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用例? 用例模型主要應用在工程開發的初期進行系統需求分析階段,描述了系統具備什麼功能,也就是說從用戶的角度觀察系統應該支持哪些功能,同時幫助系統分析員對系統功能有個全面的認識,從巨集觀上描述系統的行為。 用例模型包括的基本元素有:用例,角色,系統。 2用例的作用 一個系統中可以包含多個用例, ...
1.什麼是用例?
用例模型主要應用在工程開發的初期進行系統需求分析階段,描述了系統具備什麼功能,也就是說從用戶的角度觀察系統應該支持哪些功能,同時幫助系統分析員對系統功能有個全面的認識,從巨集觀上描述系統的行為。
用例模型包括的基本元素有:用例,角色,系統。
2用例的作用
一個系統中可以包含多個用例,引入用例可以給我們帶來以下幾點好處。
(1)確定系統有哪些功能,這些功能是否可以滿足需求,使用戶和開發者之間達成共識。
(2)使用統一的描述,為後續工作打下基礎。
(3)方便驗收測試。
3.用例圖的基本模型元素
用例圖就是用例的圖形符號表示。
用例圖的基本模型元素:參與者(角色),用例,系統邊界,通信關聯。
(1)參與者(角色):指存在於被定義系統外部與該系統發生交互的人、其他系統或者設備。
(2)用例:用來描述系統提供的服務。
(3)系統邊界:表示用例所處的系統範圍。
(4)通信關聯:表示角色和用例之間的對應關係。表示哪些用例被哪些參與者使用。
4.用例圖的繪製
參與者表示法:簡體筆畫的人物,參與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其他系統或者設備。
用例表示法:用橢圓表示。
系統邊界:用矩形方框表示。
通信關聯:使用帶箭頭實線或者不帶箭頭實線表示。
5.用例圖建立過程
一般來說建立用例圖的步驟分為三步:發現參與者,發現用例,用例規約。
(1)發現參與者
發現參與者就是讓我們定義系統的參與者有哪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討論。
系統使用者——哪些人會使用系統?
訪問外部介面——系統需要從哪些人或者系統獲取數據?
對外提供介面——系統會為哪些人或者系統提供數據?
系統關聯——系統會與其他哪些系統關聯?
系統維護人員——系統由誰來維護?
硬體設備——系統控制的硬體有哪些?
發現參與者檢驗標準
是否已經對多有參與者進行建模說明?
每個參與者是否涉及至少一個用例?
是否列出至少兩名可以作為特定參與者的用戶。
是否有參與者擔任與系統相似的特定參與者?如果有則將他們合併在一起。
(2)發現用例
用例可以根據參與者需要系統提供什麼服務來確定。
參與者為什麼使用系統?
參與者是否在系統中增加、刪除、修改數據?如果有是如何完成的呢?
參與者是否會將外部的某些事件通知給該系統?
系統是否將內部某些信息通知給參與者?
系統需要的輸入/輸出是那些信息?這些信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發現用例檢驗標準
用例模型是否清晰的描述了系統的所有需求功能?
所有功能需求是否都映射到至少一個用例?
用例是否包含多餘行為?是否可以驗證某個功能需求?
(3)編寫用例規約
用例規約的一些說明
簡要說明
事件流
用例場景
特殊需求
前置條件
後置條件
用例約束可以使用文字描述,但是為了直觀方便,可以使用活動圖,序列圖,狀態圖等完成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