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Data 對於分散式緩存Redis、MemCache高可用的改進及性能測試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cyq1162/archive/2019/04/01/10634267.html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隨著.NET Core 在 Linux 下的熱動,相信動不動就要分散式或集群的應用的需求,會慢慢火起來。所以這段時間一直在研究和思考分散式集群的問題,同時也在思考把幾個框架的思維相對提升到這個Level。最近大力重構了框架兩個點:一個是分散式緩存,一個是資料庫主從備。 今天,先分享分散式緩存的改進的... ...


背景:

隨著.NET Core 在 Linux 下的熱動,相信動不動就要分散式或集群的應用的需求,會慢慢火起來。

所以這段時間一直在研究和思考分散式集群的問題,同時也在思考把幾個框架的思維相對提升到這個Level。

最近大力重構了框架兩個點:一個是分散式緩存,一個是資料庫主從備。

今天,先分享分散式緩存的改進的兩個點:

1、高可用:能動態增加或減少Redis、MemCache的實例,而不影響程式。

2、高性能:保障在高併發下的穩定性及性能。

1、Redis、MemCache 分散式下的高可用。

要實現分佈下應用下的高可用,就兩種方法:

1、建立集群,內部調度,對外只提供一個介面。

優點:對所有不同的開發語言和客戶端都通用。

缺點:建立相對複雜,需要有專業的運維知識,而且對於提供出口的伺服器,也要再做一次主備,整體硬體成本高。

2、由客戶端進行調度。

優點:比較簡單,不需要專業知識,上千個Redis實例,隨時就動起來。

缺點:如果項目有混合多種後端語言開發的,還得有多種客戶端實現。

 

CYQ.Data 就是.NET Core 下集成了操作Redis的一種客戶端實現。

下麵來看簡單的使用過程:

1、指定配置外鏈:

原有的配置

<add key="RedisServers" value="127.0.0.1:6379,127.0.0.1:6380 - pwd123456"/>
<add key="RedisServersBak" value="127.0.0.1:6381 - pwd123456"/>

將配置寫在原的config中,1是不適合大量的實例,要寫很長;2是當修改時,會引發(Window下)程式重啟(關鍵是NetCore下還不重啟)。

改進後配置(文件尾碼可以指定*.ini,*.txt):

<add key="RedisServers" value="redis.ini"/>
<add key="RedisServersBak" value="redisbak.txt"/>

對應的redis.init 文件(一行一個實例):

127.0.0.1:6379
127.0.0.1:6380 - pwd123456
127.0.0.1:6381 - pwd123456
127.0.0.1:6382 - pwd123456
127.0.0.1:6383 - pwd123456
...
可以無限加

將配置外置後,程式會自動監控文件的變化,每次修改都會即時生效,內部自動調整演算法,真正實現高可用。

接下來,你就可以無限的找伺服器,啟動N多個實例,想加就加,想減就減。

一個高可用的分散式緩存就是這麼簡單了,當然了,以後要複雜,那就慢慢學習了。

2、關於一致性Hash及主備的說明:

在框架內部的演算法中,如果節點失敗,會檢測有沒有設置備用節點:

如果沒有,會直接失敗。

如果有,會從備用實例中獲取來維持服務,如果備用也實例也失敗,而本次請求失敗(下一次請求會更換備用節點)。

這樣可以避免在高併發的情況下產生滾雪球的情景,由一個點失敗最終導致把所有的伺服器都壓倒。

PS:在CYQ.Data 中,Redis 和 MemCache 的底層實現是一樣的,所以使用方式都是一樣的。

2、Redis、MemCache 分散式下的性能測試。

對於原有的代碼改進重構,大約變化了50%左右的代碼。

本次在性能上的優化:除了底層Socket小調整,就是命令的合併操作,以及隊列池的優化,以及多線程下的穩定保障。

其實,Web are 只是個客戶端,要說高性能,其實都是比較出來,只要比別人的快一些,好像就真的高性能了。

所以,測試都需要有個比較的對象。

目前測試的是本機,Win7,Redis 老版本 2.4.6。

1、先自己和自己比:新改動的版本和舊版本比較:

