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協程的必備工具: WaitGroup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chenjiazhan/archive/2023/03/17/17228255.html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類載入器 類載入的過程 類載入器的功能 將.class文件【物理文件:在硬碟中】載入到Java虛擬機的記憶體中【搬用工】。 類載入的時機情況分析: //1,當創建Fu對象的時候【Fu.class會被載入到Java虛擬機】 Fu f = new Fu(); //2,調用類的靜態方法【Fu.class會被 ...


1. 簡介

本文將介紹 Go 語言中的 WaitGroup 併發原語,包括 WaitGroup 的基本使用方法、實現原理、使用註意事項以及常見的使用方式。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 WaitGroup 來協調多個 Goroutine 的執行,提高 Go 併發編程的效率和穩定性。

2. 基本使用

2.1 定義

WaitGroup是Go語言標準庫中的一個結構體,它提供了一種簡單的機制,用於同步多個協程的執行。適用於需要併發執行多個任務並等待它們全部完成後才能繼續執行後續操作的場景。

2.2 使用方式

首先主協程創建WaitGroup實例,然後在每個協程的開始處,調用Add(1)方法,表示需要等待一個任務執行完成,然後協程在任務執行完成之後,調用Done方法,表示任務已經執行完成了。

主協程中,需要調用Wait()方法,等待所有協程完成任務,示例如下:

func main(){
    //首先主協程創建WaitGroup實例
    var wg sync.WaitGroup
    // 開始時調用Add方法表示有個任務開始執行
    wg.Add(1)
    go func() {
        // 開始執行...
        //完成之後,調用Done方法
        wg.Done()
    }()
    // 調用Wait()方法,等待所有協程完成任務
    wg.Wait()
    // 執行後續邏輯
}

2.3 使用例子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

func main() {
    var wg sync.WaitGroup
    for i := 0; i < 5; i++ {
       wg.Add(1)
       go func(i int) {
          defer wg.Done()
          fmt.Printf("任務%d開始執行\n", i)
          // 模擬協程任務執行一段時間
          time.Sleep(time.Duration(rand.Int() % 100))
          // 線程任務執行完成
          fmt.Printf("任務%d執行完畢\n", i)
       }(i)
    }
    fmt.Println("主協程開始等待所有任務執行完成...")
    wg.Wait()
    fmt.Println("所有協程已經執行完畢...")
}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使用了sync.WaitGroup來等待5個協程執行完畢。在迴圈中,每創建一個任務,我們調用一次wg.Add(1)方法,然後啟動一個協程去執行任務,當協程完成任務後,調用wg.Done方法,告知主協程任務已經執行完畢。然後主協程會在5個協程任務全部執行完畢之後,才會繼續向下執行。

3.實現原理

3.1 設計初衷

WaitGroup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等待一組操作完成後再執行下一步操作,通常會在一組協程中使用。

3.2 實現

sync.WaitGroup 結構體中的 state1state2 欄位是用於實現 WaitGroup 功能的重要變數。

type WaitGroup struct {
   noCopy noCopy

   state1 uint64
   state2 uint32
}

由於 WaitGroup 需要等待一組操作完成之後再執行,因此需要等待所有操作完成之後才能繼續執行。為了實現這個功能,WaitGroup 使用了一個計數器 counter 來記錄還有多少個操作沒有完成,如果 counter 的值為 0,則表示所有操作已經完成。

同時,WaitGroup 在所有任務都完成之後,需要喚醒所有處於等待的協程,此時需要知道有多少個協程處於等待狀態。為了實現這個功能,WaitGroup 使用了一個等待計數器 waiter 來記錄當前有多少個協程正在等待操作完成。

這裡WaitGroup對於計數器和等待計數器的實現,是通過一個64位無符號整數來實現的,也就是WaitGroup結構體中的state1,其中高32位保存了任務計數器counter的值,低32位保存了等待計數器waiter的值。當我們創建一個 WaitGroup 實例時,該實例的任務計數器等待計數器都被初始化為 0。

