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宣佈為其開發者提供了一項“能夠在 App 中運行迷你應用”的新功能( 迷你應用即 Mini App,下文中以“小程式”代替)。 ...
Telegram 宣佈為其開發者提供了一項“能夠在 App 中運行迷你應用”的新功能( 迷你應用即 Mini App,下文中以“小程式”代替)。
在一篇博客文章中,Telegram 的開發者寫到“小程式提供了可替代互聯網網站的靈活界面(create infinitely flexible interfaces that can be launched right inside Telegram)”。
這項功能與在 Telegram 中已經運行了一段時間的機器人(Bot)有些類似,用戶可以在其中獲得相比機器人更進一步的使用體驗,不僅能夠在其中完成餐飲點單、電子支付,還可以向用戶發送推送通知,或者繼續調用目前正在通過機器人執行的任務。
增加小程式這項功能對於 Telegram 來說是一個有意思的變化,在某種角度上也標志著 Telegram 正向著成為另一款“超級應用”的道路前進。超級應用由小程式的開放平臺所構成,外部開發者可以在平臺上運行各種小程式,“通過小程式打造自己的超級應用”這件事很可能是過去半年中與 iPhone 15/Twitter 更名齊名的技術訊息之一。
截止目前,Telegram 大約擁有 8 億日活躍用戶。當然,把自己打造成超級應用的雄心壯志並不僅僅局限於 Telegram。在某種角度,它的最大競爭對手可能是 Elon Musk 的 X(也就是更名後的 Twitter),他在很久以前就宣佈了想把 X 改造成微信這種超級應用的雄韜偉略,但以目前引入小程式的進展來看,Telegram 似乎取得了一定的優勢。為了幫助小程式進一步開發,Telegram 的創始人 Pavel Durov 和其開發團隊也嘗試向開發小程式的源頭公司進行求助,這家開發小程式的源頭公司即是我們所熟知的國內互聯網公司騰訊。而在國際市場中,也有 W3C 這樣的國際組織將小程式納入了國際規範。
不論是在 Telegram 還是微信中所運行的小程式,都是基於 JavaScript 這種互聯網中廣泛使用的編程語言進行開發的,對於工程師而言不僅易於學習,也很容易進行開發。
當然,這對於中國地區的互聯網開發者也可能是一種雙贏的嘗試,中國科技行業最近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衰減,而向中國以外地區的開發者提供類似小程式的平臺則可以快速吸引國際用戶,增加自己的外匯收入。Telegram 引入小程式也向我們再一次證明瞭“國產技術標準處於世界前列”,而隨著小程式標準逐漸被各行各業的移動應用所引入,我們也會發現小程式可能是目前最具有生命力的軟體形態之一。處於小程式開發行業的活躍開發者,可以藉助相容微信小程式語法的第三方平臺(比如 FinClip)來借力打力,輕鬆地將自有小程式發佈在第三方平臺之中。
而那些在港澳台或東南亞區域運營的 App 也可以藉助類似 FinClip 的平臺在自己的 App 中引入小程式,引導開發者與用戶接受小程式的標準與體驗。不論是哪種角色,僅僅付出最小規模的努力就可以輕易擴大國際受眾。
TON 基金會的增長負責人 Justin Hyun 在接受科技媒體 TechCrunch 的採訪時表示“考慮到微信小程式和 Telegram 小程式的相似之處,我們相信目前正在使用微信小程式的開發者很快也可以在 TON 上構建自己的代碼”。
隨著 Telegram 開始應用小程式技術,對於許多的中國開發者可能反而是一件能夠將自有應用輸送到西方與國際市場中的絕佳機會,小程式等國產技術和標準會逐步融入到全球技術圈,這樣哪怕是那些小規模或個體開發者也可能從中收益。
這件事如果能夠成功,這一舉措可能會快速吸引到更多類似的開發者加入 Telegram,迫使例如 X 或 Meta(曾經的Facebook)採取類似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