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uptime命令 這個命令可以快速查看機器的負載情況。在Linux系統中,這些數據表示等待CPU資源的進程和阻塞在不可中斷IO進程(進程狀態為D)的數量。這些數據可以讓我們對系統資源使用有一個巨集觀的瞭解。 命令的輸出分別表示1分鐘、5分鐘、15分鐘的平均負載情況。通過這三個數據,可以瞭解伺服器負 ...
一、uptime命令
這個命令可以快速查看機器的負載情況。在Linux系統中,這些數據表示等待CPU資源的進程和阻塞在不可中斷IO進程(進程狀態為D)的數量。這些數據可以讓我們對系統資源使用有一個巨集觀的瞭解。
命令的輸出分別表示1分鐘、5分鐘、15分鐘的平均負載情況。通過這三個數據,可以瞭解伺服器負載是在趨於緊張還是趨於緩解。如果1分鐘平均負載很高,而15分鐘平均負載很低,說明伺服器正在命令高負載情況,需要進一步排查CPU資源都消耗在了哪裡。反之,如果15分鐘平均負載很高,1分鐘平均負載較低,則有可能是CPU資源緊張時刻已經過去。
上面例子中的輸出,可以看見最近1分鐘的平均負載非常高,且遠高於最近15分鐘負載,因此我們需要繼續排查當前系統中有什麼進程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可以通過下文將會介紹的vmstat、mpstat等命令進一步排查。
二、dmesg命令
該命令會輸出系統日誌的最後10行。示例中的輸出,可以看見一次內核的oom kill和一次TCP丟包。這些日誌可以幫助排查性能問題。千萬不要忘了這一步。
三、vmstat命令
vmstat(8) 命令,每行會輸出一些系統核心指標,這些指標可以讓我們更詳細的瞭解系統狀態。後面跟的參數1,表示每秒輸出一次統計信息,表頭提示了每一列的含義,這幾介紹一些和性能調優相關的列:
-
r:等待在CPU資源的進程數。這個數據比平均負載更加能夠體現CPU負載情況,數據中不包含等待IO的進程。如果這個數值大於機器CPU核數,那麼機器的CPU資源已經飽和。
-
free:系統可用記憶體數(以千位元組為單位),如果剩餘記憶體不足,也會導致系統性能問題。下文介紹到的free命令,可以更詳細的瞭解系統記憶體的使用情況。
-
si,so:交換區寫入和讀取的數量。如果這個數據不為0,說明系統已經在使用交換區(swap),機器物理記憶體已經不足。
-
us, sy, id, wa, st:這些都代表了CPU時間的消耗,它們分別表示用戶時間(user)、系統(內核)時間(sys)、空閑時間(idle)、IO等待時間(wait)和被偷走的時間(stolen,一般被其他虛擬機消耗)。
上述這些CPU時間,可以讓我們很快瞭解CPU是否出於繁忙狀態。一般情況下,如果用戶時間和系統時間相加非常大,CPU出於忙於執行指令。如果IO等待時間很長,那麼系統的瓶頸可能在磁碟IO。
示例命令的輸出可以看見,大量CPU時間消耗在用戶態,也就是用戶應用程式消耗了CPU時間。這不一定是性能問題,需要結合r隊列,一起分析。
四、mpstat命令
該命令可以顯示每個CPU的占用情況,如果有一個CPU占用率特別高,那麼有可能是一個單線程應用程式引起的。
五、pidstat命令
pidstat命令輸出進程的CPU占用率,該命令會持續輸出,並且不會覆蓋之前的數據,可以方便觀察系統動態。如上的輸出,可以看見兩個JAVA進程占用了將近1600%的CPU時間,既消耗了大約16個CPU核心的運算資源。
六、iostat命令
-
r/s, w/s, rkB/s, wkB/s:分別表示每秒讀寫次數和每秒讀寫數據量(千位元組)。讀寫量過大,可能會引起性能問題。
-
await:IO操作的平均等待時間,單位是毫秒。這是應用程式在和磁碟交互時,需要消耗的時間,包括IO等待和實際操作的耗時。如果這個數值過大,可能是硬體設備遇到了瓶頸或者出現故障。
-
avgqu-sz:向設備發出的請求平均數量。如果這個數值大於1,可能是硬體設備已經飽和(部分前端硬體設備支持並行寫入)。
-
%util:設備利用率。這個數值表示設備的繁忙程度,經驗值是如果超過60,可能會影響IO性能(可以參照IO操作平均等待時間)。如果到達100%,說明硬體設備已經飽和。
如果顯示的是邏輯設備的數據,那麼設備利用率不代表後端實際的硬體設備已經飽和。值得註意的是,即使IO性能不理想,也不一定意味這應用程式性能會不好,可以利用諸如預讀取、寫緩存等策略提升應用性能。
七、free命令
free命令可以查看系統記憶體的使用情況,-m參數表示按照兆位元組展示。最後兩列分別表示用於IO緩存的記憶體數,和用於文件系統頁緩存的記憶體數。需要註意的是,第二行-/+ buffers/cache,看上去緩存占用了大量記憶體空間。
這是Linux系統的記憶體使用策略,儘可能的利用記憶體,如果應用程式需要記憶體,這部分記憶體會立即被回收並分配給應用程式。因此,這部分記憶體一般也被當成是可用記憶體。
如果可用記憶體非常少,系統可能會動用交換區(如果配置了的話),這樣會增加IO開銷(可以在iostat命令中提現),降低系統性能。
八、sar命令
sar命令在這裡可以查看網路設備的吞吐率。在排查性能問題時,可以通過網路設備的吞吐量,判斷網路設備是否已經飽和。如示例輸出中,eth0網卡設備,吞吐率大概在22 Mbytes/s,既176 Mbits/sec,沒有達到1Gbit/sec的硬體上限。
sar命令在這裡用於查看TCP連接狀態,其中包括:
-
active/s:每秒本地發起的TCP連接數,既通過connect調用創建的TCP連接;
-
passive/s:每秒遠程發起的TCP連接數,即通過accept調用創建的TCP連接;
-
retrans/s:每秒TCP重傳數量;
TCP連接數可以用來判斷性能問題是否由於建立了過多的連接,進一步可以判斷是主動發起的連接,還是被動接受的連接。TCP重傳可能是因為網路環境惡劣,或者伺服器壓
九、top命令
top命令包含了前面好幾個命令的檢查的內容。比如系統負載情況(uptime)、系統記憶體使用情況(free)、系統CPU使用情況(vmstat)等。因此通過這個命令,可以相對全面的查看系統負載的來源。同時,top命令支持排序,可以按照不同的列排序,方便查找出諸如記憶體占用最多的進程、CPU占用率最高的進程等。
但是,top命令相對於前面一些命令,輸出是一個瞬間值,如果不持續盯著,可能會錯過一些線索。這時可能需要暫停top命令刷新,來記錄和比對數據。
轉載自 http://blog.51cto.com/mageedu/1979332 馬哥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