而且,等待協程需要等待所有任務完成之後才能繼續執行,所以等待協程在任務未完成時會被阻塞,當任務全部完成後,自動被喚醒。WaitGroup使用 state2 用於實現信號量機制。通過調用 runtime_Semacquire()runtime_Semrelease() 函數,可以在不阻塞線程的情況下進行等待和通知操作。下麵是AddDoneWait方法的具體實現:

調用 Add() 方法增加/減小counter的值,delta的值可以是正數,也可以是負數,下麵是Add方法的源碼實現:

func (wg *WaitGroup) Add(delta int) {
   // delta 的值可以為負數,Done方法便是通過Add(-1)來實現的
   // statep: 為state1的地址  semap: 為state2的地址
   statep, semap := wg.state()
   // 高32位的值 加上 delta,增加任務計數器的值
   state := atomic.AddUint64(statep, uint64(delta)<<32)
   // v: 取高32位數據,獲取到待完成任務數
   v := int32(state >> 32)
   // 取低32位數據,獲取到等待線程的值
   w := uint32(state)
   // v > 0: 說明還有待完成的任務數,此時不應該喚醒等待協程
   // w = 0: 說明沒有協程在等待,此時可以直接退出
   if v > 0 || w == 0 {
      return
   }     
   // 此時v = 0,所有任務都完成了,喚醒等待協程
   *statep = 0
   for ; w != 0; w-- {
      runtime_Semrelease(semap, false, 0)
   }
}

調用 Done() 方法表示完成了一個任務,通過調用Add方法,delta值為-1,減少任務計數器counter的值,當其歸為0時,便自動喚醒所有處於等待的協程。

// Done decrements the WaitGroup counter by one.
func (wg *WaitGroup) Done() {
   wg.Add(-1)
}

調用Wait方法,等待任務執行完成,增加等待計數器Waiter的值:

func (wg *WaitGroup) Wait() {
   // statep: 為state1的地址  semap: 為state2的地址
   statep, semap := wg.state()
   for {
      // 載入state1的值
      state := atomic.LoadUint64(statep)
      // v: 取高32位數據,獲取到待完成任務數
      v := int32(state >> 32)
      // 沒有任務待執行,全部都完成了
      if v == 0 {
         return
      }
      // 增加waiter計數器的值
      if atomic.CompareAndSwapUint64(statep, state, state+1) {
          // 等待被喚醒
         runtime_Semacquire(semap)
         return
      }
   }
}

3.3 實現補充

Add方法,Done方法以及Wait方法實現中,有一些異常場景的驗證邏輯被我刪除掉了。當出現異常場景時,說明用戶使用方式和WaitGroup的設計初衷相違背了,此時WaitGroup就會直接panic。

下麵通過說明使用的註意事項,來間接介紹WaitGroup的異常驗證邏輯。

4.使用註意事項

4.1 Add方法和Done方法需要成對出現

下麵是一個Add方法和Done方法沒有成對出現的例子,此時Add方法調多了,此時計數器永遠大於0,Wait 方法會一直阻塞等待。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

func main() {
    var wg sync.WaitGroup

    wg.Add(2)

    go func() {
        defer wg.Done()
        fmt.Println("Goroutine 1")
    }()

    go func() {
        fmt.Println("Goroutine 2")
    }()

    wg.Wait()

    fmt.Println("All goroutines finished")
}

在上述代碼中,我們調用了wg.Add(2),但只調用了一次wg.Done()。這會導致counter的值大於0,因此調用wg.Wait()會被永久阻塞,不會繼續向下繼續執行。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時Done方法調用多了,此時任務計數器counter的值為負數,從WaitGroup設計的語意來看,就是需要等待完成的任務數為負數,這個不符合預期,此時將會直接panic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

func main() {
    var wg sync.WaitGroup
    wg.Add(1)

    go func() {
        fmt.Println("Goroutine 1 started")
        wg.Done() // 第一次調用Done方法
        wg.Done() // 第二次調用Done方法
        fmt.Println("Goroutine 1 completed")
    }()

    wg.Wait()
    fmt.Println("All goroutines completed")
}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啟動了一個goroutine,第一次調用Add方法,counter的值變為1,在第14行調用Done,此時計數器的值變為0,此時等待中的goroutine將會被喚醒。在第15行又調用了一次Done方法,當counter減小為0時,再次調用Done方法會導致panic,因為此時waitGroup的計數器已經為0,再次減少將導致負數計數,這是不被允許的。

