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數是 Python 中的一等公民,是一種可重用的代碼塊,用於封裝特定的邏輯;事件驅動框架是一種編程模式,它將程式的控制流轉移給外部事件,如用戶輸入、系統消息等,它事件驅動框架可以使用函數作為事件的處理邏輯。 ...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46 Python 函數方法與介面-函數與事件驅動框架
摘要:
函數是 Python 中的一等公民,是一種可重用的代碼塊,用於封裝特定的邏輯;事件驅動框架是一種編程模式,它將程式的控制流轉移給外部事件,如用戶輸入、系統消息等,它事件驅動框架可以使用函數作為事件的處理邏輯。
原文鏈接:
往期推薦: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00 面向對象設計方法導論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01 面向對象編程的基本概念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02 類和對象的 Python 實現-使用 Python 創建類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03 類和對象的 Python 實現-為自定義類添加屬性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04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為自定義類添加方法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05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PyCharm代碼標簽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06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自定義類的數據封裝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07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類型註解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08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property裝飾器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09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類之間的關係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10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類的繼承和里氏替換原則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11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子類調用父類方法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12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Python使用logging模塊輸出程式運行日誌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13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可視化閱讀代碼神器Sourcetrail的安裝使用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14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類的靜態方法和類方法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15 類和對象的 Python 實現-__slots__魔法方法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16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多態、方法重寫與開閉原則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17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鴨子類型與“file-like object“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18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多重繼承與PyQtGraph串口數據繪製曲線圖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19 類和對象的 Python 實現-使用 PyCharm 自動生成文件註釋和函數註釋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20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組合關係的實現與CSV文件保存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21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多文件的組織:模塊module和包package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22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異常和語法錯誤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23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拋出異常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24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異常的捕獲與處理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25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Python判斷輸入數據類型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26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上下文管理器和with語句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27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Python中異常層級與自定義異常類的實現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28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Python編程原則、哲學和規範大彙總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29 