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 類提供的 clone() 方法是 “淺拷貝”,並沒有克隆對象中引用的其他對象,原對象和克隆的對象仍然會共用一些信息。深拷貝指的是:在對象中存在其他對象的引用的情況下,會同時克隆對象中引用的其他對象,原對象和克隆的對象互不影響。 ...
本節我們會討論 Cloneable 介面,這個介面指示一個類提供了一個安全的 clone() 方法。
Object 類提供的 clone() 方法是 “淺拷貝”,並沒有克隆對象中引用的其他對象,原對象和克隆的對象仍然會共用一些信息。深拷貝指的是:在對象中存在其他對象的引用的情況下,會同時克隆對象中引用的其他對象,原對象和克隆的對象互不影響。
介紹克隆
要瞭解克隆的具體含義,先來回憶為一個包含對象引用的變數建立副本時會發生什麼。原變數和副本都是同一個對象的引用(見圖 6-1)。這說明,任何一個變數改變都會影響另一個變數。
Employee original = new Employee("John Public", 50000);
Employee copy = original;
copy.raiseSalary(lO); // oops-also changed original
如果希望 copy 是一個新對象,它的初始狀態與 original 相同,但是之後它們各自會有自己不同的狀態,這種情況下就可以使用 clone() 方法。
Employee copy = original.clone();
copy.raiseSalary(lO); // OK original unchanged
不過並沒有這麼簡單。clone() 方法是 Object 的一個 protected 方法,這說明你的代碼不能直接調用這個方法。只有 Employee 類可以克隆 Employee 對象(Object 類不可以克隆 Employee 類)。這個限制是有原因的。想想看 Object 類如何實現 clone()。Object 類它對於這個對象一無所知,所以只能逐個域地進行拷貝。如果對象中的所有數據域都是數值或其他基本類型,拷貝這些域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如果對象包含子對象的引用,拷貝域就會得到相同子對象的另一個引用,這樣一來,原對象和克隆的對象仍然會共用一些信息。
class Employee {
// instance fields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double salary;
private Date hireDay;
// constructor
public Employee(String n, double s, int year, int month, int day) {
this.name = n;
this.salary = s;
this.hireDay = new Date(year, month, day);
}
// a method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 more methods
}
圖 6-2 顯示了使用 Object 類的 clone() 方法克隆一個 Employee 對象會發生什麼。可以看到,預設的克隆操作是 “淺拷貝”,並沒有克隆對象中引用的其他對象。
淺拷貝會有什麼影響嗎?這要看具體情況。
- 如果原對象和淺克隆對象共用的子對象是不可變的,那麼這種共用就是安全的。如果子對象屬於一個不可變的類,如 String,就是這種情況。或者在對象的生命周期中,子對象一直包含不變的常量,沒有更改器方法會改變它,也沒有方法會生成它的引用,這種情況下同樣是安全的(子對象雖然是可變的,但是在在對象的生命周期中,子對象的數據域沒有發生改變)。
- 不過,通常子對象都是可變的,必須重新定義 clone() 方法來建立一個深拷貝,同時克隆所有子對象。在這個例子中,hireDay 域是一個 Date,這是可變的,所以它也需要克隆。(出於這個原因,這個例子使用 Date 類型的域而不是 LocalDate 來展示克隆過程。如果 hireDay 是不可變的 LocalDate 類的一個實例,就無需我們做任何處理了。)
對於每一個類,需要確定:
- 預設的 clone() 方法是否滿足要求;
- 是否可以在可變的子對象上調用 clone() 方法來修補預設的 clone() 方法;
- 是否不該使用 clone() 方法
實際上第 3 個選項是預設選項。如果選擇第 1 項或第 2 項,類必須:
- 實現 Cloneable 介面;
- 重新定義 clone() 方法,並指定 public 訪問修飾符。
Cloneable 介面
Cloneable 介面的出現與介面的正常使用並沒有關係。具體來說,Cloneable 介面沒有指定 clone() 方法,clone() 方法是從 Object 類繼承的。Cloneable 介面只是作為一個標記,指示類設計者瞭解克隆過程。對象對於克隆很 “偏執”,如果一個對象請求克隆,但沒有實現 Cloneable 介面,就會生成一個受檢異常(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異常)。
如果在一個對象上調用 clone() 方法,但這個對象的類並沒有實現 Cloneable 介面,Object 類的 clone() 方法就會拋出一個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註釋:Cloneable 介面是 Java 提供的一組標記介面(tagging interface)之一。應該記得:
- Comparable 等介面的通常用途是確保一個類實現一個或一組特定的方法。
- 標記介面不包含任何方法,標記介面唯一的作用就是允許在類型查詢中使用 instanceof:
if (obj instanceof Cloneable) {}
建議你自己的程式中不要使用標記介面。
即使 clone() 的預設(淺拷貝)實現能夠滿足要求,還是需要實現 Cloneable 介面,將 clone() 方法重新定義為 public, 再調用 super.clone()。下麵給出一個例子:
class Employee implements Cloneable {
// raise visibility level to public, change return type
public Employee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return (Employee) super.clone();
}
}
與 Object.clone() 提供的淺拷貝相比,前面看到的 clone() 方法並沒有為它增加任何功能。這裡只是讓這個方法是公有的。要建立深拷貝,還需要做更多工作,克隆對象中可變的實例域。下麵來看創建深拷貝的 done() 方法的一個例子:
class Employee implements Cloneable {
// ...
public Employee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 call Object.clone()
Employee cloned = (Employee) super.clone();
// clone mutable fields
cloned.hireDay = (Date) hireDay.clone();
return cloned;
}
}
如果在一個對象上調用 clone() 方法,但這個對象的類並沒有實現 Cloneable 介面,Object 類的 clone() 方法就會拋出一個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當然,Employee 和 Date 類實現了 Cloneable 介面,所以不會拋出這個異常。不過, 編譯器並不瞭解這一點,因此,我們聲明瞭這個異常。
捕獲這個異常是不是更好一些?
public Employee clone() {
try {
Employee cloned = (Employee) super.clone();
// ...
return cloned;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return null;
}
// this won't happen, since we are Cloneable
}
捕獲異常這非常適用於 final 類。否則,最好還是保留 throws 說明符。這樣就允許子類在不支持克隆時選擇拋出一個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子類的克隆
必須當心子類的克隆。例如,一旦為 Employee 類定義了 clone() 方法,任何人都可以用它來克隆 Manager 對象(Manager 類是 Employee 類的子類)。Employee 克隆方法能完成工作嗎?這取決於 Manager 類的域。在這裡是沒有問題的,因為 bonus 域是基本類型。但是 Manager 可能會有需要深拷貝或不可克隆的域。不能保證子類的實現者一定會修正 clone() 方法讓它正常工作。出於這個原因, 在 Object 類中 clone() 方法聲明為 protected。不過,如果你希望類用戶調用 clone(),就不能這樣做。
參考資料
《Java核心技術捲一:基礎知識》(第10版)第 6 章:介面、lambda 表達式與內部類 6.2.3 對象克隆
本文來自博客園,作者:真正的飛魚,轉載請註明原文鏈接:https://www.cnblogs.com/feiyu2/p/1733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