所以在調用Done方法時,需要保證每次調用都與Add方法的調用一一對應,否則會導致程式出現錯誤。

4.2 在所有任務都已經添加之後,才調用Wait方法進行等待

WaitGroup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等待一組操作完成後再執行下一步操作。所以,如果在所有任務添加之前,便調用Wait方法進行等待,此時有可能會導致等待協程提前被喚醒,執行下一步操作,而尚未添加的任務則不會被等待,這違反了WaitGroup的設計初衷,也不符合預期。下麵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time"
)

func main() {
        var wg sync.WaitGroup
        for i := 1; i <= 3; i++ {
           go func(id int) {
              wg.Add(1)
              defer wg.Done()
              fmt.Printf("Goroutine %d started\n", id)
              time.Sleep(time.Duration(id) * time.Second) 
              fmt.Printf("Goroutine %d finished\n", id)
           }(i)
        }
        
        // 不等待所有任務添加,就開始等待
        wg.Wait()
        fmt.Println("All goroutines finished")
        time.Sleep(10 * time.Second)
}

代碼執行結果如下,等待協程被提前喚醒,執行之後的操作,而子任務在等待協程喚醒後才開始執行:

All goroutines finished
Goroutine 1 started
Goroutine 3 started
Goroutine 2 started
Goroutine 1 finished
Goroutine 2 finished
Goroutine 3 finished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創建了三個協程並列印出它們開始和結束的消息。但是,我們沒有在任務開始前調用Add方法添加任務,而是在任務開始之後再調用Add方法添加任務。

這可能會導致某些任務未被加入到WaitGroup中,等待協程就調用了wg.Wait方法,這樣就會導致一些任務未被加入WaitGrou,從而導致等待協程不會等待這些任務執行完成。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了,我們會看到"All goroutines finished"被輸出,但實際上有一些協程還沒有完成。

因此,我們應該在所有任務添加完畢之後再調用Wait方法,以保證等待的正確性。

5. WaitGroup常見使用方式

在函數或方法中使用,如果一個大任務可以拆分為多個獨立的子任務,此時會將其進行拆分,並使用多個協程來併發執行這些任務,提高執行效率,同時使用WaitGroup等待所有子任務執行完成,完成協程間的同步。

使用方式也比較簡單,先創建一個 sync.WaitGroup,在函數/方法中啟動多個協程,每個協程執行一個任務。然後在協程開始執行任務前,調用 WaitGroup.Add(1),表示有一個任務要執行,然後在任務執行完成後調用 WaitGroup.Done(),表示這個任務執行完成了。

最後,在函數/方法返回之前,需要調用 WaitGroup.Wait(),等待所有的任務執行完成。大概示例如下:

func funcName() {
    var wg sync.WaitGroup
    for _, 任務 := range 任務列表 {
      wg.Add(1)
      go func() {
        defer wg.Done()
        //執行任務
      }
   }
   // 調用wait方法等待所有任務完成
   wg.Wait()
}

下麵來看go-redis中ClusterClient結構體中ForEachMaster方法中對於WaitGroup的使用。ForEachMaster方法通常用於在 Redis 集群中執行針對所有主節點的某種操作,例如在集群中添加或刪除鍵,或者執行一些全局的診斷操作,具體執行的操作由傳入參數fn指定。

