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park提交應用任務的四個階段: 總共提交的任務分為四個階段,提交+執行: 1、在分配完畢executor以後,解析代碼生成DAG有向無環圖; 2、將生成的DAG圖提交給DAGScheduler,這個組件在driver內,DAGScheduler負責切分階段,按照DAG圖中的shuffle運算元 ...
一、Spark提交應用任務的四個階段:
總共提交的任務分為四個階段,提交+執行:
1、在分配完畢executor以後,解析代碼生成DAG有向無環圖;
2、將生成的DAG圖提交給DAGScheduler,這個組件在driver內,DAGScheduler負責切分階段,按照DAG圖中的shuffle運算元進行stage階段的切分,切分完畢階段以後,按照每個階段分別生成對應task任務的集合,將每個階段所有的task任務放入到對應的set集合中,提交這個set集合,即一次性提交每個stage階段的所有任務(每個階段準備好就提交哪個階段)
3、將任務的集合提交給taskScheduler【driver端組件】,這個組件會將數據通過集群管理器提交給集群(executor),對任務進行監控,分配資源,負責提交,負責執行,負責故障重試,負責落後任務的重啟
4、真正提交到executor端,在executor中進行執行,保存執行過後的數據,或者存儲數據
二、Spark的運行流程詳解【重點】:
♎ spark-submit 提交命令的解析:
通過查看底層,我們可以瞭解到,使用spark-submit方法提交任務的時候的時候,實際上是運行的 Spark內的 SparkSubmit 類
提交任務的命令:
spark-submit --master xxx --class xxx --name xxx xxx.jar input output
我們使用命令提交任務的時候,設置的參數實際上就是給SparkSubmit 的參數;
A、查看SparkSubmit的源碼:spark-submit 提交任務時,實際上是運行sparksubmit中的main方法
spark-submit 提交任務時,實際上是運行sparksubmit中的main方法:
所以--master xxx --class com.bw.spark.wordcount --name xxx xxx.jar input output 這些東西都是main方法的參數
♈ main方法中會接收傳入的參數,將傳入的參數解析後,使用匹配模式,判斷輸入的參數並執行不同的操作;
1、submit 提交一個應用任務:
spark-submit --master spark://master:7077 --class com.bw.spark.wordcount --name xxx xxx.jar input output
A、可以看到在 submit 方法內解析出了四個參數:①
a) childArgs == 子類的參數列表,是提交的參數列表內的 輸入參數【input】 和 輸出路徑 【output】 ,數據用於要運行的jar包內的main方法
b) childClasspath == 子類的類的路徑,是 --class 的參數【com.bw.spark】 ,數據用於SparkSubmit 類中的main方法
c) sysProps == 系統屬性,即 --master 的參數,指定集群模式【spark://master:7077】,數據用於SparkSubmit 類中的main方法
d) childMainClass == --class 參數中類內的入口(main方法)【wordcount 】,數據用於SparkSubmit 類中的main方法
由SparkSubmit類中的main方法管理並啟動自定義的類中的main方法
B、通過 runMain 方法使用解析出來的參數繼續向下執行②
C、通過反射機制,將mainClass的字元串轉換成一個主類
D、根據主類找到這個類中的main方法
E、通過反射機制執行main方法,將傳遞近來的參數放置到main方法中執行
總結:其實任務的提交就是運行main方法,解析代碼解析main方法,解析到此進入等待狀態
2、開始初始化driver端的東西,初始化上下文 ①sparkContext ②DAGScheduler ③TaskScheduler【屬於預提交的階段】
A、 SparkContext中需要初始化的組件:
B、 在提交任務的時候就要初始化的重要組件:
- DAGScheduler 【劃分DAG並按階段提交】
- TaskScheduler 【任務的向集群提交,監控執行】
- SchedulerBackEnd 【提交任務的通信組件】
1--2、根據部署的集群模式不一樣。創建不同的DAGScheduler和TaskScheduler
3、根據部署模式不一樣創建的SchedulerBackEnd也不一樣,根據資源分配不同的核數:
本地模式時,根據設置的線程數創建不同的SchedulerBackEnd;
集群模式時,不需要設置,線程數由集群管理;
3、組件的創建實例完畢以後,開始解析代碼:
driver初始化完成以後開始解析代碼,(executors已經啟動),記錄textFile從什麼位置開始讀取數據,記錄每個運算元生成rdd的數量,分區個數,邏輯,各個rdd之間的血緣關係,只有遇見真正的action運算元才開始執行,會生成DAG有向無環圖,rdd就是點,運算元就是線;
A、開始將DAG有向無環圖提交給DAGScheduler進行階段的切分:
從saveASTextFile開始進入,找到最後一步,可以發現是將任務提交給DAGScheduler,進行任務階段的切分:
B、到DAGScheduler中進行任務的切分階段,將每一個準備好的階段提交給TaskScheduler
Ⅰ、在DAGScheduler中的doOnReceive方法接收傳進DAGScheduler的任務,進行任務的處理
Ⅱ、DAGScheduler中負責將任務進行拆分,按照shuffle運算元進行拆分不同的stage
❶ 找到最後一個RDD,創建一個resultStage:
❷ 根據最後一個resultStage,找到這個result的父stage,如果父stage為空,那麼表明已經到了最開始的stage,直接進行提交
如果父stage不為空,那麼繼續調用自身以遞歸的形式進行倒序的向前排查,直到找到初始stage為止;
❸ Stage的劃分:通過最後一個rdd向前推,如果這個RDD是寬依賴就將stage+1,如果是窄依賴就將當前stage階段中的rdd+1;當每個階段都推衍完畢以後,將每個階段中的所有的task組成一個taskSet。
❹將每個階段中的所有的task組成一個taskSet集合:
每個階段匹配一下,如果是shuffleMapStage就組裝一個集合,這個集合中裝入的都是shuffleMapTask;如果是resultStage那麼這個stage中裝入的就是resultTask;
C、將任務集合提交給TaskScheduler,TaskScheduler進行任務的提交到集群中,然後執行操作,負責監控,申請資源,故障重試
