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執行一個確定的工作的時候,一個任務是和用戶交互的activity的集合。這些activity被排列在棧中(返回棧),每一個activity是被打開的。例如,一個email app有一個activity去顯示消息列表,當點擊一個新的消息時打開一個新的activity,新的activity被加入到返回 ...
當執行一個確定的工作的時候,一個任務是和用戶交互的activity的集合。這些activity被排列在棧中(返回棧),每一個activity是被打開的。例如,一個email app有一個activity去顯示消息列表,當點擊一個新的消息時打開一個新的activity,新的activity被加入到返回棧中。如果用戶按下返回鍵,新的activity會從棧中彈出。
當app運行在多視窗環境中,系統為每一個視窗單獨管理任務,每一個視窗可能有多個任務,系統基於每一個視窗來管理任務或任務組。
設備主屏幕是大多數任務的起始地方,當用戶觸摸app啟動程式中的圖標(主屏幕上的快捷方式),app的任務會出現在前臺。如果app的任務不存在(app沒有被使用過),然後一個新的任務會被創造並且main activity打開作為棧的根activity。
當 當前activity打開一個新的activity,新的activity會被壓入棧的頂部並獲取焦點。前一個activity 保留在棧中,但是被stop。當一個activity被stop,系統保留用戶介面的當前狀態。當用戶按下back鍵,當前activity被彈出棧頂(activity被毀滅),並且前一個activity被恢復(前一個activity的UI狀態被恢復)。在棧中的activity從來不被從新排列,只能被壓入或者彈出棧。
下圖展示了進棧和出棧
如果用戶繼續按下back鍵,在棧中的activity被彈出並顯示前一個activity,直到用戶返回到HOME屏幕。當所有的activity從棧中移除,任務不再存在。
一個任務是一個有凝聚力的單元,當一個新的任務打開時,或者按下home鍵返回到主屏幕,任務被移到後臺。任務在後臺運行,所有的activity是stop狀態,這個任務的返回棧是完好的,這個任務只是丟失掉聚焦點被另一個任務取代。在圖片2中,當前的任務A有三個activity在棧中,兩個在當前activity之下。當用戶按下home鍵,從主界面開啟一個新的app。當home屏幕顯示的時候,任務A進入後臺。當新的app啟動,系統啟動一個新的任務為app使用他自己的activity棧。在和app交互之後,用戶返回home屏幕並且選擇app打開任務A。現在,任務A返回到前臺,在棧中的三個activity是完好無損的,在棧頂的activity被恢復。同樣,也可以這樣返回到任務B。
註意:可以同時在後臺執行多個任務。但是,如果用戶同時運行多個後臺任務,系統可能會開始銷毀後臺活動以恢復記憶體,從而導致活動狀態丟失
因為在返回棧中的activity是從來不被再次排列的,如果app允許用戶去開啟一個單獨的activity從多個activity中,一個新的activity實例被創建並且被放在棧頂(而不是將任何以前的活動實例帶到頂部)。因此,在app中的一個activity可能被創建多次(也可能從不同的任務中)。在圖片3中展示了這種情況。
總結activity和任務的預設表現:
當activity A開啟activity B,activity A是stop狀態,但系統會保留他的狀態。如果用戶按下back鍵在activity B,activity A恢復保留的狀態。
當用戶按下home鍵離開一個任務,當前activity進入stop狀態並且他的任務進入後臺。系統保留在棧中的每一個activity的狀態。如果用戶之後恢復這個任務通過選擇快捷圖標開啟這個任務,這個任務處於前臺並且恢覆在棧頂的activity的狀態。
如果用戶按下back鍵,當前activity從棧中彈出並且毀滅。在棧中的前一個activity被恢復。當activity被毀滅,系統不會保留這個activity的狀態。
activities可能被實例化多次,甚至從另一些任務中。
導航設計:
關於app導航如何工作在安卓中,閱讀https://developer.android.google.cn/design/patterns/navigation.html
管理任務
安卓管理任務和返回棧正如上述所說-把所有activity按照順序放入同一個任務和後進先出的棧-大多數工作都工作的十分好,你不必關心你的activity如何和task和返回棧交互。但是,你可能想要停止預設行為。大概你想要在你的app中的一個activity啟動一個新的任務,當activitiy是被start的時候。或者當你啟動activity的時候,你想要打開一個現存的實例(而不是創造一個新的實例在返回棧的棧頂)。或者當用戶離開任務的時候,你只想要在返回棧中保留根activity。
