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件系統詳解: linux文件系統主要是ext2、ext3、ext4等等,它主要是管理系統的數據,數據是保存在磁碟裡面的, 當磁碟被分區、格式化後就可以正常的存取數據了,其實格式化就是向分區的部分寫入文件系統, 在文件系統的概念中,數據是怎麼保存的,還有那些檔案的屬性、許可權等又是保存在什麼地方的 ...
1.文件系統詳解:
linux文件系統主要是ext2、ext3、ext4等等,它主要是管理系統的數據,數據是保存在磁碟裡面的,
當磁碟被分區、格式化後就可以正常的存取數據了,其實格式化就是向分區的部分寫入文件系統,
在文件系統的概念中,數據是怎麼保存的,還有那些檔案的屬性、許可權等又是保存在什麼地方的,
下麵詳細介紹文件系統中的幾個重要的東西inode和block,inode中保存檔案的屬性和檔案實際數據存儲的block
號碼,而block則是保存檔案的實際內容的
就那我的系統來說,我的/dev/sda1分區總共10G,分為80個區塊群組(block group),每個區塊群組大概127M容量
每個區塊群組都包含六個主要的區段
(1) :Superblock(超級區塊)——它是記錄整個文件系統的信息,包括inode和block的總量、未使用和已使用的inode和block數量block和inode的大小、文件系統掛載時間等等信息(它的容量為1k)
(2) :Filesystem Description(文件系統描述說明)——它記錄每個區塊群組的開始與結束block號碼,以及每個區段位於哪個block之間
(3) :Block bitmap(區塊對照表)——它記錄哪些block是空的以及當刪除檔案後標記哪些block為未使用,以便後面存儲
(4) :inode bitmap(inode對照表)——它是記錄哪些inode號是使用還是未使用的
(5) :inode table(inode 表格)——它主要記錄檔案的屬性,比如檔案的存取模式、擁有者與群組、容量、mtime/ctime/atime、檔案特性(setuid等)、檔案內容的指向(pointer)(我的系統每個inode容量為256B)
(6) :data block(數據區塊)——它主要是存儲數據的,我的系統每個block的容量為4K
上面六個區段構成了一個區塊群組,我們可以用dumpe2fs命令查看分區的文件系統的信息
我查看的是/dev/sda1分區即掛載在根目錄下的分區
每一個inode只能保存一個檔案的信息,如果檔案容量很大就需要多個block保存,當我們讀取檔案時,系統開始是去讀取inode,然後通過inode裡面保存的block號碼同時讀取多個block塊,然後找到檔案的實際數據。當分區格式化後,inode和block的數量、大小都是確定的,不能更改的,除非重新分區,格式化。
2.文件系統的簡單操作:
df——查看以掛載的磁碟容量,使用容量,剩餘容量
-h:以KB,MB,GB形式顯示
-i:以inode數量顯示
du——查看某個目錄或文件所占空間大小
一般加-sh參數即du -sh file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