類和對象的Python實現-斷言與防禦性編程和help函數的使用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30 Python的內置數據類型-object根類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31 Python的內置數據類型-對象Object和類型Type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32 Python的內置數據類型-類Class和實例Instance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33 Python的內置數據類型-對象Object和類型Type的關係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34 Python的內置數據類型-Python常用複合數據類型:元組和命名元組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35 Python的內置數據類型-文檔字元串和__doc__屬性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36 Python的內置數據類型-字典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37 Python常用複合數據類型-列表和列表推導式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38 Python常用複合數據類型-使用列表實現堆棧、隊列和雙端隊列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39 Python常用複合數據類型-集合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40 Python常用複合數據類型-枚舉和enum模塊的使用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41 Python常用複合數據類型-隊列(FIFO、LIFO、優先順序隊列、雙端隊列和環形隊列)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42 Python常用複合數據類型-collections容器數據類型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43 Python常用複合數據類型-擴展內置數據類型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44 Python內置函數與魔法方法-重寫內置類型的魔法方法
全網最適合入門的面向對象編程教程:45 Python實現常見數據結構-鏈表、樹、哈希表、圖和堆
更多精彩內容可看:
給你的 Python 加加速:一文速通 Python 並行計算
一個MicroPython的開源項目集錦:awesome-micropython,包含各個方面的Micropython工具庫
SenseCraft 部署模型到Grove Vision AI V2圖像處理模塊
文檔和代碼獲取:
可訪問如下鏈接進行對文檔下載:
https://github.com/leezisheng/Doc
本文檔主要介紹如何使用 Python 進行面向對象編程,需要讀者對 Python 語法和單片機開發具有基本瞭解。相比其他講解 Python 面向對象編程的博客或書籍而言,本文檔更加詳細、側重於嵌入式上位機應用,以上位機和下位機的常見串口數據收發、數據處理、動態圖繪製等為應用實例,同時使用 Sourcetrail 代碼軟體對代碼進行可視化閱讀便於讀者理解。
相關示例代碼獲取鏈接如下:https://github.com/leezisheng/Python-OOP-Demo
正文
函數
函數是一個命名的代碼塊,需要 0 個或多個輸入參數,運行以後會返回輸出值。在 Python 中,函數不僅是對象,也是第一類對象(First-Class Object),這是 Python 函數的一大特性。函數作為對象可以賦值給一個變數、可以作為元素添加到集合對象中、可作為參數值傳遞給其它函數,還可以當做函數的返回值,這些特性就是第一類對象所特有的。
簡單來說,就是在 Python 中可以把函數像普通變數一樣任意地使用,。包括賦值,以及作為其它函數的參數和返回值。這樣就能很容易地寫出高階函數與閉包的代碼。而在其他應用面向對象設計的語言中(如 C++)實現類似操作,需要藉助函數指針進行實現。
在許多情況下,我們需要將函數作為參數傳遞到另一個函數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事件驅動編程模式,所謂事件驅動編程模式不同於原先依次執行每個函數的編程模式,其基本的處理思路是預先設計一個事件迴圈所形成的程式,這個事件迴圈程式不斷地檢查目前要處理的信息,根據要處理的信息執行一個觸發函數進行必要的處理。其中這個外部信息可能來自一個目錄夾中的文件,可能來自鍵盤或滑鼠的動作,或者是一個時間事件。
從事件角度說,事件驅動程式的基本結構是由一個事件收集器、一個事件發送器和一個事件處理器組成。事件收集器專門負責收集所有事件,包括來自用戶的(如滑鼠、鍵盤事件等)、來自硬體的(如時鐘事件等)和來自軟體的(如操作系統、應用程式本身等)。事件發送器負責將收集器收集到的事件分發到目標對象中。事件處理器做具體的事件響應工作,它往往要到實現階段才完全確定。在事件處理器中一般都需要提前傳入一個註冊好的回調函數,回調函數被註冊之後,程式將繼續執行後面的語句,而回調函數則會在對應事件產生後被非同步調用。
函數身為一個對象,擁有對象模型的三個通用屬性:id、類型、和值。在下麵的代碼中,我們創建了一個平均值濾波函數,實現三個周期的感測器採樣值計算平均值,在代碼中,DataList 為全局變數,它用來記錄 FileterLength 個周期的採樣值,AverageFilter(value)為濾波函數,它的輸入為新採集到的數據,函數中,首先將 DataList[]中的數據進行移位,並將新採集到的數據保存到 DataList[]最後的元素中,同時計算 DataList[]中 10 個數據的和,最後返回 FileterLength 個數據和的平均值。示例代碼如下:
_# 全局變數,記錄三個周期的採樣值_
FileterLength = 3
DataList = [0] * FileterLength
def AverageFilter(value):
'''
平均值濾波函數,實現三個周期的感測器採樣值計算平均值
:param value: 當前採樣值
:return: 濾波後的感測器數值
'''
global DataList
_# 臨時變數,存儲列表中數據之和_
sum = 0
for i in range(FileterLength-1):
_# 實現列表的移位操作_
DataList[i] = DataList[i+1]
_# 實現列表求和_
sum += DataList[i]
