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數(方法) 定義:如果一個功能的代碼要被覆用起來,那麼這時候可以把這裡的功能代碼封裝起來,在java中把功能代碼封裝起來的是以函數的形式體現的。 函數的格式: 修飾符 返回值類型 函數名(形式參數.....){ 需要被封裝的功能代碼; return 結果; } 例如: public static ...
函數(方法)
定義:如果一個功能的代碼要被覆用起來,那麼這時候可以把這裡的功能代碼封裝起來,在java中把功能代碼封裝起來的是以函數的形式體現的。
函數的格式:
修飾符 返回值類型 函數名(形式參數.....){
需要被封裝的功能代碼;
return 結果;
}
例如:
public static int add(){
int a=2;
int b=3;
return a+b;
}
分析函數:
修飾符:public static
返回值類型:int 返回值類型就是指函數運行完畢後,返回結果的數據類型。
註意: 某些函數是沒有結果返回給調用者的,那麼這時候返回值類型是void。
函數名:add
函數名的作用:如果需要調用該函數就需要使用的函數名。 函數名只要符合標識符的命名規則即可。
函數名的命名規範: 首單詞全部小寫,其他單詞的首字母大寫,其他小寫。
形式參數: 如果一個函數在運行的時候,存在的數據是要調用者確定的,那麼這時候就應該定義形式參數。
return:把一個結果返回給調用者。
函數的作用:提高功能代碼的復用性
函數的特點:
1. 函數的作用就是把一個功能代碼給封裝起來,已達到提高功能代碼的復用性。
2.函數定義好之後是需要被調用才會執行的。其中main函數是由jvm調用的,不需要我們手動調用。
3.如果一個函數沒有返回值返回給調用者,那麼返回值類型必須是使用void表示。
如何定義一個函數:
1. 返回值類型。
2. 是否存在未知的參數(是否存在要由調用者確定的參數)。---->形式參數
class 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max = getMax(14,5); //調用了需求1的函數,括弧內填寫的是實際參數,實際參數由調用者確定 //System.out.println("最大值:"+ max);//輸出需求1的結果 結果為14 getMax(3,7);//調用了需求2的函數 } /* //需求1: 定義一個函數比較兩個int類型的數據大小,把最大值返回給調用者。 public static int getMax(int a, int b){ // 形式參數 int max = 0; //定義一個變數用於保存最大值的 if(a>b){ max = a; }else{ max = b; } return max;//把結果返回給調用者 } */ //需求2:定義一個函數比較兩個int類型的數據大小,不需要把最大值返回給調用者,直接列印即可。 public static void getMax(int a, int b){ int max = 0; //定義一個變數用於保存最大值的 if(a>b){ max = a; }else{ max = b; } System.out.println("最大值:"+ max); } }View Code
class Demo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result = getGrade(91);//調用了需求1的函數,並把結果賦值給result //System.out.println(result);//輸出的結果為:A等級 print(7);//調用了需求2的函數 } //需求1: 定義一個函數判斷一個分數的等級,把分數的等級返回給調用者。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Grade(int score){ String grade = ""; //定義一個變數存儲等級 if(score>=90&&score<=100){ grade = "A等級"; }else if(score>=80&&score<=89){ grade = "B等級"; }else if(score>=70&&score<=79){ grade = "C等級"; }else if(score>=60&&score<=69){ grade = "D等級"; }else if(score>=0&&score<=59){ grade = "E等級"; }else{ grade = "補考等級"; } return grade;//把等級返回給調用者 } //需求2: 定義一個函數列印一個乘法表,不需要返回任何數據。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int row){ for(int i = 1 ; i<= row ; i++){ for (int j = 1 ;j<=i ;j++ ){ System.out.print(i+"*"+j+"="+i*j+"\t"); } //換行 System.out.println(); } } }View Code
註意: 如果一個函數的返回值類型是具體的數據類型,那麼該函數必須要保證在任意情況下都保證有返回值。(除了返回值類型是void以外)
class Demo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result = getGrade(10);//調用函數 System.out.println("對應的等級是:"+ result );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Grade(int score){//未知的參數定義在形參中,由函數的調用者確定。 if(score>=90&&score<=100){ return "A等級"; }else if(score>=80&&score<=89){ return "B等級"; }else if(score>=70&&score<=79){ return "C等級"; }else if(score>=60&&score<=69){ return "D等級"; }else if(score>=0&&score<=59){ return "E等級"; }else{ //如果一個函數的返回值類型是具體的數據類型,那麼該函數就必須要保證在任意情況下都保證有返回值。(除了返回值類型是void以外) return "補考等級"; } } }View Code
return 關鍵字的作用:
1. 返回數據給函數的調用者。
2. 函數一旦執行到了return關鍵字,那麼該函數馬上結束。 (能結束一個函數)
註意:如果一個函數的返回值類型是void,那麼也可以出現return關鍵字,但是return關鍵字的後面不能有數據。
break關鍵字與return關鍵字的區別:
1.break關鍵字是結束一個迴圈。
2. return關鍵字是結束一個函數。
函數的重載:在一個類中出現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同名函數,這個稱作為函數的重載。
函數重載的要求:
1. 函數名一致。
2. 形參列表不一致。(形式參數的個數或者是對應的數據類型不一致)
3. 與函數的返回值類型是無關的。
函數重載的作用: 同一個函數名可以出現不同的函數,以應對不同個數或者不同數據類型的參數。