TaskScheduler是一個介面:
TaskScheduler的其中一個實現類【TaskSchedulerImpl】:
實現類中存在各項組件方法,實現對任務進行各項初始化與管理,在配置好任務之後提交給Executor 執行;
ctrl+alt+b找到TaskScheduler介面的實現類【TaskSchedulerImpl】:
在taskSchedulerImpl中通過submitTasks方法將任務提交SchedulerBackEnd組件進行提交任務:
//提交任務的一個組件: override def submitTasks(taskSet: TaskSet) { //取出集合內所有的Task任務 val tasks = taskSet.tasks logInfo("Adding task set " + taskSet.id + " with " + tasks.length + " tasks") this.synchronized { //創建一個Stage管理器,對不同的stage階段的task任務集合進行管理 val manager = createTaskSetManager(taskSet, maxTaskFailures) //得到當前處理的stage是第幾個階段的 val stage = taskSet.stageId val stageTaskSets = taskSetsByStageIdAndAttempt.getOrElseUpdate(stage, new HashMap[Int, TaskSetManager]) stageTaskSets(taskSet.stageAttemptId) = manager val conflictingTaskSet = stageTaskSets.exists { case (_, ts) => ts.taskSet != taskSet && !ts.isZombie } if (conflictingTaskSet)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s"more than one active taskSet for stage $stage:" + s" ${stageTaskSets.toSeq.map{_._2.taskSet.id}.mkString(",")}") } schedulableBuilder.addTaskSetManager(manager, manager.taskSet.properties) if (!isLocal && !hasReceivedTask) { starvationTimer.scheduleAtFixedRate(new TimerTask() { override def run() { if (!hasLaunchedTask) { logWarning("Initial job has not accepted any resources; " + "check your cluster UI to ensure that workers are registered " + "and have sufficient resources") } else { this.cancel() } } }, STARVATION_TIMEOUT_MS, STARVATION_TIMEOUT_MS) } hasReceivedTask = true } //將所有的task取出之後,使用 SchedulerBackEnd 通信方式將任務提交給executor執行 backend.reviveOffers() }
D、SchedulerBackEnd 通信組件:接收TaskScheduler 發送的任務,將任務轉發給 executor
SchedulerBackEnd 是一個介面,這個介面存在兩個實現類,一個是本地通信的實現類,一個是負責集群通信的實現類
♈ 集群模式的通信方式:
1、接收TaskScheduler 發送的任務
2、遍歷將接收到的TaskScheduler 任務進行序列化以用於傳輸
3、通過rpc協議進行任務傳輸,到executor端
4、運行任務:【executor開始執行任務】
A、 executor的本質就是線程池
B、 Task類包裝為多線程類:
executor 執行器就是一個線程池,但是這個線程池中能夠執行的只有多線程的類,而task任務不是多線程的,所以用一個taskRunner多線程的類對task進行包裝後,Task就成為了多線程的,可以放入到線程池中運行!!!!
C、Task在executor中的運行流程:
在運行任務的時候調用taskRunner中的run方法,先進行任務的反序列化,計算時間,以及分配資源,然後交給執行器進行執行,將執行完畢的任務從Taskset中去除
D、執行器【runTask方法】:任務真正運行的地方
task 分為 shuffleMapTask 和 resultTask 兩種,都在task中調用runTask方法執行:
5、任務管理:
driver端是所有應用的老大,他會管理每一個executor中的任務執行;監聽,數據管理,任務重啟。。。。 TaskScheduler
所有的組件,以及代碼,變數等數據都在driver端,只有運行的時候會被傳送至executor端,因此在driver中運行的程式+變數,都需要被實例化
三、spark任務的四大調度
1、application
spark-submit spark-shell提交的任務就是一個應用,會生成一個application
2、job
遇見一個action運算元就會生成一個job
3、stage
遇見shuffle就會切分stage, stage 數量 = shuffle運算元數+1
4、task
運行任務的最小單位,一個stage中最後一個rdd的分區數量就是這個stage中task任務的個數
四、幾個重要的數值:
- 讀取外部文件的時候,rdd的分區數量是,這個被讀取的文件存在多少個block快就有多少個分區;但是當文件只有一個分區時,產生兩個分區;
- 每個stage中task的個數取決於最後一個rdd的分區數量
- 寫入到hdfs中的文件個數(saveAsTextFile),是存儲的rdd的分區數量
- 一個job每個能夠運行多少個task任務?這個job區段內每個stage中的最後一個rdd的分區的總和
- 同時並行能夠運行多少task任務?集群中總核數,一個線程對應一個Task任務,如果任務數量比總的核數多,則等待執行
- 帶有shuffle的運算元切分stage,產生的依賴是寬依賴;判斷是否是寬依賴的最簡單依據就是看運算元是否會產生shuffle;
- 不帶shuffle的運算元,都在一個stage內,產生依賴是窄依賴
- 在整個應用任務流程中,action行動類運算元會產生job任務使懶載入開始執行;shuffle運算元切割stage,產生不同的pipeline管道形式的stage提交階段;兩者不是對等關係,job 的階段 ≠ stage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