DataList[FileterLength-1] = value
sum += DataList[FileterLength-1]
average = sum / len(DataList)
return average
我們首先訪問一下這個函數的基本屬性:
print(id(AverageFilter))
print(type(AverageFilter))
print(AverageFilter)
運行結果如下:
我們可以給函數添加自定義屬性並且訪問自定義屬性:
AverageFilter.description = ("The average value filter function realizes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verage value "
"of the sensor sample value for three periods")
print(AverageFilter.description)
運行結果如下:
事件驅動框架計時器
接下來我們用一個事件驅動框架計時器的示例更好的說明函數作為參數可以傳遞到另一個函數中的相關應用。示例代碼如下:
import datetime
import time
_# 定義定時器事件類_
class TimedEvent:
def __init__(self, endtime, callback):
'''
初始化方法,存儲endtime和callback
:param endtime: callback執行前需要等待的時間
:param callback: 回調函數,即到達執行時間後調用的函數
'''
self.endtime = endtime
self.callback = callback
def ready(self):
'''
判斷是否事件已經到達了該執行的適合
:return:
'''
return self.endtime <= datetime.datetime.now()
_# 定義定時器類,輪詢檢測實現任務調度_
class Timer:
def __init__(self):
'''
初始化方法,定義一個events列表存儲事件
'''
self.events = []
def call_after(self, delay, callback):
'''
添加新的事件
:param delay: 執行回調方法之前要等待的秒數
:param callback: 回調方法
callback函數應該接收一個參數:執行調用的計時器
:return:
'''
end_time = (datetime.datetime.now() +
datetime.timedelta(seconds=delay))
self.events.append(TimedEvent(end_time, callback))
def run(self):
'''
輪詢檢測,執行到達執行時間的回調函數
:return:
'''
_# 輪詢檢測,執行到達執行時間的回調函數_
while True:
_# 使用一個生成器表達式,將將時間已到的事件過濾出來_
ready_events = (e for e in self.events if e.ready())
_# 按照順序執行_
for event in ready_events:
event.callback(self)
_# 執行完成後,移除已執行完畢的任務_
self.events.remove(event)
_# 在每次迭代過程中休眠 0.5 秒以防止系統死機_
time.sleep(0.5)
下麵,我們編寫幾個回調函數測試一下:
def format_time(message, *args):
'''
用字元串的 format 方法將當前時間添加到信息中,並說明變數參數
:param message: 接收任意數量的定位參數
:param args: 用於在函數中處理傳遞的位置參數序列
:return: None
'''
_# 當前的時間,格式為:時-分-秒_
now = datetime.datetime.now().strftime("%I:%M:%S")
_# 格式化列印參數_
print(message.format(*args, now=now))
_# 回調函數:任務一_
def Task_One(timer):
format_time("{now}: Called Task One")
_# 回調函數:任務二_
def Task_Two(timer):
format_time("{now}: Called Task Two")
_# 回調函數:任務三_
def Task_Three(timer):
format_time("{now}: Called Task Three")
_# 創建定時器對象_
timer = Timer()
_# 添加回調函數_
timer.call_after(1, Task_One)
timer.call_after(2, Task_One)
timer.call_after(2, Task_Two)
timer.call_after(4, Task_Two)
timer.call_after(3, Task_Three)
timer.call_after(6, Task_Three)
_# 開始運行定時器_
format_time("{now}: Starting")
timer.run()
運行結果如下,可以看到到達各自的執行時間後,每個事件都簡單地輸出當前時間和一段簡短的消息,告訴我們調用的是哪個回調方法。
實際上類的方法也可以用作回調函數,示例代碼如下
_# 定義類_
class Repeater:
def __init__(self):
self.count = 0
def repeater(self, timer):
'''
在函數中在創建一個定時任務
:param timer: 定時器
:return: None
'''
format_time("{now}: repeat {0}", self.count)
self.count += 1
_# 類的方法也可以用作回調函數_
timer.call_after(5, self.repeater)
_# 創建定時器對象_
timer = Timer()
repeater = Repeater()
_# 添加回調函數,類的方法_
timer.call_after(5, repeater.repeater)
_# 開始運行定時器_
format_time("{now}: Starting")
timer.run()
運行結果如下:
從運行結果中我們不能看出,我們可以從當前正在運行的回調函數中給計時器添加新的事件。然後創建一個計時器並添加幾個事件,在不同時間之後調用。
Format 函數
在 Python 中,format()是一個內置函數,用於格式化字元串。format()函數提供了靈活的方式來將變數插入到字元串中,並控制它們的顯示格式。
它的語法如下:
format(value, format_spec)
其中,參數說明如下:
- value: 要格式化的值;format_spec: 格式化規範,用於指定值的顯示方式。
- format()函數返回一個格式化後的字元串。
它是通過 {} 和 : 來代替以前的 % 。format 函數可以接受不限個參數,位置可以不按順序。示例代碼如下:
_# 不設置指定位置,按預設順序_
print("{} {}".format("hello", "world"))
_# 設置指定位置_
print("{0} {1}".format("hello", "world"))
_# 設置指定位置_
print("{1} {0} {1}".format("hello", "world"))
輸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