錄 :一般情況下都是保留目錄的 四.查詢用戶 指令查看用戶 文件查看用戶方法 文件最後一行能看到用戶信息 每行含義: 存用戶密碼和相關時間的地方 ...
  • Method 1 reboot( close wsl window and reopen )Method 2 – Windows System Drive as a Mount point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provides you access to the ... ...
  • 本文重點說明下麵內容: 什麼是標準IO,什麼是文件IO? 什麼是Direct IO? O_SYNC標識有什麼意義? 各個層面的緩存如何同步? IO路徑上的各層buff Application buff | clib buff | page cache | disk cache 標準IO 標準IO操作 ...
一周排行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 移動開發(一):使用.NET MAUI開發第一個安卓APP 對於工作多年的C#程式員來說,近來想嘗試開發一款安卓APP,考慮了很久最終選擇使用.NET MAUI這個微軟官方的框架來嘗試體驗開發安卓APP,畢竟是使用Visual Studio開發工具,使用起來也比較的順手,結合微軟官方的教程進行了安卓 ...
  • 前言 QuestPDF 是一個開源 .NET 庫,用於生成 PDF 文檔。使用了C# Fluent API方式可簡化開發、減少錯誤並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它可以輕鬆生成 PDF 報告、發票、導出文件等。 項目介紹 QuestPDF 是一個革命性的開源 .NET 庫,它徹底改變了我們生成 PDF 文檔的方 ...
  • 項目地址 項目後端地址: https://github.com/ZyPLJ/ZYTteeHole 項目前端頁面地址: ZyPLJ/TreeHoleVue (github.com) https://github.com/ZyPLJ/TreeHoleVue 目前項目測試訪問地址: http://tree ...
  • 話不多說,直接開乾 一.下載 1.官方鏈接下載: https://www.microsoft.com/zh-cn/sql-server/sql-server-downloads 2.在下載目錄中找到下麵這個小的安裝包 SQL2022-SSEI-Dev.exe,運行開始下載SQL server; 二. ...
  • 前言 隨著物聯網(IoT)技術的迅猛發展,MQTT(消息隊列遙測傳輸)協議憑藉其輕量級和高效性,已成為眾多物聯網應用的首選通信標準。 MQTTnet 作為一個高性能的 .NET 開源庫,為 .NET 平臺上的 MQTT 客戶端與伺服器開發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本文將全面介紹 MQTTnet 的核心功能 ...
  • Serilog支持多種接收器用於日誌存儲,增強器用於添加屬性,LogContext管理動態屬性,支持多種輸出格式包括純文本、JSON及ExpressionTemplate。還提供了自定義格式化選項,適用於不同需求。 ...
  • 目錄簡介獲取 HTML 文檔解析 HTML 文檔測試參考文章 簡介 動態內容網站使用 JavaScript 腳本動態檢索和渲染數據,爬取信息時需要模擬瀏覽器行為,否則獲取到的源碼基本是空的。 本文使用的爬取步驟如下: 使用 Selenium 獲取渲染後的 HTML 文檔 使用 HtmlAgility ...
  • 1.前言 什麼是熱更新 游戲或者軟體更新時,無需重新下載客戶端進行安裝,而是在應用程式啟動的情況下,在內部進行資源或者代碼更新 Unity目前常用熱更新解決方案 HybridCLR,Xlua,ILRuntime等 Unity目前常用資源管理解決方案 AssetBundles,Addressable, ...
  • 本文章主要是在C# ASP.NET Core Web API框架實現向手機發送驗證碼簡訊功能。這裡我選擇是一個互億無線簡訊驗證碼平臺,其實像阿裡雲,騰訊雲上面也可以。 首先我們先去 互億無線 https://www.ihuyi.com/api/sms.html 去註冊一個賬號 註冊完成賬號後,它會送 ...
  • 通過以下方式可以高效,並保證數據同步的可靠性 1.API設計 使用RESTful設計,確保API端點明確,並使用適當的HTTP方法(如POST用於創建,PUT用於更新)。 設計清晰的請求和響應模型,以確保客戶端能夠理解預期格式。 2.數據驗證 在伺服器端進行嚴格的數據驗證,確保接收到的數據符合預期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