這裡ForEachMaster方法會對所有主節點執行某種操作,這裡的實現是對所有主節點執行某種操作這個大任務,拆分為多個獨立的子任務,每個子任務完成對一個Master節點執行指定操作,然後每個子任務啟動一個協程去執行,主協程使用WaitGroup等待所有協程完成指定子任務,ForEachMaster也就完成了對所有主節點執行某種操作的任務。具體實現如下:

func (c *ClusterClient) ForEachMaster(
   ctx context.Context,
   fn func(ctx context.Context, client *Client) error,
) error {
   // 重新載入集群狀態,以確保狀態信息是最新的
   state, err := c.state.ReloadOrGet(ctx)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var wg sync.WaitGroup
   // 用於協程間通信
   errCh := make(chan error, 1)
    // 獲取到redis集群中所有的master節點
   for _, master := range state.Masters {
      // 啟動一個協程來執行該任務
      wg.Add(1)
      go func(node *clusterNode) {
         // 任務完成時,調用Done告知WaitGroup任務已完成
         defer wg.Done()
         err := fn(ctx, node.Client)
         if err != nil {
            select {
            case errCh <- err:
            default:
            }
         }
      }(master)
   }
   // 主協程等待所有任務完成
   wg.Wait()
   return nil
 }

6.總結

本文介紹了 Go 語言中的 WaitGroup 併發原語,它提供了一種簡單且強大的機制來協調多個 Goroutine 的執行。我們首先學習了 WaitGroup 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如何創建 WaitGroup、如何向計數器中添加值、如何等待所有 Goroutine 完成以及如何在 Goroutine 中通知 WaitGroup 完成。

接著,我們瞭解了 WaitGroup 的實現原理,包括計數器和等待計數器的實現。瞭解了實現原理之後,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 WaitGroup 的內部機制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它來實現我們的需求。