class Demo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dd1(1,2);//調用了含有兩個參數的函數 add(1,2.0);//調用了含有三個參數的函數 } // 一下兩個函數都是以函數重載在做加法運算。 public static double add(int a, int b){ System.out.println("兩個參數的總和: "+ (a+b)); return 3.14; } public static void add(int a , int b , int c){ System.out.println("三個參數的總和: "+ (a+b+c)); } }View Code
數組
定義:數組是存儲同一種數據類型數據的集合容器。
數組的定義格式:
數據類型[] 變數名 = new 數據類型[長度];
分析數組:
左邊: int[] arr 聲明瞭一個int類型的的數組變數,變數名為arr。
int : 表示該數組容器只能存儲int類型的數據。
[] : 這是一個數組類型。
arr : 變數名。
右邊:new int[50] 創建了一個長度為50的int類型數組對象。
new : 創建數組對象的關鍵字。
int:表示該數組對象只能存儲int類型數據。
[]: 表示是數組類型。
50 : 該數組最多能存儲50個數據。數組的容量。
數組的好處: 對分配到數組對象中的每一個數據都能夠分配到一個索引值(編號、角標、下標),索引值的範圍是從0開始,最大是: 長度-1。
局部變數: 如果一個變數是在一個函數(方法)的內部聲明的,那麼該變數就是一個局部變數。
成員變數: 成員變數就是定義在方法之外,類之內的.
class Demo5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義一個數組 int[] arr = new int[4]; arr[0] = 10; arr[1] = 30; arr[2] = 50; arr[3] = 90; //System.out.println("數組的容量:"+ arr.length); //數組裡有一個length 的屬性,可以查看數組的容量。 //System.out.println("arr[2] = "+ arr[2]);//查看索引值為2的數組的值 結果為:50 //查看數組中的所有數據。 for(int index = 0 ; index<arr.length ; index++){ System.out.println(arr[index]); } } }View Code
數組的記憶體分析圖:
數組中常見的問題:
1. NullPointerException 空指針異常
原因: 引用類型變數沒有指向任何對象,而訪問了對象的屬性或者是調用了對象的方法。
2.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索引值越界。
原因:訪問了不存在的索引值。
數組的初始方式:
動態初始化:數據類型[] 變數名 = new 數據類型[長度];
靜態初始化:數據類型[] 變數名 = {元素1,元素2.....};
如果程式一開始你就已經確定了數據,那麼這時候建議使用靜態初始化。如果一開始數據還不太明確,這時候就建議使用動態初始化。
class Demo6{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動態初始化 int[] arr = new int[10];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創建掃描器對象 for(int i = 0 ; i< arr.length ; i++){ arr[i] = scanner.nextInt();//調用掃描器的nextInt()掃描數據,並把數據賦值於數組中 } */ //靜態初始化 int[] arr = {10,20,30,40,50}; //查看數組的所有數據 for(int index = 0 ; index<arr.length ; index++){ System.out.print(arr[index]+","); } } }View Code
/* 需求: 定義一個函數接收一個int類型的數組對象,找出數組對象中的最大元素並返回給調用者。 */ class Demo7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12,-14,-5,-26,-4};//靜態初始化 int max = getMax(arr); System.out.println("最大值:"+ max); //結果為:-4 } public static int getMax(int[] arr){ int max = arr[0]; //用於記錄最大值 for(int i = 1 ; i < arr.length ; i++){ if(arr[i]>max){ //如果發現有元素比max大,那麼max變數就記錄該元素。 max = arr[i]; } } return max;//把max的值返回給調用者 } }View Code
數組常見的操作:
選擇排序(直接排序):使用一個元素與其他的元素挨個比較一次,符合條件交換位置。
需求: 定義一個函數接收一個int類型的數組對象, 把數組中的最大值放在數組中的第一位。
class Demo8{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12,5,17,8,9}; //對於有5個元素的數組,只需要找出4個最大值就可以排序了。 selectSort(arr); }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Sort(int[] arr){ //對以下註釋的代碼進行優化 for(int j = 0; j<arr.length-1; j++){ // 控制的是輪數。 for(int i = j+1 ; i<arr.length ; i++){ //控制的是每次找出的最大值 if(arr[i]>arr[j]){ //交換位置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emp; } } } /* //把老大放在第一個位置 for(int i=1;i<arr.length;i++){ if(arr[i]>arr[0]){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0]; arr[0] = temp; } } //把老二放在第二個位置 for(int i = 2 ; i< arr.length ; i++){ if(arr[i]>arr[1]){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1]; arr[1] = temp; } } //把老三放在第三個位置 for(int i = 3 ; i< arr.length ; i++){ if(arr[i]>arr[2]){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2]; arr[2] = temp; } } //把老四放在第四個位置 for(int i = 4 ; i< arr.length ; i++){ if(arr[i]>arr[3]){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3]; arr[3] = temp; } } */ //遍曆數組,查看效果 System.out.print("目前的元素:"); for (int i = 0 ; i<arr.length ;i++){ System.out.print(arr[i]+","); } } }View Code