舊版本的測試數據:

新版本的測試數據:

跑在Linux下時(1核2G記憶體的CentOS7,Redis 版本 3.2.12):

經過整體的代碼改動,性能還是整體提升不少的,還支持了高可用的擴展。

只是離官方傳說的10w/s,還差了幾倍,我猜如果把5個命令打包一起發送,應該就差不多了。

2、看看其它客戶端的:

一開始我是沒做比較測試,只是剛好在網上看到另一個客戶端,寫著就是高性能Redis客戶端。

看到上面的測試數據,我有點驚訝,這有6w的數據是怎麼飄出來的:

SET_JSON using 1 threads run 100000 [use time 5.76s 17,370.26/sec]
SET_JSON using 4 threads run 100000 [use time 1.87s 53,407.17/sec]
SET_JSON using 8 threads run 100000 [use time 1.65s 60,517.8/sec]

但上面沒寫明是在window還是linux也沒寫版本,

於是,我就下載了它的客戶端(它自帶Test運行程式),

然後連上我的redis,運行了一下:

實際上它的數據是這樣的:

這是我打開的姿勢不對麽,還是對環境有特定的要求?

3、和Redis自帶的redis-benchmark.exe工具進行比較。

想找找 Redis 在Window平臺測試相關的文章,發現都是Redis原生的測試工具的介紹,於是,也用它測試了一下:

發現原生的果然強悍,最高的時候可以飄到6w,看來用C就是不一樣。

搞的我都懷疑,你們都是在用併發測試,而我只是用多線程。

 4、用了傳說中性能好到要收費的:StackExchange.Redis

感覺也差不多啊,收費我還是支持的。

關鍵是這貨相同的NetCore代碼,放Linux CentOS7 跑不動:

竟然連不上了,直接返回錯誤了:

{"success":false,"msg":"It was not possible to connect to the redis server(s). InternalFailure (None, last-recv: 803) on 127.0.0.1:6379/Interactive, Idle, last: GET, origin: ReadFromPipe, outstanding: 2, last-read: 0s ago, last-write: 0s ago, unanswered-write: 0s ago, keep-alive: 60s, state: ConnectedEstablished, mgr: 9 of 10 available, in: 0, last-heartbeat: never, global: 0s ago, v: 2.0.571.20511"}

總結:

CYQ.Data 經過重構升級後,整體提升了不少。

這裡要瞭解一下:CYQ.Data 集成的分散式緩存操作,和其它單獨的客戶端是不一樣的。

因為其它客戶端是把所有的Redis命令都實現了,你可以其它客戶端操作完整的Redis。

而 CYQ.Data 只是:

Get、Set、DEL、Contains、Clear。

統一了所有類型並保持最簡單的緩存操作介面。

最後,獻上測試代碼:

 AppConfig.Cache.RedisServers = "127.0.0.1:6379";//,127.0.0.1:6380 - c123456,127.0.0.1:6381 - c123456,127.0.0.1:6382 - c123456,127.0.0.1:6383 - c123456";
            //AppConfig.Cache.RedisServers = "redis.txt";
            //AppConfig.Cache.RedisServersBak = "redis.bak.txt";


            int readCount = 100000, userDBCount = 1;
            ThreadPool.SetMaxThreads(1000, 1000);
           

