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MySQL主從資料庫同步測試,發現了一些問題,其中主從同步延遲問題是其中之一,下麵內容是從網上找到的一些講解,記錄下來以便自己學習; MySQL的主從同步是一個很成熟的架構,優點為:①在從伺服器可以執行查詢工作(即我們常說的讀功能),降低主伺服器壓力;②在從主伺服器進行備份,避免備份期間影響 ...
最近在做MySQL主從資料庫同步測試,發現了一些問題,其中主從同步延遲問題是其中之一,下麵內容是從網上找到的一些講解,記錄下來以便自己學習;
MySQL的主從同步是一個很成熟的架構,優點為:①在從伺服器可以執行查詢工作(即我們常說的讀功能),降低主伺服器壓力;②在從主伺服器進行備份,避免備份期間影響主伺服器服務;③當主伺服器出現問題時,可以切換到從伺服器。
MySQL主從同步故障-Slave_SQL_Running: No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4-02/96945.htm
MySQL主從同步搭建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3-12/93934.htm
MySQL主從複製配置詳述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4-02/97136.htm
MySQL Replication(主從伺服器)配置實例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3-12/94485.htm
在Linux系統中做MySQL資料庫主從伺服器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3-12/93986.htm
MySQL 安裝與主從配置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3-12/93378.htm
相信大家對於這些好處已經非常瞭解了,在項目的部署中也採用這種方案。但是MySQL的主從同步一直有從庫延遲的問題,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問題。這種問題如何解決呢?
1. MySQL資料庫主從同步延遲原理。
2. MySQL資料庫主從同步延遲是怎麼產生的。
3. MySQL資料庫主從同步延遲解決方案。
1. MySQL資料庫主從同步延遲原理。
答:談到MySQL資料庫主從同步延遲原理,得從mysql的資料庫主從複製原理說起,mysql的主從複製都是單線程的操作,主庫對所有DDL和DML產生binlog,binlog是順序寫,所以效率很高,slave的Slave_IO_Running線程到主庫取日誌,效率很比較高,下一步,問題來了,slave的Slave_SQL_Running線程將主庫的DDL和DML操作在slave實施。DML和DDL的IO操作是隨即的,不是順序的,成本高很多,還可能可slave上的其他查詢產生lock爭用,由於Slave_SQL_Running也是單線程的,所以一個DDL卡主了,需要執行10分鐘,那麼所有之後的DDL會等待這個DDL執行完才會繼續執行,這就導致了延時。有朋友會問:“主庫上那個相同的DDL也需要執行10分,為什麼slave會延時?”,答案是master可以併發,Slave_SQL_Running線程卻不可以。
2. MySQL資料庫主從同步延遲是怎麼產生的。
答:當主庫的TPS併發較高時,產生的DDL數量超過slave一個sql線程所能承受的範圍,那麼延時就產生了,當然還有就是可能與slave的大型query語句產生了鎖等待。
3. MySQL資料庫主從同步延遲解決方案
答:最簡單的減少slave同步延時的方案就是在架構上做優化,儘量讓主庫的DDL快速執行。還有就是主庫是寫,對數據安全性較高,比如sync_binlog=1,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1 之類的設置,而slave則不需要這麼高的數據安全,完全可以講sync_binlog設置為0或者關閉binlog,innodb_flushlog也可以設置為0來提高sql的執行效率。另外就是使用比主庫更好的硬體設備作為slave。
mysql-5.6.3已經支持了多線程的主從複製。原理和丁奇的類似,丁奇的是以表做多線程,Oracle使用的是以資料庫(schema)為單位做多線程,不同的庫可以使用不同的複製線程。
sync_binlog=1
This makes MySQL synchronize the binary log’s contents to disk each time it commits a transaction
預設情況下,並不是每次寫入時都將binlog與硬碟同步。因此如果操作系統或機器(不僅僅是MySQL伺服器)崩潰,有可能binlog中最後的語句丟 失了。要想防止這種情況,你可以使用sync_binlog全局變數(1是最安全的值,但也是最慢的),使binlog在每N次binlog寫入後與硬碟 同步。即使sync_binlog設置為1,出現崩潰時,也有可能表內容和binlog內容之間存在不一致性。如果使用InnoDB表,MySQL伺服器 處理COMMIT語句,它將整個事務寫入binlog並將事務提交到InnoDB中。如果在兩次操作之間出現崩潰,重啟時,事務被InnoDB回滾,但仍 然存在binlog中。可以用--innodb-safe-binlog選項來增加InnoDB表內容和binlog之間的一致性。(註釋:在MySQL 5.1中不需要--innodb-safe-binlog;由於引入了XA事務支持,該選項作廢了),該選項可以提供更大程度的安全,使每個事務的 binlog(sync_binlog =1)和(預設情況為真)InnoDB日誌與硬碟同步,該選項的效果是崩潰後重啟時,在滾回事務後,MySQL伺服器從binlog剪切回滾的 InnoDB事務。這樣可以確保binlog反饋InnoDB表的確切數據等,並使從伺服器保持與主伺服器保持同步(不接收 回滾的語句)。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這個很管用)
抱怨Innodb比MyISAM慢 100倍?那麼你大概是忘了調整這個值。預設值1的意思是每一次事務提交或事務外的指令都需要把日誌寫入(flush)硬碟,這是很費時的。特別是使用電 池供電緩存(Battery backed up cache)時。設成2對於很多運用,特別是從MyISAM表轉過來的是可以的,它的意思是不寫入硬碟而是寫入系統緩存。日誌仍然會每秒flush到硬 盤,所以你一般不會丟失超過1-2秒的更新。設成0會更快一點,但安全方面比較差,即使MySQL掛了也可能會丟失事務的數據。而值2只會在整個操作系統 掛了時才可能丟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