冒泡排序:冒泡排序的思想就是使用相鄰的兩個元素挨個比較一次,符合條件交換位置。
需求: 定義一個函數接收一個int類型的數組對象, 把數組中的最大值放在數組中的最後一位。
class Demo9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12,8,17,5,9}; // 最大的索引值: 4 容量:5 bubbleSort(arr);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對以下註釋的代碼進行優化 for(int j = 0 ; j<arr.length-1 ; j++){ //控制輪數 for(int i = 0 ; i<arr.length-1-j ; i++){ //控制找出一個最大值 //相鄰的元素比較 if(arr[i]>arr[i+1]){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i+1]; arr[i+1] = temp; } } } /* // 把最大值放在最後一個位置 for(int i = 0 ; i <arr.length-1-0 ; i++){ if(arr[i]>arr[i+1]){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i+1]; arr[i+1] = temp; } } //把老二放在倒數第二個位置上。 for(int i = 0 ; i <arr.length-1-1 ; i++){ if(arr[i]>arr[i+1]){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i+1]; arr[i+1] = temp; } } //把老三放在倒數第三個位置上。 for(int i = 0 ; i <arr.length-1-2 ; i++){ if(arr[i]>arr[i+1]){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i+1]; arr[i+1] = temp; } } //把老四放在倒數第四個位置上。 for(int i = 0 ; i <arr.length-1-3 ; i++){ if(arr[i]>arr[i+1]){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i+1]; arr[i+1] = temp; } } */ //遍曆數組,查看效果 System.out.print("目前的元素:"); for (int i = 0 ; i<arr.length; i++){ System.out.print(arr[i]+","); } } }View Code
二分查找法:定義三個變數分別記錄要查找元素的範圍最大索引值、中間索引值、最小索引值,每次都是使用中間索引值的元素與目標元素比較一次,如果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元素,那麼縮小查找的範圍。
註意:使用二分查找法的前提必須是有序的數組。
需求:定義一個函數接收一個數組對象和一個要查找的目標元素,函數要返回該目標元素在數組中的索引值,如果目標元素不存在數組中,那麼返回-1表示。
class Demo10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12,16,19,23,54}; //int index = searchEle(arr,23);//調用searchEle(),但是效率低 int index = halfSearch(arr,116); System.out.println("元素所在的索引值是:"+ index); } public static int halfSearch(int[] arr, int target){ //定義三個變數分別記錄最大、最小、中間的查找範圍索引值 int max = arr.length-1; int min = 0; int mid = (max+min)/2; while(true){ if(target>arr[mid]){ min = mid+1; }else if(target<arr[mid]){ max = mid -1; }else{ //找到了元素 return mid; } //沒有找到的情況 if (max<min){ return -1; } //重新計算中間索引值 mid = (min+max)/2; } } /* public static int searchEle(int[] arr, int target){ for(int i = 0 ; i<arr.length ; i++){ if(arr[i]==target){ return i; } } return -1; } */ }View Code
/* 需求: 定義 一個函數接收一個char類型的數組對象,然後翻轉數組中的元素。 例如:char[] arr = {'a','b','c','d','e'};翻轉元素後的結果為e、d、c、b、a */ class Demo1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har[] arr = {'a','b','c','d','e'}; reverse(arr); } public static void reverse(char[] arr){ for(int startIndex = 0 ,endIndex = arr.length-1 ; startIndex<endIndex ; startIndex++,endIndex--){ char temp = arr[startIndex]; arr[startIndex] = arr[endIndex]; arr[endIndex] = temp; } //遍曆數組,查看效果 System.out.print("目前的元素:"); for (int i = 0 ; i<arr.length ;i++){ System.out.print(arr[i]+","); } } }View Code
二維數組:二維數組就是數組中的數組。
二維數組的定義格式:數據類型[][] 變數名 = new 數據類型[長度1][長度2];
二維數組的初始化方式:
動態初始化:數據類型[][] 變數名 = new 數據類型[長度1][長度2];
靜態初始化:數據類型[][] 變數名 = {{元素1,元素2...},{元素1,元素2...},{元素1,元素2...} ..};
二維數組的記憶體分析圖:
數組的特點:
1. 數組只能存儲同一種數據類型的數據。
2. 數組是會給存儲到數組中的元素分配一個索引值的,索引值從0開始,最大的索引值是length-1;
3. 數組一旦初始化,長度固定。
4. 數組中的元素與元素之間的記憶體地址是連續的。
class Demo1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義了一個二維數組 int[][] arr = new int[3][4]; arr[1][1] = 100; /* System.out.println("二維數組的長度:"+ arr.length); //長度為3 System.out.println("二維數組的長度:"+ arr[1].length); //長度為4 */ System.out.println("數組的元素:"+ arr[1][1]);結果為100 } }View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