            new ThreadRun(1,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4,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8,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10,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20,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50,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100,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200,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500,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1000,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2000,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5000,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2000,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2000,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500,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200,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100,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50,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20,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10,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8,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4,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new ThreadRun(1, readCount, userDBCount).Start();
            CacheManage.RedisInstance.Clear();//操作對象
            Console.WriteLine("End");
            Console.WriteLine(CacheManage.RedisInstance.WorkInfo);
            Console.WriteLine(CacheManage.RedisInstance.CacheInfo.ToJson(false, false));
----------------------------------------------------------
 public class ThreadRun
    {
        int threadCount, setOrReadCount, useDBCount;
        CacheManage cache;
        public ThreadRun(int threadCount, int setOrReadCount, int useDBCount)
        {
            cache = CacheManage.RedisInstance;//操作對象
            cache.Clear();
            this.threadCount = threadCount;
            this.setOrReadCount = setOrReadCount;
            this.useDBCount = useDBCount;
        }
        System.Diagnostics.Stopwatch gloWatch = new System.Diagnostics.Stopwatch();
        int runEndCount = 0;
        bool isEnd = false;
        public void Start()
        {
            AppConfig.Cache.RedisUseDBCount = useDBCount;
           
            gloWatch.Start();
            for (int i = 0; i < threadCount; i++)
            {
                ThreadPool.QueueUserWorkItem(new WaitCallback(ThreadStart), setOrReadCount / threadCount);
            }
           
            while (!isEnd)
            {
                Thread.Sleep(10);
            }

        }

        public void ThreadStart(object readCount)
        {
            string rndKey = Guid.NewGuid().ToString().Substring(0, 5);
            int max = (int)readCount;
            for (int i = 0; i < max; i++)
            {
                string key = rndKey + "key" + i;
                if(cache.Set(key, Guid.NewGuid().ToString()))
                {

                }
                else
                {
                    Console.WriteLine("Set 失敗 key :" + key);
                }

            }

            Interlocked.Increment(ref runEndCount);
            if (runEndCount >= threadCount && !isEnd)
            {
                isEnd = true;
                //gloWatch.Stop();
                //Ng  2000ms
                //x     1000ms
                long t = gloWatch.ElapsedMilliseconds;
                Console.WriteLine(string.Format("ThreadCount : {0} , Run : {1}  Time {2} ms ,{3} requests per second. ", threadCount, setOrReadCount, t.ToString(), setOrReadCount * 1000 / t));

            }
        }
    }

 