在接下來的部分中,我們介紹了一些使用 WaitGroup 的註意事項,以及常見的使用方式。基於此,我們完成了對WaitGroup的介紹。


您的分享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更多相關文章
  • 模板語法 插值語法 Mustache插值採用{{ }},用於解析標簽體內容,將Vue實例中的數據插入DOM中 <h1>Hello {{name}}</h1> 指令語法 指令用於解析標簽,是vue為開發者提供的一套模板語法,輔助開發者渲染頁面的基本結構。 (指令是vue開發中最基礎、最常用、最簡單的知 ...
  • uni-app 實現輪播圖組件父容器背景色隨圖片主題色改變 實現思路 1、獲取輪播圖主題色,通過 canvas 獲取圖片主題色。 2、隨著輪播圖組件圖片的輪播,動態設置父容器背景色為圖片的主題色。 實現代碼 <template> <view class="container"> <canvas ca ...
  • Vue是什麼? Vue是一套用於構建用戶界面的漸進式JavaScript框架 構建用戶界面:用vue往html頁面中填充數據 漸進式:Vue可以自底向上逐層的應用,從輕量小巧核心庫的簡單應用,到引入各式各樣插件的複雜應用。 框架:一整套現成的解決方案,遵守框架的規範,學習框架,就是學習框架中的規定用 ...
  • 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是一種結構型設計模式,它允許將對象組合成樹形結構,並且可以像操作單個對象一樣操作整個樹形結構。 組合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將對象組織成樹形結構,其中包含組合對象和葉子對象兩種類型。組合對象可以包含葉子對象或其他組合對象,從而形成一個樹形結構。 組合模式可以應用 ...
  • ChatGPT 虛擬號碼是什麼? 如何使用虛擬號註冊 ChatGPT,用來收手機驗證碼呢?先瞭解它是什麼 虛擬號碼是一種虛擬電話號碼,它可以用於接收和發送簡訊,但不會顯示真實的號碼。它可以用於保護用戶的隱私,也可以用於接收垃圾簡訊。 ChatGPT 虛擬號碼簡訊驗證碼接碼平臺 有幾個網站提供與 ht ...
  • 報錯信息 如題, cn.hutool.core.io.IORuntimeException: Not a file.... 報錯位置 FileReader reader = new FileReader(path); 初步分析 檢查下來發現,path實際對應的是一個文件夾,而不是文件。 文件來源關鍵 ...
  • 環境ThinkPHP+Redis 1.IP保存文件,文件名自定義,與後文對應 2.獲取IP信息腳本.sh文件 #!/bin/bash #variables ip_txt_path=/www/wwwroot/checkip/china_ip.txt; ip_url='http://ftp.apnic. ...
  • 需求:爬取豆瓣電影短評評論文本內容 目標:將爬取的文本存入 excel 中 爬蟲步驟: 1.拼接分頁網址,迴圈請求分頁數據,獲取HTML代碼 2.分析獲取到的HTML代碼,解析出所需要的數據,提取內容 3.存儲爬取到的數據 準備工作: 1.開發工具 pycharm 2.模塊 requests、bs4 ...
一周排行
    -Advertisement-
    Play Games
  • Dapr Outbox 是1.12中的功能。 本文只介紹Dapr Outbox 執行流程,Dapr Outbox基本用法請閱讀官方文檔 。本文中appID=order-processor,topic=orders 本文前提知識:熟悉Dapr狀態管理、Dapr發佈訂閱和Outbox 模式。 Outbo ...
  • 引言 在前幾章我們深度講解了單元測試和集成測試的基礎知識,這一章我們來講解一下代碼覆蓋率,代碼覆蓋率是單元測試運行的度量值,覆蓋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用於衡量代碼被測試覆蓋的程度,幫助開發人員評估測試用例的質量和代碼的健壯性。常見的覆蓋率包括語句覆蓋率(Line Coverage)、分支覆蓋率(Bra ...
  • 前言 本文介紹瞭如何使用S7.NET庫實現對西門子PLC DB塊數據的讀寫,記錄了使用電腦模擬,模擬PLC,自至完成測試的詳細流程,並重點介紹了在這個過程中的易錯點,供參考。 用到的軟體: 1.Windows環境下鏈路層網路訪問的行業標準工具(WinPcap_4_1_3.exe)下載鏈接:http ...
  • 從依賴倒置原則(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DIP)到控制反轉(Inversion of Control, IoC)再到依賴註入(Dependency Injection, DI)的演進過程,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逐步抽象和解耦的設計思想。這種思想在C#等面向對象的編 ...
  • 關於Python中的私有屬性和私有方法 Python對於類的成員沒有嚴格的訪問控制限制,這與其他面相對對象語言有區別。關於私有屬性和私有方法,有如下要點: 1、通常我們約定,兩個下劃線開頭的屬性是私有的(private)。其他為公共的(public); 2、類內部可以訪問私有屬性(方法); 3、類外 ...
  • C++ 訪問說明符 訪問說明符是 C++ 中控制類成員(屬性和方法)可訪問性的關鍵字。它們用於封裝類數據並保護其免受意外修改或濫用。 三種訪問說明符: public:允許從類外部的任何地方訪問成員。 private:僅允許在類內部訪問成員。 protected:允許在類內部及其派生類中訪問成員。 示 ...
  • 寫這個隨筆說一下C++的static_cast和dynamic_cast用在子類與父類的指針轉換時的一些事宜。首先,【static_cast,dynamic_cast】【父類指針,子類指針】,兩兩一組,共有4種組合:用 static_cast 父類轉子類、用 static_cast 子類轉父類、使用 ...
  • /******************************************************************************************************** * * * 設計雙向鏈表的介面 * * * * Copyright (c) 2023-2 ...
  • 相信接觸過spring做開發的小伙伴們一定使用過@ComponentScan註解 @ComponentScan("com.wangm.lifecycle") public class AppConfig { } @ComponentScan指定basePackage,將包下的類按照一定規則註冊成Be ...
  • 操作系統 :CentOS 7.6_x64 opensips版本: 2.4.9 python版本:2.7.5 python作為腳本語言,使用起來很方便,查了下opensips的文檔,支持使用python腳本寫邏輯代碼。今天整理下CentOS7環境下opensips2.4.9的python模塊筆記及使用 ...