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基礎方面的知識,對於一些非科班出身的同學來講,一直是他們心中的痛,而對於科班出身的同學,很多同學在工作之後,也意識到自身所學知識的不足與欠缺,想回頭補補基礎知識。關於電腦基礎的課程很多,內容繁雜,但無論是相關書籍還是大學課程,都有點脫離工作。特別地,電腦基礎知識體系龐雜,想要從零學習或者復 ...
電腦基礎方面的知識,對於一些非科班出身的同學來講,一直是他們心中的痛,而對於科班出身的同學,很多同學在工作之後,也意識到自身所學知識的不足與欠缺,想回頭補補基礎知識。關於電腦基礎的課程很多,內容繁雜,但無論是相關書籍還是大學課程,都有點脫離工作。特別地,電腦基礎知識體系龐雜,想要從零學習或者複習都耗時耗力。
有鑒於此,本系列文章將帶你更快的補足編程必備基礎知識,涵蓋電腦領域三大基礎知識:電腦組成原理、操作系統、電腦網路,這些都是大學電腦課程裡面最重要的內容。文章對這些內容做了提煉和總結,摒棄了作為程式員不需要掌握的知識。
目的是:
- 幫助大家形成電腦知識的結構體系
- 幫助大家理解電腦底層原理
- 幫助大家在工作實踐中借鑒其中的優秀設計
本篇是電腦組成原理之電腦的計量單位。
歡迎關註、轉發、收藏、評論
容量單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說,200M的光碟、8G的記憶體、2T的硬碟,這裡的M、G、T就是容量單位,那麼它們各自代表著什麼含義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換算的呢?
在電腦的物理層面,用高低電平記錄信息,高電平代表1,低電平代表0,電腦只認識0和1兩種狀態,這裡的0或1我們就稱為一個bit(比特位),但是0/1能夠表示的內容太少了,需要更大的容量表示方法,因此人們用8個比特位來表示一個位元組(byte),一個位元組等於八個比特位。隨著電腦的發展,存儲容量越來越大,用位元組來表示容量也顯得很不方便了,於是,出現了更高的容量單位。
上圖是現在常見常使用的電腦容量單位,可以看到,1Byte=8bit,1KB=1024Byte,1MB=1024KB ... ...
速度單位
這部分內容包括:網路速度和CPU頻率。
網路速度
裝寬頻的時候,我們常說50M寬頻、100M寬頻,這裡的M不是容量單位,而是網路速度——帶寬,單位是Mbps(兆位/秒),前面只是省略了bps。
CPU頻率
CPU的速度一般體現為CPU的時鐘頻率,也稱為主頻,單位為赫茲(Hz),是評定CPU性能的重要指標,主流CPU的時鐘頻率都在2GHz以上。
赫茲是國際單位制中頻率的單位,是每秒中的周期性變動重覆次數的計量,當用來描述電腦的CPU時,表達的是高低電平每秒鐘變換的次數,主頻越高,一個時鐘周期裡面完成的指令數也越多,2GHz,就是說每秒高低電平變換20億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