您的分享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更多相關文章
  • 一、單例模式 在它的核心結構中只包含一個被稱為單例的特殊類。通過單例模式可以保證系統中,應用該模式的一個類只有一個實例。即一個類只有一個對象實例。 二、分類 分為懶漢式和餓漢式兩種; 三、應用場景 1.需要頻繁實例化然後銷毀的對象。 2.創建對象時耗時過多或者耗資源過多,但又經常用到的對象。 3.有 ...
  • python assert 句語格式及用法很簡單。通常程式在運行完之後拋出異常,使用assert可以在出現有異常的代碼處直接終止運行。 而不用等到程式執行完畢之後拋出異常。 python assert的作用 python assert如果發生異常就說明表達示為假。可以理解表示式返回 值為假 時就會觸 ...
  • 在上一篇博客 "《程式員如何從0到1搭建自己的技術博客》" 中,我們瞭解瞭如何快速的從0到1搭建一個個人博客。 其實細心的你會發現,該博客用到了一個評論插件,這個插件就是Gitalk。 如果想要在博客中正確的使用該插件,還是需要修改下_config.yml里關於Gitalk的配置的。 也許你會好奇G ...
  • # ******************************練習****************************# 在控制臺中獲取兩個整數,作為迴圈開始和結束的點'''a = int(input('請輸入起點:'))b = int(input('請輸入終點:'))while a <= b ...
  • 1. zuul進階學習(二) 1.1. zuul對接apollo 1.1.1. Netflix Archaius 1.1.2. 定期拉 1.2. zuul生產管理實踐 1.2.1. zuul網關參考部署 1.2.2. 分集群過濾管理 1.2.3. 網關生產級部署實踐 1.2.4. Hystrix實時 ...
  • 本文用第三方類庫:yagmail 實現;以QQ郵箱作為發送郵箱為例。最終的實現效果:給指定郵箱,發送指定內容的郵件。 準備工作 1、用於發送郵件的賬號信息 比如賬號用自己的qq郵箱,但'密碼'需要在郵箱:設置--賬戶--開啟POP3/SMTP服務,開啟後會獲得授權碼(把它理解為'密碼'就行~)。 2 ...
  • 本篇博文主要記錄Python的Debug方法:print()、logging、ipdb ...
  • 資料庫連接字元串(web.config來配置),可以動態更改connectionString支持多資料庫. SqlServer調用資料庫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 ...
一周排行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 移動開發(一):使用.NET MAUI開發第一個安卓APP 對於工作多年的C#程式員來說,近來想嘗試開發一款安卓APP,考慮了很久最終選擇使用.NET MAUI這個微軟官方的框架來嘗試體驗開發安卓APP,畢竟是使用Visual Studio開發工具,使用起來也比較的順手,結合微軟官方的教程進行了安卓 ...
  • 前言 QuestPDF 是一個開源 .NET 庫,用於生成 PDF 文檔。使用了C# Fluent API方式可簡化開發、減少錯誤並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它可以輕鬆生成 PDF 報告、發票、導出文件等。 項目介紹 QuestPDF 是一個革命性的開源 .NET 庫,它徹底改變了我們生成 PDF 文檔的方 ...
  • 項目地址 項目後端地址: https://github.com/ZyPLJ/ZYTteeHole 項目前端頁面地址: ZyPLJ/TreeHoleVue (github.com) https://github.com/ZyPLJ/TreeHoleVue 目前項目測試訪問地址: http://tree ...
  • 話不多說,直接開乾 一.下載 1.官方鏈接下載: https://www.microsoft.com/zh-cn/sql-server/sql-server-downloads 2.在下載目錄中找到下麵這個小的安裝包 SQL2022-SSEI-Dev.exe,運行開始下載SQL server; 二. ...
  • 前言 隨著物聯網(IoT)技術的迅猛發展,MQTT(消息隊列遙測傳輸)協議憑藉其輕量級和高效性,已成為眾多物聯網應用的首選通信標準。 MQTTnet 作為一個高性能的 .NET 開源庫,為 .NET 平臺上的 MQTT 客戶端與伺服器開發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本文將全面介紹 MQTTnet 的核心功能 ...
  • Serilog支持多種接收器用於日誌存儲,增強器用於添加屬性,LogContext管理動態屬性,支持多種輸出格式包括純文本、JSON及ExpressionTemplate。還提供了自定義格式化選項,適用於不同需求。 ...
  • 目錄簡介獲取 HTML 文檔解析 HTML 文檔測試參考文章 簡介 動態內容網站使用 JavaScript 腳本動態檢索和渲染數據,爬取信息時需要模擬瀏覽器行為,否則獲取到的源碼基本是空的。 本文使用的爬取步驟如下: 使用 Selenium 獲取渲染後的 HTML 文檔 使用 HtmlAgility ...
  • 1.前言 什麼是熱更新 游戲或者軟體更新時,無需重新下載客戶端進行安裝,而是在應用程式啟動的情況下,在內部進行資源或者代碼更新 Unity目前常用熱更新解決方案 HybridCLR,Xlua,ILRuntime等 Unity目前常用資源管理解決方案 AssetBundles,Addressable, ...
  • 本文章主要是在C# ASP.NET Core Web API框架實現向手機發送驗證碼簡訊功能。這裡我選擇是一個互億無線簡訊驗證碼平臺,其實像阿裡雲,騰訊雲上面也可以。 首先我們先去 互億無線 https://www.ihuyi.com/api/sms.html 去註冊一個賬號 註冊完成賬號後,它會送 ...
  • 通過以下方式可以高效,並保證數據同步的可靠性 1.API設計 使用RESTful設計,確保API端點明確,並使用適當的HTTP方法(如POST用於創建,PUT用於更新)。 設計清晰的請求和響應模型,以確保客戶端能夠理解預期格式。 2.數據驗證 在伺服器端進行嚴格的數據驗證,確保接收到的數據符合預期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