你可以使用manifest中的<activity>中的屬性和在intent中的flags傳遞到startActivity()中,去實現這些事情。
<activity>中的可用屬性:
- taskAffinity
- launchMode
- allowTaskReparenting
- clearTaskOnLaunch
- alwaysRetainTaskState
- finishOnTaskLaunch
intent中的flag:
在下麵的部分,將會介紹如何使用這些屬性和flag,定義如何和任務和返回棧交互
單獨討論activity在最近屏幕是如何描述和管理的,可以看https://developer.android.google.cn/guide/components/recents.html
一般不要修改預設行為,如果要修改,請做充分的測試確保可用性。
預設啟動模式:
啟動模式允許你定義一個activity的實例如何和當前任務聯繫交互。你可以使用兩種方式定義不同的啟動模式。
l 利用mainfest文件
當在manifest文件中聲明一個activity,你可以指定activity如何和task交互。
l 利用intent的flag
當你調用startActivity()時,你可以include一個flag在intent中。
例如,如果activity A啟動activity B,B可以在manifest中定義如何和當前task進行交互,activity A也可以請求activity B應該如何和當前任務交互。如果兩個activity都定義了activity B如何和任務交互,然後activity A的請求(在inent中定義的)比activity B的請求(在manifest中定義)更優先。
利用manifest文件
當聲明一個activity在manifest文件,你可以指定activity如何利用這些元素和任務交互。
launchMode屬性指定了一個指令,activity如何被啟動到任務中。
Standard(預設模式):
預設。系統在任務中創建一個新的activity實例,activity可以被實例化多次,每一個實例可能屬於不同的任務,並且一個任務可能有多個實例。
SingleTop:如果activity在頂部,再次被調用不會被創建,其它情況創建一個新實例
如果activity的實例早已存在在當前任務的頂部,系統會通過調用他的onNewIntent()方法找到這個實例,而不是創造一個新的實例。Activity可以被實例化多次,每一個實例可能屬於不同的任務,一個任務可能有多個實例(僅限於在棧頂的activity不是現存的activity,下麵解釋)
例如,假設一個任務返回棧由activity A,B,C,D組成,D在棧頂。一個intent尋找activity D。如果D使用預設standard啟動模式,一個新的實例被啟動,棧就變成了A-B-C-D-D。然而如果是singleTop模式,現存的D的實例接收intent通過onNewIntent(),因為D實例在棧頂,所以不會被從新創建。然而,如果intent的是B,一個新的實例會被加到棧頂,儘管他的啟動模式是singleTop。
singleTask:
系統創建一個新的task並且實例化在task根部的task。如果activity的實例早已存在在單獨的task中,系統會找到這個實例,不會創建一個新的實例。在一個時間只能有一個activity的實例存在。
SingleInstance:
和singleTask同樣,只是系統不會啟動其他的實例在task中。Activity總是單例的,task中的唯一成員。啟動的活動在單獨的task中打開。
舉另一個例子,安卓瀏覽器聲明:web 瀏覽器activity應該總是在他自己的任務中打開-在<activity>中 聲明singleTask啟動 模式。這意味著如果你的app發出一個intent打開瀏覽器,瀏覽器中 的activity是不會放在你的app中的。而是,要麼一個 瀏覽器的新的task被啟動,或者如果瀏覽器的task早已經在後臺運行了,這個任務會進一步處理新的intent。
無論是否一個activity在一個新的task中啟動還是在同一個任務中,back按鈕總是把用戶帶到前一個activity。然而,如果你啟動一個指定了singleTask啟動模式的activity,然後如果這個activity的實例已經存在了在一個後臺任務中,那麼擁有這個實例的整個任務都會被帶到前臺。圖片4展示了這種場景。
如果想瞭解更多,看一下activity元素的文檔:
https://developer.android.google.cn/guide/topics/manifest/activity-element.html
多謝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